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纪实:复工一周,上海居民过得怎么样?

 着陆TouchBase 2022-09-19 发布于山东

店主连“躺平”也需要代价。

文 | 王紫荆

编辑 | 国佳佳

5月3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意味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住宅小区恢复出入,线下商铺也将恢复营业。上海发布在给市民的感谢信里写道:“这是一个大家期盼已久的时刻”。

6月一开始,天天守在小区门口的“大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街边重新开门的店铺和车水马龙的嘈杂声。装满西红柿的塑料袋挂上车把,蹭得铃铛“叮铃铃”地响。

襄阳南路上一家咖啡店,六一当天的咖啡都不收钱。“庆祝一下,儿童节嘛。”老板说。

并不是所有的店铺老板都能这样洒脱和兴奋,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顺利挺过这两个月。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3月和4月,全国企业注销数量分别为16.97万户、14.19万户 。

61天结束后,郎咸平发了一条微博:“一切就像没有发生,人如初车如初。”郭德纲提醒说:“是的,上海一切都像没有发生,只有你妈死了。”

我们终究无法若无其事地面对这场风波,在时代的熔炉里,记忆有时也会在口耳相传中变形。如果“典型”可以拿来粉饰,那再普通不过的事实呢?

着陆TouchBase走到上海的街道,随机采访了几位普通人,用这些普通的素材,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纪实,希望多年之后若有人查阅,可以让人有管窥一豹的会心和觉察。

网友镜头下,复工的上海 

图源 | 小红书@Sonder

1

佩佩,日杂店店主

店主的“躺平”要付出代价

佩佩开了两家日杂店,店里卖的大多是从世界各地进口的杂货:植物香薰蜡烛、日式的餐具、线香等,全面复工的第一天就开门营业了。

闭店的几个月里,佩佩说店铺的情况很惨。该付的房租还是要付,但是人工、租金都产生不了任何价值。“我们不像做餐饮的,有些还能外卖,跟客人有一些交集。”门店一关,员工在小区里出不来,佩佩的两个店和客人之间几乎完全断了联系,没有收入来源。

店铺的租金,减免并不多,但是她也理解。“对于房东来讲,(减免房租)也不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这个损失大家都在遭受。”佩佩说,“能减一点已经很开心了。”

既然生活自己按下了暂停键,活着的人也可以一起暂停。在诸事不便的两个月里,很多市民选择了“躺平”:在家做做饭、养养花,还有的人离开了上海。但是佩佩说,店主的“躺平”是要付出代价的,“背后还是要支付很多成本”。

不过佩佩觉得自己比较乐观。复工之后最让她开心的,一个是可以出门、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另一个就是自己的店还没有倒闭——她看到很多店铺其实已经撑不下去了。

离她的店没多远,有一家服装定制的小铺,三月份左右刚开。现在复工一周了,还是不见开门,只有笔挺的样品西装一如既往地站在橱窗前。


服装店的灯都亮着,但是大门紧闭

重新开店的几天里,1号是复工的第一天,3号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客流量比较大,其他时候人还不是那么多,她感觉大家还是有点“小心翼翼”的感觉,没有很放松:“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吧。”

“这几天来的最多的还是老客人,来看看我们还好吗。”佩佩说。也有客人和她说,要多买点东西,说这么好的店,千万不能倒了。她觉得很感动,也更有动力了。

“周围的咖啡店应该也遇到过这种特别暖心的顾客吧。这些很小的点就可以点亮很多东西。”佩佩说,“接下来希望能够慢慢地好起来吧。”

2

匿名,三年上海居民

没有人关心人们的感受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生在上海住了三年。端午节的第一天,她约了朋友去滨江野餐。

她以前野餐都去中山公园,但是现在公园对核酸证明的时效性有要求,朋友人到门口发现时间对不上了,只好作罢。

“现在出门并没有很方便,反而因为这些事情有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很烦啊、生气,或者抑郁。”她坐在路口的台阶上,微微低着头,慢条斯理地说,“你是去公园放松的嘛,但是会有保安一直过来提醒你戴口罩,不能躺着。所以后来我们就去了滨江。”

可以出门后,徐汇滨江绿地一代成了许多人的首选地点 

图源 | 微博@Mia小牙

听说上海复工了,她的朋友从北京赶来和她见面,一起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散步。能见到这些朋友,她觉得开心,但是这份开心跟当下的情况没有关系。“可以正常出门,可以正常接收快递——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为什么要因为这个而开心?”她突然抬起了头,耸耸肩反问道。

从2020年起疫情在上海的反反复复,她都见证了。她说最初的情况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那时候大家是真的害怕,自发地不想出去。”但是经过了两年,她觉得大家已经完全不怕这个病毒了。“大家怕的是'即将发生在你身上的会是什么’。”她又把头低了下去。

“表象改变了,但是内核的意义没有改变。”她的朋友补充道,“没有人解释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真正关心人们的感受是什么。”

无论是女生还是她的朋友,他们当中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另一个人就坐在台阶上,懒懒地看一眼手机,再懒懒地看一眼街上的人和车。最后两个人一起慢慢地走回家。

3

Feel,西餐厅店员

“做外卖又不挣钱的咯!”

“我不用天天烧菜啦!”Feel是上海人,在永康路上的一家餐厅工作。复工后她第一时间回到了店里上班,一边在前台做果汁、一边和后厨报菜、一边说人不能不工作,在家待了两个月,什么事也没有,太闲了。

这家餐厅能坐小几十人,没有疫情的时候一到饭点就几乎没有空位。周末更热闹,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有的来聚会,有的来工作,有的遛狗路过,喝一杯酒。Feel坚定地说,开在这个地段,一天至少要挣上八千、一万,才能保证每个月正常发工资、买东西。“一个月最起码要挣个40万,没40万就亏本!”

永康路一直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在复工了两天后,工商告知永康路的店6月6日前都不能营业

 图源 | 小红书@永康路KFC爷爷

3、4月份受到疫情的影响,永康路上开始有警察和工作人员巡逻。餐厅太热闹,周末常常被提醒,让Feel把控店里的客流量。她只好一边照顾店里的生意,一边拒绝准备进来的客人。有些已经在店里的外国客人喜欢招呼朋友过来,她看到了就会自言自语:“哎呀为什么老外就是喜欢热闹呢!”但还是会用简单的英语请对方不要再叫人来了,请他们理解现在的状况。

“挺好的,大家都很理解!我很感激!”她激动地说。但是每次眼看着客人掉头离开,她都会叹口气。

不能堂食的时候,餐厅偶尔送外卖,但Feel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做外卖又不挣钱的咯!”因为外卖的钱不一定马上到账,接一单平台还要扣掉17%-20%。

不上班的两个月,Feel说自己的心态不错,在家烧菜、刷抖音、学英语。在家看电影《终结者》,学会了不少词,还认识了大楼里的邻居。但守在店里、住在宿舍的同事日子就不好过了,刚开始闭店的时候吃了半个月的清水面。

“半个月哎,你想想看,你吃得下去吗?”

现在的餐厅里除了她和厨师没有别人。桌子挡在店门口,上面摆着菜单、消毒洗手液和收款机,顾客只能在门口点单,打包带走。

站在没人的店里,Feel没了平时的活力,安安静静的:“我是人来疯。现在冷冷清清的,没什么动力了。”她笑笑。

她知道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恢复堂食,但能复工复产、身体健康,她已经很高兴了。“钱再慢慢挣。”

“我很喜欢这个店!我希望它能恢复到原来这种热热闹闹的状态,希望恢复我们永康路的繁荣和友好秩序。”Feel站在吧台前,眼睛盯着门外的永康路。

4

啾啾,咖啡店店主

喝意式有种幸福的感觉

啾啾 

照片由Lawrence Wu拍摄

啾啾的店开在襄阳南路,一进门是柜台和操作台,柜台里摆了一些蛋糕,封城之前,天冷的时候也卖热红酒。柜台对面是一排座位,往里走还有一间小屋。现在店里还不接待堂食,进门前要扫场所码,啾啾说客人们都很配合,无论是扫码还是打包,都愿意照做。

“生意比想象中会好一些,正好赶上端午节,来来往往的客人还蛮多的。”啾啾说,“但我们也不大清楚这是一种报复性消费,还是一个常态。”

啾啾的店有很多老客人,现在能和他们聊聊天、谈谈疫情期间彼此的生活,她觉得有种朋友重逢的喜悦。

啾啾的家里没有咖啡机,复工之前只能做手冲咖啡。回到店里的时候请好久没见的咖啡师帮忙做了一杯咖啡,她有种“小确幸”:“喝意式和喝手冲感觉是不一样的,意式会让你有一种更幸福、更接地气的感觉。”

端午节的最后一天,离咖啡店不远的街道出现了一名阳性,进过沿街商铺的人,有些接到了流调电话。现在襄阳南路上的店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做核酸,全部阴性才能继续营业。

咖啡店复工,网友们开始挨家“打卡”自己喜欢的咖啡店 

图源 | 小红书@一只荷包蛋酱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和去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中国餐饮行业的注销吊销量同比下跌了15.8%。为了应对“堂食——外卖——暂停营业”的循环,不少餐饮企业也开启了转型,开拓电商、直播等销售渠道。海底捞恢复外卖后,在菜单里加上了自热锅;无论是百胜这种连锁餐饮还是上海本地的西餐厅、面包房,都在想办法深入各个小区、街道,协助“团长”组织团购。

题图来源 | 小红书@永康路KFC爷爷;微博 @苗苗本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