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喜欢柏杨,那么就不会错过这套经典之书

 陶鹿在读书 2023-01-15 发布于上海

当王安石在朝堂上振臂高呼的时候,远在洛阳的司马光这一人间惆怅客“退而著书”。这部写给皇帝的三百五十四卷巨著《资治通鉴》耗费了司马光等人十九年的光阴,这套十本或二十本厚重的书籍,很多人读完都需要超过一年时间。这样的鸿篇巨制加上文言写作,很多文字中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能够陪伴读者度过很多阅读的难忘时光。

在众多的白话版本中,《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从问世就一声惊雷,巨大的争议声中也带给人读史的另一种角度。

了解柏杨是从他和李敖的旷日骂战开始的,一个据理力争,一个敏锐感性。从柏杨的一系列作品,包括《中国人史纲》等被批评来说,李敖也确实找到了很多史料的攻击点。但不否认,《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开启古籍今人翻译之先河,让很多人有兴趣有决心下定勇气来翻开这部大书。

以本人喜欢的三国历史来观此书,比如“寿春三叛”,每一篇章会有导读。柏杨寥寥百字提纲挈领总结这段二十四年的历史是三个帝国的内斗时代,曹魏帝国与东吴帝国尤为惨烈,政治野心家带来的兵祸实为人性的堕落。通过导读也能看出柏杨的历史观,在全书占大部头的“柏杨曰”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展现柏杨的现代民主人权与法治等观点,所以很多观点可能更为犀利,甚至猛烈,这也是柏杨对中国历史和人性最深沉的关切和叩问。

目录是按照历史的时间线的纵轴展开,每一个重要的年份除了三大帝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还纵深到世界历史的范畴,比如同时期的罗马人拥立新的非洲总督称帝等,中西对照看同一个时间支点上感受世界历史上的波诡云谲。

正文中读者最乐于接受的就是柏杨对古代地名、时间、官职、钱币、帝王将相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的当今解读,搭配书中的地图更是一目了然。比如东吴帝国的首都,因为三国时代的迁都会发生不同地址的改变,所以进行标注。这样多维度标注可以打破文言文阅读的障碍。(这也是被历史学者抨击比较大的部分)

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三国这部分会有陈寿曰、袁宏曰、司马光曰的内容,这些历史上的学者对历史的评价可以与柏杨曰的内容进行对比阅读,比如对于忠臣和帝王的态度,柏杨的批评更为深刻,在他认为,在东吴和曹魏政权内部动荡之前,皇帝的权力过大,曹叡和孙权的专权让统治内部集团出现了裂痕,最终导致了政变与兵变。

对于法律,比如古代社会的赦免,曹叡称帝大赦天下、诸葛亮法苛等进行对比,柏杨曰中观点比罗翔老师还早使用了张三这个例子,赦免暴徒会造成政府权威丧失和人民品质的堕落,所以赦免不是古代法律的必胜法宝,更是脱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曾经的曹家江山,转眼改名更姓为司马,而淮南三叛,不管是所谓的曹家忠臣,还是野心家,最终掀起的战争的浪花就是那么一瞬,就被打压,留下的是尸横遍野和杀戮。在柏杨眼中,不是显赫纵横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而是世间的规律与赤裸的人性和生灵的涂炭。

如果能接受柏杨的历史观,那么这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就能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