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读书笔记

 文子天地 2022-09-17 发布于广西

中医经典继续学习群4801胡逢才班长

一、个人体会

图片

桂枝汤之重要性

宋朝赵普宰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我们学经方而言,读懂桂枝汤等于读懂了半部《伤寒论》。为什么这么说?翻开伤寒与金匮,我们知道《伤寒论》里汤药是以桂枝汤为首,金匮要略把栝楼桂枝汤为第一方剂,是耐人寻味的。数一数,在《伤寒论》里涉及桂枝汤的条文达28条之多,贯穿于整个伤寒论,且桂枝汤的类方也较多,有人统计接近有30方。

从药物来看,日本人研究《伤寒论》中涉及的药物里,最重要的有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大黄、干姜六味(教官补充:个人觉得日本人研究的还不透彻,应该把芍药也算进去,中医讲的是阴阳平衡,桂枝主阳,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主阴药芍药,否则就是跷跷板了),其中桂枝汤就占了四味药(教官补充:加上芍药应是5味),可见仲景先师对桂枝汤的重视程度。无怪乎历代医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清代柯韵伯称桂枝汤为群方之魁。

2一个经方应该掌握什么

按照方证对应原则,每一个方都有其特异性症状;

一个方能治疗什么病,也就是一个方的具体应用是不断发展且范围比较广泛的,但是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这是我们学习《伤寒论》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也就是说同一种病,张三李四用方可能不同;反过来张三不同时间发生同样的病也可能要用不同的方,因为病症可能不同。我们仅仅是知道特异性症状是不够的,还要看医案来可拓展自己的思路,要学习了解一个方能治哪些病,因为它的应用范围多,具体记是记不完的。

当然还有专病专方。基于此,我们应该明白中医治病是对证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这也是中医的科学性(教官补充:中医是顺应人体、顺应自然,非现代的科学能够定义的)之所在。

3桂枝汤的主证(特异性症状)

桂枝汤的方证是《宋本伤寒论》第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不管是外感还是杂病,只要符合桂枝汤的方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均可以使用(下一条有报道用于18种病)。由于桂枝汤适用于治疗虚证患者的发汗轻剂,故还对虚性小儿的痱子以及一些皮肤病也可使用。

4桂枝汤具体应用

临床报道桂枝汤治疗:

(1)普通感冒;(2)流行性感冒;(3)自觉时寒时热;(4)产后自汗;(5)关节疼痛;(6)妊娠呕吐;(7)脾胃虚弱;(8)寒性腹痛;(9)奔豚病;(10)心下悸;(14)顽固性自汗;(12)顽固性荨麻疹;(13)阴冷寒疝:(14)宫寒;(15)过敏性皮炎;(16)慢性下肢溃疡;(17)慢性腹泻;(18)风寒湿痹;(教官补充19:怀孕初期前三个月服用可以保胎)。

5、应用桂枝汤应注意:

桂枝与芍药的用量应相等,增减桂枝或芍药剂量,都会改变桂枝汤治疗范围(倪海厦)

用桂枝汤取汗,须啜热粥助之。有的小朋友治疗感冒,服了桂枝汤也吃了热稀饮结果家长又带小朋友去上学,路上又是空调或接触风寒,感冒当然不会好,所以中医护理也是重要的。

发汗不可令如水流滴,以微汗为佳

伤寒表实证不得用桂枝汤。

柯韵伯认为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倪海厦在讲课时也提到有事没事,可服用桂枝汤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黄煌老师说桂枝汤是强壮剂。历代医家都重视桂枝汤,我们学习经方,有必要认真领会、吃透它。

图片

胡班长的手抄笔记

二、名家讲桂枝汤摘录

下面我在学习桂枝汤时,摘录的几个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谈的,供大家学习参考。

徐忠可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之调阴阳。是汗剂,是和剂,又是补剂,也是温剂。

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在《伤寒论解说》里提到桂枝汤应用

1、(读到宋本伤寒12条时说)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感冒初期的症状,怕冷、发热、鼻塞等都是表证。平素胃肠虚弱之人,罹患感冒时会有干呕,这是里弱者因表之邪冲击而引起。但是对此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因为临床上没有干呕的情况更多一些。

2、桂枝汤是一种补益强壮剂,患感冒而呈现桂枝汤证的患者,或为体质虚弱者,或指平素体质强壮而感冒后强撑、延误、医者误治致使身体衰弱的表现出来。

3、桂枝汤并非发汗剂,其具有在体表机能衰弱时而鼓舞之的效果。比如表虚汗自然而出,以桂枝汤补益其表,体表机能恢复,回到正常状态,则汗出止,所以古人谓桂枝汤为解肌剂。解肌者,和解肌腠之意也。

4桂枝汤证中,有无自汗之场合,与有自汗之场合。(胡注:我理解是虚人,无自汗,有桂枝汤证可以使用。注意与麻黄汤在体质上、脉象上予以区分)

承淡安《伤寒论新注》:

头痛,三阳病皆有之;太阳头痛,每在正中与后头部。发热,三阳病皆有之;太阳发热,必恶风寒。汗出,太阳、阳明共有之;太阳汗出,必恶风。恶风,太阳、少阳共有之;太阳恶风,必兼发热。太阳病包括伤寒与中风二证;头痛、发热、恶风、伤寒、中风皆有之;独异者,中风有汗出耳。如无汗出,则非桂枝汤所主矣。故汗出为太阳伤寒与中风之分点。审证必如此分析,乃不致方药误投,犯虚虚实实之诫。

主证决然备具,兼证则随人体质而各有不同。中医研究医病,即在审证择要,即如桂枝汤一证而言:只要有发热、恶风、汗出、脉浮,即已主证备具;其他头痛或头晕,身疼或腰胀,项强、恶心、食少、口淡等之有无,可舍而不论矣。若粗工仅凭病者言,而不审其主证之所在,见病治病,则药味多而力散,疗效不强矣。

刘渡舟老师

桂枝汤能解肌发汗,又能调和荣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调和阴阳,又能下气降卫,扩张血脉,缓解痉挛,故为群方之冠,而有它的特殊疗效,故其范围为广。

刘老说:《伤寒论》在治法上确立了两个前提,一个是阴阳自和,一个叫保胃气存津液。而这两个前提皆内涵于桂枝汤中,可见张仲景将本方列于众方之首。

倪海厦老师:

(在讲《黄帝内经》时讲到)我常常叫大家去吃桂枝汤,为什么?因为张仲景所写的东西是从头到尾所有《伤寒论》就是出自桂枝汤,都是在它里面加减。因为桂枝汤是所有古方到现在最能够协调阴阳的处方,所以阴阳不合的时候你用桂枝汤去调它。我们一直在跟大家说你们去吃桂枝汤,到哪里都去吃桂枝汤,预防感冒,绝对比你打什么感冒疫苗有效

(倪师在讲桂枝汤时讲到)桂枝是阳药,辛甘,白芍是阴药,酸苦。桂枝白芍等量,当阳虚时候,桂枝加重;如果是阴虚时,把白芍加重。

胡希恕老师:

桂枝汤的主要作用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人侵入,故使汗止而热除,即发汗止汗、甘温除热。由桂枝汤方药组成可知,本方药力微薄平稳,既非大热,又非大汗之药,是一种养增液的发汗、止汗法,是祛邪不伤人的。清代陈修园时期,南方人认为桂枝辛温大热而畏用桂枝,后陈氏大胆应用,疗效非凡世人皆效仿之,桂枝用至45(1215)之多,亦不再畏惧。

在讲解13条时说:这里的“太阳病”,是指症状具备太阳病提纲特征者。如果见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表现,即可用桂枝汤来主治。这里未说太阳中风,言外之意,不要以为桂枝汤是只限于治疗中风证的专用方。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是桂枝汤正证,这类证在临床常见,凡病(不论急性病、慢性病)见之,即宜桂枝汤主之,无不验。

郝万山老师:

桂枝汤不是一个简单的解肌袪风、调和营卫的方子,它是通过调和脾胃来进一步达到调和气血。桂枝汤、倍芍药再加饴糖就是小建中汤,温中补虚,调和气血,和里缓急。桂枝汤这张方子,辛甘助卫阳,酸甘养营阴,养正力大,发汗力弱。宋本伤寒论第13条是桂枝汤本证,对上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用方就可以了。抓主证,对证用方

图片

胡班长的手抄笔记

娄绍昆老师在灵兰中医平台讲:

桂枝汤一共5味药,拆开发现有桂枝甘草基、芍药甘草基、生姜大枣基三个药基。桂枝甘草基组成桂枝甘草汤,可治疗患者大汗出后,出现心悸、头痛、心下悸症状。这里发汗多,不仅指误发汗,也指患者自汗量多或易汗出的体质特点(宋本伤寒64条)。伤寒论的发汗药方都有共同的药基即桂枝甘草基。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脚挛急疼痛与腹痛(宋本伤寒 29条)。伤寒论里生姜大枣组合保护胃肠、增加食欲。

桂枝汤的形成过程:桂枝甘草基(汗多、恶风、心悸亢进)+芍药甘草基(头痛、脚挛急)+生姜大枣基

桂枝汤适应病证有五类:第一类,适用于体力弱、体形瘦的人。这种人小时候多病,常常发烧,伴有扁桃体肿、淋巴结肿。日本汉方家认为这种人的体质属于腺病质体质。

第二类,临床症状多见恶风、恶寒、容易汗出。

第三类,腹诊的时候,腹肌稍微紧张(一般人的腹肌摸上去是有弹性的),不过还没达到像两根棍子一样的程度。

第四类,急性病、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发热、恶寒、汗出。

第五类,没有发热的慢性病。

以上桂枝汤的这5类适应病证,对于学习桂枝汤的人一定要搞清楚,尤其要把内在关系搞清楚。这里还有方向性辨证的前提,就是这类人虽然体力弱、体形瘦”“脉象弱,但是整体辨证还在三阳病的范畴,还没有陷入三阴病。假如已经陷入三阴病,就要考虑是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等证了。

临床应用时,把握桂枝汤的特异性症状:恶风、恶寒、有汗、脉浮弱。外感时有发热,不外感就没有发热。临床遇到桂枝汤证患者,有恶寒、恶风但没有汗,也可以用,只要这个患者恶寒、恶风,体质虚弱,脉象比较浮弱,即使没有汗也可以用桂枝汤。体质好,脉浮紧,无汗就不能用桂枝汤了。也就是说无汗、体质弱、脉象松弛也是桂枝汤非常规的适用范围。

桂枝汤常用剂量:桂枝、芍药各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一元钱币大小薄厚的话,大概6片),大枣4枚。曹颖甫、岳美中、胡希恕等前辈都这样使用的,日本汉方家使用的量更少

宋柏杉在灵兰中医平台从五行配属角度分析桂枝汤:

我们看如图,肝、心、脾、肺、肾各归各位,药物如何来进行配置?

1、我们都知道肝,肝德在散,急食辛以散之。那么补肝是以谁为君呢?肝脏五行属性配属的是木,肝德在散,急食辛以散之。桂枝汤的桂枝、木也、木中之木,是辛味,是发散,升发的药物,和木性同气相求。所以说桂枝之是入肝的,放在左面这宫里面。

2、那么肺,肺其气色白,肺德在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其色白入肺、其味酸主收,那么白芍正好酸收入肺。那么你加芍药怎么能补津液呢?当然能补。配成五行来说,金生水,也就是说肺能够生肾水。芍药是酸收肺的,往下一降,正好生了肾水。

3、在伤寒论里面,生姜的作用是什么?是降逆止呕,止哪呢?止胃,胃里有水饮或胃里有寒饮的时候,就用生姜。

4、那么大枣是什么呢?大枣是补脾气、补脾的津液,它在左路,生姜和大枣单独拿出来就叫小桂枝汤。但是它调中枢的,不是调外周的。

5、那么甘草在这里补充人体经脉中的津液的作用,相当于加了一个润滑油,又有黏性,又能润滑。当人体津液不足的时候,伤寒论的经方都是用上炙甘草、生姜,大枣。这是定法,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样完整的桂枝汤就组成了。看看这个方子似乎没照顾到心,似乎没照顾到肾,只动用两侧。大家想一想,这是多么精妙的一个用法。

图片

我们前面提到过,大家会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脚蹬子,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的时候,你无论怎么用力,自行车也不会向前走的。当脚蹬子处于平衡位置的时候,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个脚一松力,一个脚一用力的时候,这个车子就运转起来了。看看桂枝汤是不是这样的结构?桂枝往上升,白芍往下降。看看轮子是否运转起来,而且在这用力是最省力的地方,所以说桂枝汤才是群方之祖。

三、桂枝汤的加减举例

桂枝汤加减变化多,周日(620号)大约整理了如下这些,不一定对,也请有兴趣的老师一起整理。

1、桂枝汤证,如果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则是柴胡桂枝汤证

2、桂枝汤证有心下痞硬,下利水样便,则是桂枝人参汤证

3、桂枝汤证有喘咳、清水样痰涕,是小青龙汤证

4、桂枝汤证有口渴小便不利,则是五苓散证

5、桂枝汤证有身重,下肢浮肿,则是防己黄芪汤证

6、桂枝汤证有湿痹,可用桂枝汤加术汤

7、太阳病发汗后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屈伸,桂枝加附子汤

8、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汤

9、(发热)恶风,项背强,汗出,桂枝加葛根汤

10、喘家的太阳中风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11、太阳病火逆,惊狂、卧起不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2、太阳病火逆,下之后,烦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3、服桂枝汤或下之后,翕翕发热,无汗,头项强痛,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14、太阳病下之后,腹满、时腹痛,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

15、太阳病烧针,核起而赤,奔豚,桂枝加桂汤

16、发汗后,脉沉迟,身疼痛,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

17、太阳病下之后,微恶寒,脉促,胸满,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8、太阳伤寒八九日,脉浮虚而涩,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溏,小便不利时……桂枝附子汤。大便硬,小便自利时……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19、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身微肿,甘草附子汤(桂枝汤去生姜大枣加附子白术)

20、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似疟,脉洪大,桂枝二麻黄一汤

21、桂枝汤证兼见胃腹急痛者,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芍药加胶糖。

22、汗出恶风比桂枝汤更加明显或见黄汗者,用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

23、身体麻木、疼痛而见汗出恶风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增生姜

24、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即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

25、外有桂枝汤证,里有寒饮者,桂枝汤去芍药加皂角(金匮)

26、小建中汤证更见血虚者,当归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当归(金匮)

27、桂枝汤证又见拘急痉挛者,栝楼桂枝汤即桂枝汤加栝楼根(金匮)

图片

                               34503吴箐老师手抄笔记         

    2021-6-21胡逢才整理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