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西游记》只提到高昌这个西域小国,玄奘大师又为何在此驻留?

 博士论西游 2022-09-18 发布于河南

(博士论西游第八一八讲,选自《〈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社会》(005)第一章――人物篇)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玄奘大师出莫贺延渍沙漠来到伊吾,原打算向西经可汗浮屠前往天竺,但受到高昌国国王鞠文泰的盛情邀请,只能离开原西行求法路线,向西南再入沙漠,又经过六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高昌国的白力城。
应该来说,玄奘大师在西行求法之时,他经过了许多西域国家,不仅有伊吾、阿耆尼等许多小国,也有西突厥、吐火罗等一些大国,但在《西游记》中,这些国家都未提到,只有高昌国这个西域小国被作者提及。
那是在唐僧师徒来到祭赛国时,金光寺的和尚向他们介绍了该国情况,“爷爷,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
那么,在如此多的西域国家中,高昌只是一个小国,《西游记》作者为何只提到高昌,而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呢?同时,高昌国本不在玄奘大师的求法路线之上,大师为何要来到高昌国,并在此驻留多日,难道只是因为高昌王鞠文泰的盛情邀请吗?
当然不是这个原因!玄奘大师来到高昌并在此驻留,以及《西游记》作者的提及,主要原因还是该国对中原文化和佛法的态度:
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屯田于车师前部,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因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高昌壁,又称高昌垒,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
东晋前凉建兴十五年,即公元327年,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遣西域长史李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南朝宋大明四年,即公元460年,柔然立阚氏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以高昌为国号,史称“阚氏高昌”。
公元488年,高昌王阚首归被高车王可至罗所杀,阚氏高昌灭亡,高昌人拥立张孟明为王,史称“张氏高昌”。公元496年,高昌国人将其杀害,拥立马儒为高昌王,史称“马氏高昌”。
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派司马王体玄到北魏朝贡,请求高昌国举国迁住内陆,而高昌本地人眷恋故土,不愿东迁,因而国人发生政变,他们杀死马儒而立鞠嘉为王,史称“鞠氏高昌”。
高昌国历姓国王均为汉族,汉族文化在该国占主要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曾有“全城人口三万,僧侣三千”的记载,该国的佛教香火之盛可见一斑。公元400年,东晋高僧法显大师西行求法,途经高昌时,就得到该国的行资供给,从而得以顺利西行。
鞠氏王朝建立后,该国对佛教更为推崇,佛教受到历代诸王保护,佛法极为隆盛。高昌王鞠伯雅,即鞠文泰之父,他在听僧人慧乘讲《金光明经》时,竟然匍匐在地,将发髻打开,以发铺地,请慧乘踏其发上台讲经,可见其对佛法的尊崇。
鞠文泰即王位后,高昌国国势到达顶峰,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的兴旺发达,正如他在其后挽留玄奘大师时所说,“令一国人皆为师弟子,望师讲授僧徒,虽少亦有数千。”可见高昌已是举国信佛,该国佛法隆盛!
因此,虽然高昌只是一个西域小国,但因其历代国王皆为汉人,该国社会文化与中原无异,加之信奉佛教、推崇佛法,才会使玄奘大师改变西行求法路线,来到高昌并在此驻留,《西游记》作者也因此在书中提及,以褒扬该国对待中原文化和佛法的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