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战钢锯岭》,真是美国版的抗日神剧吗?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9-18 发布于宁夏
也许是故事太过神奇,也许是主人公太过勇猛,所以我看到很多影评说《血战钢锯岭》是美国版的抗日神剧。
《血战钢锯岭》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电影,但一定是一部可以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鲜明足迹的电影, 一部包含着真实、信仰和思想的影片。影片不仅带给我战争画面的视觉冲击,还带来了对于宗教、人性、生命等方面的思考。(文末有电影链接)。
把《血战钢锯岭》与胡编烂造的抗日神剧相提并论,是对一部优秀电影和创作者们的侮辱。

一、真实:给这部电影带来了震撼力

电影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这部电影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常识告诉我,再基于真实故事的电影也要经历各种文艺加工。我看完电影做的第一件事是上网搜索。我用英文去查找主人公原型道斯(Desmond Doss)的相关资料,想看看本片的真实度究竟多高。

我找到了杜鲁门总统给道斯授勋时的嘉奖令英文原文,这是最可靠的原始资料。读完后才发现电影中道斯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真实,不但没有夸张,反倒是精简了许多他的功绩。杜鲁门总统对他的嘉奖令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冲绳战役中的表现,除了他所在部队的第一次失败的进攻中独自营救了75名战友外,他还在后面的战斗中英勇无畏,冒着炮火拯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

图片

电影主人公

图片

上图:道斯的原型,一个拒绝拿武器的战神 

图片

上图:1945年10月12日,杜鲁门总统授予道斯国会荣誉勋章

图片

影片最后有介绍

图片

美国国会荣誉勋章,是美军最高荣誉

电影只展现了道斯在钢锯岭上三四天的事,然后他就负伤回国了。实际上他参加冲绳战役的时间从1945年4月29日一直打到5月21日,坚持了23天,直到他的大腿被手榴弹严重炸伤才下火线。

电影还造成了一个误解,让观众以为道斯是1945年从美国训练基地直接来到了钢锯岭的。实际上,道斯在1944年就已经参加了关岛战役和菲律宾战役,并因在炮火下救助伤员的英勇表现获得铜质勋章。

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一处细节不太真实,就是日本兵为什么不毁掉美国兵用来攀登悬崖的那片网绳?如果毁掉的话至少可以迟滞一下美国兵的进攻。结果一查资料,发现这张网绳还真实存在,据说就是从小就善于登山的道斯和两个战友一起挂上去的(但这个说法我没有找到资料),电影中曾两度描写道斯爬山,为他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图片

上图:电影中的那个悬崖

图片

上图:真实历史中的悬崖(左)和电影中的悬崖(右)还是有点区别 。左边历史照片中,站在悬崖顶的就是道斯本人。图片里这一段悬崖应该只是悬崖的上半截,因为杜鲁门的嘉奖令中说这是一个400英尺高的悬崖,400英尺相当于约121米。

至于日军为什么不毁掉这段网绳,我估计跟冲绳战役中日军的战术有关。冲绳日军的任务是依托工事大量杀伤并迟滞美军,所以日本兵在美军的太平洋夺岛战役中是放弃守卫滩头的。

杜鲁门总统的嘉奖令是这样陈述道斯的英雄事迹的,建议大家认真读一下:

一、在登上一个400英尺高的悬崖后,部队遭到了大炮、迫击炮和机枪的猛烈攻击,造成75人伤亡,其余人被击退 。一等兵道斯拒绝寻找掩体,他继续留在敌人火力之下,直到将全部75名伤员一个一个运到悬崖边,并用绳子支撑的担架将他们吊下。(注:这是电影中集中展现的道斯事迹)

二、5月2日,在同一个悬崖,道斯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救一个我方战线200码外的伤员,两天后,他又救治了4名在进攻一个抵抗顽强的洞穴时受伤的士兵, 他冒着敌人的手榴弹雨冲到离敌人洞口不过8码的位置为伤员包扎,来回往返了四次,直到将他们一一带回安全位置。

三、5月5日,道斯勇敢地冒着敌人炮火去救治一名炮兵军官,为他打好绷带,将他拖到一个敌方火力打不着的散兵坑里。道斯在炮火之中仔细地为该军官注入血浆。同日稍晚, 一名美军士兵被洞穴里的敌火重伤,道斯爬向这名士兵被击倒的地方,此处距敌人不过25英尺。简单包扎后又在枪林弹雨中将伤员带回到100码外的安全地带。”

四、5月21日,在Shuri附近高地,日军发动夜袭。在他的战友都待在掩体时,道斯独自一人留在完全暴露的阵地上,冒着被渗透进来的日本兵射杀的危险,毫不畏惧地救治一名伤兵,直到他自己被一颗手榴弹重伤腿部。受伤之后,道斯没有选择呼唤掩体中的其它救生员,而是自己处理伤口,在5小时之后才被靠近的担架抬回掩体。

五、就在担架员抬着道斯撤回的路上,敌人坦克发动了攻击。道斯看见附近一个受伤更严重的伤兵,他爬出担架,让担架员优先救护那名伤兵。自己等待担架员返回。在道斯的战友将他带离阵地的路上,他又一次遭到袭击,一颗狙击枪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胳膊,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在惊人的毅力下,道斯将木质枪托绑在自己破碎不堪的胳膊上作为夹板,在粗糙的地面上爬行了300码到达救护站。(这段描述把我给看跪了,太神勇了)

杜鲁门总统的嘉奖令最后说:道斯自始至终的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在令人绝望的困境中表现出毫不动摇的坚定,拯救了许许多多战友的生命。他的名字成为77步兵师人人皆知的象征——超越职责的非凡勇气。

历史上道斯的英雄事迹比电影中的更令人惊叹。电影只是集中展现了他在战斗第一阶段的表现而已。

如果我说道斯是一个不拿武器的战神,这话应该不过份吧。

所以,别拿“抗日神剧”来侮辱这部电影。当匪夷所思的电影情节只是真实历史的一段缩影的时候,还有比这样的情节更具震撼力的吗?

真实,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

电影当然会有艺术加工。道斯参战前的一些情节就经过艺术加工的。比如他从酗酒暴力的父亲手中夺下枪的情节是从另一个真实事件中嫁接的。真实事件是他父亲与他的叔叔之间(兄弟之间)的一场打斗,这才让道斯发誓永不碰枪。

图片

上图:真实历史中的道斯和他的太太

历史上,道斯的结婚也没有经历电影中那样的曲折,结婚与一些事件的时间顺序也不对。道斯的太太死于1991年,1993年,74岁的道斯再次结婚。

二、信仰:让一个边缘人物得以逆袭

道斯在电影中死活都不肯拿枪,为此他吃尽了苦头,不仅被战友鄙视并暴打一顿,还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电影中,他唯一一次拿枪的动作是在战场上拿它做棍,做了个简易担架,把曾经呵斥他的军士长从战场上救了下来。

一个士兵不拿枪就够让人匪夷所思了,而在训练基地里吃了这么多的苦头还是坚持不拿枪,看得我都替他着急,太TMD的另类了。不拿枪怎么在战场上保护自己,拿一下枪又怎么了吗。

图片

这不光用中国的思维难以理解,以美国人的思维也难以理解。但好的电影就是可以这样挑动人的情绪,才有后面道斯在战场上逆袭的惊艳。

影片中,战斗打响后,道斯其实还是受到了战友的保护。那个曾经最看不起他的战友一直在保护他,直到自己牺牲。最后道斯跳下悬崖的时候,把保护他的战友的尸体也带下了悬崖。这一细节处理太赞了。

图片

上图:信仰让道斯冲入战火,犹如神助  

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道斯?我觉得唯一的解释是信仰。道斯是一个“耶稣复临安息日会教徒”,英文叫:a Seventh-day Adventist。这个教会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简称安息日会。

这个教会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认为真正的安息日是星期六,而非星期日。它严守《圣经》,相信耶稣的第二次归来。电影中的道斯一直没有离开过那本《圣经》,最后受伤躺在担架上时最惦念还是他的那本《圣经》。

我以前写文章说过,美国其实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而且基督教派别极多,我曾经写过关于魔门教的文章。(参见《美国游记 | 在盐湖城参观摩门教的圣殿》)

图片

图片

道斯总是握着《圣经》

图片

《圣经》里面还夹有他的爱情

从影片中看,道斯吃素,这与信上帝但吃牛排的美国基督徒明显不同。有人说安息日会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我对此不了解,不作妄评。但安息日会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小众的基督教门派。那么信奉它的人应该也是主流之外的人。

我更想说的是:有信仰并不难,可能出生后不久就洗礼成了基督徒了。但在逆境中坚守信仰就太难了。信仰会让一个人强大,因为它让人有了精神支柱。而经历了坚持信仰的艰苦考验的人应该会更强大。一个能够坚守信仰除了他内心的执着以外,还应该与个性有关,看道斯的真实照片,他看上去就是一个很轴的人。

图片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充满了带有宗教色彩的镜头。从道斯小时候差点杀了兄长后,他站在“该隐杀兄”的画像前产生强烈负罪感开始,影片就一直为道斯的拒绝拿枪建立充分理由。

图片

上图:他对上帝说:“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结果他救了75个战友。

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片断是他孤独救援的那个晚上他的那一句祷告: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

但显然,道斯的心中并不孤独,因为上帝与他同在。

很多年后,道斯的儿子曾经问他:那天晚上你究竟在想什么 ?道斯回答是:一切荣耀归功上帝。

图片

图片

上面两张截图是影片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情节。当美军准备再次进攻钢锯岭的时候,刚好是安息日。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血战,战士们都强烈希望道斯能一起上阵,否则他们没有勇气往前冲。 这一次,道斯没有固执,只是要求上阵前为军队祈祷10分钟。为此,整个营的进攻被推迟进了10分钟。

战友们要等道斯祷告完了再发动进攻,显然道斯已经成了部队的守护神。战前,上尉对他说:“我一生中从未对一个人有过如此之深的误解,希望有一天你可以原谅我。我们明天还要再上阵,而没有你,他们不愿意再上去。”
影片的一些拍摄手法是最具宗教象征意义的。当道斯躺在担架上被从悬崖上缓缓降下来的时候,摄影机换了个角度又让担架在阳光的光晕下升腾起来,这让我想起了耶稣受难和复活。

图片

图片

上图:躺在担架上依然手握《圣经》

如果说《血战钢锯岭》是一部“神剧”的话,它浓重的宗教色彩才体现了“神”的一面,不断展现信仰的力量。

这与抗日神剧中的“神”完全是两个概念。抗日神剧中的“神”是神经病的意思,全称叫“中国抗日神经病剧”。

真实的历史是,1946年道斯得了严重肺炎,被切除了一个肺,少了5根肋骨。后来的五年他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1951年他以90%的残疾程度光荣退役。

由于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他一生都在当地教堂里做些工作

三、反战:让影片有了别具一格的思想性

如果说《血战钢锯岭》只是一部用血腥战争场面让你肾上腺素爆炸的影片,那它就失败了。导演梅尔·吉布森的牛逼之处是他的战争片总是会引起人们对于战士的敬重和对战争的反感。因为他善于展现了战争毁灭人和人性的一面。在战争之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战场上惨烈死去的每一个生命背后还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即使道斯那位最神勇的战友,在临死前也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

而在战场上,战争对士兵心理上的直接伤害也在影片中得以真实表现。从前线撤下来的美军眼呆滞,一付失魂落魄的样子,斗志全无。进入战场后,道斯连队里也没有人表现出对战斗的渴望。

影片的开头部分,道斯的父亲,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的一战老兵,在牺牲战友的墓前喝着酒喃喃自语。影片中道斯父亲的形象是非常负面的,酗酒、家暴,只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得了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中文叫: 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他就是战争受害者,所以他反对儿子们参军。

图片

上图:如果不是穿上这身一战老军装,道斯的父亲完全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 。

图片

上图:电影拍摄现场

《血战钢锯岭》是在澳大利亚拍摄的,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战场,导演梅尔·吉布森炸掉了一个农场,很少使用特技手法,用极其逼真的效果展现了战争的惨烈。炸飞的肢体、子弹穿过脑袋、流出的肠子等等血腥场面,让人产生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

而在这样的场景之中,主人公道斯是以和平拯救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图片

上图:道斯的扮演者演技出众

当和平拯救者道斯走下悬崖之后,他也已经被一夜的疲惫煎熬搞得神经质了,快已经分不清敌我了。当他的战友碰他一下,他都会神经质的颤抖,这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

《血战钢锯岭》对于日军的描写是总体性的。在装备上完全处于劣势的日军凭借人多、地形和武士道精神向美军发起一次又一次自杀式进攻,也是英勇无比,绝不是抗日神剧中的那样可以手撕。和史实一样,冲绳战役的日本军指挥官最后也是剖腹自杀。实际上的冲绳之战比影片还要残酷,它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残酷的战役之一,也是后来美军使用原子弹的原因之一。

因为冲绳日本主力守军被抽掉走了,所以日军使用了大量的民兵,组织了大量的平民进行抵抗,因此造成了平民的大量伤亡。垂死的日本帝国就是用无数生命来延缓美军进攻日本本土。

图片

上图:土里的这一只眼睛,这个摄影很棒

图片

上图:影片中,一个日军士兵拉响了手榴弹与美军同归于尽,这与历史上冲绳战役中的日军表现是一样的。但日美两个士兵在手榴弹爆炸前都表现出的都是恐惧。

比较有缺憾的是,影片没有对日军的任何个人进行比较深入的描写,影片中的日军就像是一群僵尸般地不断冲向美军,这些僵尸表现出了对美军的无比仇恨和夹杂着的恐惧。我们无法触摸日本士兵的情感,甚至听不到日军之间的一句对白。这一点还不如梅尔·吉布森的电影《我们曾经是战士》中对越共军人的描绘来得细致。

事实上,也有一些描写日本士兵在战争后期情感的电影作品,拍摄得非常有人性,而不是简单地把日军妖魔化。人性是跨越国界和肤色的东西,好的作品一定会触及人性。

在《血战钢锯岭》一片中,得到深入刻画的人物其实只有两个:道斯和他的父亲,其他人物都刻画得很浅。而这两个人物却都是反战的。

道斯,一个愿意为国尽忠的反战人士,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找到了他的平衡点。这个浑身闪耀着英雄主义光芒的主人公对和平有着宗教般的坚定,在对生命的残酷杀戮中挽救生命,他还救出了三个日本伤员。

在残酷的战场上,一个和平主义者成了战场的主角。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反战,也是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了。

建议当下那些整天叫嚣战争的所谓战狼们都认真看一看这部电影。

二战结束后,很多人想把道斯的英雄事迹写成书或拍电影,却都被道斯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是他担心他的人生、他的战争经历和他的宗教信仰会被不准确和情绪化地描写。他表示不相信好莱坞。这部电影是他死后才拍摄的,道斯的儿子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非常高,认为电影准确地表现了他的父亲。

图片

上图:拍摄现场的梅尔·吉布森导演

图片

上图:宣传影片时的导演与男主角

在我看来,《血战钢锯岭》给战争题材影片提供了一个新切入点。真实、信仰、思想,这是这部电影最有杀伤力的三点。这三点不仅是许多战争电影所缺少的,也是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所缺失的。

《血战钢锯岭》的链接:《十部 | 燃到爆的战争大片,每一部都震撼人心!》中的第八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