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七个关键步骤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9-1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本文约3000字,阅读需8分钟

图片


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征

1、涵盖多学科知识:要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依靠一门学科解决不了;

2、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如果学生不是问题解决的主题,就又成了灌输式讲授式教学;

3、公开展示成果:要有成果和结果的驱动,成果是多种形式的;

4、重视评价与回顾:通过评价、监控、回顾去实现迭代化;

5、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学生只有在对核心知识概念不断地建构过程中才能够理解获得对知识本质的一个认识。

图片


项目化学习的七大关键步骤

1、确定核心概念

在课堂中进行项目化学习,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项目化的思想来设计实施学科教学,也可以设计专门的项目化学习案例。

如果想用项目化学习创造性地改造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就要准确选择适合做项目化学习的学科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分为四类:

(1)事实性知识:学习者在掌握某一学科或解决问题时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有术语的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2)概念性知识:某个整体结构中发挥共同作用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类别与分类的知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事的知识;探究的方法运用技能的准则;算法、技巧和方法的知识;有具体学科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技巧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

(4)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的认知知识和自我认知的知识;有策略的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和条件性知识,自我的知识。

在各类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知识适合开展项目化学习,而事实性知识不适合做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事实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一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只需要单方面的学习就可以完成,但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事实性知识的组织和意义化。

安德森还把各类知识确定为从低认知到高认知六个水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项目化学习一定要使用高认知水平思维过程。

项目化学习聚焦的是概念性知识,指向核心概念。要提炼核心概念,首先我们要根据单元内容中呈现的事实和现象确定单元的主题,以及主题共同指向的概念,在概念中提炼出核心。

有的单元不是基于事实现象,并不是概念型知识而是程序型知识居多,比如艺术类学科,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策略,教师要找到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能指向的概念,以及概念建立联系后指向的核心。

图片

“核心概念跨越时间、文化和不同的情境,对一系列样例共性特征的心理建构”,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抽象性、体现样例共性特征的特点。

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点提炼出基本概念,各个基本概念建立联系就能提炼出核心概念,如果核心概念和其他学科的核心概念建立起联系,就形成跨学科概念。

项目化学习提倡跨学科学习,但并不是为跨学科而跨学科。有些时候确实跨不了学科,但是确实指向了一个真实的问题的话,也是一个项目化学习。通常一个真正的项目化学习,光靠单一学科解决不了问题。

图片

数学学科提炼核心知识的案例有:

图片

各种类型的核心概念有:

(1)内容型:是学科的关键性概念,用高度概括的名词来表达。数学学科中,如空间、时间、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科学学科中,例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生物体的稳态和调节、地球系统等。

(2)过程型:是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有关技能、方法。数学学科中,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推理能力、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科学学科中,观察、实验、控制变量、制定假设、解释数据、推理论证等。

(3)主题型:有些核心概念表现为一种原则,或一种文化现象。例如语文学科、英语学科以单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一般用高度概括的短语来表达,如家国情怀、伟大人物、平凡人物。

(4)论题型:有些大概念较难有明确的答案时,表现为“论题”,主要出现在人文艺术领域。比如: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小说的评判标准等。

(5)观点型:表现为一种看法、观点,能反映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一般用陈述句表达。如不同的文本类别有不同的结构、自然环境是个系统等。

构建项目学习的核心概念,要让核心概念和下位的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成为项目学习重要的内核凝聚。

主要有两种方式:

(1)自下而上的建构:从知识点、教材和学生的迷思概念开始往上寻找更合适的上位概念。

(2)自上而下的建构:从课程标准,抽象的学科、跨学科概念往下寻找特定的知识内容和主题。

2、设计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学习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

确定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指学科学习中、人生历程中、对世界的理解中真正持久而重要的问题。

学科的本质问题指向学科中的大概念,例如,科学模型的局限性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写作?跨学科的本质问题通常指向人生、社会的本质性问题,例如,什么是公正?

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将本质问题转化成适合特定学习对象的驱动性问题,具体是要嵌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这类问题有趣又不失挑战性。

情境要尽量真实——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

情境中要能产生问题——找准最近发展区;

情境要支持学生探究——适切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情境要促进互动和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确定项目化学习使用的认知模型

从低阶认知到高阶认知,不同水平的认知策略如下图所示,项目化学习一定要采用高阶的认知策略:

图片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用问题驱动学生,从而搭建不同的认知模型,可选择的模式如下:

(1)问题解决式:我想实现什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有限制或障碍?克服限制或障碍的解决措施有哪些?我将尝试哪一种解决措施?我的尝试成功与否?我是否应该尝试另一种解决措施?

(2)实验探究式:我观察到了什么?我怎样才能解析它?依据我的解释,我能预测到什么?我如何检测预测?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它是我预测的东西吗?我是否要做出不同的解释?

(3)调研式:我想解释什么事件或观点?人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人们在理解这一观点或事件时有什么模糊之处?我有什么建议可以消除这些模糊之处?我如何对自己的建议做出辩解?

(4)决策式:我正想决定什么?我的选择方案是什么?做出的决定的重要标准是什么?每项标准的重要性符合?每个可选方案符合标准的程度如何?哪一个方案最符合标准?对决定的感觉如何?需要调整相关标准再试一次吗?

一个项目化学习的的质量高低,可以通过分析驱动性问题背后隐藏的认知策略以及项目化学习整个流程中的认知策略是否为高阶认知策略来判断。

如果发现整个项目化学习运用的都是低阶认知策略时,需要进行转化设计。

4、设计项目实践

图片审美性实践对应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

图片▲探性实践对应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

项目化学习不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要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都可以采用探究性实践,艺术学科可以采用审美性实践。

5、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项目实践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理上的统整,以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原理支撑项目化学习的各个步骤。

(1)进行动机激发,在情境中产生驱动性问题;

(2)解决认知冲突,回顾旧知获得新知;

(3)进行自主建构,探索形成解释或模型;

(4)实现自我监控,成果公开与修订迭代;

(5)进行迁移运用,总结回顾分析新情境中的应用。

6、设计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

图片

图片

7、设计评价量规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就是评价新型,在整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评价量规。

图片

评价工具设计好了,就能成为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支撑抓手。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