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六靠着窗台看书,是我生活中的小自在

 陈才源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每周六下午是一周中最轻松的时候。

大床靠着墙,往上三十公分就是窗户,玻璃窗横跨床头床位,一直长到天花板下。房间东西通透,在冬末初春的时候,慵懒的下午四五点,慵懒的阳光能把头和书本的影子,一路拉长到门口。

窗台宽不过三十公分,放书本纸笔正好;背靠窗台有点硬,索性在后背塞满枕头和抱枕,调整成最舒服的姿势,像一只爬行动物一样让阳光晒暖自己的头皮和毛发,膝盖上缓缓摊开一本书,就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样的感觉,必须要在自己失去之后才能感受真切。对普通人来说,正是自由自在的稀少才突显其难能可贵;烦恼各有各的不同,但压力都是一样的:它可能来自分数、名次、绩效、收入、准入门槛或者其他任何结果不在自己把控范围内的事情。

但现在的小朋友们越来越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生活,工作不如意,我改变不了当前的工作,我可以选择改变自己。年后回公司上班到现在,全网看大家舆论都觉得是经济危机,各种大V建议保住现金流,不要离职;但在部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有两位年轻同事选择离职。

其中一个是去年的校招生,简单聊了聊,主要是觉得当下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问之后的打算,说歇一歇,看情况再考虑读个书。不由想起了和我一届的管培同侪,从18年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离职的同事里大部分都是本科同事,给我的感觉都是类似的:要在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过程中不断折腾

想到这里的时候,总是会发自内心羡慕起这群年轻的小朋友,年轻真好,有那么多选择。今天下午也有一位公众号的老朋友微信找我咨询,也是去年毕业的本科生,现在在腾讯,想要换一下环境,让我帮她看看简历。聊天的时候她也说,也考虑出国读一年,比较省时,只是还没攒够钱。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朋友会觉得,老陈,你也很年轻啊,想做什么也可以去做呀~ 是可以去做,但年纪大了容易权衡利弊,难得冲动。就像昨天下午和妹子路过奥森看到一群练滑板的小年青,我随口说了一句十年前我也想这样滑滑板;妹子反问,那为什么现在不可以?我扭头看了一眼夕阳:年轻的时候时间成本廉价,现在机会成本高,有空余时间的话,我更愿意做自己乐趣(收益)最大的事情。

说到底,自己为什么羡慕、怀念过去的青葱岁月,真的是怀念当时年轻且充满活力吗?其实现在自己正是当打之年,身体机能和智力水平也算堪堪巅峰之列,并不是想让自己的身体年轻十岁,而是怀念过去那个可以随便浪费时间而毫无罪恶感的阶段

我能笃定地预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羡慕会与日俱增。之前在知乎有看过类似的文字,说中年人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就在下班开车回家,开门前坐在车里抽根烟。以前没感觉,现在略微有点点触动。

人的一生,很难是无忧无虑的,除非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一般情况,年少时是无忧无虑的,但等着毕业了、工作了,无忧无虑快速消失殆尽,烦恼和忧虑却如头上的白头发一根根冒出来,在组建家庭有了后代以后,逐渐达到巅峰。

为何?年少时有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转嫁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这份压力;后半部分的人生,随着自己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重,无忧无虑这样的字眼终于在中年人的字典中消失。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忧虑是常态,无忧是变态。自己能做的,无非是在这样的常态下,去倍感珍惜难得的闲暇时光,就像开头写的一样,不妨借鉴疫情中的隔离手段,把自己的时间也一块一块“隔离”开,让工作的归工作,放松的归放松。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保持固定的时间留给心里永远长不大的、无忧无虑的自己。比如对我来说,这个珍贵的时间就是每周六下午,每周周中最忙的时候,心里就不断暗示自己,最惬意的周六就要来了,再坚持坚持;另外给这段闲暇时间一点仪式感,比如固定的场景或者特定的流程,进一步强化和放大闲暇时光带给自己的惬意感受。

这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