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4位专家,32位网络作家重评贾平凹之《废都》

 冬天惠铃 2022-09-19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芒。  

温儒敏 (文艺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废都》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汇所形成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或者说,是以矛盾痛苦的心情去体验当今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混乱,表现现代人生命困厄与欲望。    

王小波(小说家,杂文作家) 

 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我就坚决不看,生怕看了以后会喜欢——虽然我在性道德上是无懈可击的,但我深知,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老婆那样了解我。 

 我听说有位老先生对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有如下评价:“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不管贾先生这本书如何,老先生言重了。真正的妖孽是康生、姚文元之辈,只不过他们猖狂时来头甚大,谁也惹不起。将来咱们国家再出妖孽(我希望不要再出了),大概还是那种人物。像这样的话我们该攒着,见到那种人再说。……玉先生说,知识分子会腐化社会,我认为是对的,姚文元也算个知识分子,却喜欢咬别的知识分子,带动了大家互相咬,弄得大家都像野狗。他就是这样腐化了社会。     

马原(作家,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想像一百年之后的情形,比如那时还有人读书,读小说,读今天我们见到的小说;会有哪本书让孙子重孙子们有兴趣读呢?也许有十本,一百本,也许只有两三本。但我有把握,其中有一本是《废都》。我深信不疑,这是一本卓越的书,而且好读,可读,而且必定传诸后世。  

……这是一本写无聊的书,专门写无聊,写的就是无聊的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些无聊的事。但贾平凹写得好,流畅,鲜活,有趣;最要紧的是精准之极,惟妙惟肖是也;更要紧的,作者竟在自赏中忘了深刻——我相信他一定陷在得意中不能够自拔,所以把它写成他惟一一部只有形态没有思想深度的书。古往今来,也许还没有一本专门写无聊写到极致的小说,现在有了。它可以和那些写贪婪,写嫉妒,写恶毒,写吝啬的杰作放到同一个书橱里,而且丝毫不比其中任何一本逊色。它是一本写无聊的大书,非常到位。    

陈建功(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我认为《废都》是一部极珍贵的心态史,一部分传统文人和农民作家的心态资料。     

张贤亮(作家、宁夏文联主席)

  我认为《废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雷达(文艺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 

 《废都》一是好看,有情趣,引人入胜,把当今的人情世态写活了;二是此书抓住了当今一部分人的典型社会情绪和心态,表达了一种深层次的惶惑、不安、浮躁和迷茫;三是,毋庸讳言,它的大胆、直率的性描写,招来了不少人的好奇。至于主人公庄之蝶,作品实际上通过他的际遇,写了存在于当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如何把文人经由名人塑成闲人的看不见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庄之蝶的幸与不幸,都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废都》属于世情小说,与我国古典小说有极密切的血缘,又糅合了现代生活语汇,化合的功夫之到家令人惊叹,可说得了《金瓶》、《红楼》之神韵。说这本小说惊世骇俗,不为过分。  

陈晓明(文艺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先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思想变化历程。当年我们对《废都》提出过很激烈的批评,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这个批评其实有点误会。当时我们编了一本书,我们把《废都》作为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找了一个书商去出版,书商暗地里把书完全改变了,就变成《废都滋味》,把里边编得乱七八糟,书出来后,我们大惊失色,要准备起诉那个书商了。后来,有人主张不要把事情公开,闹得太大,没有最后澄清,但这就对贾平凹先生不公平了。

《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这么多人从学术上去探讨它,书却被做成了那个样子,我们几乎无法来解释这个事情了。我是一直非常敬重平凹先生,非常关注他的作品,迄今为止,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废都》是指定学生必须读的十本小说之一。  

李敬泽(文艺批评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我的吃惊就在于贾平凹这个作家永远能和我们这个时代、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建立起一个非常秘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十几年前我们在《废都》中就曾经体会过。    

孟繁华(文艺批评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对贾平凹来说他的创作有两部是最重要的,《废都》和《秦腔》,《废都》是一个欲望无边、把男性伟大的活动想像和夸张到了极端的地步,但是在《秦腔》里面开始引生先自宫了,这是非常有意味的。   

王干(文艺批评家,《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以《废都》为代表他进入了智慧,他当时写作的小说都是写关于人生的智慧,人生的哲学的问题。      

蔡葵(文艺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

  《废都》是通过庄之蝶这个中心人物,写文人的复杂的生活形态和心态的,作者对庄之蝶等人的日常生活行状的描写,不仅文笔细致、生动,而且感觉真切、微妙,读起来真实而有味。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堪称典型,作者对这些男女人物的描写都准确、深刻、传神,无可挑剔。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意蕴,无论是文人的交往、世俗的生活,还是历史的氛围、寺庙里的世界,都有各自深刻的人文内容和丰富的知识内涵。    

 白烨(文艺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  

我已读了三遍《废都》,其内容异常丰厚,题旨也颇具多义性,不同的读者完全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意味来。我感到作品实际上是写庄之蝶在幸运表象中裹隐的人生之大不幸的,而且经由这种不幸,作者严厉拷问了包括自身在内在的众多文人的灵魂,也对桎梏庄之蝶们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了含而不露的鞭笞。庄之蝶们(包括汪希眠、龚靖元、阮知非)从内在心态到生活形态都乱了章法,其原因在于他们赖以存身的环境和氛围“出了毛病”。这便是与改革潮流所并存的一些地方和阶层所流行的附骥攀鸿、帮闲钻懒的惰散时尚和念古怀旧、坐享其成的“废都”意识。置身其中的庄之蝶,无法避免被人利用,无法潜心本职创作,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在官场、文场、情场接踵失意,由文人变成“名人”,由“名人”变成“闲人”,又由“闲人”变成“废人”,临了身心淘虚得连出走都没有了可能,这样的悲剧难道不令人触目惊心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废都”是惊人、醒人之作,而决非媚人、惑人之作。 

图片
   
 曾镇南(文艺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废都》是真发自作者内心,又直逼读者心录、一气呵成的忧愤之作,是一部内容丰富复杂,艺术上又堪称文林独步的大作品,不同的读者,从中所见不同。以我所见,其卓异奇绝之处有二:一是它对当前都市生活中异常广泛的社会现象的毫无讳饰的真实描写,使读者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的真实面貌,打破一切脱离现实的主观幻想和有意无意的粉饰,这正是现实主义文学应有的严肃之意。二是它对一个当代文化人的人生悲剧和精神悲剧的深刻描写,这从客观上说,是现实的浊流席卷了他;从主观上说,是他的种种性格弱点、灵魂垢迹害了他。他的好处,是他对自己的悲剧处境,尚有几分清醒,故在声名鼎盛、慕者如云时,就有“求缺”的念头,与盲目自大、骄矜自得者不相类。但他的缺失,却也正在于他知缺求缺而不能补缺。作者毫无讳饰地写出了一个病态的时代儿的忏悔,借这个特定的典型人物写出了现实都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废都》是沉浮于情天孽海中的现代文化人的最为真实无讳的灵与肉的实录。    
 缪俊杰(文艺批评家、《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废都》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世事人情的高度概括和深刻表现,也就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体验的高度概括,这是新时期中具有相当深度的、难得的世态人性小说。故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在表现手法上,《废都》吸收了《红楼梦》、《儒林外史》和《金瓶梅》的许多东西,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相融合的特色。     
李炳银(文艺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 
 这是一部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深切观察体验之后,采用些许怪异手法,然后又在非常生活化的描写中,实现了形而上的理性思维的小说。它对现实、社会、人生从外到内情绪准确又深入的表现,是此前那些多流于外在琐碎的直观性作品远不能比拟的。贾平凹对于我们民族现实生活及人物心灵的准确把握,使他深切地体悟到了一种可怕的历史风浪的回旋,意识到生活在失去公正、规则和人理想幻灭、精神无所依托时的彷徨,因此,他是带着隐痛、重下针砭,以求这种至今仍带着血与泪的创伤,能尽快得到医治,使人走出这近似梦魇般的生活环境,步入明净温熙的天地。贾平凹把大量鲜活的生活人物及其心灵行为描绘得如此自如,把他们的性格和形象表现得准确而又分明,又使这些看似繁琐,其实是很好的表现生活原生状态和这些矛盾纠葛中蕴藏着的时代情绪得以整体体现,这确实表现了作者的高超才能(当然也有些许闲笔或失控描写)。
《废都》有一种文化上的凝重积淀,又是一部表现历史和现实的哲学与艺术的重要著作。 
    
谢有顺(文艺批评家,《南方都市报》编辑)  
《废都》一是有一个非常好看、精彩的故事。二是创造了一种有文化的中国化的小说语言。这种语言有民族味又有表现力,又应和了废都的精神特征。三是那种精神颓败的价值理念准确地表达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某种隐秘心态。废都出版时,刚好是中国的经济开始转型、开始升温的时候,一方面是过去的文化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吸引力开始加强,知识分子的精神也面临转型,这时就特别容易陷入一种迷惘,彷徨,虚无的情境里去。废都把这种情绪极端化,真正写出了中国文人的那种颓败、虚无和绝望感,这是废都深刻的地方。也是废都第一次对现场生活的亲密接触,引起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共鸣是必然的。 
 贾平凹是被人公认的当代最具有传统文人意识的作家之一,可他作品内部的精神指向却不但不传统,而且还深具现代意识;他的作品都有很写实的面貌,都有很丰富的事实、经验和细节,但同时,他又没有停留在事实和经验的层面上,而是由此构筑起了一个广阔的意蕴空间,来伸张自己的写作理想。 
刘再复(文艺批评家)  
《废都》 在大陆的发行量已有一千万册了,但是很多都是地摊上的。《废都》恢复了我们中国小说的闲书传统,我们的小说本来是闲书,是茶余饭后讲一讲事,梁启超以后把小说的地位抬得非常高,说没有新小说,就没有新社会,就没有新国家,整个小说变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后来小说的命运很不好,完全成为政治的工具,文学变成了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形象转达,意识形态成为创作的出发点和故事框架。贾平凹的《废都》在使小说恢复了闲书的功能,把小说中的意识形态剔除干净了,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阴影。《废都》中 写 “性 ”写得很有特点。在西方,劳伦斯写 “性 ”很难有人能够超过,但是贾平凹写的“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性”。他写出了一个没有私人生活空间的性生活,两个人要做爱没有地方。你看主角庄之蝶好几次要和女友约会,他们两个人就像打游击一样。这种颓废感,有土气,没有贵族气。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一个人物,我说是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后一个形象,就是庄之蝶这个形象。我们的知识分子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不用说像许云峰,江姐这样的, 也不用说林道静这种改造自己追随时代潮流的形象,包括在八十年代 年 代写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形象等, 都还是有知识分子的精神,知识分子的苦闷。到了庄之蝶就不一样了,庄之蝶是只有欲望没有精神目标、完全是颓废的知 识分子的形象。能够写出这样的人物,也是一个贡献。庄之蝶这种颓废,是整个心灵感到非常疲倦,虽然有那么多女人爱他,他仍然只是疲倦,一种无奈感、绝望感。贾平凹曾说,地球是宇宙的废都,中国是地球的废都,西安是中国的废都,废都其中有四大闲人, 其中一个最闲的就是这个庄之蝶,我就讲这个闲人的故事。所以我说他恢复了小说闲书的传统, 表现闲人的颓废感。 
图片
周政保(文艺批评家、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主任) 
 《废都》是一部严肃的小说,我们应该藉良知去阅读,应该以人的理性去感应,应该凭心灵的觉悟去体验。虽说这部小说的调子低了一点儿,但“写忧而造艺”的规律又使它拥有自己的魅力——这实实在在是贾平凹的一部感觉到了生活阵痛的小说,一部忧民忧心的忧思之作!——《废都》里描写的虽是废都,但其中对生存景况的展现,恰恰可能成为一种特定的人世人心人情状态的警告或提醒。《废都》之所以“废”,乃是因为“人废”的缘故;而在“人废”的个体传达中,庄之蝶于性关系方面的紊乱、放纵、泛滥,便是一部分相当重要的内容了。庄之蝶的性道德或性规范的不可约束或失控,标志了一种精神秩序的瓦解,一种传统品德的不问青红皂白的破坏。尤其是,这一发生在所谓的“文化名流”的生活中,其意义便显得更为突兀了。《废都》中的性描写决不是那种游离小说情节发展之外的点缀或“调料”,而是与整体构造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保持着相应的牵连。小说中的性关系于庄之蝶的性格描写(作为情节发展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这种描写对于小说构造的最后形成绝不是随便可以删除的(该删的已删)。如果小说描写仅仅以“含蓄”的方式“点到为止”,那庄之蝶的精神衰落与道德颓唐,乃至灵魂的最后沉沦(即他的“废”),便难以展示到现在这般令人沉思的地步,而“废都”的“废”也不可能实现淋漓尽致的传达。   
邵子华(文艺批评家、山东菏泽学院教授) 
 整个《废都》清晰地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的庄之蝶,从内心的苦闷到寻求解脱,到最终毁灭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剧变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完成了一卷社会的风俗史和心态史。同时也实现了作者对世俗文化的批判和人类文明的哲学思考。一部《废都》警示给人们的,是在“废都”之上的重建。   
李锐(作家) 
 庄之蝶不是现实文化规范的效忠者,而是一个背叛者。他没有寻觅到富有时代意义的生存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而是形单影只地守望古代那原始的生存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用古朴的理想来超越现实的文化规范,就如同用儿童的思想来处理现实的复杂问题一样,本身就是一种天方夜谭,注定了以悲剧而告终。
王一燕(文艺批评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  
《废都》不仅不是对文化寻根的反叛,恰恰是贾平凹以陕西构建文化中国的继续。废却的首都隐藏着中国文化历史的集体记忆,又为中国文化史提供了空前“真实”的场景。     
张新颖(文艺批评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吵吵嚷嚷的“事件”中,这么多的人读《废都》,都读到了什么?恐怕不容易读出一个中年人无法诉说的精神上的寂寞、茫然和颓败吧?一旦成为“事件”和“现象”,创作中个人性的东西似乎就没有了位置,取而代之是社会的焦点和大众的兴趣。可是,如果没有这种个人性的精神上的东西,就不会有这样的创作,不会有这部书。     
王富仁(文艺批评家,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他生于废都,长于废都;他曾依靠对废都的想像而在精神上超越了废都……     
钟本康 (文艺批评家,浙江省文联教授) 
 环视当今全球性的“焦虑不安”,《废都》正反映了世纪末的重要情结。因而它的意义不仅是古都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何西来(文艺批评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废都》的象征是总体性的,在具象的当代西京都会生活图景的后面,由于主题的不确定和主题的多义而包容了足以引发读者宽泛联想的意蕴。   
 张志忠(文艺批评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 
 读《废都》其文,想平凹其人,此含血带泪文字,若非亲历,何以写成?在满纸的荒唐言中,洒一掬辛酸泪,寄寓了作家的无尽哀思。  
 徐兆淮(文艺批评家、《钟山》主编) 
 剖析庄之蝶的艺术形象,我们庶几可以说,《废都》是一部奇书,一本愤世之作……或许作者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思想都浓缩、凝聚在“鬼魅狰狞,上帝无言”八个字之中。     
可训(文艺批评家,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是在薄暮时分、在落霞的西照中踯躅在世纪末的古老文化废墟上的一个饱含人生哀叹的悲剧的幽灵,是一个古老的文化落日的斑斓的背景上的一轮被大地和群山切割的残破的日轮。   
图片
  
丁帆(文艺批评家,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系主任)  
《废都》作为当今文化人的心灵悲剧,它是通过人物行为和心灵的变形和夸张来加以实证的……     
韩鲁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废都》不仅对中国历史从哪里来发出了寻觅的探问,还对中国走向哪里去进行了质询。     
丁淑英(文艺批评家,山东聊城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用象征和夸张的手法创造“魔幻”的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渲泄“孤独”感和“失落”感,是《百年孤独》和《废都》所共有的艺术特征。  
董子竹(西安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废都》是中国文化双重转型期,社会文化——心理模态裂变的“史诗”。透过社会、文化、生命的三棱镜,透视出如下三方面:  一、《废都》是废都地区改革开放的“清明上河图”;  二、《废都》是一首民族文化大裂变的挽歌;  三、《废都》是人类文化精英求索人性底蕴的“离骚”;  庄之蝶是世界性的小说人物典型;他时时刻刻都想撕去自己的社会皮、文化皮,求证人皮。然而,在人皮求证的挣扎中得到的是人性的更大失落。   
王仲生(文艺批评家,西安联合大学《唐都学刊》主编)  
《废都》是由诸多意象聚集而成的意象世界,它是意象群落的集合。即使是主人公庄之蝶,他的庄生梦蝶一场空的精神苦旅,也是一个意象味极浓的象征和隐喻……     
郜元宝(文艺批评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根本上讲,贾平凹是某种民间社会的见证人,是某种民间文化的承传者和歌手……贾平凹的存在,端的是在世纪末的中国文化整体格局中,为一种流溢着的重浊之气、神秘之气当然也不乏俊逸之气的民间文化争得了一席之地。 
平正(文艺批评家) 
 执着于我们活着的境遇和解救的途径,这正是贾平凹一贯品格之所在,善良之所在,文化性格之所在,即温情而悲悯的东方古典人道主义。 
黄毓璜(文艺批评家,江苏省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吴九成(文艺批评家)  《废都》的出现……是作者对“群众歌声”的谛听,是当前社会生活投射作者心灵之后反射出来的一束强光,一曲切近而悠远、激昂而沧茫的乐章。   
肖夏林(文艺批评家,《北京文学》编辑)  
《废都》是什么?《废都》就是当代社会从集体到个体的本真肖像,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周涛(诗人、散文家、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废都》的构架和语言,承继了民族文学传统之血脉,吸收当代生活之情味。凡开卷者,莫不受其牵引,甩不开,放不下。   
  钟良明(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北方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教授) 
 《废都》的主要情节,就是以庄之蝶为线索的现代中国人出于“坏的信仰”和自我欺骗不断作出错误的选择,然后在它们造成的恶劣环境中承受煎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他们的痛苦、思索和忏悔,是作品道德力量的源泉……将《废都》放入二十世纪国际文学的大体系,我们发觉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文学的概念……     
肖云儒(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一、“五四”以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出现了断层。中国现当代小说大体是“五四”后在西化小说的基础上产生的。《废都》是第一部回到“五四”以前中国小说传统的作品,同时又是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现代思潮的一次成功的接轨。《废都》让我们看到了从魏晋志怪小说、《世说新语》到唐代市井小说、明清世情小说和清末谴责小说这一传统得到较完整较和谐的复现,使中国古老的艺术思维、形式、语言获得现代生命,意义不可低估。  
二、《废都》属状态小说,如海明威那种写法。《废都》状物冷静、无温度,回到了《世说新语》的简洁。属于志人小说。 
 三、在社会的主体文化层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情况下,在野史、民间、及各阶层自下而上的生活状态中,依旧保存着历史的真正声音和人民文化心态的真实成分。《废都》即如此。作品有存在主义思想。 
 四、作品写废都、废道、废宅、废人,在历史转型期,文化闲人是第三者,又是雕塑社会形态的参与者。他们有闲的忙碌、赤裸的性生活、自怨又自虐,欺世又厌世;他们在失去土地文化而市民化的过程中,受现代生活的压抑、因文化而窒息、为名利所累、不被理解的苦闷等等,在这破缺的悲剧中,性是他们苦闷的最后宣泄。《废都》写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文化的异化、人的动物化、动物的人化;在描述文人非文人化的过程中,整部作品弥漫悲剧感。 
 五、作者悲哀到无泪的程度,又流露出博爱与惭愧。作品可见博大的人性,作者由此进入新的人格大境界。牛是庄之蝶的另一个自我,是庄回归自然的最后一条“胡志明小道”。  
六、作者写人物的形象、心象、欲象、性象、灵象,从而写出了更宽泛的生命状态。作者想消解社会理性认同的正史和主流文化,用老百姓的生态和真性去展示另一条历史和文化的线索,求非史之史,无律之律。这部作品向人们提示:传统文化是什么?多余人是什么?现代社会是什么?人要往哪里去?  
王仲生(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小说评论》编委、《唐都学刊》主编) 
 一、《废都》是一部奇书,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契合,是废都意识与意象主义的结合。意象主义表现了废都意识,废都意识只能依存于意象主义的艺术形态。  二、绝不可把《废都》对号入座,因为这是平凹创作的意象世界。废都意识是在几个层面展开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等:①这个废都不是现代化的城市,她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中国农业社会结构的一个独特的呈示,这是乡村的都市都市的乡村,这样的形态一定要被时代所废弃;②《废都》展示的社会心态不仅仅是文化人的,而是整个废都的;③对废都中的所有人物走不出废都的原因的探讨,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这点与人类命运相通。人类摆脱不了命运,这样就有了庄之蝶的追求、失败,再追求、再失败。  
三、是意象主义的。这部小说说实,比生活还实,似乎是严格的现实主义;但这部小说又很虚,奶牛、埙、岳母,既是背景和氛围,更是作品的有机部分,很难分辨《废都》的真与幻、虚与实、美与丑、善与恶。平凹端给我们的不是什么象征,而是东方文化的艺术精髓——意象主义。
图片
    
 王愚(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  
一、十七年及新时期的中长篇小说大体上都写时代风云、写大事件、写改革开放,但从旧有的文化传统和新时代风云的冲撞下写文化心态这是第一部。而且着眼于一批文化人人文精神的建构和演变,这是《废都》提出的新层次。文化人心态的变化常常跟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演变分不开。 
 二、这部小说通过世俗生活场景写文化心态,不是把文化人单纯当作文化人来写,而是把文化人当世俗人来写,这中间表现知识分子的人格,这种人格恰恰是民族精神的折射。书名《废都》,在文化传统的废墟上,写一群知识人的挣扎、追求,作者不避讳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世俗性,作者提出的是文化人如何超越世俗,这一点十分像昆德拉的作品。  
三、不能避讳《废都》中的性描写。作者通过对性的描写达到对人生存状态的探索,从而展示文化人人格精神的另一面。禁欲主义的结果是神秘化,神秘化的结果是性混乱。性上也有美丑、真假、高下之别,作者揭示了文化人全面的人格精神。  
四、《废都》在当前出现,是作家多年来对民族文化心态的考察、探索、揭示的结果,必将会在当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对《废都》,我们也像别的优秀作品一样可以从各个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以至做出评估,但不可作出简单判断。    

 李星(《小说评论》执行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陕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一、这是一部与时代同步的艺术精品,其艺术水准在《浮躁》之上,是能传世的。当代社会纷繁的生活、众多的人物、剧烈的冲突,平凹写的有条不紊,得心应手,举重若轻。这是平凹创作中的一个大总结。他攀上了自己艺术上的高峰,在当代文学中,这部作品不与任何人类同。作品写得大胆、奇诡,构思不一般,人物语言不一般,生活细节容量很大,艺术表现上是民族的、东方的,中国式的,其思想观念又是开放的、现代的。在某种意义上,在对传统观念和思想方式的否定上,这部作品有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特点。  
二、长篇小说有三种写法:①传记体结构;②社会历史结构(如托尔斯泰),即史诗式;③最难的一种结构也是美学品位偏高的结构是作家把社会、历史、心理、时代特征全化在人物心灵中,如昆德拉的作品,把这一切凝聚在一个畸形人身上。这一点平凹很现代,他写的细节很饱满,笔下的生命意识很饱满。  
《废都》中的人物写得非常有内涵,庄之蝶又是主流人,又是多余人,是社会结构的边缘人,其心理冲突准确地折射时代主流的光辉。庄之蝶是复杂的,是有传统的现代人,是有真情和良心的文人,又很自私,不择手段。他身上有正人君子的一面,又有沾花惹草的一面,这个形象写得成功。  牛月清是作品中最成功的形象也是当代文学中最不一般最有特点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伟大的一面,又有文化事业、道德传统、生存方式的种种羁绊,庄之蝶、牛月清的家庭矛盾概括了一代知识分子家庭的生存状态,典型性很高。 
 三、作品中弥漫的神秘文化、东方文化氛围很了不得,既有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当代特色。奶牛是惟一冷静的哲人,岳母的细节令人惊叹,比如睡在棺材里抱着鞋子睡觉等,收破烂老汉的冷静批判,表现作家对社会有犀利的眼光和思维穿透力。  庄之蝶与四大名人,牛月清、岳母、奶牛、收破烂老汉,这些人物共同撑起了富有文化意蕴和东方精神的艺术大厦。   
  晓雷(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这部小说和平凹一样四十不惑。这部长篇非常完美、和谐,是写日常生活的。从日常琐碎事抓人很见功力,像生活本身那样平平常常,娓娓道来,很有艺术魅力。我一边读《废都》,一边想《围城》,写平常生活的细致入微,这一点两本书一脉相承。平常而不平淡,细腻而不琐碎。 
 结构上似羚羊挂角而无迹可求,是草蛇灰线式的,隐隐约约向前发展,这样难度更大,写出来更见功力。读这部作品常感到是读《金瓶梅》、读《红楼梦》,写庄之蝶一家并由此辐射当代生活,写多种人的不幸,写人生在破缺中磨擦奋斗求得生存,作品底蕴深刻。  那一群女人写得个个不同。贵妇、艳妇、荡妇、淑女、才女,皆形象生动、面目不同。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庄之蝶的性意识写得很惊人。  
由《废都》中可见作家吸收能力强,既有古典的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又有知识分子面上的东西,还有大量从生活截取来的日常用语,描写上很丰富,这不仅是继承,更是创造。  贾平凹把《金瓶梅》、《红楼梦》的精髓和神韵化入《废都》,这种继承、吸收、变革的能力非常强。作品中惟一的流血事件是杀鸽子,写得很惊人。  
《废都》的语言达到相当纯美的地步,叙述非常自然妥贴。总之,《废都》是惊世骇俗之作,是一部传世之作。我的感觉,平凹在技术上的创造性可能在以后的年代里,《废都》会有多种版本出现。要了解当今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废都》不可不读,可能外国人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态也要读这部小说。  
 费秉勋(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晚清以后直到目前,中国小说都是提炼和选择有典型性的事件和情节来写的,这已经形成极厚重的创作和欣赏阅读的积习,《废都》的写法则一反这种积习,非史诗地、混沌琐屑而自然地以叙述语言体系来展现生活,这种写法与《红楼梦》、《金瓶梅》有相通处。    
 畅广元(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废都》表现了作家在消解主流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深思。我用一首诗来概括全书:蝶宛月柳荒唐言,埙音谣儿辛酸泪。老牛独云世人痴,破译消解品其味。要对《废都》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价,可以引起文学界评论界一场不大不小的革命。     
吴明东(文艺批评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讲师)  
《废都》受《红楼梦》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书的隐语符码,它构成了全书的另一袁意系统。《废都》在这方面同样做了多方面尝试,构成了全书一道完整的艺术风景线。                                     
寒轩(诗人)
  这是一个作家执着而严肃的思索与追问。《废都》,“庄之蝶”走进的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对自己的人性的审视,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一把带着血热的匕首……    
 许鹏(文艺批评家,吉首大学教师) 
 《废都》更注重从人性角度去剖析情欲、性欲,是将性爱、性行为等生理机能升华为现代人在文明异化中得以挣脱厄运的拯救方式。她的情欲描写是要突破浪漫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格局,并坦诚出情霪袭实相克相生的复杂状态,进行道德与欲望的结合,并更深层次地去反思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吴秀明(文艺批评家,杭州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废都》是一代知识精英绝望和幻灭的挽歌,是人文知识分子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大曝光。当然,《废都》在书写精神之“废”的同时,也包含了知识分子社会批判、自我批判和文化批判的严肃内容,并给出某种精神性的价值允诺。
图片
  
张恒学(文艺批评家,湖南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废都》是在批判都市之“废”中吟叹的一曲深沉、悠远的乡村文化的挽歌。小说的这一文化内涵主要是通过四种方式展现的:哲理化批判方式、民俗文化批判方式,神秘文化批判方式、艺术形象化批判方式。……贾平凹说:“庄之蝶是废都里一奋斗者、追求者、觉悟者、牺牲者。他活得最自在,恰恰又最累,又最尴尬,他一直想有作为,但最后却无作为,他一直想适应,却无法适应。”⒃其实,时代的洗礼、都市文化的塑造只是增加了他庸俗、丑陋的一面,使之成为西门庆与贾宝玉的混合体,却未注入执著、刚毅、正直、进取这些现代文人的杰出品格。他的心态、性格、生命轨迹及相伴随的种种人生矛盾冲突,与其说是古老的乡村文化退化的结果,不如说是现代都市文明冲击封建保守农业文化的的悲剧性回音。庄之蝶的厌倦、苦闷、困惑、尴尬乃至堕落,折射的不是社会转型期文人精神的必然归宿,恰恰是它的消极和反动。所以,庄之蝶与其说是具有“废都”心态的当代中国人典型,不如说是世纪末时代大潮中“多余人”的典型。这种“多余”正是文化淘汰的结果。《废都》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写出了一部乡村文化的挽歌。  
米芫子(不详,摘自“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废都》表现了一个深厚而又沉重的主题: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开放大转折时期,各种规范、行为面临着新的变革。这导致了一些规范失约,一些行为目标无衡量价值。为了表达此主题,作家借助操守旧文化和冒进“新文化”的两类女性,以她们家庭破碎、爱情摧残、疯癫、地位低等的悲剧,深刻否定了制约文明前进步伐的旧文化;以牺牲她们的性命、青春、精神为代价,否定了新文化中的糟粕。  
从书中可以看出贾平凹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作家,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社会使命感,他站在历史和社会变改的最前沿,高屋建瓴地分析这座城市,分析这古老的大地,剖析芸芸丛生。特别是他把众多的女性安排得妥妥帖帖,一方面是作家写作技巧的体现,更多的是通过她们悲惨的命运,从而达到从道德、伦理、文化、审美、生活方式、宗教……众多方面,去剖析当时那个时代人们观念的错位,人性的裂变,从而否定了那些滞拖文明前进的残留的封建意识,去批判那些无目标、无价值观的超乎文明之外的所谓新思潮和与这些文明格格不入的腐朽。 
邵宁宁(文艺批评家,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尽管《废都》在文化趣味和艺术性上都存在着某种与现代生活不和谐因素,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本,它仍然为解读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丰富内容。     
王高峰(诗人) 
 金缕曲 读《废都》——净眼观红袖。掩奇书、之蝶试问,尚风流否?年俏新娇推柳月,唐宛凝脂似藕。厌倦了、初婚时妇。潇洒木兰寻梦去,辗芬芳、满地春华秀。且看那,雨摧柳。 
文人废了长安瘦。静虚村、云空雾杳,鬼才刀手。满纸都含调侃意,写尽文坛事丑。羞杀那、金瓶梅久。纸贵洛阳人竞买,教神州、风雨长天走。非与是,乱纷口。     
唐毅(小说家,《我的官场生活》作者) 
 从《丑石》认识贾先生,不过觉得他懂做文章的技巧。继读《废都》,才真正有所认识,一座很美很崇高的都城在他心里坍塌了,我读到的是一种痛苦的呻吟,不是表象上“低级趣味”    
 达理克·法拉马为(埃及艾因夏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教师,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废都》通过对庄之蝶等几位西京文化名人精神困境的描写,反映了文人复杂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其中对民谣的引用,表现了作家的民间立场.而通过小说中4位女性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则可以看出,进入90年代的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文学对女性思想观念的重塑有着十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冲突的特征。 
齐宏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废都》并没有以统一的视角反映矛盾和割裂,却以矛盾和割裂的视角显示了统一的缺场……《废都》自掘知识分子坟墓,自暴知识分子家丑,自撕知识分子脸面,使人们心目中的犹如“上帝”的知识分子一下子变成了狰狞的“鬼魅”,这不啻给道貌岸然的士林文化带来一场小地震。拒不承认原罪和人性幽暗的国人在裸露的原欲和人性阴暗面前瞠目结舌。士人们的道统精神已无可挽回地废弃了,而新的价值体系和神圣信念又沉没于事实黑夜中。  
牛玉秋(文艺批评家,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 
 《废都》实际上就是用放荡来掩盖精神痛苦的作品……他以极其现实甚至显得有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场景,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了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类精神困境,使得小说在象征层面上具有了普遍的人文关怀意义。 
 罗岗(文艺批评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最近在和学生谈的时候,特别讲到《废都》,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品,你可以感觉得到贾平凹始终在探知这个时代,有一种抗拒,在抗拒着时代中逐渐成为主流的东西。在他在抵抗这个时代时,他不完全具有否定的因素,而要把否定的因素转化为肯定的因素,就是说,他要营造一个结结实实的生活。目的是什么呢?他是很史诗的一个。     
张生(小说家,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废都》一直以来就存在一种误读。我认为在8、90年代转型期,文学中能把握时代精神的就是《废都》,它的结局和《围城》里知识分子出走的结局很相似。这就是大时代的情绪被作者抓住了。  
 李生滨(文艺批评家,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废都》的“废”字后面隐藏着更深远的东西。 
 梁永安(文艺批评家,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以后写文学史的时候,我认为,有两个作家避不开,一个是王朔,在未来可以看到的他的先兆性;另一个就是贾平凹。在贾平凹的作品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废都》。在文化交错性上我觉得贾平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所以在文学寻找上我始终认为他还走在路上,这样并不是要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原则,原则一旦确立,创作也就僵化了,我们要更深化这样的困境困惑。我感觉贾平凹在这一方面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能在《废都》中感受到这样的震撼力量。在《废都》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深重的荒凉,是艾略特在《荒原》中体现出来的,在《废都》中就是一个很完整的寓言了。    
 蒋泥(作家,文艺批评家)  
对照着再读《废都》,不论其他如何,假如不计较人物的真与伪,单就语言、景物描写和作者对女性人物局部的动作、心理上的体察、感觉论,可以直追《红楼梦》,是典型的明清白话文,爽心悦目。 
腾格尔(歌手) 
 贾平凹的书我最先读到的是《废都》,喜欢得了不得,包括结尾,整个儿就像是在做梦。   

 32位网络作家评说《废都》 
       
龙之殇(《废都》:灵魂的泣血者)  
总结《废都》的艺术成就,有三部经典著作为之参照:《围城》、《金瓶梅》、《红楼梦》。三部经典历岁月冲刷而不衰,各有永恒不灭的闪光点。《废都》则集三美为一,堪称三部经典的完美结合。 
路遥归梦(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关于《废都》,我国文学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认识和评论,一般都避而不谈或曲解了作品的真正意义。一般人看到的是它的性描写,其实它更多的是表现世纪末人的无奈和浮躁,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说贾平凹没有别的作品,仅一部《废都》,也够让他立足于文坛了;如果说同时代的作品全部被人遗忘,那么今后在谈到这个时期的文学史的时候,人们也不可能不提到《废都》……  
生命如斯(说说《废都》)  
第二次再读《废都》的时候,却有了和第一次大相径庭的感受。我从它那看似肮脏、靡淫的文字表面看到了一种深层的洁净。这种来自人性深处的剖白震撼得我数次落下泪来……庄之蝶在车站候车室的椅子上,出人意料的静静死去,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一丝笑容……或许,在另外一个国度里,他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生活,那里有自由的纯净的空气,有真实的不被压抑的人性,有创作的激情,有他心爱的女人……  
点点帅(再论贾平凹《废都》的现实意义)
  从《废都》来理解西京城的一片颓废没落,作者把小说中的批判意识和道德重建的深思,相互凝结在庄之蝶灵魂深处的批判反思中,这是阅尽世间沧桑的峥嵘心象。它是一种对生活困惑的超脱,是回到生命本身情感的幻想依托。……《废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小说。它表现出较高层次的精神怪异趋向,以俯视人生的沧桑去反映社会的丑陋阴暗,从精神显像回到世俗、物质的人性描述上,把文化人的喜怒哀乐呈现诗的激情,是理性情感的矛盾的结合体。因此,本人认为贾平凹前瞻的远大视角自然呈现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将在中国文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图片
   
独庸生(说说《废都》的“俗)  
我敢说《废都》,在中国是一部不可多得、很独特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它对社会现状,对现实心态,对人性的刻画,和思想转型时期的波动都有深入、广泛而且深刻真实的刻写和揭露,活生生展现了一幅中国国情画,一幅当代百态图。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让人有身临其景,就如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如果要选一部最能代表当代的作品,我个人认为非《废都》不可。
运河刀客(〈废都〉之恋) 
 《废都》很美。庄之蝶,唐宛儿,柳月,牛月清,女人在平凹的笔下都神采丰满。美和美是相互排斥的,相互伤害。美却又离不开美。这是悲剧的力量,谁也没法解释清楚,谁也没法做合理的安排。仅仅以婚外恋来看待这些,我想着悖于人性的,像铁一样没有热量。坚硬。这是红尘中的劫数。 
 我不喜欢中国的评论者和媒体,他们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鄙视。我们该有一流的评论家,不然我们的作家会让他们指的晕头转向。  
 小桥流水先生(回头看:贾平凹的《废都》)  
 40万字篇幅中,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时有“笑口常开”一类时政幽默小景展现,活跃了气氛,激活了读者思路,令人叫绝。  
贾平凹不愧为写女性系列的大手笔,在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这种美学观念植根于西京城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却又被浸染了理想的光辉,因这理想的璀灿,造就了不同凡俗的品味,为作品埋下不可挽落的悲哀。这是自然美落入现代城市的悲哀,体现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自身的某种必然。唐宛儿被押潼关受辱,柳月嫁残疾的市长儿子,牛月清离婚、钟主编患癌辞世、阿灿避而不现、慧明堕胎与景雪荫官司败北,最后庄之蝶只有灰溜溜踏上南行列车,小说的结局弥漫了找不到出路的痛苦与孤独。 
 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它将自然美有血有肉丰满地呈现给读者,然后再一件件将其撕毁。牛与破烂老者是小说中两个重要角色。以牛的独特视角这一荒涎手法的引用,寄托了作者强烈的回归自然意识,破烂老者不经意的民谣,传递出对现代生活的负面反讽。    
 紫苔(“破书不厌百回读”重温《废都》:阴霾和沉重的都市)
  读《废都》,感到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普通读者们区别于拿着工资做所谓探索工作的学者们的不愿深入底层追索的浅表的意味,即读书之趣,这种随意的趣和故意的索,哪个更接近作品本质、更有指向意义不好说。但我喜欢的是书中那历史和地域夹杂的风情和趣味:西安不叫西安叫西京,本身就是历史悠悠的标签在这里贴着,还有那尘烟弥漫、土话横溢的城市风貌,高耸的城墙和上面呜呜作响的乐声,都活画出一幅陕西风格的都市,且背负着历史的重担和地方的味道,在中华大地曾经是中心而今不过偏处一隅的黄土地上踽踽独行,你听他们的谈话,想他们的容貌,猜他们的内心,观街市的陈设,虑大众的命运,都会感到别的地方所未有的千年古城的吸引来,虽然是废弃已久和从内到外都坍塌的故都,但仍有着千年不离不弃的魅力,即使是残废和落魄者吧,也有着惊心的病态美,城市里的市民们仍旧以天子的故民在潜意识里自居,因为其精神代表——那帮作家、艺术家们都在骄傲着历史和传统,并以之为生和扬名立万,四大名人,写书法的、画国画的,唱秦腔的,练气功的,写小说的概莫能外,他们不过是生活在现代文明里因而也就随手拽了一个壳子扣在身上的古人的鬼魂……或者可以说,废都是一个病态的或至少是病榻上的中年人眼中的家乡都市。更为悲凉的是,这个都市在人们眼中,同时也在实质上,悲哀地:确实是病榻上的都市。    
 知秋一叶(红楼随笔——也由《废都》想到的……) 
 从结构设置上无论开头、中间或结尾处该书好象都隐约着《红楼梦》的痕迹,尤其是开头。这里我不想评价书的内容,因为不是我行文的目的,至于主题李兄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这种哀歌和破落主题,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红楼梦》的主题的继承。只是《红楼梦》说的是一种古老文化的全面衰落,《废都》说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社会精英的角色的自我败衰,贾平凹没有以清高的梦幻般哀怜的笔墨去写,在手法上《废都》更像《金瓶梅》,但其主题的深刻仍然是可以从其中的故事结构与人物刻划的指向中透露出来,它比《金瓶梅》一类的小说要深刻得多。而且,小说的语言还是很有功力的,作者也是“说故事”的高手,其中的编织铺叙,也是名家风范的。”     
 夏晓风(《废都》絮语     抚琴听雨文学网站)  
平凹为“安妥破碎的灵魂”而著《废都》…… 废者,败坏、衰微、荒芜之谓也。这正是作家的心灵的体现:因满心荒凉而满目萧然。之所以有这一局面,是作家的“不企图作官,以仕图(疑为途)作功于国家,……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的誓言指导下的行为,与社会的“没有了供我写这本书(指《废都》)的桌子”的现实矛盾所致,是作家载负着“破碎的灵魂”所致。……在《废都》中,读出的是痛苦与挣扎,是对人生的无可奈何有无能为力的抗争。  
 夜色花园(《上海宝贝》、《废都》及其它) 
贾平凹的《废都》有浓厚的堕落意识,但和卫慧的《上海宝贝》不同,作者的写作意识并不堕落,甚至是出奇的严肃。《废都》以一个城市堕落为题,表述在急速变化的时代精神上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作品的主体意识中,分明有强烈的自省精神。读罢《废都》,任何人都不会没有感觉,它引导人思考,而引导人思考是一切伟大作品的共同特点,所以我以为《废都》即使不能称为伟大,也是近乎伟大的作品……     
晶莹的白雪(读《废都》) 
 读《废都》是近几天的事情。读时,它早已经远离了当年的是非。贾平凹也早已经摆脱了“流氓作家”的头衔。每捧起这本40几万字的禁书,我时时记起贾平凹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书也一样。我翻书的手忍不住一阵颤抖。我始终相信人世间有一种宿命,那就是历经苦难和伤痛之后,总会散发挺立向前的气魄和光辉,就像乌云背后的太阳一样。  
 心里很为贾平凹鸣冤和自豪。   
《废都》的“废”是“颓废”。“都”即都城。在颓废的都城里颓废地生活,在放荡和细琐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一股强大和深刻的文化失望。……我总是相信,在《废都》有关性爱的笔墨里,流动着一朵光亮明艳的火焰,流动着一滴辛酸落寞的血液,作者内心最深处灵魂在黑暗中如飞娥般对着明艳的火焰旋旋绕转,激动并快乐着,可一不小心,却烧毁在那一朵诱人的火光里。  
 湖湘芷兰室(读《废都》,感其句,遂依意而作,  作于1994年8月)
  劳碌仓忙终此生,瞬间身后只姓名。
      姓名尚是人呼叫,为问有何独属卿。      
繁星☆星星之火 (两读《废都》) 
 直言不讳,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书中只有“牛”这个反刍思想的“哲学家”是唯一智慧而富于理智的。单就一个“废”字,就让人联想到一堆断垣残壁,你不能把它横推、碾平了去,只有在这断垣残壁上修理改建了!这是当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尽管它仍留有旧的根基。  
陈平(3读《废都》)  
书中关于“疯子”和“牛”的描写,意味深长。 
 小说中写进了由一个“疯子”唱出的十首歌谣,这些歌谣流传颇广,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是多方面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外在的世界,像一幕幕的布景,像一个大舞台,小说中的人物就在这个拉好布景的大舞台上演戏。戏剧的情节和舞台的设置有一定的关系,或烘托,或并列,或推进。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活动着特定的人物。  还有那头牛和庄之蝶,是一双对应物,牛的思考——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对传统文明的向往——其实正是庄之蝶潜在的内心世界。小说描写了两个寓言式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情节,一是庄之蝶每天早晨伏在牛腹之下,捧住硕大的牛奶亲口吮吸。另一个是他把这头牛的牛皮挂在客厅的墙上。后来阮知非要取下这张硕大的牛皮,“庄之蝶去帮忙,牛皮哗啦掉下来,竟把庄之蝶裹在了牛皮里,半天爬不出来。”这张牛皮蒙作了一面大鼓,放在北城门楼上,终日在风里呜呜自鸣。这些都暗示出庄之蝶和牛在本质上的相通:对现代城市的厌倦和生的疲惫。
止水微澜(性感的阅读之贾平凹之《废都》) 
 《废都》是这样一部社会学的书,他让你知道有这么一个时期,中国社会有一群人是这样一个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可以代替《金瓶梅》。…… 许多人把批评的锋芒放在庄之蝶的性活动上,不妨理解为他们自己喜欢性生活,所以把小说描绘的当代中国的的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忽略了。那是一些多么精彩的场景啊,下海、股票、经商,堕落的和坚守的。你说哪一样不比性生活重要?你为什么一定要揪住性生活不放呢?除了你自己喜欢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就象贪官在台上的时候喜欢讲反腐败,其实他比人家更腐败。其实喜欢生育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只有庄子蝶成了一个受害者,付出很多,得到的却很少,这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啊。     
李耳(《废都》是黄色小说么?)  
 四年后的今天,我再次看《废都》,觉得过去是唐突了高人大作。老实说,整个《废都》都是写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那堕落,有麻木而不自知的,如阮知非;有清醒而不能自救的,如庄之蝶;有清醒而抗争的,如钟唯贤,等等。主人公庄之蝶的形象尤其鲜明,他的争议也最大。可以说,如果说他是好色纵欲之徒,那么《废都》就是淫书;他若是正在彷徨中无所皈依的知识分子,那《废都》就是一部反映九十年代精神现象的好书。不管有多少人看《废都》是出于色奇猎艳,但其实《废都》作为雅俗共赏的文本,都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的。……《废都》绝对不是黄色小说,而是深刻的时代精神的展示。可贵的是,知识分子们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大叫根本就不曾高扬过的“人文精神”失落时候,敏感的作家贾平凹已经在时代之初写出了反映其群像的《废都》。 
城市孤鸟(笔记:读《废都》) 
 究竟因为什么,《废都》被列为禁书呢?大约是一些人(上层建筑)出于对社会思潮的一种警惕。愚以为,贾平凹在这本书里触及了不少上层社会的隐疾。那西京城里收破烂的老头的谣儿,看上去疯言疯语,其实是全书的一条暗线,有哪一件事不被他言中,再对照我们的生活,他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啊。……在那个年代,贾平凹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因此他的书吃了亏,这应该是《废都》遭禁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觉得《废都》反映中国文人的生活是相当深刻的。                                        
陋室闲人(喜读贾平凹) 
 十年前,沸沸扬扬谈《废都》的时候,我冷静地读了它,觉得在这个作品里,他写出当时西京城那批知识分子那种悲观、失望、绝望,准确地描摹了一批失去了理想、失去了信仰以后,知识分子的一种混浊的状态,很真实很深入的表现出那个时期人的一种苦闷的心理。其实,那也是当时(包括现在)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刘蔡(废都的埙声) 
 在九年之后读《废都》可能应了的就是贾平凹所说的十年之后再读这本书。我读的可能是提前了,但我却分明看到西京块里的士子烟花文人墨客僧尼方士所构成的一腔颓废。但这是贾平凹的倾心之作,虽然对它的非议太多,就比《金瓶梅》来说,从中所看出的又岂止是世事人情?但凡事都是这样,清者见其清,浊者见其浊,而淫者见其淫。庄之蝶、破烂王、龚靖元……一个个的废都人没有一个不想活得更加超脱,没有一个不想至情至性,但却没有一个不在清高的同时又在泥淖中不得超脱,最后死的死,掷笔的掷笔,疯癫的疯癫,让人不由在周敏的夜夜埙声中感叹人生荒谬、世事无常,在冠冕之下竞掩藏的是蝇营狗苟。  
 佚名(【杂文】痛了,我就呼喊)  
 我曾经读过据说是很颓废的《废都》,清晰记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四大名人。他们在那个转型时代、那个特定的环境里,弄潮,颓废,堕落,直到灭亡。但是,那个收破烂老人的歌谣,还一直回响在耳边。它们像黄土高坡厚重的呻吟,像重压下的愤怒的呐喊,时时敲打我们的耳膜、震撼我们的心灵,引起人们对现实深深的思索。     
3220  
贾平凹的《废都》我个人认为很值得一读。四大文化精英堕落为文化闲人,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内涵。在书中的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片无可救药的安逸中时,惟独清醒的,只有那头在尘世中穿梭的奶牛和庄之蝶的疯老娘。精英的堕落让人扼腕,而疯子的“胡言乱语”却发人深思。  
 周圆(文学和人生的迷失之作) 
 《废都》不是一部悲剧题材小说,但作品含有隐秘的悲剧意味,它是作者心灵苦难之作。  
图片
  
 黄土层(心有戚戚焉,嘿那个嘿) 
 说到《废都》,当时看的时候是很觉郁闷和荒凉,有许多话要说的。但是,事过境迁,一时又无话了。应该说《废都》不是贾平凹最好的书,但是一个精神的丰碑,是一个分水岭。以此为界,前后两个贾平凹,立判也。前期以《浮躁》为代表,表现的是一个“规范”、主流、平实不惊的贾氏;后期则是一个儒释道兼容,几乎老僧入定又名士放达的贾平凹了。《废都》是贾平凹的一个创作的“瓶颈”,可喜的是他渡过去了,成功了。其中的性描写被世人诟病多多,但是谁又能真正体会庄之蝶式的在当时变革时代的中国一类知识分子的心灵苦闷呢?不可忽视的是其中氤氲而升腾的文化底蕴。  
由于社会上挞伐之声甚嚣尘上,贾平凹像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小学生一样,对外界保持了反抗式的沉默。他游渡到四川去看乐山大佛,其中,有一幅自况的对联很能表达心情了。其文曰:乐山有佛,你拜了我拜, 苦海无边,我不渡谁渡?《废都》在中国的命运,很微妙的。据说当时被中国文联宣布禁书时,执行者是很不情愿这样做的,但抵不过社会、政治、媒体的口诛笔伐之声,朱笔一挥之间,颇为踌躇而不绝;直至后来得了意大利费纳米大奖后,文联又神秘地告诉贾平凹,你的作品《废都》获奖了,贾平凹想我的禁书获奖了,这可以不可以去领啊,喏喏地问中国文联同志,该同志沉闷地说:“这个嘛,我们也不知道,你自己看的办吧!!”    
 崔九堂前(我看贾平凹与余秋雨)  
 《废都》在我心中是唯一能与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美国作家查尔斯的《冷山》,米切尔的《飘》,奥大利亚作家考林麦卡洛的《荆棘鸟》有看同等地位的一部小说。    
 河洪(骚动的青春)   
《废都》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复苏,而且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感,并且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寻找契合点,以此来观照审美对象,展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特有的文化状态和文化风貌,涉及到了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状态。……《废都》以庄之蝶同他有过关系的五个女人(牛月清、唐婉儿、柳月、阿灿、汪希眠之妻)为主线,用大量篇幅对性爱作了多角度的描绘。这是在当代严肃文学中第一部正面描写性爱的作品,深刻展现了这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性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生命活力。从作品大量的性描写来看,基本上是为了刻画人物性格、解剖人物心灵服务的,它并非完全游离人物和情节的发展需要,为写性而写性,以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在庄之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生活感到苦闷无聊、在家庭生活中受到贤妻的性压抑时,便想从性爱中寻找突破、获得解脱。庄之蝶与女人们的纠缠,是他冲撞、挣扎的最后一个区域,是他为身名所累、事业难予开拓、官场屡遭牵连、商路亦不通、处处是障碍的情况下,使他感到苦闷和窒息,便向女人群中寻求生存的出路。由此,他的男女之事,既表现了他挣扎、捆绑的苦闷,也暴露了庄之蝶在人生道路上的沉沦。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无疑可以看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的影子。 
 贾平凹对庄之蝶的性爱生活的描写,其实就是一种性文化的充分展示。从庄之蝶的性爱生活来看,里面美丑混杂,界限难分。他常常带着某种追求,企图从性生活中得到解脱,但由于他灵魂深处的局限,又使他的丑常常在性生活中表现出来。有时,他又意识到这种丑,又想从丑中挣脱,但始终又不能挣脱出来。因此,导致庄之蝶在人生旅途中感到更加苦闷。   
杨胜林(贾平凹的《废都》与我的签单) 
   不管庄从一开始就是如此淫乱还是后来才逐渐变态的,总之人性的扭曲不可避免地发生在了他的身上,正如他自己所言“百鬼狰狞,上帝无言”。命运之神透过社会这张大网将每个人玩捏的舒舒坦坦,他既能成就你也必能毁灭你。贾平凹通过这样一个所谓的大人物的人生变迁历程完成了对这八个字的一次禅的解释。        
秦豫(你怎么可以不读他——贾平凹) 
 贾平凹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之一,这个“之一”我本来不愿意加上,加上是为了对得住曹雪芹、福克纳和卡夫卡。单说说《废都》。读《废都》时,我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学校学习《锅炉原理》。《废都》是我从一个同学的床头抢来的,读完了我有一种迷茫的感觉。后来甚至和同学玩填空的游戏。《废都》传承了明清小说,和《红楼梦》、《金瓶梅》是一脉相承的。有人说《废都》不是写给当代看的,是给二十年后看的。我想不是二十年,是十年。我最近读《废都》已经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让那些痛恨废都的人都来好好看看这些文字。不要开口就骂。 
 韩占一  
不仅于当代文学史上,《废都》是部大作,就是从清末之后看,《废都》仍然是一部大作。它不仅总结着此前的文学,而且开创着此后的文学。其文学史价值,是当代研究者还难以穷尽的。因为我们总是难以超越时代话语对我们的限制。百年后再读《废都》,犹读历史上的其他名著一样,会有更多的诗意被解读出来。  
 曾宏 
 我感觉贾平凹是一面旗帜,避免了中国当代文学彻底滑向西方的深渊,尽管我本人十分喜爱西方文学,他在语言上的努力令人肃然起敬,当代没有哪个人能做到自觉地和古典文学保持如此的血肉联系,这不是意识,首先是能力。掩卷之余,心中顿生苍茫之感,没有了具体的感觉,好象只有里面的一句话能概括此时的心事了——吾不知其所之,将欲问诸苍旻。   
 简宁   
贾是个用中国语言说中国故事的人,尤其后期的创作,已臻化境 
 春风  
贾平凹的《废都》初读是艳情世俗小说,深读愈觉得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苦闷,令人可怜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