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香港•十周年庆典拍卖

 RK588 2022-09-19 发布于美国

达文堂伉俪收藏缘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因达文堂主为广告业翘楚,故而本身之艺术审美底蕴深厚,对于古物之美的要求甚高,一开始即入化境,正所谓含道映物,内心所想,即可实现。很快,达文堂伉俪就确定了自己的收藏方向——明清御窑珍品。达文堂伉俪严谨细致,每见一珍爱之物,必深入探求,仔细甄辨,对其学术性、稀有性、研究性、收藏性、递藏渊源、等级、背后的历史价值均——详加审视,尤其对于古物之美学方面,他们有着卓越的品味。故此,每入手一物,均经此层层筛选,所藏之物,尽皆精品。

历经数十载,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片热忱之心,坚持不懈,乐此不疲,最终,建立起了达文堂独有的收藏体系,高古瓷器、明代宫廷瓷器、清代宫廷瓷器,琳琅满目,美仑美奂。2019 年,《瓷缘:达文堂藏瓷》一书付梓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了高古瓷和明代宫廷瓷器,下册则收录了清代宫廷瓷器。公诸陶瓷同好,为后进者提供了标竿,期冀中国陶瓷文化传承经久不衰,以传后学。

达文堂主为香港著名文物鋻赏会舍敏求精舍会员之一,2017—2019 年间,获选为敏求主席一职。达文堂主心慈广济,亦曾致力于弱势社群的服务。其对促进香港文化艺术发展,也是心有所期,曾多次慷慨的拿出自己的藏品,积极参与香港各类文化展览活动,并得到香港政府颁发文化艺术推广嘉许状。2022 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达文堂亦捐赠藏品,支持香港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尽一份绵薄之力,亢然无悔。

今秋,正值中国嘉德香港成立十周年之际,喜获达文堂伉俪信任,甄选其中十件藏品,共享于同好,此种佳事,间不容穗,当喜之珍之。今日特藉此文,率先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件精品。




Lot 1039

清乾隆

五彩龙凤纹碗一对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直径:15.4 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1 年10 月29 日,拍品编号512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 云行雨施 - 中国龙文物大展》,香港东方陶瓷学会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9 年,页 87

《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520-523,编号 101 和 102

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云行雨施 - 中国龙文物大展》,2012 年2 月11 日至11 月18 日

估价ESTIMATE:

HKD  400,000-600,000
《云行雨施 - 中国龙文物大展》,香港东方陶瓷学会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9 年,页87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520-523,编号101 和102



Lot 1041

清雍正

白釉暗花龙纹葵瓣小杯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

宽:7 厘米

来源:

伦敦George de Menasce 男爵旧藏

伦敦Spink & Son Ltd., 编号 3579(标签)

香港佳士得,1999 年4 月26 日,拍品编号676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458-461,编号 82

估价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伦敦Spink & Son Ltd.
George de Menasce 男爵1971、1972 年专拍图录封面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458-461,编号82





Lot 1042

清康熙

釉里红团凤纹杯

「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9.2 厘米

来源: 

香港仇炎之(1910-1980 年)先生旧藏,1967 年前购入

伦敦Edward T. Hall(1924-2001 年)教授旧藏(收藏编号17)

香港苏富比,《The Hall Family Collection : Imperial Ming & Qing Monochromes and Other Porcelain》,2000 年5 月2 日,拍品编号524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336-339,编号 47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香港、澳门、台湾卷》, 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年,258-259 页

《Arts of Asia》,2021 年春季,页38

估价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香港仇炎之(1910-1980 年)先生旧藏,1967 年前购入

伦敦Edward T. Hall(1924-2001 年)教授旧藏(90年代,收藏编号17)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336-339,编号47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香港、澳门、台湾卷》,编著: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年,258-259 页


《Arts of Asia》,2021 年春季,页38

Lot 1043

明永乐/ 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小罐

高:11 厘米

来源:

私人藏家旧藏

香港佳士得,1997 年4 月27-28 日,拍品编号658

香港苏富比,2001 年10 月29 日,拍品编号531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 日升月腾 :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 29,编号 11

《 香江雅集 --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北京首都博物馆,2018 年,页 112,编号 119

《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136-141,编号 18

展览: 

香港历史博物馆,《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2015 年12 月16 日至2016 年4 月11 日

北京首都博物馆,《香江雅集--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2017 年9 月30 日至12 月3 日

估价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日升月腾: 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 29,编号 11


《香江雅集--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特展》,北京首都博物馆,2018 年,页 112,编号 119


《达文堂藏瓷》 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136-141,编号 18


Lot 1044

明宣德 

青花里外缠枝花卉纹盘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单行楷书款

直径:31.5 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98 年4 月28 日,拍品编号736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日升月腾 :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 28,编号 10

《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156-159,编号 22

《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香港、澳门、台湾卷》,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年,158 页

展览:

香港历史博物馆,《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2015 年12 月16 日至2016 年4 月11 日


估价ESTIMATE:
HKD 1,800,000-2,200,000

《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28,编号10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156-159,编号22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香港、澳门、台湾卷》,编著: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年,158 页

Lot 1045

明宣德

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

「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单行楷书款

直径:28 厘米

来源:

香港苏富比,2002 年5 月7 日,拍品编号565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 日升月腾 :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 174,编号 123

《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 152-155,编号 21

《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香港、澳门、台湾卷》,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年,156 页

《 明初官窑考》, 编著 :白兰士敦着,翁彦俊、汪婧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21 年,231 页,图 53

展览:

香港历史博物馆,《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2015 年12 月16 日至2016 年4 月11 日

估价ESTIMATE:
HKD 2,500,000-3,500,000

《日升月腾: 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174,编号123


《达文堂藏瓷》,香港安达广告有限公司,2019 年,页152-155,编号21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香港、澳门、台湾卷》,编著:罗伯健、中国收藏家协会,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 年,156 页


《明初官窑考》,编著:白兰士敦着,翁彦俊、汪婧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21 年,231 页,图53


Lot 1047

十八世纪

白玉鹤鹿同春盖瓶

高:25 厘米

来源:

纽约Alan & Simone Hartman 夫妇旧藏

纽约苏富比,2002 年3 月20 日,拍品编号141

香港达文堂珍藏

出版:

《 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10 年,页 360,编号 214

 Arts of Asia》,第 40 卷,第 5 期,2010 年 9 月至 10 月,页 27

《 CANS艺术新闻》,2010 年 11 月,页 85

展览:

香港艺术博物馆,《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2010 年9 月25 日至2011 年1 月2 日

参阅: 

Robert Kleiner,《Chinese Jad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lan and Simone Hartman》,香港,1996 年,编号141

估价ESTIMATE:
HKD 600,000-800,000

纽约Alan & Simone Hartman夫妇旧藏


《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10年,页360,编号214


Arts of Asia》第40 卷,第5 期,2010 年9 月至10 月,页27


《CANS 艺术新闻》,2010 年11 月,页85


值此中国嘉德(香港)十周年庆,「应物希古中国古代陶瓷」专场回归,特别精选三十二件套拍品,以飨藏家。

它们大都征集自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为藏家或古董商早年入藏或经手。其中不乏海内外知名收藏机构、团体及名家递藏,如台湾鸿禧美术馆、香港求知雅集、史蒂芬·琼肯三世、徐展堂、沐文堂、北美十面灵壁山居等。也有著名古董商的经手记录,如埃斯卡纳齐(Eskenazi)、蓝理捷(J.J. Lally)、壶中居(Kochukyo)、拉尔夫·查特艺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傅兰寇艺廊(E&J Frankel)等。

篇幅有限,在此选取个中精品,与同好共享。

更多精彩拍品,敬请浏览本场电子图录。

本场精品概览



Lot 1142

岳州窑青釉莲瓣纹五管烛台

A RARE YUEZHOU GREEN-GLAZED CANDLESTICK

HOLDER

21cm. high

来源:加拿大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180,000-220,000


Lot 1146
白釉刻划模印贴花长方枕
A RARE CARVED AND APPLIQUE-DECORATED WHITE-GLAZED RECTANGULAR PILLOW
17.1cm. long
来源:史蒂芬·琼肯三世(1905-1978年)珍藏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Lot 1151
黄褐釉凤首壶
A FINE AMBER-GLAZED PHOENIX-HEAD VASE
33.5 cm. high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估价 ESTIMATE:
HKD 30,000-50,000

Lot 1152
定窑「官」字款白釉盘口瓶
A RARE AND LARGE DING WHITE-GLAZED VASE WITH AN INSCRIBED 'GUAN' MARK
37.5cm. high
来源:
台北鸿禧美术馆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8日,编号3002
展览:中国美术の精华——台北鸿禧美术馆所藏品展,松涛美术馆,东京,2001年,编号21

估价 ESTIMATE:
HKD 1,300,000-1,800,000

Lot 1153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盖罐
A CARVED DING WHITE-GLAZED 'LOTUS’ JAR AND COVER
11 cm. high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1990年代购于英国

估价 ESTIMATE:
HKD 260,000-320,000

Lot 1156
定窑白釉刻划萱草纹盖盒
A FINE AND RARE CARVED DING 'DAYLILY’ INCENSE BOX AND COVER
13cm. diam., Japanese wood box
来源:
日本子爵松平家族珍藏,入藏于1910年
香港佳士得,2014年11月26日,编号2924
香港佳士得,2020年7月9日,编号2810

估价 ESTIMATE:
HKD 1,800,000-2,200,000

Lot 1157
耀州窑青釉刻划花卉纹瓜棱形执壶
A CARVED YAOZHOU CELADON'FLORAL’LOBED EWER
19cm. high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入藏于1990年代

估价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Lot 1158
耀州窑青釉刻划牡丹纹盖盒
A SUPERB AND RARE YAOZHOU CELADON 'PEONY' BOX AND COVER
13.2cm. wide
来源:
亚洲重要家族旧藏
香港苏富比,2019年11月28日,编号302

估价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Lot 1159
耀州窑青釉贴塑飞鸟纹碗
A MOULDED YAOZHOU CELADON 'BIRD’ BOWL
13cm. diam.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1161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小景图盘
A MOULDED DINGYAO WHITE-GLAZED'DUCKS LOTUS AND FISH’DISH
16cm. diam.
来源:
香港佳士得,1998年11月3日,编号902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编号2229
日本私人收藏,入藏于2013年
出版:《黑与白——宋磁》,日本学习图书株式会社,2015年,页64、65,图27

估价 ESTIMATE:
HKD 350,000-450,000


Lot 1166
钧窑浅天蓝釉大碗
A LARGE JUN BLUE-GLAZED BOWL
22cm. diam.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编号16
香港沐文堂
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3日,编号543
出版:《沐文堂收藏全集·11·宋代陶瓷》,(香港)沐文堂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页160、161,图32

估价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1167
当阳峪窑黑釉兔毫盏
A RARE DANGYANGYU BLACK 'HARE'S-FUR' TEA BOWL
9.1cm. diam.
来源:
英国伦敦埃斯肯纳齐,编号c2618
美国纽约蓝理捷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编号LL110

估价 ESTIMATE:
HKD: 100,000-150,000

Lot 1169
景德镇窑青白釉折肩大钵
A RARE QINGBAI LARGE BOWL
21.7cm. diam.
来源:香港沐文堂,入藏于1994年之前
展览: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艺术馆,1994年7月22日至9月11
出版:
《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1994年,页236、237,图100
《沐文堂收藏全集·11·宋代陶瓷》,(香港)沐文堂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页216、217,图63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80,000

Lot 1172

龙泉窑青釉露胎贴花云凤纹菊瓣盘
A BISCUIT-DECORATED LONGQUAN CELADON 'PHOENIX’DISH

Yuan Dynasty (1206-1368)

16cm. wide
来源:
香港徐展堂「在望山庄」,编号YL9
求知雅集成员张铃(1923-2012年),1980或1990年代购于香港
展览: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1年12月19日至1982年2月18日,编号52
出版:《求知雅集珍藏·中国古陶瓷展》,香港,1981年,图52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0

竹月堂乃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澜石黎涌乡简永桢先生的堂号,堂主系出名门,其曾祖父孔昭公于1907 年斥资联同两位堂兄弟创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一百大企业之一。孔昭公崇尚儒学,于1928 年慷慨捐出香港铜锣湾扫杆埔十二万平方英呎土地盖建一座孔圣讲堂及其它相关设施。

简先生醉心文化事业,现为香港地方志基金会委员。至于收藏方面,他尤好中国宋、元、明至清单色釉陶瓷,坚守「精、新、真」三大原则。2005 年他获得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举办了一场名为「五色琼霞」的单色釉陶瓷个人展览,2018 年他获得瑞士日内瓦鲍氏东方艺术馆邀请办了一次藏品更为丰富的单色釉个展,他亦接受了法国巴黎吉美东方艺术博物馆的邀请,将于2024 年六月至九月于该馆六百平方米的场地举办第三个单色釉个展,这趟内容当比以往展览更为丰富及阵容更为鼎盛。

简氏有鉴于中国陶瓷收藏界有一「暂得楼」,当年胡惠春先生收罗多类瓷器品种,名震遐迩,顾名思义人生一切皆是暂得之物,遂不欲将一切拥抱至终,何不将数十年来部分收藏供诸于有心收集骨董的热心人士,实乃我辈后学之幸。

简氏所藏,件件均为细心挑选,今日特藉此文,率先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件精品。



Lot 1002

清雍正

红釉杯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 7.2 厘米

来源:竹月堂珍藏

出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106,图44

展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


估价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出版物

Lot 1012

清咸丰

霁蓝釉豆

「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 24.2 厘米

来源:法国私人收藏

竹月堂珍藏

出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133&134,图66

展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


估价ESTIMATE:
HKD 280,000-320,000
出版

Lot 1014

清康熙

矾红立龙捧寿纹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直径 17. 7 厘米

来源:竹月堂珍藏


估价ESTIMATE:
HKD 100,000-150,000

Lot 1016

清康熙

五彩桃花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 6.6 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竹月堂珍藏

诗题:「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农。」


估价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Lot 1017

清康熙

五彩石榴花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 6.5 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竹月堂珍藏

诗题:「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估价ESTIMATE:
HKD 600,000-800,000


Lot 1018

清康熙

五彩迎春花花神杯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 6.5 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竹月堂珍藏

诗题:「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估价ESTIMATE:
HKD 600,000-800,000


Lot 1021

明隆庆

青花凤纹盘

「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 15.6 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竹月堂珍藏

出版:《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页47,第28 号

展览:《日升月腾:从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历史博物馆,2015 年


估价ESTIMATE:
HKD 280,000-320,000

出版

Lot 1025

清道光

黄釉暗刻龙纹茶圆一对

「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各,直径 10.9 厘米

来源:竹月堂珍藏

出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218,图142

展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

估价ESTIMATE:
HKD 150,000-200,000

出版

Lot 1030

清雍正

白釉暗刻莲托八宝纹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横款

直径 15.7 厘米

来源:

法国私人收藏

竹月堂珍藏

出版:《千祥云集:中国吉祥图案文物 - 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05 年,页318,编号211

展览:《千祥云集:中国吉祥图案文物 - 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05 年


估价ESTIMATE:
HKD 150,000-200,000

出版

Lot 1034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莲瓣纹碗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各,直径 12.3 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竹月堂珍藏

出版:《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 年,页78,图21(其一)


估价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出版

Lot 1035

清雍正

湖水绿釉雕刻海浪纹盘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各,直径 16.1 厘米

来源:

徐展堂旧藏

竹月堂珍藏


估价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Lot 1036

清乾隆

仿官釉琮式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 27.8  厘米 

来源:

纳高,2012 年11 月2 日,拍品编号219

竹月堂珍藏


估价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专家查阅《明清紫黄家具存世量报告》,所见紫黄四柱架子床共计11张。比较知名的四柱架子床,如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25号;纽约佳士得1998年9月16日黄花梨剑腿四柱架子床,即本次这件拍品。


Lot 2010
明晚期
黄花梨箭腿四柱架子床
207×111×190 cm
来源:
纽约佳士得1998年9月16日,编号81;
亚洲私人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5年4月5日,第2867号。
参阅:古斯塔夫·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图版25,北京法文图书馆,1944年,第36页。
估价 ESTIMATE:
HKD: 12,000,000-22,000,000


此架子床最大的特点在於腿足的设计,在几十公分的高度内,曲线大开大合,热烈奔放,夸张而不失法度,与大弧度的壸门牙板形成完美的契合,是黄花梨造型艺术的完美之作。



其不带门围子,而三面床围均安曲尺纹,疏朗通透,节奏和谐,横竖材的沿边锼刻线条,工艺考究。挂檐以榫卯与角柱、床顶接合,绦环板内锼挖线条平直的海棠纹透光,沿边起线,清爽简洁。四角门柱的边角亦锼刻线条,可见製作工艺十分重视统一性。
床面格角攒边装软屉,边抹平直,无束腰,犹如四面平式,牙、脚壸门式,沿边阳线流畅有力,表面又打洼作,分外考究。四腿方材,挖缺箭腿式。

四合如屋 王所居之

——试论四柱架子床


文/ 谭向东

 

如屋……四合象宫室曰幄王所居之帐也

——《类书集成》第三百七十六卷

中国古代卧具中,床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而宽泛。无论大小高矮,只要上有面板横陈,下有腿足支撑,都可以称为床。它可以用来坐卧,也可以置物。比如坐具“胡床”、“绳床”,吃饭喝茶用的“食床”、“茶床”,带底座的桌案叫做“牙床”,放置笔墨用的“墨床”等等。本文讨论的范围,仅指作为卧具的床。

都可以作为卧具使用的包括架子床和罗汉床,它们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床体的高度以及是否有“承尘”。众所周知罗汉床是由榻和屏风逐渐结合演变而来,同样的道理,架子床则是带有承尘的帷帐,与床榻结合使用的结果。

最新的考古发掘显示,中国最早的架子床,出现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2018 年夏季,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考古成果展上,首次展出了成都商业街古蜀开明王朝晚期,王族船棺葬出土的漆床。这件漆床长约327、宽约143 厘米。从考古人员历时8 年修复的结果来看,这张巨大的漆床,带有坡顶的承尘。

成都市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出土古蜀第一床


公元前316 年,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灭亡。由此推测,这张漆床的年代,可能不晚于包山楚墓二号大墓出土的折叠床。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该床的床柱与起到辅助作用的落地立柱,都处于床体四角,可算作最早的四柱架子床。

先秦时代的室内布置,家具简质,却极有灵活布置之便,也因此而临时性的设施为多,支撑室内陈设的,下为几与席与床;上为幄,帟,幕,帐;中为扆(注:扬之水《唐宋时代的床和桌》,艺术设计研究2012 年第2 期)。足见那时幄帐是常用的设施,流行至两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一套铜帐构。虽然木制帐架和纤维帐幕已朽毁,但经过复原发现,这是一种是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铜帐构

这种帐,用来垂挂帷幕,以分割空间并保持私密。

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中,关于幄帐帷幔的记述,内容详实。

孙机著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插图

1971 年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壁画,右侧室南壁壁画,绘于熹平五年。画中墓主人头戴黑冠身穿红袍,端坐帐中。壁画中的帐,与河北满城出土的帐如出一辙。


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壁画 熹平五年1971年发掘原址保护1墓主人坐帐图


山西夏县王村东汉墓前室东壁,彩绘夫妇并坐图。男性墓主人端坐于帷帐内,身旁绘曲足几案。


山西夏县王村东汉墓壁画

两幅壁画底部虽然都漫漶不清,但可以想见墓主人均坐于床榻之上。

东汉晚期的河南洛阳朱村壁画墓,主室北壁西部绘墓主夫妇并坐图。帷帐之中的坐榻清晰可见,榻前置一几,主人旁边立男女侍者四人。


河南洛阳朱村壁画墓墓主夫妇并坐图

这种床榻和帷帐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加广泛。

1957 年辽宁省辽阳市棒台子二号壁画墓,年代在汉魏之际。墓内右小室右壁彩绘饮宴图,正中帷幄之内,一男一女分坐于方榻之上,榻间置一长几。


辽宁省辽阳市棒台子二号壁画墓 局部


山西大同垃圾电厂北魏墓群9 号墓,墓室北壁绘宴饮图,画面中部帷帐内端坐着男性墓主人。身后屏风露出二侍女,两侧各有侍者,面对食案及侍从。


山西大同垃圾电厂北魏墓群9号墓,墓室北壁绘宴饮图

山西太原市王家峰村徐显秀墓,墓室北壁的夫妻并坐图绘于北齐武平二年。正中的帷帐内,男女墓主人手持漆杯并坐于榻上,面前摆放食案。


山西太原市王家峰村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北齐墓室北壁,绘主人并坐图,三位女性并坐于帷帐内,身后排列屏风。


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北齐墓壁画,主人并坐图(摹本)

及至隋唐,这种帷帐与榻的紧密结合展现的更为清晰。

山东省嘉祥县英山徐敏行墓出土壁画,宴享行乐图绘于隋开皇四年,描写了墓主人徐敏行夫妇生前宴饮场景。画中绛色帷帐开启,悬垂于榻两旁,夫妇二人正襟端坐于木榻上,面前摆满果蔬食品,背后设一山水屏风。


山东省嘉祥县英山徐敏行墓出土壁画 局部


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龙门石窟等,多绘有维摩诘像,我们可以通过多幅维摩诘像,管窥帷帐与床榻的结合。

敦煌203 窟正龛南侧的维摩诘像,绘于初唐。维摩诘坐于宝帐床榻上,凭几探身,手挥塵尾,目视文殊。画中可见榻与帐没有固定在一起。


敦煌203窟正龛南侧维摩诘


同样绘于初唐时期的220 窟东壁南侧的维摩诘像,已可见帷帐立柱位于榻角。


敦煌220窟东壁南侧的维摩诘像


敦煌335 窟北壁,初唐维摩诘经变图中的白色帐柱,立于榻上四角,显见此时帷帐已经移位于木榻之上。


敦煌335窟北壁维摩诘经变图


另一幅知名的维摩诘像绘于盛唐,位于敦煌103 窟东壁门南侧。居士高踞于床帐之内,凭几而坐,前置熏炉,后置屏风。宝帐的立柱与榻的颜色分明,可知立柱与榻分体而设。


敦煌103窟东壁门南侧维摩诘

159 窟东壁南侧的维摩诘,绘于中唐。而第9 窟北壁的维摩诘,则绘于晚唐。


敦煌159窟东壁南侧维摩诘


敦煌第9窟维摩诘


时间推移至五代,位于敦煌第98 窟的维摩诘所坐床帐,较清楚的揭示了帐与床的结构关系。帷帐的立柱带有柱础,着地而立。立柱与床榻之间,用绳索困扎,以这样的方式相结合,形成了架子床的雏形。


敦煌第98窟的维摩诘


而在敦煌第012 窟,我们有了新的发现。该窟始建于晚唐咸通十年,重修于五代。维摩诘像位于主室东壁,画面线条清晰可辨,色彩艳丽如新。



维摩诘所坐床帐结构清楚无疑的表现出来。此时,帐柱与木榻的四角立柱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与现在的架子床形式几无差异。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帐与床结合为架子床的演变过程,相信这一时期,佛教世界之外的民间起居中,架子床已经开始融入生活。这一点,在五代(或为南宋)《韩熙载夜宴图》中得到印证。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全图中两处出现挂有帷幔的架子床,床围板绘有山水。两张床的幔帐全部打开,用丝带系结于两侧。从帷幔悬垂的位置与枕头的关系可以看出,两张床均为四柱架子床。明代唐寅摹韩熙载夜宴图中,忠实的展现了原作的细节。幔帐仅仅的裹住立柱系结,也证明了所绘为四柱架子床。


明唐寅仿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时期的壁画中,也有架子床的描绘。1996年福建省尤溪县城关第一中学二号墓,出土壁画中画出床榻图两幅。壁画位于墓室西壁,最上方悬挂一圆铜镜,铜镜下方绘一幅床帏幔帐,幔帐被丝带系于两侧。系结的位置并非裹住床柱,而是稍向内侧悬空,露出的部分未见床柱,可见该幅画所绘亦为四柱架子床。


福建省尤溪县城关第一中学二号墓


由此可见,四柱架子床至晚于北宋即已出现,并融入百姓生活。

从广泛收集到的影像资料来看,所见均为四柱架子床或者四柱帐床(佛画中的宝帐)。值得一提的是,传为东晋顾恺之所画的《女史箴图》。该图有两个版本,一为大英博物馆所藏,据传为唐代摹本,具体到唐代哪个时期,有待查证。另一为故宫博物馆藏,标注为宋代摹本。

两版女史箴图,内容一致。其中第五段画一张悬挂有帷慢的床,床前有几。一女史侧坐床内,一只胳膊搭在围板上,面容严肃。一个男子坐床边栅足几上,鞋尚未穿好,回头看着女史。这是意在说明“出其言善,千里应之”,如果其言不善,尽管是夫妻,也要造成“同袁以疑”。

画面中床榻与幔帐的结构非常清楚,与敦煌第98 窟的维摩诘所坐床帐相似。不同的是该床设围屏,床正面亦设曲屏,曲屏可以象屋门一样打开。但可以看出曲屏折处并无立柱,因此该床也是四柱式。


顾恺之(唐摹本) 《女史箴图全卷》


顾恺之《女史箴图》故宫 宋代摹本


从广泛收集到的影像资料来看,到此时所见均为四柱架子床,或者四柱帐床(佛画中的宝帐)。而目前常见的六柱架子床尚未出现。甚至到了明中期,亦未见六柱床的影像。明代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张海,葬于明弘治十一年。其墓葬出土整套锡制家具明器,架子床明器为四柱式。


福州张海墓 弘治十一年 出土锡床


嘉靖年间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所绘清明上河图中,木作坊内打制完工的四柱架子床赫然在目。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10


直至明晚期,鲁班经匠家镜中才出现六柱架子床以及拔步床。


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图示


据此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四柱架子床的出现,远早于六柱架子床。这也符合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客观发展规律。

另有一张架子床,曾经于2003 年及2010 年,分别上拍于纽约佳士得及纽约苏富比,并曾著录于《ASIAN FURNITURE》一书第159 页。该床历次著录均标注为虎皮枫木或龙眼木。

笔者查阅《明清紫黄家具存世量报告》,所见紫黄四柱架子床共计11张。比较知名的四柱架子床,如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件25号;纽约佳士得1998年9月16日,黄花梨剑腿四柱架子床,即本次这件拍品。


明朝末年,是中国古典家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江南文人参与到家具的设计中来,使这一时期的硬木家具风格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一风格一直延续到清朝早期。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观华——古典家具及工艺品》专场,呈现几件极具这一时期特色的硬木家具,造型优美典雅,工艺精巧细腻。

Lot 2008

明末清初

黄花梨玫瑰椅成对

45×59×86 cm×2

来源:

香港罗启研旧藏;

香港叶承耀医生旧藏;

香港苏富比《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2015年10月7日,第128号。

展览:

新加坡,1997-1999年,亚洲文明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

香港,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燕几衎榻: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

香港,2012年,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

出版:

国家文物局《亚洲文明博物馆之中国文物收藏》新加坡,1997,图版124;

毛岱康编《中国古典家具与生活环境》香港,1998,页125;

伍嘉恩,《燕几衎榻: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2007年,编号3,页32-33.

伍嘉恩,《嘉木堂呈献攻玉山房黄花梨精选》,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2年,页34-35。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00-9,000,000

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源自香港苏富比专场图录
这对玫瑰椅,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所藏成对玫瑰椅完全相同,原来应为一堂四具,载录於柯律格《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东亚系列·中国家具》(伦敦,1988)第30页。


玫瑰椅是明朝家具的三种基本椅型之一,在明代流行,其雏形早在宋画如《十八学士图》中已见,陈置於厅堂、庭园,文人雅士放在桌案的两边,对面而设;或不用桌案,双双并列;或不规则地斜对着;摆法灵活多变。


这对玫瑰椅,腿足、搭脑和椅盘等框架锼刻成瓜棱式,线脚丰富。在靠背和扶手内,靠近椅盘的地方施横枨,枨下加矮老。靠背在横枨和後腿上截所形成的长方形空当中,安洼膛肚式的板条,沿边起线,巧成云雷纹。椅盘格角攒边镶嵌席面,边抹凹凸的线脚十分丰富,座下安壸门式券口牙子,其上浮雕卷草纹,线条灵动,卷草向左右蔓延铺开,自然流畅。腿间施步步高赶枨,枨下安刀牙条加固,足底穿捶打贴合的铜靴。


这对玫瑰椅的造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竹藤的偏爱,代表了当时的审美风尚。

Lot 2009
明晚期
黄花梨单屉闷户橱
45×59.5×78 cm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5年4月5日,第2836号。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戊 7,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 第167 页。

估价 ESTIMATE:

HKD 2,400,000-3,400,000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戊 7,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 第167 页。

黄花梨单屉闷户橱,比联二联三少很多。此件黄花梨色泽红郁,葆光沉着,是一件典型明式风格的闷户橱,设抽屉一具,无翘头。案面以格角榫攒边平镶独板面心,使用痕迹自然,原皮壳包浆,葆光莹润。整器大体光素,仅在抽屉脸安吊牌拉手,面下安挂牙,闷仓下饰壸门牙子,沿边起线爽利,风格朴质率真。四足方材,微有侧脚。

Lot 2015
明末清初
紫檀瘿木门方角柜
85×40×103.5 cm
来源:
比利时驻华官员1918年购於北京;
欧洲重要私人收藏;
伦敦佳士得,2011年5月10日,第207号。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0-900,000


方角柜紫檀製,外形方正,为一封书式,无闩杆。柜门落堂作,格角攒边镶嵌桦木瘿独板面心,纹理瑰美璀璨。边框、柜门设长方形面叶,铃铎形吊牌。门内设隔板两层,将空间一分为三,便於储物。无柜膛,腿足间设光素刀牙板加固。整器简约大气,没有任何雕饰,仅压线脚,更显俊朗。从尺寸来看,应为炕柜。


Lot 2023
明末清初
硬木圆裹圆画桌
194×86×82.5 cm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乙109,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第109页。

估价 ESTIMATE:

HKD 150,000-250,000

参阅: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乙109,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第109页。

画桌两大特色:一是顶牙罗锅枨采用“裹腿做”,与桌面边抹相抵,与圆材腿足“交圈”。二是腿足与桌面之间以霸王枨相连,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桌下空间的宽敞。作为画桌,画画挥毫,起立端坐两相宜。桌面以格角榫攒框平镶两拼面心,纹理清晰美观,底有穿带支承。边抹素混面,可见明榫。顶牙罗锅枨亦素混面,之外又施霸王枨,结构稳固,且充分考虑了使用的流畅性。圆材腿足,直接落地。


圆裹圆是明式家具桌案比较讲究的造法,通俗地称为“包脚”,根据王世襄先生收录的名词术语,称为裹腿做。在大道至简的明式家具中,应用裹腿做、霸王枨等费心费工的造法,确实是光素家具非常好的修饰。同时也受到竹製、藤编家具的影响,清巧端庄,彰显文人内敛心境。

Lot 2035
明晚期
黄花梨独板翘头案
114×31.3×76.3 cm

估价 ESTIMATE:

HKD 1,800,000-2,800,000



翘头案以黄花梨製,案面为一块未经裁切的独板,纹理致密细腻,莹洁如玉。案面两端安圆润的翘头,边抹至底压一道阳线。夹头榫嵌夹一木连做的牙板,牙头的浮雕不用线条表现,而是使用块面,牙头沿边起阳线,并延伸至牙条,回转形成回纹。两端的堵头亦沿边起阳线,并在堵头两端回转形成回纹,与牙条形成呼应。香炉腿外撇,方材,看面混面,两侧压边线,细节考究。腿足间侧面上下设横枨,嵌装绦环板,透雕灵芝纹,构图婉转,刀工精细。底枨下设光素刀牙板。

此翘头案尺寸较小,用料厚重,比例完美。明代嘉万时期的漆木家具亦有此类造型,多做香案使用。

Lot 2037
明晚期
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成对
58×46.5×112 cm×2

估价 ESTIMATE:

HKD 3,800,000-5,800,000



南官帽椅成对,黄花梨製,搭脑中部向上凸起,两端微微上扬,以烟袋锅榫与後腿上部相交,相交处的内侧设光素角牙,靠背板 C 形,乘坐舒适。扶手三弯式,与前腿上部以烟袋锅榫相交,相交处内侧设光素角牙,联帮棍亦三弯。前後腿穿过椅盘一木连做,微有侧脚,结构稳定。椅盘以格角榫攒边镶软屉,边抹素混面。腿足间三面设光素券口牙子,施前後低、两侧高的管脚枨,又安刀牙条加固。


整器诸多三弯造型,用料奢侈,技艺严谨,风格稳重敦厚,令人过目不忘。其靠背较高,造型挺拔隽秀,线条优美,用材大度,舒展有致,成对传世,较为难得。

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观华——古典家具及工艺品》专场,呈现四件台湾重要私人藏家收藏的清式家具,皆为紫檀材质,风格上不同于明式家具,具有典型的清式家具风格特征。此藏家曾担任台北市建筑师公会理事长,于1980年前后开始收藏家具与绘画等艺术品。

Lot 2007
清中期
紫檀四面平玉璧纹花几
71×36×81 cm
来源:
台湾寒舍旧藏。
台湾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寒舍收藏证书

方几紫檀制,四面平式,上敛下舒。几面以格角榫攒边镶四拼板心,边抹与腿足以粽角榫相交。方材腿足看面打洼,底收如意纹小马蹄,下承托泥,又踩龟足。腿足上部挖缺作,雕如意纹。牙条为绳拉玉璧式样,玉璧浮雕螭龙纹,两侧牙头为透雕的拐子龙纹,看面打洼作,转折处有倭角,新颖别致,工艺考究。两侧腿足间安横枨,横枨与边抹、腿足间嵌装长方形攒框,框内角为圆角,极其讲究。附寒舍收藏证书。

Lot 2004

清中期

紫檀高束腰嵌瘿木花几

46×46×78 cm

来源:台湾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方几以紫檀制,几面格角攒边框镶嵌瘿木板心,设拦水线,边抹素混面。有束腰,束腰中部起两条圆润的灯草线,视觉上将束腰分为两个部分,小托腮,与束腰中部的灯草线相呼应,使得束腰部分线脚丰富,层次多变化。马蹄足以抱肩榫与牙条、边抹相交,洼膛肚式牙条浮雕拐子纹,牙条、腿足沿边起阳线,牙条下又嵌透雕的拐子纹花牙。腿足自中上部始拐角向内收,后直落于地,底收马蹄,浮雕拐子纹,下踩方形承珠。腿足间下部设齐平的管脚枨,管脚枨间攒横竖枨,形成一个可以承物的隔板,便于置物。

Lot 2005
清中期
紫檀拐子纹太师椅
76×53×106.5 cm
来源:台湾重要私人收藏。
参阅:田家青《清代家具》(修订本),图版30,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98-99页。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0-900,000



此太师椅硕大,置于厅堂、彰显地位和身份。攒拐子扶手、拐子纹牙板等局部纹饰为清式风格家具很典型的一种装饰手法。且此件采用珍贵紫檀材质,包浆莹润,有若金属般的重量感。

参阅:田家青《清代家具》(修订本),图版30,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98-99页。

靠背板两攒式,浮雕宝珠纹和拐子纹。搭脑的制作亦有特色,构件均打洼作,工艺考究。座面硬屉,边抹上舒下敛,渐次低落,线脚丰富。束腰稍高,亦打洼作,三面牙子雕镂垂云纹、拐子纹。方材腿足展腿式,足端雕刻回纹,并设等高的罗锅枨式管脚枨,起到加固作用。

Lot 2006
清中期
紫檀扶手椅成对
58×48×94.5 cm×2
来源:台湾重要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1,000,000-2,000,000

扶手椅成对,以紫檀制,扶手、靠背均以拐子纹攒框而成,用材奢华。搭脑微后仰,三拼而成,两端向下卷,铲地浮雕圆圈纹,使整个搭脑呈如意云头状。靠背板三攒式,上部及中部嵌长方形板面,有开光,开光内浮雕拐子纹和如意纹,下部设亮脚,沿边起阳线,阳线在中间与两侧分别婉转向上形成拐子纹。椅面格角攒边框镶嵌藤面,边抹素混面,上下各压一条边线。有束腰,束腰打洼作。方材腿足以抱肩榫与牙条、边抹相交,直落于地,底收方马蹄,洼膛肚式牙条浮雕拐子纹,腿足间设齐平的管脚枨。正面大边、束腰、牙板及正面管脚枨中部均向内凹,形成统一的节奏。

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古典家具部于《观华——古典家具及工艺品》专场中推出54件家具,其中的无底价拍品,十件来自砚琴斋旧藏,不可多得,先睹为快。

Lot 2001

清早期 黄花梨书箱

13.50×35×18.50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书箱以黄花梨制,通体光素,不起皮条线,充分彰显了明式家具大道至简的风格。其木纹细腻,有小鬼脸点缀。顶微凸,立墙边角接合处可见燕尾榫,箱体呈现上小下大的微妙过渡,严谨稳固。正面设圆形面叶及如意云头形拍子,可上锁。

明清小箱实物传世者基本为长方形,从尺寸及形制来看,当时主要用来存放档簿册或珍贵细软。
Lot 2002
清早期 乌木嵌黄花梨夹头榫小翘头案上几
63.50×23×17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案上几以乌木、黄花梨制,几面以乌木格角攒边框镶嵌黄花梨独板板心,边抹光素,上舒下敛至底压一条边线,两端安飞扬的翘头。夹头榫结构,方材乌木腿足,看面两侧起阳线,中间起两炷香线,底承托泥。牙头及牙条以黄花梨制,倒垂如意云头纹,沿边起阳线。腿足间嵌装黄花梨绦环板,透雕如意纹。整个小几以乌木及黄花梨两种对比显著的颜色形成撞色效果,十分醒目。

Lot 2003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马蹄足长方几
92×35.50×35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长方几紫檀制,特色鲜明,边抹、束腰、牙子和腿足等通体以瓜棱线结合打洼作的工艺,线脚丰富而考究。

几面以格角榫攒框平镶面心,底有穿带支承。高束腰,攒牙子,体现了清中期的特点。方材腿足,同样收以方马蹄,坚实稳固。整器线条爽利,充满韵律感。

Lot 2013
清中期 紫檀香盒
7×7×3.60 cm

香盒以紫檀木整挖而成,选材上乘,子母口,口沿起皮条线,盒盖起折线,盒底起台足,有立沿,整体做工考究。

香盒用来盛放香粉,是香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要求密闭,不遗洒,故在制作时对工艺要求极高。首先是木材要完全干燥,不能变形;再次,盒盖子母口的加工要研磨到位,有迟滞的手感。

此紫檀香盒时代特征明显,同类造型可见于瓷器、漆器、金银器等,所谓文人雅器即是如此。

Lot 2014
清早期 紫檀茶筒
22.50×18×24.20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紫檀茶筒可内置茶壶,起保温作用。以紫檀短料榫卯拼接而成,外设铜箍两道,起加固作用,筒盖设罗锅枨或提手,并在一端加小机关,防止脱落。民间所用茶筒多漆木等,用紫檀木制作十分稀少,由此说明使用者对茶艺的尊重和酷爱。一器静心而处处静心也。

Lot 2030
清早期 竹雕知音图笔筒
5×5×13.50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笔筒竹制,盈盈一握,器小而雅致,其色泽红润,形制考究,底承小足。筒身浮雕友人相聚之景,长髯束发者乘乌篷扁舟沿江而来,披发者跣足盘坐于枯枝高处,赤膊袒胸,有魏晋高士之风骨,两人姿态生动,相谈甚欢,似知音难觅。两岸山峦巍峨,高耸矗立,与筒身等高,彰显雄浑之势,而江水浅波,是为幽静之姿,气势对比,彰显节奏。

Lot 2031
清 竹雕西园雅集香筒
10×9.80×15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香筒竹制,一节竹节状,内部掏空,撇口,有盖,周身减地高浮雕西园雅集题材纹饰。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此园景色优雅,曲径通幽,颇适聚会、雅集、偕游。元丰初年,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秦观等十六位文人雅士曾于此雅集,伯时以此雅集为题作《西园雅集图》。此作为宋画传世名本,后有如马远、仇英、华喦诸多圣手临摹。是文人们钟爱的题材。

Lot 2042
清中期 紫檀笔筒
10 cm

笔筒紫檀制,筒身及腿足一木整挖,用料奢华。笔筒通体光素,上粗下细,仅在口沿及底部起阳线,十分符合文人简朴的审美观。为了充分展现木质纹理的精致,文人在设计、制作笔筒时不事雕琢,以光素为多,这种作风与明式家具的制作如出一辙,突出强调的便是这种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和书卷气。因此木制笔筒自出现以来,因其大方稳重,古朴典雅的造型和审美特征,深受文人青睐。

Lot 2043
黄花梨洗象图笔筒
16.90 cm

笔筒以黄花梨制,筒身近圆柱形,中部微内收,一木整挖。筒身靠近底部以浮雕和镶嵌的手法相结合,表现洗象图的内容。“洗象图”是中国人物画传统题材,从历代流传下来的《洗象图》卷可见,自宋末至元初,经元到明清其构图基本固定,大致布局都是众人持帚洗扫白象的场景,因其与佛教禅宗之渊源,历来颇受关注。在佛教传说中,大象是圣洁的化身,也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明清时期,每逢三伏天,皇宫内苑会给畜养的大象洗澡,成为一种风气,画家借此题材,用于佛释的创作。

Lot 2045
清中期 黄花梨喜上眉梢镜台
42×23×49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镜台以黄花梨制,三屏风式,搭脑呈起伏的三圆弧形,屏心透雕喜上眉梢纹饰,两侧屏心透雕瑞兽纹。不管是画面布局,还是雕刻工艺,均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无出其右者。正面两侧设栏杆,嵌装绦环板,台上有荷叶形托子。镜台下部设抽屉三具,抽屉脸有海棠形开光,开光内浮雕花卉纹饰,设护眼及吊牌。镜台两侧板浮雕瑞兽纹。底座壸门式牙板、马蹄足。

Lot 2046
清 黄花梨瓜棱笔筒
25×25×23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笔筒以黄花梨整挖而成,用料奢华,色泽红润,璨若赤霞,纹理清晰,仿若日月山川,清丽多姿。经典瓜棱形,筒身起线,上下呼应,简洁而又考究。整个笔筒线条婉转,工艺精湛,瓜棱转折处自然流畅。整器上下口径一致,器身光素,文气雅致,可伴案头,畅游心赏。

Lot 2050
清早期 紫檀书箱
39×21.50×15 cm

书箱紫檀制,木纹细致自然,色泽沉穆,包浆沉着浓郁。子母口,上下为一道较宽的皮条线。箱盖及立墙包以铜条,工艺考究。正中镶方形铜面叶,不作拍子式而作管状,箱盖关好后,与两旁的锁鼻同高,可以加锁。两侧安弧形提环,搬移便利。

整器造型上敛下舒,过渡自然,视觉效果稳固,古朴简洁。可存笔墨砚章等小件文玩。

Lot 2051
清早期 紫檀“雍正御笔经卷”箱
31.70×19×10.30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小箱以紫檀制,以木板拼接成箱体,内设抽屉一具,抽屉脸设圆形面叶及拉手,另有一块插板,待抽屉闭合后安上插板,可以防止抽屉滑落,携带甚为方便。插板上雕刻“雍正御笔经卷”六个金字,可见当为存放经卷之用。

Lot 2052
清 黄杨木随形根瘤几
76×54×32.30 cm
来源:砚琴斋旧藏
几以黄杨木根瘤制,随形而做,几面打磨平整光滑,几面下树根保留其自然生长的原始形态。工匠巧妙利用根材天然形态、纹理巧施雕琢,妙趣横生,造化自然,浑然天成。历经传承,色泽深沉,包浆莹润。

Lot 2053
明 紫榆有束腰翘头画案
224.50×74×91 cm

半圆桌以红木制,罗可可风格。桌面以四块曲线形板材攒框镶嵌大理石面心而成,边抹混面,靠近桌面处浮雕圆珠纹。束腰打洼作,四根三弯腿,腿足呈兽爪抓球状。牙条透雕葡萄纹,腿足高浮雕兽面纹及缠枝花卉纹。腿足间三面设管脚枨,正面管脚枨透雕花卉纹。

清乾嘉以来,金石之学勃兴,古玺印搜藏之风成为仕宦阶层的一种时尚。自清至民国间,诞生了许多位著名的古玺印藏家和集古印谱。如汪启淑《汉铜印丛》、潘有为《看篆楼古铜印谱》、吴式芬《双虞壶斋印存》、吴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陈宝琛《澂秋馆印存》、高庆龄《齐鲁古印攈》、吴大澂《十六金符斋印存》、端方《匋斋藏印》、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存》、陈汉第《伏庐藏印》等等,黄宾虹、王献唐、周暹、乐守勋等也收藏宏富,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可谓冠绝古今,高山仰止!
文/许雄志

古印的收藏,可分为两个大时代。概括为“铜印时代”与“石印时代”。铜印时代泛指先秦七国、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其制作材料以青铜为主,由工匠技师刻铸的公私印章,俗称高古玺印。石印时代是指明清时期,各个篆刻艺术流派的名家作品,其创作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石质,由篆刻艺术家本人自行设计镌刻完成,俗称流派印。
珍秦斋主萧春源先生,濠江坤士,西泠印社中人。善治印,富收藏,凡书画吉金等,莫不富有,尤以历代古玺印收藏最为著名,乃一九四九年以来古玺印收藏集大成者。适逢香港嘉德拍卖公司十周年之际,春源先生高义,遵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雅风古训,倾其毕生集藏之古玺印,分享于嗜古同好,印玺之林,福莫大焉。

观珍秦斋所藏之历代古玺印,时代完备,贯穿历史。上自先秦五系,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下至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及元明各朝。域名职官,王侯公卿,长史掾曹,即是一部历史;银玉鎏金,桥瓦鼻觽,鱼蛇龟驼,也是一部古代玺印演变史;满白细朱,缪篆鸟虫,铸坯刻凿,又是一部篆刻艺术发展史。浩浩荡荡,令人赞叹!

珍秦斋藏历代古玺印

此次拍品数量宏富,稀品精品众多,可圈可点者彼彼皆是。窃以为亮点有四:

其一,官印。

此次上拍的战国秦汉六朝官印达34方。战国官印占15方。其中以“平匋”烙印为魁;“陲戌匀”,“上艾”,“述保之鉨”,“隧革”,“青氏司寇”,“合阳府”等,或官署或地名,或荆楚或三晋,皆为首见孤品,可补充史籍所缺。秦“丧尉”官印,鱼钮。以愚见,存世秦汉古印中,以鱼为钮者,仅十数方而已,向为藏家所追逐。“周昌”与“建平君印”两枚一套组印,皆鼻钮;“建平君印”印台属三晋风格,印文四字含秦系篆书遗韵。孙慰祖先生考定这方“建平君印”是楚汉相争时期“赵相建平侯周昌”之物。此论可见《史记·吕太后本记》及《高祖功臣侯年表》。“周昌”私印,日字界格,两字印文战国金文气息浓郁,当为其本人随身自佩印信,此印制成当在“建平君印”之前。新莽龟钮“万岁三老印”,北朝龟钮“安陆太守章”,南朝鎏金龟钮“通道侯印”,龟钮“右积弩将军章”,十六国驼钮“部曲将印”,皆为稀见之品。


Lot 1912

战国 铜柱钮烙印

印文:平匋。

2.7x2.7x4.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8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560,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4、《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57,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891

战国 铜鼻钮官印

印文:陲戌匀。

2.8x3x1.1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55,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4、《先秦玺印图说》P72,徐畅编,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

Lot 1890

战国 铜鼻钮官印

印文:上艾

1.7x1.7x1.5cm

出版著录:

1、《珍秦古印展》第1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29,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中国书法全集 92.先秦玺印卷》,刘正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3年。


Lot 1888

战国 铜“述保之玺”瓦钮官印

印文:述保之玺。

1.8x1.9x1.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2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56,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Lot 1886

战国 铜“燧革”鼻钮官印

印文:燧革。

2.1x2x1.1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6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57,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4、《先秦玺印图说》P155,徐畅编,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


Lot 1887

战国 铜“青氏司寇”鼻钮官印

印文:青氏司寇。

1.7x1.7x1.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0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16, 肖毅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Lot 1885

战国 铜“合阳府”鼻纽官印

印文:合阳府。

1.5x1.5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古印展》第4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2、《古玺文分域研究》P405,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8年。

3、《中国书法全集 92.先秦玺印卷》,刘正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3年。


Lot 1884

秦 秦铜鱼钮丧尉印

印文:丧尉。

1.9x2.4x1.5cm

出版著录:

1、《方寸乾坤–珍秦斋藏历代玺印精品集》P60,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P63,王伟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

3、《可斋论印三集》P11,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4、《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3,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5、《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40,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18

西汉 铜鼻钮印一组两件

印文:1、建平君印。2、周昌。

1.2x1.5x1.2cm,1.8x1.8x1.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1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孙慰祖论印文稿》P73,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6,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25

新莽 铜龟钮万岁三老印

印文:万岁三老印。

2.4x2.4x2.2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1,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45

北朝 铜龟钮安陆太守印

印文:安陆太守章。

3.1x3.1x3.6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43

南朝 铜鎏金龟钮官印

印文:通道侯印。

2.2x2.1x2.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33,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64,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4、《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63,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44

南朝 铜龟钮右积弩将军印

印文:右积弩将军章。

2.6x2.5x3.3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6,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40

十六国 铜驼钮部曲督印

印文:部曲督印。

2.5x2.5x3.2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5,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其二,巴蜀印。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发掘,众多造型奇异的青铜器出土,再次引发全球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巴蜀印开始被藏印界研究与收藏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我想,随着对三星堆及巴蜀文化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巴蜀印面上的各种古奥图案符号的含义属性,最终会被破译。这次专场中有一方印面为“王”的小型巴蜀印,印的体形与战国秦系古印非常接近,印身四侧环刻有“王子”铭文和其它巴蜀符号,极为罕见。据考古资料显示,四川一带出土的巴蜀印多定为战国时期,而出土存世巴蜀印的印台,普遍薄于战国时期东方七国古印,细小而轻薄的鼻钮与印台,更符合西周春秋时期古印的特征。神秘古奥的巴蜀印上图案纹饰,它们是否与三星堆文化器物上图符有着沿续的血脉?仰或是巴蜀文化与秦早期文化交融的结果?目前我们尚不得而知。这次珍秦斋集中释出15方珍贵的巴蜀古印,自成体系,无疑是这场拍卖的一个热点。机会难得!

Lot 1906

战国 铜巴蜀印一组两件

印文:1、罗子。2、王。

0.8x1.1x2.3cm,0.8x1.5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05、153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5,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王)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61,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王)



Lot 1908

战国 铜巴蜀印一组六件

The largest,2.9x2.9x0.6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57-162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Lot 1909

战国 铜巴蜀印一组五件

The largest,1.4x3.7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163-167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其三,唐、宋、契丹、西夏印。
一般意义上讲,唐宋官印是一个笼统的概称,存世数量很小的隋、契丹与西夏文古印,基本从属于唐宋印的范围内。它们的特征是印章形体硕大,印文多屈曲盘旋排叠,除少数西夏印章以外,唐宋印文多为阳文,印面尺寸可达五公分左右。从体形与印文两个方面来看,它们与战国秦汉印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风格的发端可上溯到北周的“天元皇太后玺”和“卫国公印”。显然,以上特征不是“简牍与封泥”时代的产物。玺印的使用到了三国以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东汉后期,随着纸张的普及与使用,玺印由原来的钤盖于封泥,改变成钤朱于纸面。由方寸之间的白文,演化为四、五公分大的朱文。其变革性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

珍秦斋所藏唐宋类官印中,品类丰富,每每皆为稀见孤品。唐“乌弋道大军之印”,“天雄军右衡山副兵马使朱记”。尤其是五代“立马第四都记”一印,印匣及匣锁完整保留,品相极佳,此类存世者仅数枚而已,殊为难得,极为珍贵。五代楷书官印“长举院内粮科朱记”,印章边栏虽有残损,但从残损之处可窥见唐末五代时期印章的嵌焊制做工艺,其意义自不待言!这个版块中,大字契丹文印,西夏文“官”字长柄烙印,西夏文“工监专印”三钮,皆为首见,存世孤品,可填补史缺,也印林大珍!

Lot 1946

唐 铜乌弋道大军之印

印文:乌弋道大军之印。

6.3x6.7x4.6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78,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Lot 1947

唐 铜天雄军右冲山副兵马使朱记印

印文:天雄军右冲山副兵马使朱记。

6.3x4.6x4.7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0,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可斋论印三集》P44,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79,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4、《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81,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5、《可斋论印四集》P116,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6、《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230,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48

五代 铜立马弟四都记印(附印盒)

印文:立马弟四都记。

印:5.9x4.8x2.2cm

印匣:10.8x11.2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29,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可斋论印三集》P46,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4、《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刊行,2009年总193期。

5、《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82,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6、《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69,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7、《可斋论印四集》P88,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8、《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184,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49

五代 铜长举院内纳粮朱记印

印文:长举院内纳粮朱记。

6.1x4.7x3.3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0,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58

辽 铜大字官印

印文:□□□□□□

4.4x3.9x3.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03,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208,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4、《可斋论印四集》P148,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5、《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36,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56

西夏 铜柱钮“官”字朱文烙印

印文:官。

4.8x4.8x18.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4,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刊行,2009年总193期。

4、《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P10,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1年。

5、《可斋论印新稿》P239,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3年。

6、《可斋论印三集》P101,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7、《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06,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8、《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210,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54

西夏 铜工监专印

印文:工监专印。

6.2x2.9x2.4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3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其四,私印。

珍秦斋之冠名,起因是萧春源先生收藏有大量的秦系青铜器和印章。秦印的收藏,量大质精,古玺印收藏界难以企及。近二十年来,秦印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秦印风格为题材的篆刻艺术创作,也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国内及日本出现了多个以秦印为对象的专项藏家,萧春源先生无疑是其中执牛耳者,在古玺印收藏与研究的地位,在圈内是公认的,此道中之硕彦。众多私印拍品中,圈点一些精绝之品,与诸道友分享。战国三晋“郭齿”一钮,印面尺寸硕大无朋,生坑铜光,若新出于炉,令人惊叹!楚系柱钮双面风鸟纹“王”印,“上”字跽坐人形钮印。秦“王丑”带钩印,“赵窅”旋转套桶印,“郝氏”多字边款印,“王快”符合印,“思事”朱白文对印。汉琉璃质“家君”印,玉质“向昌”印,新莽蛇钮“王凤之印”,均印林珍罕之品。尤其是汉代嵌玛瑙龟钮“文德之印”,加之以镶嵌宝石三件套组佩,工艺精绝,惊世骇俗!宋代龟钮“沙随程迥”粉青瓷印,亦印林名誉之物。披揽诸品,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Lot 1910

战国 铜鼻钮印章

印文:郭齿。

3.6x3.6x0.5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战国篇》第42号,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Lot 1911

战国 铜柱钮肖形两面印

印文:肖形 凤纹肖形(王)。

2.2x2.2x2.6cm

出版著录:

1、《珍秦古印展》第197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2、《中国书法全集 92.先秦玺印卷》,刘正成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2003年。



Lot 1857

秦 铜“王丑”带钩印

印文:王丑。

14.9x4.7x4.5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49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书法·东方艺术》P116-132,书法东方艺术杂志社刊行,2008年6月下半月刊。

3、《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5,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852

秦 铜鼻纽转筒印

印文:赵窅。

2.4x1.2x3.9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56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书法·东方艺术》P116-132,书法东方艺术杂志社刊行,2008年6月下半月刊。


Lot 1853

秦 铜合符印

印文:王快。

1.4x2.3x1.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54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书法·东方艺术》P116-132,书法东方艺术杂志社刊行,2008年6月下半月刊。

3、《书法》P40,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2004年第4期。



Lot 1854

秦 铜“思事”鼻纽对印

印文:1、思事。(白文)2、思事。(朱文)

1.7x1.7x1.1cm/1.5x1.7x1.2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秦印篇》第368号,临时澳门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珍秦古印展》第188号,澳门市政厅出版,1993年。

3、《秦文字通论》P350,王辉、陈昭容、王伟编,中华书局出版,2016年。



Lot 1917

西汉 琉璃覆斗钮“家君”玺

印文:家君。

2x1.9x1.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96-9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20,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04,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4、《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38,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Lot 1916

西汉 玉覆斗钮“向昌”玺

印文:向昌。

2x2x1.6cm

出版著录:《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93,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Lot 1914

西汉 铜蛇钮王凤之印

印文:王凤之印。

2.5x2.5x1.7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87,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孙慰祖论印文稿》P145,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



Lot 1915

西汉 银龟钮嵌玛瑙印及饰件

印文:文德之印。

1.5x1.5x1.3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95,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收藏.拍卖》P82,广东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

3、《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107,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Lot 1951

南宋 瓷龟钮印

印文:沙随程迥。

5.2x5.3x4cm

出版著录:

1、《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P138,澳门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出版,2005年。

2、《印章》P39,孙慰祖编,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1998年。

3、《西泠艺丛》,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16年第6期总第18期。

4、《孙慰祖论印文稿》P7,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

5、《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彩色图版十五,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1年。

6、《可斋论印新稿》P236,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3年。

7、《可斋论印三集》P94,孙慰祖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7年。

8、《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P101,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

9、《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P232,孙慰祖编,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

10、《可斋论印四集》P155,孙慰祖编,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

11、《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P44,孙慰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


凡物常聚于所好,玺印亦然。纵观历来集古印谱藏印,被不同印谱反复著录者甚伙,或因缘而聚,或随缘而散。但凡经名谱著录过的古玺印,后来的藏家无不视同拱璧。春源先生深具墨客雅士情怀与历史使命感,权衡再三,将毕生所藏分享于印林同好,使得闻名遐迩的《珍秦斋藏印》中的名品大珍能够星散于海内外藏家箧中,心中虽有许多不舍与眷恋,但此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圆满?万物过眼皆为我有,人生中的大智慧,莫过如此。

壬寅八月初九日于鉴印山房 许雄志
(西泠印社理事、河南印社社长、古玺印鉴藏家)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扬州的盐业进入鼎盛时期,在扬州画坛上活跃着一批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因此形成了一个流派——扬州画派,习惯上称之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在研究、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受成法的约束。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树一代画风,占有重要位置。今季将呈现多件扬州画派的作品。其中包括龚易图旧藏边寿民《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胡惠春旧藏郑燮《兰花册》等。


Lot 932

边寿民 1684-1752 

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 

册页十二开、水墨纸本

24.1×30.7 cm(每幅) 

丁卯(1747年)作 

钤印:颐公、苇间居士、寿民(四次)、颐公(四次)、颐公(三次)、以心慧行其所见、含毫邈然、酒后常称老画师、画禅如南山之寿 

题识:

(一)欲与梅为友,常忧不称渠。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放翁句。寿民。 

(二)寿民。 

(三)独殿春风。寿民 

(四)绣裹长连枝,野风吹不落。金刀劈玉浆,夜深消酒渴。绰绰老人并题。 

(五)犷殻深缄潭底并,任吹残。老枫谁省,房同芦雉,花输石泥成饼。西风古水,斜阳野田,寻啅雀,更无影,甲卸初汤沸定,一痕纤嫩黄逾凈。不知许事,相逢且食,把膏脂都屏。犯卯未醒时,唤金鈒小盘须钉。几番为尔勾留,住了早春归兴。调“湘江静”,曝书亭词。苇间居士拜书。 

(六)溜雨霜皮几百秋,含风挟浪老龙愁。狂来笔底生云雾,直送莲花峰顶头。苇间居士,边寿民并题。 

(七)新荷小小,比目鱼儿翻翠藻。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青青半卷。一寸芳心浑未展。待得圆时,罩定鸳鸯一对儿。减字木兰花。丁卯端阳后一日,偶拈枯笔写新荷菡萏,正拟题句,适见案头石孝友词,清新可爱,遂书之。苇间居士。 

(八)共道山中好,入山苦不早。山中本无忧,又有忘忧草。苇间居士并题。 

(九)寿民。 

(十)江南竹,绿于玉。冰坚地冻百草枯,竹下之笋怒而触。荒厨百日无粱肉,飢肠饱此愿亦足。莫道山人臞,山人滋味腴。玉为质,金为铺,雪中还有山蘑菇。寿民。 

(十一)寿民。 

(十二)食篱豆者宜用蒸,食芋者宜用煨。豆宜秋凉,芋宜冬尽。煨宜夜半,蒸宜晡前。物得其时,味乃生趣。非老于山野,未易识其理矣。苇间居士。 

黄葆钺(1880-1968)题签条:边寿民芦卉册。垒斋所藏。“花”字误作“芦”。蔼农。钤印:黄葆戉印 

后纸龚易图(1835-1894)题:颐公以画雁得名。相传苇间结屋,住宿其中,以寻雁之神趣。此亦伯时画马意也。观此笔墨楚楚,知不独画雁擅长。首幅款语: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斯其得力处也。人谓其善画而不善书,亦由钩斫处过于着力耳。然其款识秀逸,亦自不相掩。同治十二年(1873)十二月,易图记。钤印:易图、陶舫 

鉴藏印:龚少文收藏书画印(十三次)、尊山谷室主人平生至爱之物、浛晶庐、朗庵所得精品、朗庵秘玩 

展览:

1、Images of the Mind(心印),普林斯顿大学,1984年4月15日-6月17日 

2、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 2010年9月25日- 2011年2月1日

出版:1、Images of the Mind(心印)展览图录,图版第57号,普林斯顿大学,1984年版。 

2、《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第29号,香港艺术馆,2010年版。 

3、《中国绘画总和图录》,卷1,第140页,A17-071,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说明:

1、龚易图,字蔼仁、蔼人、霭人,号含晶,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历任广东布政使、湖南布政使。 

2、是作经林朗庵递藏。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台湾人。早岁留学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旅日经商。雅好文物,深于金石学,收藏颇丰。辑有《磊斋玺印选存》。 

3、此件为着名藏家Ellen Brailsford Elliott 旧藏,现藏家1991年11月25日购自于纽约佳士得,拍品编码为33号。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0-800,000 (12)
龚易图题后纸

边寿民生于康熙甲子二十三年(1684年),卒于乾隆壬申十八年(1752年),初名维祺,字顾公,又字渐僧,号苇间居士,又自署六如居士、墨仙、绰绰老人等。他是江苏淮安县人,初贫困,以授徒为业;中年则名满天下,征画者日众,于是云游各地;雍正间自江汉还,家住淮安旧城之梁陂桥,构室于蒹葭秋水之间。买田一区于东郭七里塘,往来于淮安、扬州以终。黄宾虹将之列于“扬州八家”之一。 


边寿民不仅长于人所共知的泼墨芦雁和写意花卉,其淡墨干笔的小品,尤为佳妙。而市场可见泼墨芦雁多,干笔小品甚少。是次,得蒙重要藏家信任,我们有幸呈现一套《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以梅花、荷花、牡丹、莲蓬、芭蕉、老松、茄瓜、笋菇、篱豆、石榴、忘忧草、蚌壳,等江南风物入画,共十二开,书画相发,为市场罕见的边氏佳作。 


此作作于乾隆丁卯1747年,边寿民已经63岁,正是其学识丰富、笔墨老道之时。此册纯以枯笔皴擦而成,洋溢着笔情墨趣。他吸取传统山水画中干笔淡墨皴擦法,自创此法。他着重从物体的体积、结构、质感出发,将他笔下的茄子、瓜果、莲蓬等蔬菜瓜果及花卉细细皴擦,将它们描绘得颇具体积感,唯外轮廊仍用线条勾勒,非工非写,配以诗词题跋,别具风味。使作品产生清淡厚重之感。


在一造型上既有真实感,又经过夸张变形,表现了画家理想的美。试观斯图,一种质朴、健康之美感动人心。这是画家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结果。如冬笋的丰厚,干笔细腻地皴擦出笋皮的纹路,连根部的节点都一丝不苟,以阴阳向背体现出蚌壳的浑实,似乎随时都要炸开口来。苍松画得那么茁壮、挺劲、奇伟,《荷花》一开以叶心的浓,和叶背的淡,表现出荷花将舒未舒,边缘微卷的情态。极妩媚。据《淮安府志》载,边寿民曾着有《墨癖说》一书,应是他对笔墨技巧探索的心得体会,可惜此书已无存。 


这部册页的题跋,完全按着中国文人画方式,但亦非一般文人画家寄托自己的情感之作。题写的内容,或注以食法,或告之用途、或品其优劣。文字练达,有歌有赋,别具一番情趣。“莫道山人臞,山人滋味腴。玉为质,金为铺,雪中还有山蘑菇。”“食篱豆者宜用蒸,食芋者宜用煨。豆宜秋凉,芋宜冬尽。煨宜夜半,蒸宜晡前。物得其时,味乃生趣。非老于山野,未易识其理矣。”读毕,都让人莞尔。书法位置更是精心布置,如梅花一开,小字与梅枝平行,大胆留出大量空白,边氏的功力与格调可见一斑。边寿民论画说:“画不可拾前人, 而要得前人意”,此册正是他艺术见解的反映。


此《十二月令江南风物册》,经龚易图收藏。龚易图,字蔼仁,号含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龚氏算得上一个传奇人物,他进士出身,早岁曾跟随僧格林沁作战,攻克金楼等地有功。又于济南府时处置“十虎”,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请假回福州,恰值大水淹没城镇,协助赈务,倡捐万金,建议疏浚洪塘河,以泄水患。后历任江苏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晚年在上海筹办织布局,发展民族工业。1888年辞官归里,在福州广筑园林,双骖园即为其中之一。家富藏书,庋楼藏书10余万卷。


龚易图于此册后纸题曰:

颐公以画雁得名,相传苇间结屋,住宿其中,以寻雁之神趣。此亦伯时画马意也。观此笔墨楚楚,知不独画雁擅长。首幅款语:从今断火食,饮水读仙书。斯其得力处也。人谓其善画而不善书,亦由钩斫处过于着力耳。然其款识秀逸,亦自不相掩。同治十二年十二月,易图记。

龚易图于福州广筑园林,上图为龚氏“芙蓉园”一角

是册后流散海外,由著名的收藏家Edward L·Elliott所收藏,1984年4月,普林斯顿大学举行的有关中国书画的重要展览:“心灵的图像:精选Edward L. Elliott 家族和John B. Elliott收藏的中国书法”(“Images of the Mind: Selections from the Edward L. Elliott Family and John B. Elliott Collections of Chinese Calligraphy”)展览轰动一时,是册也在这次展览中呈现,并收录在方闻教授编写的展览图录中。

上图为旧藏者Ellen Braisford Elliott女士

(图片来源:1991年拍卖图录)


上图左为1984年展览图录

上图右为敏求精舍《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图录》)

1990年,是册于纽约拍卖行释出,打破了边寿民作品的拍卖纪录。后于2010年,在香港最终要的收藏团体“敏求精舍”举行的“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再度现身。这册中,来自近260多年前的“活活泼泼”的笔墨意趣,又一次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观者。



Lot 937

郑燮 1693-1765

兰花册

册页(十二开) 水墨纸本

28 x 38.7 cm(每幅)

乾隆辛酉(1741年)作

题识:

(一) 洁疑无地种,芳不待人知。钤印:郑.燮、橄榄轩

(二) 春日渐天长,春气满迳芳。画兰(无)别个,只画郑家乡。板桥。钤印:郑大、橄榄轩

(三) 风虽狂,叶不扬。品既雅,花亦香。问是谁与友,是我郑大郎。板桥。钤印:郑燮之印、丙辰进士

(四) 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扬州兴化人、谷口

(五) 却是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请君看。板桥。钤印:潍夷长、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六) 当笑灵筠作九歌,歌成十一不为多。郎今九畹无拘数,随意拈来蘸墨波。板桥。钤印:郑燮、板桥、七品官耳

(七) 谁买洞庭秋,黄鹤楼头,槐花半老桂花稠。才送斜阳西岭去,月上帘钩,漭漭大荒流。烟净云收,万条银线接天浮。不用画船沽酒去,我自神游。调寄浪淘沙,洞庭秋月。板桥郑燮。钤印:郑燮、老画师、谷口

(八)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虹桥火。更红鲜冷澹不成圆,樱桃颗。何日向,江邨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迳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调寄满江红,思家。板桥。钤印:郑大、鹧鸪、俗吏

(九)宿雨新晴江气凉,湿烟初破柳丝黄,才上巳,又清明,桃花村店酒瓶香。漠漠海云微漏日,茫茫春水渐盈塘,波澹荡,燕低昂,小舟丝网晒鱼梁。调寄蝶恋花,渔父。率意。板桥郑燮。钤印:郑大、谷口

(十)远水静无波,芦荻花多,暮帆千叠傍山坡。望里欲行还不动,红日西堕,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浪水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调寄浪淘沙,远浦归帆。板桥。钤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潍夷长、六分半书

(十一)渔家泊在清淮口,西风稻熟千科柳。茅店挂新红,酒旗青更浓;买酒将鱼换,得酒船头转,岸上打场声,渔歌水上清。调寄菩萨蛮,宿千科柳。板桥郑燮。钤印:郑大、二十年前旧板桥、谷口

(十二)宿雨昨宵晴,今日还阴,小楼帘卷买花声。伏枕半酣犹未足,又是斜曛。晴雨总无凭,诳杀愁人,种花聊慰客中情。结实成阴都未卜,眼下青青。调寄浪淘沙,种花。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无数青山拜草庐、俗吏

后纸:

1.前人工于画兰,不可指屈,唯板桥可以称入神妙,舍此则为异端矣。药房张锦芳题。钤印:张锦芳、花田

 2.板桥先生词六叶,兰六叶,可称神上品。词见集中,其字、句少异,且册多写古文耳。“沙鸥颇有闲功课”,脱“有”字,“画兰无别个”,脱“无”字,岂偶遗耶?抑游戏之笔,留此以待能人耶?诗祗“杨妃新浴”一联,见集中,且成截句一首。此又随意挥洒,不必尽得也。古人称诗、字、画为三绝。今诗外复有词,诗可歌,词可唱,板桥诚才人哉。己未孟冬十九日,陶敦临识。钤印:陶敦临字惠民长寿印

 3.板桥老人诗词书画均纯乎任天,伪托者不免造作,匪惟学力不如,亦天真已泯。执此观老人书画,真赝立判耳。惠民又记。钤印:陶敦临印

 4.板桥老人好翰墨,手写诗词笔画兰。贾人一露即藏去,令我心醉欲忘餐。人生遇合如流水,失时悲兮得时喜。穷通相对皆欣然,惟有古人真知己。古人言行着群径,此外子史何缤纷。传钞刻刷须众手,何若墨迹较为真。文字由来固有种,破纸直等兼金重。此中滋味几人知,岂效寻常爱骨董。此诗当未得是册时作,后检丛稿中,得之因书册末。辛酉大暑前三日,太阳如火,家居题此。钤印:读画课孙

鉴藏印:仁牧珍玩

说明:

1.张锦芳 (1747-1793) ,字粲夫,号药房。顺德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工诗,能书画,喜金石文字。与黎简、黄丹书、吕坚,称“岭南四家” 。

2.陶敦临(近现代),字惠民,为学者陶福祥之子,广东番禹人。家富收藏,尤以藏书着世,所藏逾十万卷。

3.“仁牧珍玩”,为胡惠春(1910-1993)鉴藏印。

出版:《扬州八怪书画集》,第八册,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版。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0-1,500,000 (12)











后纸2、后纸1


后纸3

出版书影



Lot 938 

郑燮 1693-1765 

行书东坡句 

立轴 水墨纸本 

190.1×49.5 cm

钤印:敢征兰乎、燮何力之有焉、丙辰进士 

题识:板桥郑燮。 

释文:雪斋清境,发于梦想,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饮邨酒,醉后曳杖,放脚忘路之远近,亦旷然天真。 

说明: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2000年5月1日,拍品编 号14

估价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939 

罗聘 1733-1799

罗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78.0×46.5 cm

壬寅(1782年)作

钤印:臣聘

题识:乾隆壬寅(1782年)冬十一月。两峯道人罗聘画于香叶草堂。

鉴藏印:殷澍珍藏、千卷楼主人藏过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1年春季拍会,图录号2554。

出版:《扬州画派精品集》,图版45,广陵书社,沈晓平主编,2013年11月。

估价 ESTIMATE:
HKD:   1,000,000-1,200,000

此《罗汉图》作于1782年,正值作者罗聘绘画风格的蜕变期,画中绘写一老一少两个僧人,形态夸张,样貌古朴,虽以逸笔草草写成,却法度严谨,形神俱足。画面既不做背景铺陈,也无过多笔墨陪衬,简洁空灵,洒脱自然,颇具禅意。金农十分赞赏罗聘的人物画,说道:「初仿江路野梅,继又学予人物蕃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焉。」现代绘画大师黄宾虹亦曾说:「罗两峰之人物,绰有大家风度。」诚为的评。1779年方婉仪病逝后,罗聘便不再画鬼神,改画佛像、罗汉。此作曾为殷澍、杜纯鉴藏。殷澍(生卒年不详),字禹巖,浙江湖州南浔人。工画人物。杜纯(?-1924),字梅叔,号了盦,室名千卷楼,广东番禺人。1920年任浙江杭州关监督,1922年任两浙盐运使。精鉴赏,喜书画收藏。



Lot 940

华喦 1682-1756

枝头闹雀

立轴 设色纸本

133.0×49.0 cm

甲戌(1754年)作

钤印:华嵒、秋岳、空尘诗画

题识:鸟声碎细团幽壑,淡树踈阴景趣清。甲戌(1754年)春三月,新罗山人写于解弢馆。

说明:是作为吴蕴斋先生旧藏。吴蕴斋(1886-1962)镇江人,上海南洋中学肆业,与钱新之、李叔同(弘一)为同学,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商科,回国后,任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其时张大千好友李祖莱任职上海中国银行,银行家们时有聚会,吴先生因而结识张大千等画家,开始收藏中国书画的兴趣,并收藏了不少古今书画精品。

估价 ESTIMATE:
HKD:  1,200,000-1,500,000

清代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华嵒(1682-1756)精擅花鸟画,以兼工带写见长。这幅《枝头闹雀》作于1754年春,作者将工笔与写意、没骨与勾染融汇一体,运用自如,鸟雀造型生活灵动,设色清丽淡雅,为其晚岁佳作。这幅作品物象简约,用笔舒展,而意蕴深远,以山石和树干的稳和静,与雀鸟之活泼生动相衬托,使画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简洁而颇具诗意。题识诗句「鸟声碎细团幽壑,淡树疏阴景趣清」,平淡真切,自在闲适,与画面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全图于精致处愈见其工而不失笔情墨趣;写意处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蕴藉,充分凸显了华喦在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以及对各种笔墨技法娴熟高超的驾驭功力。

此画为吴蕴斋先生旧藏。吴蕴斋(1886-1962),镇江人,上海南洋中学肆业,与钱新之、李叔同(弘一)为同学,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商科,回国后,任上海金城银行经理。其时张大千好友李祖莱任职上海中国银行,银行家们时有聚会,吴先生因而结识张大千等画家,并开始收藏中国书画。藏品中包括清代华嵒、黄鼎,近代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精品。

适逢中国嘉德香港十周年,得蒙全球资深藏家信任襄助,此季常设专场「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佳作纷呈,质素规模,皆极为可观。其中尤以陆翁所作《泰山观日》,气吞虹霓、震撼人心。是作写赠上海著名书画收藏家王一平(1914-2007)。王氏雅好收藏,极爱丹青,斋名“海隅文房”、“海隅书屋”、“小方壶石室”。常与沪上名家陆俨少、谢稚柳相往,颇得精作佳制相赠。


王一平,山东荣成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岁从戎,参加内战,五一年从部队转业至上海,长期担任上海市委领导工作,历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秘书长、书记处书记。1977年之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市政委主席。中共“十一大”中央委员,“十二大”、“十三大”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王氏案牍外唯嗜艺术,常与不少书画名家相往,多得精作相赠。晚年将其古代书画藏品慨捐上海博物馆等文博单位。


王一平在家中客厅留影 

是作《泰山观日》作于一九七八年。“特殊时期”甫度,王氏与陆翁均再度步上政治生涯与艺术创作的正轨,其时以红日拨云,霞光万丈写赠,此中欢欣鼓舞,不言自明。

Lot 351

陆俨少 1909-1993

泰山观日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上款:“一平同志”为王一平(1914-2007)先生,山东荣成人,上海著名书画收藏家。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军政要职,闻㗇嗜艺术,沪上名家陆俨少、谢稚柳多有精作相赠。
LU YANSHAO
LANDSCAPE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7×137 cm 约8.3平尺

估价 ESTIMATE:

HKD: 16,000,000-26,000,000


陆翁曾有一方闲章,印文取稼轩《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上阕一句,“待细把江山图画”。此印可称陆翁一生立传山河之缩影,非得意非凡之作,绝不轻用。是幅八尺横纸《泰山观日》即钤此七言朱文印,当见陆翁于此作志得意满之情。


《泰山观日》局部
陆翁一生出入华夏山川大河,心中贮雄山阔水之光影,笔底勾云留白化作片片烟霞。北地长城太行,南地巴蜀雁荡,都为陆翁笔底方寸反复经营。然齐鲁东岳,于陆翁艺途,似不多见。

1934年,陆翁二十六岁,得友人建言,于是年五月初做北游之行。先乘津浦路至徐州,观古淤黄河,再至曲阜,参观孔庙、孔林,而后至泰安。继而北行,至济南,游大明湖,登历下亭,观趵突泉,再由津入京。寻衚衕陋屋为落脚点,经月余,游览北平名胜。后西行,至大同,看云冈,而后归京,束装就道,再经天津乘船经烟台、威海而归沪上。此行前后约五十日,为陆翁壮游之始。
陆翁生于大江入海处,千里平原,不见高山巨谷、长林飞瀑之胜。他在自叙中曾言:“此前虽游过天目、黄山,不过东南一隅;北游归来,乃大开眼界。”北地之行,陆翁得观山海之大,通都大邑关隘津梁之宏伟,尤其东岳观日出日落,特壮其耳目心神。是途由岱庙登山,经南天门,至玉皇顶,时近黄昏,得见泰山日落之景。翌日,登日观峰,日未出,四山甚黑,天风甚寒,陆翁拥被出看。须臾,一轮红日,跃然而起,先映红白云,再点亮四山,而后普照万物。其壮观之影像,刻于陆翁脑海心田之中。历四十余载,陆翁沈淀脑中记忆,心中之景,笔底烟霞,遂有此泰山之日。
但见此刻,红日挣开残夜,跃于云端,远处如浪白云尽被染红,红日之光缓步晕染,山峰益见红妆。陆翁于此件着意经营画面气氛,用心极深:右方红日喷薄,染尽天云,主暖色调;中部山峰受光处渐亮,是为过渡;左处冷色调控场,以墨块奠山之重量,间以如云留白调节气氛。于是泰山之上,破夜红日滋润山川,照耀万物的瞬间,便定格于此八平尺横纸之上。

《泰山观日》成画后便赠予“一平同志”。“一平同志”即王一平先生,其原籍山东,后至沪上,为沪之著名书画收藏家。曾任上海市常委、组织部长等军政要职。闲暇时,极爱丹青,常与沪上名家陆俨少、谢稚柳相往,颇得精作佳制相赠。由此八尺泰山观日而看,当知陆翁与王一平先生之莫逆。

傅抱石为王一平作《湘夫人》(来源:互联网)


王一平于艺坛交游广泛,傅抱石更曾为之绘制湘妃骨折扇《湘夫人》,亦为倾心倾力之精品,其与今次释出之陆俨少《泰山观日》为同一旧藏,足见王一平声望之隆。

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将于10月3日-9日假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此季书画部分承蒙藏家信赖,在《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中名家墨宝、佳作云集,其中,以张大千创作的一系列佳作尤为瞩目。本季除《春困图》、《红莲》两幅精品之外,专场中更集结了多幅张大千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精品佳构,敬请欣赏。

张大千先生
张大千(1899年—1983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世家。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方面都有一定造诣。
张大千在创作中

Lot 200 

张大千 (1899-1983)
行书“寿”
镜心 水墨洒金红笺
上款:“锡焕世兄”即黄锡焕先生,为张学良将军的侄女张闾蘅女士的先生。
ZHANG DAQIAN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on gold-flecked paper
47.5×47.5 cm.约2.0 平尺

来源:
香港重要私人珍藏。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120,000

Lot 327

张大千 (1899-1983)
山阴销夏
镜心 设色纸本
说明:是作直接得自著名实业家唐宏源先生后人。唐家为无锡望族,民国时为“纺织业大王”。据现藏家回忆,家族成员于40年代末期购是作于展会。后一直保存至今。
ZHANG DAQIAN
LANDSCAPES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12×33 cm.约3.3 平尺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0-1,500,000
张大千作画兼擅各类题材,于山水画致力最深,他早年从石涛、石溪等入手,1930年代中期,受董其昌「集大成」理论影响,决意取各家精华,成一己面貌,到了抗战胜利后,原被溥仪携往东北的石渠旧藏散出,大千不惜重金罗致,得以与历代名迹朝夕相对,一跃而上窥宋人堂奥,自1946年后,进入其生命中一艺事高潮。《山阴销夏》作于1948年,正是此期的山水佳作之一。

此《山阴销夏》属大千细笔仿古一路山水。大千以小斧劈皴状出山体形质,颇有北宋气度。又用长短披麻、解索、牛毛诸皴法收拾局部细节,其笔苍劲,皴法繁密,似北苑、叔明重生。而近处松木、山间丛树、山石之上的草木苔点,又令人想起清湘笔意。取北派山水之雄壮,而舍其粗犷霸悍;取南宗山水之秀润,而舍其琐碎壅塞,诸家成法和谐地融合于画面,而并无冲突,大千仿古功力可见一斑。

不同于点景建筑,此作中楼阁刻画极为精妍,栈桥通向一个私密的院落,歇山顶的建筑、檐下的斗栱、卷起的竹帘、竹帘石青的包边、略有弧度的吴王靠、以及屋中的屏风,与倚吴栏远眺的高士,都刻画得极为细致。一则可见大千壮岁之精力弥满,二则可知此作绝非应酬,而是画家极经意之作。

Lot 329 

张大千 (1899-1983)
竹荫仕女
镜心 水墨纸本
ZHANG DAQIAN
LADY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on paper
107×39.3 cm.约3.8 平尺

来源:

香港重要私人珍藏。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150,000

Lot 330

张大千 (1899-1983)
抚松盘桓
立轴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ZHANG DAQIAN
SCHOLAR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137.5×70 cm.约8.7 平尺

来源:
本幅为汤尔和家族藏珍。直接征集自其后人。与嘉德香港2019春拍中张大千、吴湖帆、张善孖合作写赠汤尔和先生之《六松图》(见配图)为同一来源。

估价 ESTIMATE:
HKD: 800,000-1,500,000

张大千与汤尔和结交多年,很是熟稔。1934年,张大千与兄弟张善孖北上,客居北平听鹂馆,与汤尔和、王梦白、于非闇、何亚农等彼此唱和。这一年8月,张大千与三夫人杨婉君在北平喜结连理。汤尔和热心操持,赠联恭贺“举世愿为夫子妾,昔时同赏沁园春。” 成为当时北平艺坛佳话。汤尔和早期留学日本、德国,学成归国后在教育、医学、政治多个领域建树颇多。虽在政治选择上虽充满争议。然其在民国早期历史中扮演角色举足轻重,且成绩显赫。其在政坛履历辉煌,任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总长,内务总长、财政部总长等要职,位高权重。1922年,汤以教育部次长代理部务,后来又担任过顾维钧内阁的财政总长。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和推广方面,多有参与。身份显赫的他介入了中华民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孙中山、蔡元培、胡适、陈独秀、鲁迅、马叙伦、邹容、蒋百里、周作人等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都有密切的交往。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学和音乐方面亦有非同一般的素养。


1937 年,张大千、于非闇等同游雁荡山合照。(右起:谢稚柳、黄君璧、于非闇、方介堪、 张大千)


大千以此大幅人物画相赠,并两次题跋,足见对于汤氏的重视。画中绘高仕倚石抚松,草堂竹篱丛菊,正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意境,也是千古文人避世情怀的自况。借山水以逍遥,对社会与世事充满无奈。陶诗《归去来兮辞》疏宕空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华岩绘《归去来兮图》是文人内心世界的情绪表达,张大千绘此亦何尝不是自我写照。记载说汤尔和喜好花木,尤偏松柏。在他执掌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时期,曾让人把教室前的几株嫩柳改为松柏。


参考资料:张大千等写赠汤尔和先生之《六松图》。嘉德香港2019 春拍lot282。

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拍“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LOT282张大千、吴湖帆、张善孖、彭恭甫于1934年所作《六松图》,亦是艺术家们为“六松老人”汤尔和专门创作的见证。后有何澄、谭祖任、傅增湘、陈三立、邵章等重要文人题长跋。丹青隽永、文思美妙。这年9月9日,张大千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有四十件作品参展。于非闇在次年撰文将张大千和溥心畬并称为“南张北溥”。三十年代“南张北齐”的名号也逐渐流行,两人发起和牵头参与北平的多次画展,徐悲鸿称张大千乃“天纵之才”。此时的大千在北平站稳脚根,艺术地位也前所未有地确立起来。


Lot 331 

张大千 (1899-1983)
花菓荟萃八帧
镜心 设色纸本
ZHANG DAQIAN
FLOWERS AND FRUITS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27×16.5 cm.约0.4 平尺(每幅)

来源:

1、原藏家1993年10月得于香港。

2、香港拍卖会,2013年10月7日,第1440号拍品。


估价 ESTIMATE:
HKD: 1,500,000-2,000,000(8)

须磨弥吉郎先生


本幅上钤「升龙山人」印,可知源自日本著名中国书画收藏家须磨弥吉郎(1872-1970)旧藏。须磨生于日本秋田县,从小受家风熏陶,好书画篆刻,取号「升龙山人」,颜其室曰「梅花草堂」。后加入日本外务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被派赴往中国,升至南京总领事。在驻华期间,他以外交官身份得机参观不同地区、流派的书画展,接触并结交画家,获画家送赠外,亦直接向他们购买,甚至到商肆四出搜寻。他以收藏近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为主,不论流派,自南而北,从齐白石到岭南画派,皆在搜罗之列。本幅以折枝花菓八种入画,无署年,按画风及书体,且题曰「写于听鹂馆」,应属张大千先生在三十年代中期寄寓旧京颐和园的时候所创作之作品。





Lot 332

张大千 (1899-1983)
兰石图
圆光 设色金笺
ZHANG DAQIAN
ORCHIDS AND STONES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gold-flecked paper
直径43.5 cm. 约1.4平尺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50,000

Lot 372 

张大千 (1899-1983)
迟春红像
立轴 水墨纸本
ZHANG DAQIAN
PORTRAIT OF CHI CHUNHONG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118.5×45 cm.约4.8 平尺

著录:
《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入编报告编号DA-12-ZDQ-03。

估价 ESTIMATE:
HKD: 350,000-500,000

“迟红”即迟春红,名凤君艺名春。张大千在1927年应日本友人古董商江藤陶雄之邀游览朝鲜金刚山。为勉大千独在异国他乡的不便,江藤陶雄物色了一名为迟春红的伎生照顾张大千的生活起居。迟春红时年十五岁。迟春红葆有少女的天真浪漫和温柔善良,美丽动人、能歌善舞、善解人意、心灵手巧,喜书画。
张大千与迟春红、迟龙君合影

她帮大千展纸磨墨,无微不至的照顾大千日常生活,成为大千韩国之游的最佳伴友,游山玩水其乐融融,逐渐互生情系,发生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并在1928年在金刚山照相馆拍了一组“异乡花草合欢图”,此张照片背景是人工所制的瀑布风景画,道具是椅子。从布光特点来看,光源在迟春红的右前方。人物居于画面正中位置,春红坐椅上,发式整洁,神色慽然,身着朝鲜统服装“羔里”,左手扣握右手,依偎在大千身旁。大千坐于椅子扶手部位,左手置于膝,短发、美髯、面部清爽、神情凛然。其身着之长袍马褂,光洁鲜亮,上有团型龙凤、卷云纹案,案中有篆书喜字作。

异乡花草合欢图(左为:迟春红,右为张大千)

大千将照片分寄迟春红父母及大千在四川的夫人黄凝素。大千先生曾作五首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辑出版《张大千先生诗文集》)对迟春红的赞美与恋情。于分别后在1928年11月10日,日本东京因病在京桥中鸟病院中,收到迟春红辗转寄来的信件后,写出了诗句哀婉凄绝、摧肝断肠的《春娘曲》。张大千回国后对迟春红久久不能忘怀,曾借心中迟春红的原型制了数幅仕女如:《青商怨》、《红拂女》、《美人双蝶图》等。此作《迟春红像》是在1929年岁暮,张大千客故都燕京时,了无蕴藉,独自沉吟忆念迟春红之作,实数难得。此件来源可靠,品相完备,爱此丹青一道者万勿错过。

Lot 328 

张大千 (1899-1983)
高士种梅
立轴 设色纸本
ZHANG DAQIAN
SCHOLAR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9×33.5 cm.约2.1 平尺

估价 ESTIMATE:
HKD: 30,000-60,000

Lot 333 

张大千 (1899-1983)
松下高士
镜心 设色纸本
ZHANG DAQIAN
SCHOLAR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46×30cm.约1.2 平尺

来源:
香港私人珍藏。

估价 ESTIMATE:
HKD: 60,000-90,000

适逢中国嘉德香港十周年,得蒙全球资深藏家信任襄助,此季常设专场「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佳作纷呈,质素规模,皆极为可观。其中吴冠中《贵州侗家村寨》为画家80年代初所写颇具代表性的贵州系列墨彩作品。画面构图严谨而饱满,用色繁富而细腻。是吴冠中“80年代”时期迸发的绚烂华章。

吴冠中像

吴冠中1972年回到北京后,就从油画转向了传统中国画风格。原因之一是他发现几乎所有其他画家都在创作纸本中国水墨画。此外,这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然而,吴冠中回归国画的一大原因在于,他希望传达油画技巧所不能传达的情绪和感受。在这段过渡时期,他拼弃中国传统笔法,继续融入油画元素。从此时开始,吴冠中对两种媒材的运用都变得游刃有余,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中西艺术风格的互动。吴冠中的创作过程强调在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反映一种深植于中国传统的理念。
1982 年秋在陕西华山写生

新中国成立后,实地写生尤其盛行,当时有许多艺术家被政府派往全国各地观察和描绘人民及祖国景象。吴冠中经常背着画具周游全国寻找灵感,往往一去半年,他作为风景画家的名声亦逐渐远扬。


1983 年秋在四川大凉山彝族村寨写生

吴冠中的作品以展现中国各地风光著称,而且都是对吾土吾民的颂歌,流露他对祖国人民的深情。这种不求回报的爱国情怀,使吴冠中的内心与家国土地连成一线,这条坚不可摧的情感纽带为他的作品贯注了深厚的情感维度,令观者动容。

Lot 346

吴冠中 (1919-2010)

贵州侗家村寨

镜心 设色纸本

WU GUANZHONG

VILLAGE IN GUIZHOU

Mounted for framing;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90×95 cm. 约7.7 平尺

出版:

1.《韩中真景山水画特别展》,东山房画廊(韩国),1992年。

2.“The Great View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ings”,P116,1993.

3.《吴冠中全集·第十卷》,第24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

展览:

1.“韩中真景山水画特别展”,东山房画廊(韩国),1992年。

2.“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全球华人珍藏作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8月。

估价 ESTIMATE:
HKD: 18,000,000-28,000,000

《贵州侗家村寨》为吴冠中80年代初所写颇具代表性的贵州系列墨彩作品。画面构图严谨而饱满,用色繁富而细腻。为营造葱茏挺拔的前景林木,画家以反复的线条和黝黑的色彩堆栈而成,墨气浓郁。整个画面无人物和动物,树木造型是景色之中动感的来源,树木的造型生机盎然。各个大小村寨在画中错落有致,层叠随雄壮的山势而上,连绵不绝,以不同浓淡的黄褐色、蓝色、绿色、红色等色块点染了寨子,如林木中跳跃的音符,将观者的视线逐渐拉往远处。吴冠中亦于同时期以油彩创作这一题材,对两种题材的轮番艺术探索,宛如“一把剪刀的两面峰刃,试裁新装,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的现代化,在我看来是同一实体的左右面貌”。

1980 年秋在贵州锦屏山区写生

“一切写景皆是写情。”数十年,神州大地遍布了吴冠中的足迹,眼前的每一处实景,既为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也为其开启了抽象水墨的新径。贵州侗家村寨地处贵州境内原始森林,有雄壮之崇山峻岭,亦有青山绿水之秀美。当地侗族民风古朴淳静,其聚居的村寨遍布山脚,各个寨子的鼓楼建得是独特,形态各异。





《贵州侗家村寨》局部

吴冠中好深山老林,曾赴贵州雷公山、锦屏、清水江各地写生,对于贵州侗家村寨这深处山麓之美景,他于《贵州山丛寻画》中述“我的目的是作画,千里迢迢而来,为的想捕捉粗犷原始之美……我真感到胆怯了,心想,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冒险了!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永远在吸引人……啃冷馒头,喝凉水,生活的艰苦是我们全不在乎的……”画中的每一笔所缔造的宁静幽远,甚沁人心脾,不仅仅是表达了绘者对物象的热爱,更是渗透了他历经千辛所完成杰构的浓烈欣喜之情。


此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共二十八平尺,作于1904年,吴昌硕时近60岁,彼時正是吴昌硕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节点。其大写意花卉面貌独具,已近炉火纯青之境。此四屏尺幅硕大,设色清丽,“书、画、印”皆具匠心,为市场罕见的缶翁壮岁精作。



吴昌硕 1844-1927

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

立轴 设色纸本

甲辰(1904年)作

186×42.5 cm(每幅)

钤印:吴俊之印、古桃州、聋、一月安东令、老缶(二次)、苦铁、吴俊卿印、昌硕、安吉吴俊昌石

题识:

(一)大富贵亦寿考。砚涛观察大人正之。安吉吴俊卿。

(二)祝三多。

(三)拟张北平而神味不及。甲辰暮春昌硕记。

(四)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录摩诘句于严氏小长芦馆。吴昌硕记。

估价 ESTIMATE:
HKD: 1,200,000-2,200,000(4)

1899年的“一月安东令”事件,使吴昌硕的济世之想彻底破灭。此后他潜心艺事。在59岁时自定润格,正式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活。如杨岘所言“画不从画出,而造艺在诗文金石,积水厚力,能负大舟,是知参上乘禅的”。吴昌硕所参的将诗书画印一冶熔之的“上乘禅”,将以势不可挡之势,推动其走向艺术的全盛时期。


此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分别以大写意法写牡丹、寿桃、枇杷、葫芦、石榴与荷花芋头,等花卉与果实。有“大富贵亦寿考”、“祝三多”、“福禄”,“多子多福”之寓意。虽然均为寻常之物,但因构思巧妙、用笔不凡而趣味横生。吴昌硕的大写意画是从赵之谦入手,上溯扬州八怪以及石涛、八大、陈淳、徐渭,将金石、书法之古拙的笔墨表现力融入画中,形成了笔墨酣畅、色彩浓郁、结构突兀、气魄厚重的画风,从四屏中颇可观之。

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局部


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局部
如《牡丹》。花瓣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层层叠叠,含有充分的水分,显示出动人的光彩;枝叶以色、墨晕染出,更显花卉娇艳。又因为尺幅极长,所以为了不让作品的底部单调,又以没骨法作寿桃一双。让画面色调丰富,极富装饰性。

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局部

较罕见如《荷叶》一屏,市场所见缶翁晚年墨荷为多,多苍劲老辣,而此处别具匠心的于绿叶之中加入藤黄,荷叶之光感全出。但这样的画法在缶翁此后画荷的作品中较少见到。此外是作中的葫芦、荷叶,均有撞水、撞色的痕迹,颇为灵动,应取法于任伯年,任伯年画花鸟时也喜用撞水撞粉法。在是组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与晚岁相同的苍劲梅枝和嶙峋湖石,也能看到与晚岁不同的平整浑厚的荷叶,与清新妍丽又多变的设色。能感知到蜕变时期的缶翁积蓄的力量。


是作的题识为:
(一)大富贵亦寿考。砚涛观察大人正之。安吉吴俊卿。
(二)祝三多。
(三)拟张北平而神味不及。甲辰暮春昌硕记。
(四)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录摩诘句于严氏小长芦馆。吴昌硕记。

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局部
题款书法呈现出吴昌硕早年书法的两种面目。《牡丹》《祝三多》中结体宽博,隶意鲜明,颇似赵之谦。而《葫芦》《荷叶石榴》中行楷,紧实方正,可见其受钟体书法的影响。类似的款书在吴昌硕彼时的作品中亦能见到,如1908年所作的《挑灯读书图》(现藏首都博物馆)。
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局部
更为近似的,是中国嘉德于2011年秋拍中以1725万成交的一组吴昌硕《花卉四条屏》(后称:11年四屏),同样作于1904年,书法同样结体较方正、瘦劲。无论是枝干的画法,还是用色与敷色的方式,以及款书的布置,都可以看到两组作品的极近似之处。

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吴昌硕《花卉四条屏》

成交价1725万RMB


与“11年四屏”相若,是次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的款书亦别具匠心,如“祝三多”,以结体宽博的隶书写于左下角,让画面更为平衡。而“多雨红榴折”一句,与荷叶的形态巧妙搭配,“拟张北平”一句又从葫芦下直直延展出来,似书亦似画。印章亦精心布局的一部分,此四屏共钤盖印章十次,分别为:吴俊之印、古桃州、聋、一月安东令、老缶(二次)、苦铁、吴俊卿印、昌硕、安吉吴俊昌石

除却与彼时心境颇合的“一月安东令”,《葫芦》一屏在右上角有一方小小的“老缶”。

“一月安东令”
“老缶”

根据题识可知,此四屏写赠“砚涛观察大人”。而书写的地点在小长芦馆。

“砚涛”,为沪上富商朱砚涛,缶翁曾以钉剪为其治印。而“小长芦馆”之主人为吴昌硕友人严信厚(1839-1907)。严氏原名经邦,字筱舫,亦作小舫。世居宁波费市村,历代耕读。“长芦”得名,据《沧州志》记载 :原古漳河支流流经沧州境内,因岸边多长芦苇,称为“长芦”,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 设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主要管理河北省盐的运销和盐税等,以有司驻地长芦镇而冠名“”长芦”,后来河北省所有盐区都以“长芦”命名。长芦盐场产量巨大,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尤以塘沽盐场规模最大,因此严信厚常驻天津。因为有一段长芦盐场督办的生涯,所以严信厚将自己在上海的寓所定名为“小长芦馆”。

长芦盐场(上图)为晚清巨富严信厚的发迹之地

吴昌硕在定居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之前,只要来沪往往是住在小长芦馆,其间为严信厚刻印甚伙,并历时八年为严信厚藏帖五十种刻石《小长芦馆集帖》 12 卷行世。小长芦馆后来成了前清遗老的聚会场所,晚清鸿儒硕彦在此诗酒唱和,挥毫作书作画甚或篆印。可知,此组吴昌硕《致朱砚涛“富贵多寿”四屏》即作于其借居小长芦馆时。尺幅宏大,“书、画、印”洵为三美,带有彼时缶翁强烈的创作特征。为市场罕见之壮岁精品。

中国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将于10月3至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盛大举行。作为重头戏前的预热活动,从今天开始,十周年庆典拍卖精品展正式开锣,在9月13日至23日期间于中国嘉德(香港)G Art艺术空间隆重亮相。展品涵盖了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与古典家具三大门类,逾50件亮点珍罕之作首度曝光,实属不容错过!

特为您抢先送上精彩现场,在香港的朋友们,欢迎mark定时间莅临现场参观打卡品鉴,率先进入十周年艺术盛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