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为人处事不计前嫌(5—23,讲于2021年9月3日 )

 惟虫能天 2022-09-19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善生

为人处事不计前嫌


《论语》载,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讲的是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过去的仇怨,心中的怨恨也就很少。伯夷、叔齐是商末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孤竹君死后,老大让位给老三,老三不干,结果两人都逃了,只好由老二勉强担当政权。伯夷、叔齐逃至周文王处,因不满周武王伐纣,认为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于是拦住车马加以劝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食周粮为耻,逃进深山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孔子对伯夷、叔齐非常推崇,对他们不念旧恶的美德大加赞扬。这里的不念旧恶较好理解,但怨是用希”指的是自己还是别人的怨恨少了呢?此有不同解释一般认为是伯夷、叔齐心中的怨恨越来越少了。当然能做这一点,别人的怨恨也会减少的。

在孔子看来,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对人宽容不计较原先的仇怨,心中自然就没什么可怨恨,就可称为是仁人了。李厚先生认为不念旧过、不算旧账,是中国人奉行的传统原则。重和解、重调停、避免冤冤相报,这可能是总结千百年来世俗社会打冤家、灭族类的历史经验的结果,有助于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谐和族类生存。一般而言,这个原则应该坚持,但他远非处处可以行通。世间确有些恶人,你让他,他会觉得你软弱可欺,会得寸进尺。就是说你不怨人,人你;宽容他,他欺负你。对此等人还是采用孔子怨的方法比较好即使这样做,也并非要念旧恶。就是说,伯夷、叔齐二位贤哲的高风亮节是值得敬仰和效仿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不到,时辰一到,一定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