分享

鞭炮与新冠

 潍坊北海道 2022-09-16 发布于山东

作者|李建伟

       鞭炮与新冠本来是毫不相干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但都成为今年人们关注的热点。

       放鞭炮

       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宰相、文人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描述了我们的先人在爆竹声中欢度春节的热闹场景。南北朝的梁宗懔有一部记录古代楚地风物故事的笔记《荆楚岁时记》,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每当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在这传承了二千多年的真正的爆竹声里庆丰年,更是一番好心情……但今年的春节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今年春节禁止放鞭炮,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放鞭炮的。虽然以前过年的时候,政府也有禁放烟花爆竹的号召或要求,但绝大多数人过年还放鞭炮。也许碍于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上级也就半推半就,对人们过年放鞭炮默许了,春节期间特别是初夕和初一早晨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时连春节联欢晚会也听不清。

       今年春节前夕,2022年1月15日,潍坊市发布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知:为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和城乡环境,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根据上级相关政策要求和潍政办字〔2022〕4号文件规定,自即日起至 2022年3月31日止,在全市范围内全时段禁售、禁燃、禁放烟花爆竹。通知下发后,今年过年,真的一点儿也没听到放鞭炮的声音!2022年春节过了一个不声不响、安安稳稳的年。虽然,在微信上也偶尔有人转发有放鞭炮的人被公安抓了的消息,但的确没听到鞭炮声。

       年除夕上坟祭祖,按照惯例一定要放鞭炮。我们村的干部一直在公墓轮流值班等着,一是为了防止烧纸钱引发火灾,更重要的是劝阻上坟的人不准放鞭炮。我们去的时候,顺便问了一下:有没有人放鞭,村长说:只有小杰一个人放了,其他人都没带鞭炮来。

       大年初一,黎明前是放鞭炮的高峰期。我们家年初一一直遵循捞出水饺后放鞭炮的习俗,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说放一支鞭吧,我们弟兄们立即否定了,人家都没有放的,我们家放了鞭,其他人家一定会攀伴儿!况且咱们家这么多在外工作的,不给村里惹麻烦。老母亲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也没再坚持。我们家每年初一放鞭炮比较多,一般要放10多支鞭,光放鞭就要大半个小时,而且是上一支临近放完,下一支就点上,中间不能有空,就像一支鞭炮放的时候不能截信一样,否则就被认为不吉利。象我们家一样千千万万个家庭,把春节作为最庄严隆重的节日,都能不放鞭炮,真的不容易。

       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和城乡环境,既然政府有要求有号召,人民都响应。这说明中国人民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守礼诚信;中华民族历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体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春节期间举办,为了北京冬奥会提出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使命。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人民就放弃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不放鞭炮,过了一个干干净净文明节俭的春节。

       新冠

       由此联想到从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虽然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中国是新冠疫情预防工作时最好的国家。为了预防新冠疫情传播,国家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一是封闭。最初武汉发上疫情后,武汉封城,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全城封闭,武汉人民是配合的。后来,无论哪个地方发生了疫情,被定为高、中、低风险地区,政府采取不同程度封闭小区的办法,居民也很稳定。最大程度的减少疫情的扩散。措施二是戴口罩。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新冠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政府号召并要求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万众一心齐响应,人们出行,到共场所,戴口罩已经成为习惯。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措施三是接种疫苗。疫情发现以后,我们国家以最快的速度研发疫苗,疫苗研发成功后迅速投入使用,分批次有计划地展开疫苗接种工作,而且是免费注射疫苗,这在当今世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吧。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人权的理念,人民幸福的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从疫苗接种看,国家的治理处处体现出“仁爱”。 “仁者爱人”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虽然没有鞭炮,我们照样过了一个祥和的年!虽然新冠猖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本文刊载于2022年《北海道》春季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