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白话说《资治通鉴》,一部送给孩子的纸上图书馆

 我的书海601 2022-09-19 发布于广西

《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时代的“三家分晋”讲起,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征淮南落笔,总共跨越了14个世纪16个朝代。其叙述历史之长,涵盖范围之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宝库。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评价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图片
但30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用生僻的文言文写就,阅读门槛实在很高。1983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柏杨着手这部书的白话版写作,苦译10年,成就了后来轰动一时、畅销多年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今天推荐的这套《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全8册)正是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底本,精选各个时期的施政纲要、重点史实,从有益孩子的角度,有趣、生动、全面地展现历史面貌。另外书中摘取成语典故,辅以历史名篇,增加注音、注释,以及历史名家和柏杨本人的点评,帮助孩子开拓眼界、积累历史素养、树立辩证史观。
图片
全套书大小均为16开,软壳平装,双色印刷,内页采用柔韧的80克轻型纸,能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推荐9岁以上的学生阅读

__

亲历者的视野,旁观者的角度
这套书文字流畅简约而通俗,却时常带给人沉浸式体验。阅读时,你能看到帝王将相的意气风发、运筹帷幄,也能看到他们被时局裹挟、身不由己。
西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身份高贵,却因巫蛊之祸株连,出生不久就被投入牢狱之中,后来流落民间十几年,被权臣找回拱上王座,在前后掣肘中韬光养晦,带来了难得的“孝宣中兴”。
图片
曹操的一篇《自明本志令》坦率陈述自己的贡献和登上高位后所受的非议,他很明白非议来源于自己日渐强盛的权力,也明白一旦放弃将会有怎样的下场,这位昔日的屠龙勇士在化为巨龙的途中依然保留着清醒的理智,而困局至死方休。
图片
王座、朝堂,一场场腥风血雨,一幕幕惊心动魄,懦弱者被吞噬,果敢者未必无恙,时局所造之英雄,又把世事搅荡。这样的篇章不是作家笔下的虚构,它们曾真实地发生在中华大地,在千百年后仍然流传。这套书正是用好的切入口,让孩子们能够沉浸在这样好的故事中。
图片
当然,不止是故事。章节后由各位史学大家带来的精选评论,把孩子们从故事中拉回,以旁观者的角度认真思考,分析其中的经验、得失。比如在“桓温灭成汉帝国”后的“柏杨曰”,就直指傲慢是让人堕落下滑的元凶。
“任何人,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奸佞恶棍,只要有一天在他的名字后面出现了“傲慢”之类的字样,用不着读下去就可以判断他的下场。”
图片
书中“知识链接”这个栏目更是包罗万象,从政治制度、军事策略讲到人物典故、地理建筑,带给孩子更进一步的文化熏陶。
__
103个成语典故,47段精选原文
在讲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带出成语典故,是这套书十分优秀的亮点。站在如此长的时间维度上,孩子们能看到成语典故的前因后果,也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图片
当他们看到司马氏的暴虐,看到王室的大肆分封,看到八王为权力骨肉相残、你方唱罢我登场,就会明白“狗尾续貂”背后的深意。这是朋党间的笼络,暴富时的狂喜。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毫无节制地放纵、不分好坏地滥用,终将招致灭亡。
图片
读史,尤其是读《资治通鉴》这样严谨而意义深远的历史,是一段需要反复用脑的旅程。小朋友第一次读时,就浅浅地理解了一层。不过不要紧,随着年岁增长,这些读过的内容又会在某一刻浮现于脑海中,带给你新的理解。所以,这套书并不是快餐,反而需要细嚼慢咽。
书中还有一些翻译好的名篇,比如选进了语文课本的《出师表》《陈情表》等,放在时代和人物背景下去阅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字和情感之美更能直击人心。
图片
写《陈情表》的李密本是一个不怕事的人,他能公开议论别人的优点与过失,不怕打击报复。但是在晋武帝司马炎的高压政权之下,作为曾经的西蜀旧臣,辞官的行为一有不慎便会招致杀身之祸,在如此煎熬和压力中,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陈情表》。
这样的曲折并不会体现在课本里,却能体现在真实的历史故事中,叫让人感同身受,因此印象更加深刻。除了精选而出的103个成语典故,书中还摘取了47段原书文言文选段,让孩子熟悉、理解。能理解、能记忆、能共情,这些也为孩子日后能灵活运用打下了基础。
图片
__
查史料重审核,无一处不精致
作为一套青少年的文史读物,这套书每一处都做得很精致。
像书中的注释、注音以及重点语句的加粗、标记等,都做到了简洁美观,而且在阅读时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更适合孩子阅读,也更方便记忆。

图片

考虑到史料里涉及的朝代众多、人物繁杂,书中还设计了皇帝世系表、人物关系表等小工具,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除了文字上的亮点,这套书的插图也很特别。戏曲风格的绘画可爱又生动,但上面人物的穿着、饰品的佩戴、甲胄的长短等等,都是绘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绘制的,成稿还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泰斗胡秉华先生逐一审定,在带给孩子美学享受时也确保了严谨性。
图片
拿到这套书时,腰封取下来后也有惊喜。扫描腰封上的二维码,还可以听音频课。腰封背面是一张中国古代历史年表,还附赠了一首有趣的小诗。
图片
有趣和生动,贯穿了这套书的始末。它带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是绵延灿烂的中华文明。
这是一部孩子爱读、爱看的纸上博物馆。

文字:淼淼

版式:阿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