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从这里离开,而你刚好来

 陈才源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正是拍毕业照的时节,也是填报志愿的当头。

就像丰收的庄稼从地里收获,新生的种子就在原来的坑中埋下。

庄稼一茬又一茬,园子还是那个园子。

「种子·志愿填报」

具体的志愿填报技巧,我是一点都没有;自己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填了一个,因为知道肯定会上,所以就用不着再去反复思考和斟酌。

但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好好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分数下,尽量上一个“好”学校。虽然我没有具体的技巧可以分享,但我可以从这七年在清北的所见所闻,分享一点志愿填报的方向。

志愿填报,是关于未来十年到三十年的事情,读书四年到十年不等,工作至少二十年;所以,填志愿,一定要看准未来,看到大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周期,看到世界运行的趋势。

中国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和高考恢复同步进行的,所以在国内发展的话,改革开放到哪一阶段了,就得卡好时间奔着吃肉的专业去,再不济也点啃点骨头;如果完全和国家发展的趋势相背离,恐怕连汤都喝不上。

比如说,改革开放头二十年,是国外产业转移到中国的二十年,这个时间段外语专业、对外经贸等专业,根本不愁工作;干了一段时间,积累点资源,自己单干创业成功比比皆是。

无论是知识、人才、资金,流动的方向从来都是从一线到二线,再到三四线;每流动一次,剩下的部分就指数倍减少一次。所以,如果是想从事新兴、高端、国家大力发展产业的相关专业,认准一线城市

具体来说就是人工智能、互联网相关、计算机、5G等通信、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这是适合普通人的。

哪些人不是普通人呢?

比如特别聪明的,清北复交数学金融等专业方向,这类能加杠杆放大自身能力的专业,就比较适合。

比如家里有资源的,无论是体制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矿产或者实体产业的,如果选择相关的专业(如果是传统制造业的话,就不太适合一线城市了,因为产业都转移到中部二线城市了),能利用好父辈在相关领域的资源,无疑能事半功倍。

比如有自己想法的,家里也不等着自己养家糊口的,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就是要干啥,那就按自己的想法来吧;喜欢哪个城市就去,喜欢什么专业就去(比如大部分文科),百姓们有钱的时代,消费升级的时代,就是文科等专业的黄金时代。

还有小地方出来,想毕业后回小地方的,这样的往往适合高学历+名牌学校+冷门专业;尤其是体制内,往往是认学历、认985/211,但不在乎你是不是热门专业,只要是特定众多专业之一就行;如果分数不高不低,就不妨去冷门城市的985/211,性价比高。

另外还有些物质上或许差一点,但能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的专业,比如医生、律师和教师,也非常适合;这类专业其实只是就业前期比较乏力,中后期经验越丰富越吃香,很少存在中年危机。

感觉该写的都写到了,如果有遗漏的就留言告诉我吧。

「收获·离校仪式」

又要毕业了,不过这次毕业和本科毕业还是不太一样,毕竟这次毕业了就工作了,大家也都难再聚了。

所以这些天就是和不同的朋友们吃吃喝喝,马上又去宵夜看球,没啥好写的,就晒点毕业照吧。(终于可以看到老周、二爷、阿泰的真身了

摄影/修图by大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