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容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以两峪乡两峪村为例

 山花烂漫oqq2hn 2022-09-18 发布于湖北

村容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

--以两峪乡两峪村为例

山花烂漫

近年来,保康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城乡建设联动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公共服务加速覆盖,在“城镇,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实现了“乡村,让生活更惬意”。

城乡共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做了富有深刻内涵的表述,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对以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拓展和理念升华。

众所周知,保康县两峪乡是最偏僻的一个乡,乡镇上常驻人口2000多人(加扶贫易地搬迁农户)没有矿产资源,没有旅游资源。近年来,两峪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下高速,到马良镇,到沮水河大桥往左拐,向东北方向走14公里,便到达两峪乡,两峪乡政府就坐落在旅游村。

两峪村是东岔河和西岔河,两条河的交汇之地,两条河沿河两岸都是整整齐齐的水田(是七五年我们班一个暑假测量出图,全乡镇人一个冬的大会战改成的,之前也是水田,但不规则,荒地多,改成整齐的梯田后,增加了几十亩良田)基本上都种植水稻,由于是沙土底子,必须长年往田里灌水,所以水稻生长期较长,大米特别好吃。两面坡上种植玉米。两峪村也是两峪乡最富庶的地方。以前,该村年轻人外出打工,中老年人留守在家种水稻、种包谷,村产业经济几乎为零。

两峪乡的变化,还得从张晓说起。2008年张晓从寺坪镇调到两峪乡任党委书记。当时两峪乡的街东头从供销社算起,到西头两峪乡政府断断续续不足1000米,中间从卫生院到兽医站500米没有人家,与其说乡镇一条街,还不如一个大村的房屋集中,常驻人口也不到1000人。

张晓上任后,面对圙境,他想到的是必须改变两峪乡的面貌。必须走“村容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的路子。说干就干,他带领乡党委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勒紧腰带,精图励志,从兽医站到碾盘口修建了1000余米的一条街,乡镇部门在路的左边盖起了办公场所,左右边盖起了商住楼,从此,两峪乡有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街道。

张晓调走后,两峪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接过全面发展的接力棒,矢志不渝的,坚持统筹发展,终于使两峪乡步入了全县经济社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乡村发展,首先必须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两峪村能发展什么?资源问题,交通问题,地理位置问题等等问题困扰,多年来招商引资一直是两峪乡的短板和软肋。

好不容易引进了一家老板种植蓝莓,发展起来却困难重重。脱贫致富,村民有期待;发展产业,村民却有顾虑:“没有资源,发展什么?种植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村干部自己怎么办……”信息闭塞,习惯于种点水稻、包谷、油菜的村民一时间脑筋转不过弯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坚强的党支部,村民不信赖村干部,没有乡党委政府坚定的态度,各项蓝莓发展工作很难开展。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峪村党支部书记李圣虎一马当先,日日夜夜扎在蓝莓产业基地建设上。他要求村两委班子把在中心工作放在蓝莓产业发展第一线,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带领群众发展蓝莓产业脱贫致富的第一线。

“一班人”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在蓝莓产业发展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党员+群众”的模式。通过打造基地、搭建平台、培训技术等措施,建立标准化的蓝莓种植基地。

去年,两峪村的蓝莓上市了,县城买30元一斤,我一个外地朋友听说两峪村的蓝莓个头大,香甜好吃,叫我给村里说说,他多买点,带回去给亲戚朋友们。这个还真的不能说,我自己买都是50元一斤。

现在两峪村的蓝莓酒更是一绝,去了几次都没有买到,供不应求。

“村容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的路子,就是首先搞好规划,建设好乡镇,改变乡镇面貌。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在改变面貌的同时,建设完善产业链。面貌改变了,有了产业,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何愁乡村不富。

两峪乡两峪村是个典型的偏僻的乡镇,偏僻的村。通过村镇面貌的改变,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全村步入了小康的殿堂,而且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充分说明“村容产业融合,双轮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路子是正确的。

作者简介:冯祖华。笔名:山花烂漫,中共党员,64岁,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人。退休。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协会会员中国诗词论坛协会会员中华诗词论坛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网络义务教育大学副校长、教授,金榜头条鸿鹄文学总社湖北第三分社社长(襄阳),深圳名人名家诗词协会襄阳分会会长,襄阳作家学会会员,保康作家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