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人际关系问题

 渐华 2022-09-18 发布于山东

人际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人群、个人与社会、人群与人 群之间的关系,其中关键性的关系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关于人际关系的观点从实质上看就是一种价值观。

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马克思的三社会形态论,在第一个社会形态中人依赖于人,即自然经济社会,其价值观是整体主义;在第二个社会形态中人对人是独立的,但依赖于物,即商品经济社会,其价值 观是个人主义;在第三个社会形态中,人是独立的、自由的,又是互 相依赖的,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或产品经济社会,其价值观是集体主义。

文章图片1

有的学者把第一种社会形态看作传统社会,把第二种社会形态看作现代社会,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轨或转型 之中。这种观点从这里引申出一个结论:我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整体主义(包括建国后的集体主义),已经过时了,转轨后的社会的价值观应该是个人主义,只有个人主义才适应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

这种观点把三形态观生硬地套在中国社会历史头上是不对的。它认为第一社会形态的价值观是整体主义,是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的, 但它回避了所有制的区别,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划入传统社会, 抹杀了传统的整体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经济基础上的根本区别, 这就不对了。

而且中国文化中不仅有整体主义,也有个人主义,整体主义也有不同类型,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考察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几种主要观点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我们把强调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叫做整体主义,把强调 个人利益高于整体利益的观点叫做个人主义;把主张人人平等的思想叫做平等思想,把主张个人有等级之分的思想叫做等级思想。按照这种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关于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等级整体主义

文章图片2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群的整体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家庭、宗族、民族或国家、中国,早期中国被看成天下, 后来天下才被看作全世界或全人类。在中国封建等级社会里,家长是 宗族的代表,君主是国家的代表,于是,个人与宗族的关系便成了宗族成员与家庭的关系,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父为子纲,或父慈 子孝;个人与国的关系便成了臣民与君主的关系,处理他们之间关系 的原则是君为臣纲,臣民对君主要忠。

个人与个人之间视其关系之不 同而有不同的原则,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原则都不同,如夫为妻纲、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只有朋友是平等的,要互相信任。因此, 在封建等级社会中并没有真正的个人平等,到处充满了单方面的依附 关系。

个人与社会不是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的环节发生关系。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主义确实占着统 治地位,但这是在等级制基础上的整体主义,即等级整体主义,下面引用一些言论来证明这点

孔子的仁说就是一种等级整体主义。“”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他谈论仁的地方甚多,说法也各不一样,但一切说法中无不包含“爱人” 的意思。后来孟子也讲仁者爱人。可以说,仁的学说就是“爱人”,其他说法,如:“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仁的具体表现。

文章图片3

在孔子那里,仁不仅是对人的态度,而 且是人生的目的。孔子明确提出:“仁以为已任”,“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按仁的原则管理国家就是“仁 政”。用今天的话来讲,仁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 务,把人民、社会、他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从字面上看,孔子的仁说具有普遍性,仁的主体是所有人,仁的客体也是所有人,看不出孔 子有把仁的主体与客体限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意思,但是事实上孔子的 “爱人”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有等级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礼是周礼,其核心是周代的等级制度,这就是说,要按照等级制度来爱。

文章图片4

孟子明确讲“爱有差等”。虽然他们没有具体讲有些什么差等。孟子甚至明确批判墨子的“兼爱”,认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对于反对等级制度的杨墨,孟子不惜无限上纲。孟子的等级思想比孔子更明确。

孔子轻视劳动人民,称他们为“野人”、“小人”,而他谈的“圣人”、 “贤人”、“君子”都是统治者;孟子虽然讲过“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但这并不意味君主与人民是平等的,他认为统治者与被统 治者的区分是天经地义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 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孔子和孟子的等级整体主义并不否定个人 的利益,相反,他们强调国家要努力满足人民的利益的言论是很多的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文章图片5

足食” “富之”都是主张使老百姓温饱和富裕起来。孟子则有很多详细论述如 何使人民富裕起来的言论,大大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他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如何“制民之产”?他根据古代井田制,提出了一种封建的劳役耕种制:“方里而井,并九百 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 事。”

他甚至连养老问题也考虑到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不仅儒家,中国古代大多数学派,都是主张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兼顾的。

中国古代的整体主义决不是只管整体利益,不管个体利益,但他们多数也都认为在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总有一个轻重先后之别,二者不能两全时,要牺牲个体利益来成全整体利益,这就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被多数人所 一致推崇的原则: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 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孟子说得更加有说服力:“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然,这个 “”、“”所包括的整体在封建社会里,有时不是真正的整体,即人民、国家与民族,而是君主与皇帝,但作为一般原则确实激励了千百万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甚至也激励了今天许多人民的烈士。

后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都可以说是这种整体主义的体现。

二、平等整体主义

文章图片6

持平等整体主义的主要代表应该说是主张兼爱的墨家。墨家主张兼爱,反对爱有差等。他们甚至主张为了兼爱 而不顾个人的利益,成了利他主义和苦行主义。墨子认为天下大乱, 国与国、人与人互相倾轧,互相伤害,甚至互相残杀,其原因就在于不相爱,因此,只要“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大家都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就可以天下大治了,这就是他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

他并不彻底否定等级,但认为不能像儒家那样不同等级有不同待遇,主张“兼以易别”,“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他并不否定个人利益,但认为只有兼爱,才能实现每个人的利益,他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 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不但坐而言,而且起而行,奔走呼号,到处宣传他的主张,希望统治者实行他的主张。孟子虽然坚决地反对他的主张,但也承认“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 之”。

据《庄子,天下篇》记载,墨子最崇拜大禹那种不惜牺牲自己 来为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说大禹“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 以跛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 不足为墨。’”儒家的爱和墨家的爱都采取了一般形式,即普遍的爱, 但儒家的爱是从统治者的立场出发的,是有等级的,墨家的爱是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的,是人人平等的。墨家的平等整体主义反映了当时 城市手工业者的平等观念

文章图片7

这种平等整体主义在《礼记,礼运》中有更明显、更集中、更强 烈的表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面不闭、是谓大同。”

从这短短的107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有如下特点:其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富裕:其二、没有等级制度,男人平等,但妇女地位低于男人;其三,没有君主,公务管理人员由选举产生;其四,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困难的人受到特殊照顾;其五,人人互相友爱,互相帮助,道德高尚,生活节约;其六,社会秩序良好,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活动极少发生。

《礼记》被认为是儒家典籍之一,曾经过孔子的整理;但这篇《礼运》所反映的是父权制原始公社的理想情景,与儒家的基本观点有明显的区别,它基本上属于原始的素朴的平等整体主义,而儒家的观点属于等级整体主义。

宋代儒家张载的《西铭》也表露了这种兼爱思想,显然受了《礼运》的影响,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瘾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也。”

张载一方面把仁爱扩展到自然界(物吾与也),然而另一方面又明确地承认等级。因此,《西铭》的思想只能属于等级整体主义。两千多年来,大同思想一直受到多数思想家的赞许和推祟,直至近代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政治活动家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也都推崇大同思想。

三、个人主义

文章图片8

个人主义是反对等级的,但它并不反对整体利益,只是反对把整体利益摆在前面,主张个人利益才是最基本的,应该把个人利益摆在整体利益的前面。个人主义的极端形态就是自我主义,它反对平等,把自我看作是至高无上。

个人主义的现代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在古代也有其经济基础,即个体生产者,特别是手工业生产者,但手工业生产者的价值观不一定是个人主义,如前面谈到的墨家,还是属于平等整体主义的范畴,其平等的主张就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度映。古代的个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杨朱。

杨朱是中国最著名的个人主义者,但其著述已散失,今天我们只能从他人的转述和评论中了解杨来的思想。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也说他“不以关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这可能有些夸大。韩非又称他为“轻物重生之士”,这比较符合他的实际思想。

所谓重生轻物就是把个人的生命与生存看作最为重要,而其他一切都是为个体的生存服务的。一般认为,《吕氏春秋》中的《本生》、《重已》、《贵生》等篇基本上反映了杨朱派的观点,从这些篇的内容来看,杨朱并不主张损人利已,而是认为如果人人都能独善其身,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文章图片9

他主张满足人的物质欲望,但并不主张纵欲。但是,个人主义既然以个体为中心,就非常容易转变成为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纵情享受的享乐主义。据孙盛《杂记》记载,曹操青年时逃离董卓、访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五子设宴款待,“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楼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命题。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像杨朱那样主张个人主义的并不多,像曹操那样吐露内心深处思考的就更少了。因此,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资料中,人们看见的多是宣扬整体主义的书籍。其实,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特别是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践是很多的。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特别是从保存在文字中的文化传统来看,整体主义在文化传统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决不能否认个人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存在。

以上材料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主义确占优势地位,而整体主义中等级整体主义又占优势地位,但决不是没有个人主义的。个人主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不少见,个人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比重则大大多于它在文献中的比重,因为有许多人只是实行个人主义,并 不主张个人主义,或宣扬个人主义。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有大量家族间、 民族间、国家间的斗争,但也有大量宗族内、集团内特别是皇室内个 人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决不能说在这些斗争中不存在个人主义。

文章图片10

个 人主义理论诚然是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但个人主义思想的出现则要早得多。个人主义不是天生的,其社会根源是原始社会末期 个人私有制的出现,其认识论根源则更早,即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的 出现。西方由于有一段神权或教权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在资本主义势力日益壮大的时候,没有一次个人主义思想运动即人道主义思 想运动,打不破神权的统治。

当西方在开展这一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虽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整个社会却仍在封建等级制度中酣 睡。西方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先是资产阶级新思想的涌人,紧 接着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人民在主客观条件的推动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这样,传统的整体主 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连接,中间缺乏资本主义个人主义充分发展、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意见分歧就在这里出现。

有的人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传统的整体主义混为一谈,把现代中国社会,至少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划人传统社会之列,即第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正处在向第二种社会形态转轨之中,这是不正 确的,从这种观点引申出来的把传统的整体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混为一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从前面引证的材料可以看出,传统整体主义与现代集体主义有根本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它们的社会基础、理论根据和基本内容都不 同。传统整体主义的社会基础是封建社会,理论根据是一些素朴的前科学的观点,基本内容是狭隘的抽象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基 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本内容 是广泛的具体的。

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文章图片11

但是,不能否认传统整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有共同之处,特别是平等整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又有更多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它 们都主张把整体摆在第一位,把个人摆在第二位,必要的时候不惜牺性个人来成全集体。当然,传统的等级整体主义和平等整体主义也有不同之处,即前者所说的整体由最高等级的个人来代表,如家长、族长、君主,甚至把整体与这种个人等同起来,忠君与忠国是一回事。

因此,这种等级整体主义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如在中国五四新文化 运动中受到了猛烈的抨击,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说它毫无合理之处,从来没有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等级整体主义也演出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轰轰烈烈的历史剧,如文天样的 (正气歌》上所说:“在齐太史筒,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文天祥本人也是一个典范。这些历史人物至今在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振 兴中华而前仆后继,创造出许多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平等整体主义 在历史上往往存在于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农民起义的初 期,它包含的合理因素和所起的积极作用,当然更不容笼统地加以否 定。

正是因为传统整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有共同之处,所以才容易把二者混同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曲解为传统整体主 义,但也不能否认传统整体主义为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传播和接受 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思想条件。今天,我们对传统整体主义采取一分为 二的分析态度,对其中的合理因素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要指出 传统的整体主义在对待个人利益、处理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有忽视个人利益、压抑个性发展的地方,这是实事求是的。

文章图片12

对传统个人主义同样应该抱一分为二的态度,极端个人主义(损 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今天的都要受到严厉的批判与 摒弃,但一般的个人主义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今天的都发挥过积极的作 用。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立、自主、自动、自控),强调个人 的平等、自由,有其合理之处,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对于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的一面。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主导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是个人主义,有些人忘记中国 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认为个人主义价值观应占主导地位,这是错误的。但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客观根据,是不可能人为地加以消灭的,其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果加以适当的约束,限 制它的消极方面,使之不致发展为极端个人主义,则其积极方面仍可以对生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作为两种根 本不同的价值观,其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能保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个人主义就不会失去控制。 因此,传统的与今天的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