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医案学习笔记(第三十五期)

 经方人生 2022-09-18 发布于四川

前言

医案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丛书·胡希恕》。试以辨析胡希恕先生医案。目的在于一来可供各位同道参考;二来可以提高自身临床思辨能力。

图片
图片

01

段某,女,14岁,病案号:173651。
初诊日期:1965年09月29日:患者在64年3月月经初潮,后未再潮,7月曾有一次鼻衄。于65年4月23日突发四肢抽搐及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病前厌食,右上腹疼,胸闷,口吐酸水,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四肢抽动,四肢发凉,并见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干,意识朦胧,每针刺人中即清醒。平时恶喧嚷,看电影则头晕。近发作较频,常因饮食诱发,舌苔薄白,舌有瘀点,脉弦细稍数。

胡老处方: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大黄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丹皮三钱,芒硝三钱(分冲)。

结果:上药服三剂,抽搐及胃腹痛未作,吐酸水已,仍感头晕。改服小柴胡合当归芍药散:柴胡四钱,党参三钱,炙甘草二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三钱,茯苓三钱,吴茱萸三钱。先后加减服用三个月,诸症均已。

辨证分析
患者未见下利清谷、汗出不止、精神困倦、脉虚弱等症,排除三阴病。未见恶寒、脉浮、头项强痛、身疼痛等症,排除太阳病。便干,脉稍数,此属阳明病。余下症状则可归入少阳病中进行下一步讨论,故六经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

胡老的《辨证施治概论》一文中提到,脉细主气虚、血不足。此处患者见脉细,厌食、四肢冷等症,此为津液虚的表现。未见面色苍白,舌质淡,心悸等症,排除血虚。舌有瘀斑,月经未按时来潮,7月曾发生鼻衄,据此当考虑有瘀毒为害。此处患者邪实情况以瘀毒为主,伴随津液虚衰,但整体上仍以邪实为主。

综上分析,六经—八纲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瘀毒

落实到方子上,该案患者见口苦、便干、口吐酸水,脉稍数,可知寒热表现以热象为主。结合上述的分析,病位定在半表里及里,故方选大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清除半表里之热;白芍、枳实、大黄通阳明之实;生姜、大枣补津液之虚;半夏和胃祛饮,方子所主病机恰与此案病机相合。

对于瘀毒,该案患者发病时大声喧喊,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四肢抽动,右上腹疼,此即可看作“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之象,胡老选方以桂枝茯苓丸合桃核承气汤,但去掉了甘草,以速攻其邪实。

综合上述分析,方证为:大柴胡、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三方相合去甘草

患者上药服三剂后,抽搐及胃腹痛未作,吐酸水已,仍感头晕,此时胡老改方为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吴茱萸。治法上仍是疏肝和血祛饮为主,但用药上以补虚为主。此处值得强调的是吴茱萸的使用,该药一般以见到寒象为主,且伴随寒饮上冲所致腹痛、头痛、恶心等症时使用,此处胡老应是根据其热象减,而四肢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四肢抽动而使用。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