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对抗的抑郁情绪

 陈才源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刚刚和小迷糊一块看完了《头脑特工队》,我算是重温,她是第一次看。

从重庆出差那一周开始,最近小迷糊的情绪状态都不太好。

不是难过或愤怒,而是失去欲望。

昨天下午她陪我去医院看了看头,回家路上我们没打车,见阳光正好就干脆一路步行回来。

路过一个小公园,里面一群小孩在玩真人CS,很是欢乐;右侧一块空地有人在打羽毛球,穿过中间空旷地带,休息区坐满了人,边上是一对情侣,女生偎依在男生怀里,两人不时言语洋溢着初春的笑容。

左边有几块大长条石,下雨之后的积水都被太阳晒干了,三三两两坐着些人。

我们选择了一棵大树下的石头,石头的一头是一位正在开视频的阿姨,和屏幕另一头有说有笑;旁边大树下也有长条石,是一对大爷大妈,两个人也望着广场活动的小孩,时不时聊两句。

她坐下来背对阳光,我从后面环抱上去,两人就这么坐着发呆,晒晒太阳。

好像和周围空间融为一体,好像又是独立隔离。

我的耳机一只自己戴,一只给她戴;她也是一样,这样我们两个人就同时在听两部手机的歌曲。

或许是同为欢乐,或许是同为悲伤。

也或许是一边昂扬,一边低沉。

晚一点她还要去公司做一些直播运营工作,起身回家,趁着阳光还在,随手记录一下:


回到家她去洗澡,完事陪她去公司,加完班再一块回来。

可以看到在工作中时,她整个人是安全进入状态的,精神饱满,动作娴熟,对于工作可谓尽心尽职。

但也因为此,榨干了自己。

持续高强度自愿的工作,如果失去了努力的意义,那将承受持续的反噬。

这一周战争还在打,疫情还在持续,股票还在跌。

尤其中概,惨不忍睹,从高点下来了70%左右。

但教育股更惨,上市的剩下不足5%,没上的死的死,趴的趴,不知道还能苟延残喘多久。

从去年双减政策陆续落地开始,各家在线教育纷纷开始自救,AI课、素养课、卖羽绒服、卖教育硬件、进学校……

能试的都在试,跑得通的,没有。

国家不允许这个行业的资本挣钱,那么公司存在的根本意义其实就不在了。

资本要做公益就直接捐啊,搞风险投资肯定还是看回报的。

业务线一砍再砍,疲于奔命尝试各种链路和模式,领导压根没思考清楚或者不敢想清楚,就得投入到一轮又一轮的尝试中。

身体、资金、精神和信心,都榨没了。

有一天晚上我睡着了,小迷糊拿起我的手机去翻过去的照片,找到很多之前的快乐记忆,觉得当初的自己很有活力,对生活也很有激情。

但现在,连欲望都没有了。

和她聊天,说这一周算是有空让自己低沉了,之前两周连轴转,都还没来得及让自己进入低沉状态去感怀,被拉扯处于「空」的临时阶段。

「空」就是没有,什么都没有,欲望也没有,生活热情自然也没有。

对我来说,也是一段莫名的体验。

虽然一直在关注她,保持倾听和沟通,带动她去尝试和体验生活间隙中的美好,比如趁着好天气散散步晒晒太阳,一起做做家务逗逗猫,周末炖个鸡汤,看看电影。

但就像配错了钥匙怎么也插不进锁里,积极不能万能的,正能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我来说,没有经历过确实无法感同身受,也没法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来。

就像《头脑特工队》中的乐乐和忧忧一样,人们都希望生活中充满了快乐,乐乐在长期也一直处于情绪的主导地位。

但难过也不可缺少,它也是人很重要的情绪之一,有些时刻需要沉浸悲伤之中,让自己哭一场,槛,才能过去,人,才能自由。

我是一个正能量的充电宝,即使有缺电时的疲惫,但少有悲伤。

对方缺电时,没有合适的接口,也是只能干看着,着急也没用。

能做的,就是放弃自己没必要的着急,抑郁情绪产生了,想着去用正面情绪去对抗,没空。

还不如陪着她,陪她沉浸,此时需要时间,时间够了,外在干扰消除了,人就恢复弹性了。

她说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觉得现在的自己就是个劣质塑料,既不坚固,又很脆弱,一扳就断。

我觉得没事,塑料就塑料,作用大着嘞,这么多人都在用。

关键是耐久满,几百年大自然都降解不了你,还不牛逼么。

:)

最近文章:
一个人的一周
抓住确定性的安定,放过不确定的忧虑
阉割后更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