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

 潘海露 2022-09-17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在宋代有着这样一位弃佛道而归于儒学、研求理学,立志要追随旷世大儒孔子脚步的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掩藏在一袭青衫下的初心。这位书生就是朱熹,在孔子逝世一千多年后,他重新拾起前人的未竟事业,向孔子前进,最终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诫总结出来的朱子读书法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读书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包含着三个意思。第一,我们读书时要保持沉静,不得存在急躁和浮躁。《呻吟语·问学》里有这样一句话:“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摒弃浮躁,让自己安定下来,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第二,读书要按照一定的次序。朱熹认为“凡读书,先读《语》《孟》,然后观史,则如明鉴在此,而妍丑不可逃。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权衡,多为所惑”。读书要符合人的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第三,学习读书要打好扎实的基础,不可急于求成。朱熹认为,急于求成和囫囵吞枣容易造成学习读书不深入,不能很好的研读典籍。

熟读精思

朱熹认为,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朱熹提出了“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作为精思的要求和标准,并且提出了“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作为精思的方法。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都是精心思考的结果。

虚心涵泳

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并且他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虚心强调的是面对新事物、新知识和不同的观点,首先要有一个宽大的胸怀,虚怀若谷,要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新事物和新知识;涵泳强调的是读书时需要反复咀嚼,细心品读,“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切己体察

切己体察不仅是一个学习方法,还是一个学习的原则,强调要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亲自体验,躬行实践。朱熹认为切己体察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自求自得,“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力去做”;第二个要求是着身体认,“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实践出真知,学到的知识只有亲自实验了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第三个要求是自信不疑,朱熹说“看人文字,不可随声迁就。我见得是处,方可信。须沉潜玩绎,方有见处。不然,人说沙可做饭,我也说沙可做饭,如何可吃?”处于信息纷杂的时代,对待知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不可以听之任之。

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要求读书时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和毅力。朱熹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并且朱熹以项羽破釜沉舟和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做比喻,告诉学生读书时一定要刚毅果决。

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是朱熹所坚持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朱熹最重要的读书方法。朱熹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要专一,注意力要集中。朱熹说:“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持志就是要坚定自己的志向,“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朱熹认为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的取得成效。

朱熹的读书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是这六条读书方法是主要的概括。这六条读书方法有特定的内在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的程序和步骤。朱子读书法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是朱熹一生刻苦治学,五十载辛勤执教的切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总结。在当下的快节奏生活和“快餐式”的学习阅读方法中,人们对于读书学习做事时有着一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遇到事情也不会精于思考,缺乏思考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朱子读书法在千年后,依旧熠熠生辉,对现代社会读书的浮躁之气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思考。

朱熹的一生,不是在求学的路上,就是在讲学的路上,他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他的读书法不仅仅是用来约束学生的,更是用来约束他自己的。朱熹作为学贯古今的学者,在求学、讲学和专研的过程中,朱子读书法一直伴随着他,使得他能在浩瀚古籍中,孜孜不倦的找到他的源头活水。在苍茫大地上,朱熹只是一个弱小的个体,但他却因为读书学习而窥得天地万物,始终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奉为心中使命,他是那个时代仰望星空的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