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是每日吃好的,穿好的,一大堆丫头婆子伺候着,还有贾母宠爱着,贾宝玉呵护着。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林黛玉应该知道感恩戴德,应该每日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可是黛玉终日枯坐,经常唉声叹气,擦眼抹泪的,连她养的鹦鹉都会叹气着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林黛玉葬花不被人理解,就像屈原不被人理解一样。 屈原出身王族,可以每日吃喝玩乐,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他却同情贫苦百姓,主张变法,主张抗秦,触及了豪门列强的利益,不断被贬黜。由于楚王不听屈原的建议,楚国灭亡,屈原自沉汨罗江。 屈原如此是否不值当呢?他说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林黛玉葬花亦如此。树荫深处,花冢旁,黛玉边哭,边葬花,边吟诵《葬花词》。懂她的贾宝玉哭倒在山坡上,不懂她的人都笑话她痴痴颠颠的。 黛玉葬花是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 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才华横溢,有着文人雅士的浪漫气质。她葬花,写《葬花词》都源于她的诗人气质。 画家唐寅和林黛玉一样,拾花、盛以锦囊、修花冢、葬落花、作诗悼惜。 唐伯虎居住在桃花庵,所种是牡丹花。花开时节,他邀约文征明、祝枝山等好友临花雅集,饮酒赋诗,“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唐寅是能考证的最早葬花者。唐寅葬花,开创了文人雅士的一个风雅之举,以至踵武者不乏其人。 明末清初诗人杜浚作有《花冢铭》。 ……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计百有九十三枚,为一束,择草堂东偏隟地,穿穴而埋之。铭曰:汝菊、汝梅、妆水仙、木樨、莲房、坠粉、海棠、垂丝、有荣必有落,骨瘥于此,其魂气无不之,其或化为至文与真诗乎? 曹雪芹的先祖曹寅也葬花,而且还有葬花诗流传于世。 曹寅的《楝亭诗钞》有两首葬花诗。 一首是《题柳村墨杏花图》: “勾吴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鬓华。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 另一首是《题王髯月下杏花图》: “墙头马上纷无数,望去新红第几家。前日故巢来燕子,同时春雨葬梅花。” 文人雅士葬花不是闲的没事干,而是至情至性,至真至美。同样林黛玉葬花也不是闲的没事干。黛玉葬花也是风雅之举,她是至情至性之人,是对万事万物至深至爱之人。 结语: 黛玉葬花,并非闲的没事干,而是她至情至性的表现,是她文人雅士气质的体现。有人说黛玉葬花是无病呻吟,黛玉不解释,不辩解,心之所想,便去做了。知她者,谓她情深,不知她者,谓她何求。 红楼一梦,醒来,身在忘川,立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黛玉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黛玉你在哪儿? “原来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等着你的”,颦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