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认识脾脏囊性病变(二)

 Flowers11 2022-09-17 发布于河南

脾脏是富于血供的器官,因此常见某些和血液、血管相关的病变,具体如血管瘤、紫癜。此外,脾脏还有一个较为独特的血管性肿瘤-窦岸细胞血管瘤。

图片

  • 关键词

 囊性病变, 回顾, 脾脏, 脾囊肿, 脾切除术
  • 提要
    在因无关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期间,脾脏的囊性病变作为“偶发瘤”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病变包括纯囊性和混合囊性和实性、良性和恶性过程,通常需要组织样本进行明确诊断。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描述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重点介绍关键的影像学、临床和病理学发现。

推荐阅读

病理医师、病理技师、病理学教师、临床医师、消化科医师、普外科医师、影像科医师、规培学员、在校医学生、患者、健康人群。

血管瘤及淋巴管瘤

脾脏血管肿瘤发生于红髓的血管成分。脾脏淋巴管瘤多见于儿童,而脾脏血管瘤最常见于30-50岁成人。不过,脾脏血管肿瘤要比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少见的多。

较小的病变并无症状,而大于5cm的较大病变可产生肿物所致症状,如腹痛、脾肿大,且易于出血及破裂。偶见多灶性或广泛、弥漫性受累,这种情况可为散发病例,也可与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有关。该综合征是一种PIK3CA基因体细胞突变导致的非遗传性病变,临床表现为静脉曲张、骨骼及软组织肥大、皮肤淋巴管系统的脉管畸形构成的三联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情况下,也可出现较大的脾脏血管瘤。该综合征的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液陷于低流量血管腔而导致的消耗性凝血。

该组病变情况下,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脾脏大小可正常或增大。超声或CT中,大部分血管瘤表现为高回声病变,而淋巴管瘤表现为较大的被膜下、孤立性囊性病变,内部有分隔,囊壁有钙化。组织学上,血管瘤内充满血液,而淋巴管瘤内为淋巴液。免疫组化血管标记(CD34、ERG、CD31)及D2-40可以明确相关诊断并与上皮性病变区分开来。

图片

图1. 脾脏血管瘤。组织学为大小不一的囊腔,衬覆单层内皮细胞,内部充满红细胞。免疫组化CD34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左下),D2-40阴性(右下)。

图片

图2. 脾脏淋巴管瘤。组织学为大小不一的淋巴管,衬覆单层内皮细胞,内部充满淋巴液。免疫组化D2-40示内衬淋巴管内皮细胞阳性(左下),CD31阴性(右下)。

大部分病例通过部分脾脏切除或脾脏全切即可治愈。其他治疗方案如抽吸、引流、放疗等一般并不成功。不完全切除者需临床随访,因为复发并不罕见。罕见情况下,有恶性转化的病例报道,因此,非典型脉管型病变需长期随访。

错构瘤

脾脏错构瘤又称为脾瘤(splenoma)或脾脏结节状增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并无性别差异。其症状和体征一般见于较大病变。错构瘤为良性肿瘤样畸形,或正常情况下就存在于相关器官内的组织异常混合。目前认为错构瘤是先天性病变,是由于脾脏发育错乱所致。大部分病例为散发,少数病例为结节性硬化的表现或Wiskott-Aldrich样综合征的表现。罕见情况下,也有脾脏错构瘤同时合并恶性肿瘤的相关报道。

影像学上,脾脏错构瘤一般为境界清楚的非浸润性肿物,但可能会与恶性病变有重叠,如淋巴瘤、转移性肿瘤。部分病例中会有因为缺血或出血而导致的囊性变及钙化。组织学上,脾脏畸胎瘤表现为杂乱分布的裂隙样血管增生,散在少许白髓或无白髓。免疫组化方面,血管腔内衬内皮细胞表达CD8,这一点与正常脾脏表现相似而与其他血管性肿瘤表现相反。

窦岸细胞血管瘤

窦岸细胞血管瘤为罕见血管性肿瘤,其来源为正常情况下衬覆于红髓内脾窦的窦岸细胞。该肿瘤大多为偶见,但影像学表现与其他恶性脾脏肿瘤有重叠。组织学上,肿瘤界清,但无包膜,为相互交织的血管腔构成,伴裂隙样的出血腔隙。衬覆细胞为高而胖的内皮细胞,形成的管腔不规则,常伴乳头状结构形成,且血管腔内可有漂浮的内皮细胞。免疫表型方面,窦岸细胞表达内皮标记及组织细胞标记,因此CD31及CD68、CD163阳性,而CD34和CD8阴性。

图片

图3.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组织学表现为红髓内的界清结节,具体为类似脾窦、相互吻合的血管腔构成,衬覆肥胖表现的细胞。免疫组化方面,内皮标记CD31(左中)和组织细胞标记CD16(右中)3双重阳性,病变细胞不表达CD34(左下)和CD8(右下)。

紫癜

紫癜为罕见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发生于脾脏者罕见。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较小的低回声病变,类似转移性肿瘤或血管肿瘤。组织学上,其特征为红髓内多发的不规则、囊腔样裂隙,充满血液和/或纤维素样物质,并无内皮衬覆。

脾脏紫癜无需治疗,但可能会与下列情况有关:造血系统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结节性硬化、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口服避孕药。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Yocum BP, Hwang M, Mesa H, Collins K.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ystic Lesions of the Spleen: A Review of Clinical,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Int J Surg Pathol. 2022;10668969221107080.

doi:10.1177/10668969221107080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