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孙戈:永远在路上

 易遵义2 2022-09-19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画 家:孙 戈

记 者:资 良

记者:近现代人物画引进西画元素后有了巨大突破,将西画素描、写实、速写、水彩、水粉等技法与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结合,产生了徐悲鸿、蒋兆和、黄胄、杨之光、林墉等大家,但直至当代,关于西画引入的利弊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西画改变了中国画的传统,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中国人物画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孙戈:其实早在清代初期,西洋教士往来中国传道,善以西洋画为宣传工具。清朝画院看重这点,特意聘请他们作宫廷画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郎世宁了。因康熙帝不喜油画,郎世宁与同道们尝试将西画的焦点透视关系融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中,他们的探索在结构与造型方面促进了中国传统国画的发展。不过,由于其笔墨技巧不精纯,其作品还是西画元素居多,缺乏中国画格调。清末海派画家任伯年也是在学习了铅笔速写后,将西画水彩色调等元素融入中国画,画风才变得奔放、飘逸。就任伯年本人并以他的创作实绩而言,他不仅应当被视为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从古代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还应当视为开辟通向20世纪中国画全面复兴之路特别是人物画复兴之路的先驱者。将中国画现代化的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徐悲鸿,他将西画的写实、素描等元素系统性地引入中国,与中国画相结合,创造了新颖独特的风格,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影响巨大。而蒋兆和的《流民图》,融西画与中国画传统笔墨于一体,集大成地将中国水墨人物画技巧前所未有地推到了现实的面前,代表着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新纪元,更是形成了后来的“徐蒋体系”,将水墨人物画创作推进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

文章图片2

上海人 138×70cm 2006年

有人认为将西画元素引入中国后,破坏了中国画的传统。事实上,千百年来中国画领域流传下来的瑰宝,是所有中国画家最宝贵的财富,离开了传统,中国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然而,谁也挡不住历史的潮流,因为艺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在改变,审美也在发生变化,中国画的发展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很难想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手法表现今天的生活。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到现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造型的每一次变化可以说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也反映了水墨人物画的繁荣与衰落。中国水墨人物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何谓传统,传统就是从历史延传下来的,具有历史继承性的表现,从当下看,千百年前的唐宋元明清的绘画艺术精华是我们的传统,但从若干年后看,我们当下的艺术形式也会成为那时的传统,传统的内容是一直不断在丰富扩张的,也许我们现在就在创造传统。当下的中国画能够用各种手法起到表达现实生活,表达个性情感抒发的作用,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就不可能否定这些艺术家们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文章图片3

秋凉 138×70cm 2007年

就人物画发展来说,笔墨与造型的关系,会是人物画家们继续探索的方向,现在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注意了造型,笔墨就死板了;放开了笔墨,可能造型就拿不准了,当然,这只是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部分。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到当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题材多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当代画家群体开始反思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反映到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去,使水墨人物画的造型方式得到解放。人物画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多元,百花齐放,且随着时代发展,每位艺术家都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艺术特色,没有规定必须如何画才是对的。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学习西方的关系,既要对中国传统的意象造型有深刻的认识,又要辨正的吸收西方写实和抽象主义造型方式。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从自身角度去观察和体悟社会,给中国水墨人物画注入了新的人格魅力,也建立起了当代水墨人物画新的语言方式和造型风格,使得当代水墨人物画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艺术本身没有规矩,也不应该有规矩,因为多样性才会有丰富性。每个人都走出自己的道路才符合文艺发展规律,不论是工笔、写实、写意,还是其他诸多艺术形式,大家均可探索,有个人追求,最终将自我追求变为系统存在便可,至于格调高低、水平好坏不是现代人就能随便下结论的,还需经过时间的验证。

文章图片4

细语 68×68cm 2008年

记者:第4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即将在今年的6月份展出,您作为组委会的秘书长,对于这次展览有何期待?

孙戈:现在常说一句话,叫“不忘初心”。速写就是我们这一代画家艺术道路的“初心”。进入艺术领域首先接触的是速写,速写领着我们走向艺术的殿堂。速写、素描、色彩这三个也成为美术院校必考的内容之一。每个画家心里都清楚,速写在我们艺术成长道路上占何位置,没人敢说速写能画到头的。古今中外的美术史中,不乏艺术大师们在艺术实践中坚持速写的例子,我们耳熟能详的米开朗基罗、罗丹、拉斐尔、门采尔等的速写无不伴随着他们整个艺术的一生。徐悲鸿、黄胄、叶浅予这些大家,更是把速写视为艺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史国良这样成麻袋画速写的画家,去新疆写生都感慨几天不画速写就手生了,刘大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速写本不离身。他们这样的大家,在美术界有着那么高的学术地位,对速写这件事都是那么重视。我和很多老先生谈到举办速写展的事,他们都特别支持。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手机和相机的发展,使得很多画家们不再关注速写,其功能更多的被照、摄像工具所代替。当然,在收集素材等方面,摄像工具确实比速写要快,要全面,但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画家的对物象的瞬间感受能力和对艺术的提炼能力。而速写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对象面前有着情感的投入,在感受眼前的景、物、人的瞬间,有着强烈的激情去面对。锻炼人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手、眼、心的统一,速写是一个画家的才气、功力、审美的体现,创作能力、基本功、观察能力、画面组织方面的能力在速写都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功力的积累,是不可能画出一张好的速写来的。

文章图片5

正月 190×190cm 2004年

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做第一届速写展,一直到今天都觉得速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前三届都是在广州范围内举办的,第三届的时候我们请了史国良老师过来在广州美院搞了两场学术讲座,非常精彩,他也说他有责任去推广速写和写实人物画,延续速写这种形式。他的那次讲座是免费的,他说如果吃住行我们安排有困难,他都可以自己解决。他对速写的推广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让我们十分感动。这次他听说我们要办第四届速写展,十分高兴,表示全力支持,让我们深受鼓舞。很多人知道速写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太多人重视速写的推广,而我们一直在做这件事。第一届、第二届速写展在经费方面都得到了锵哥(陈永锵)的支持,到了第三届,广州市文联也更加重视速写这件事,在经费方面提供了保证。

文章图片6

秋趣 68×68cm 2002年

第四届速写展和前三届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我们这个筹委会想把这件事扩展到全国范围去,大家认为广州是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高一些,影响力更大一些。非常难得的是我们争取到中国美协担任这次展览的学术指导,就是因为美协看到我们做的是美术界应该提倡的一件值得重视的“小事”。省美协、广州美院也都十分重视,大力支持,省美协还给了我们一次极其特殊的待遇,不仅做学术支持,还特别批准入选作品算一次加入省美协的一次机会,这在我们广州市美协是第一次,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和鼓舞。最近有一个机会和黄埔区的领导说起这个事,他们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希望能够在黄埔举办这次的展览,趁着这次展览的举办机会让全国的名家到黄埔采风、进行速写创作。有了黄埔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就可以借着这次机会举办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等等,能够使速写这件“小事”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速写展,让更多人引起对速写的重视,希望速写展能够成为中国美协全国性展览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将来能够把全国速写展落户到广州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文章图片7

小伙伴 186x93cm 2009年

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

《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

记者:作为一位人物画家,在创作对象上您一直关注现实人物,士兵、都市人群、伟人、乡土平民都是您创作的素材,请问是时代使命感驱使还是个人偏好驱使?

孙戈:说时代责任感也许更合适。关注民生,关注人自身的生存状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以说,执着于“人文关怀”是五四以来中国人物画的核心所在。20世纪中国人物画艺术紧密地贴近现实,成为中国现代性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蒋兆和“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原则,成为我们宝贵的艺术传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道路,走过的路和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曾当过工人,从20岁到40多岁都在部队里度过,这20多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很难说对一个人没有影响。顺着道就这么走过来了,战友们流的是血和汗,我能做的就是用画笔去反映他们的生活,这也是我对军旅生活的一种观念和情怀,可以做,也应该做。不管使命感或者其他,走到最后都变成个人的偏好,不同画家在艺术探索上都走各自的道路,一路走来,画士兵、都市人群、乡土平民,都是关注普通百姓,关注自己的生活。

文章图片8

渔汛 186×93cm 2005年

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展

有的画家说不要画故事,我觉得人物画里应该有故事,这是和山水、花鸟画的主要区别,这样的人物画作品才会有深度,才不会仅仅流于形式。当然这里说的故事,并不是流于表面的图解。我画我自己认为应该画的东西,表现自己的追求和观念,按照自己看准的现实主义道路走下去,永远在路上,这是我对自己艺术道路的总结。实际上艺术本身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谁也不敢说他走到头了,已经到了顶峰。艺术之路不在于到了哪里,而在于一直在路上前进,画画本身对画家来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不是因为作品获奖了,卖钱了,被别人夸奖了就感到幸福,而是因为我们热爱,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当然幸福。

文章图片9

清心 137.7×69cm 2009年

记者:在您的都市人物作品中,有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以手机为主题的内容,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创作主题?

孙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都市水墨人物画有了创作的沃土,人物画在中国数千年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认识方式和表现形式。都市生活又为人物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得人物画有了更好的现实题材,艺术家在中国传统笔墨的表现形式中找到了自己特有的视觉和表现手法。我觉得手机是当今时代的特色,往前人类的历史中没有,往后几十年也可能会以其他形式代替,那么在人类历史上,手机可能就只出现我们生活的时代,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成为当下人们无法替代的“体外器官”,它包括了社会,人类生存,整个社会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体现,它是时代发展的特征。因为我在部队是通信兵出身,对通信工具非常敏感,高科技的弯道超车让通信进步神速,令人惊叹。手机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困扰,被手机绑架的人群越来越多,各种社交软件的出现使得很多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刷新各种如微信、微博等社交版面,看看自己获得了多少关注和点赞。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所有人都对一件事物关注,那它就是手机,几乎没有人能缺少它,它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喜怒哀乐,所以它值得我们去关注。

文章图片10

乡音 137.3×70cm 2014年

我正在筹备的名为《移动的生活》的画展,就是以手机为主题,作品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手机展开,内容描述的都是平凡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细节,我还打算在画作旁边用一块小纸板把人们看到这些画之后给我的留言和感悟展现给大家看,这些留言既不是作品的说明,也不是对我画作的评价,而是他们在看到画作之后引发的一些思索。这个画展我不是打算给画家看的,我想在另外一种更接地气的场合,走到群众中去,希望他们在我的作品中找到他们或者他们身边朋友的影子。我的创作也是基于这个认识,我想通过我的画笔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走进人民群众,他们的存在价值,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如果我的作品能够引起他们的“一些共鸣或会心的一笑”,我就觉得我所作的努力有意义了,这就足够了,这是我当下的追求。

文章图片11

下一家 138×70cm 2011年

记者:您认为一个合格的人物画家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孙戈:首先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认识、理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人物画是完全以人为表现对象的,人物画寄托了画家对人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体现人在社会上的生活和精神的存在,人物画与时代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它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被描写对象的精神面貌和风土人情,也反映了画家自身对所处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使读者看画便能触摸到社会的脉搏及观察到时代的特点,并使读者读懂其被刻画人物的阅历、思想及至行为,让人物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这是人物画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反映一件社会事物的时候,你就得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画的历史人物画《张之洞》,这幅创作是经过反复地了解历史之后,读懂了一个在风雨飘摇的清末时期,一心护佑大清封建王朝统治的“能臣”,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而无力回天的悲愤心情。将人物所表达的情怀体现在作品中,作品就不再浅薄。所以作为一个人物画家要有情怀,对人物历史的了解,对文学的理解。第二,造型过关。对绘画基本功的把握都是一个合格人物画家应该具备的,我觉得人物画区别于山水和花鸟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的造型,人物画用在造型上的学习时间是很长的,很枯燥、很艰苦的,这段路要是没走过去就会觉得画画很没意思,因而应该继续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文章图片12

张之洞 250×183cm 2011年

入选广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画展

广东省美术馆收藏

记者:您以人物画为主要方向,但也在不少展览场合上有看到您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您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孙戈:有一次我和几个画家去看望林墉老师,我介绍说这些都是人物画家,来看林老师。林老师说为什么要分人物、山水、花鸟呢,画家就是画家,怎么还分得这么清楚。去年初,我们人物画艺委会搞了一个扇面展,要求每位画家人物、山水、花鸟、书法作品都要有,就是要强调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什么都得画。人物画需要一些花鸟或者山水来做背景和点缀,也需要在花鸟、山水和书法的笔墨中得到传统的启发。有人说我画的炮仗花很漂亮,很受欢迎。画炮仗花是因为有一次和方楚雄老师去海南岛写生,在兴隆农场,看到一面墙的炮仗花,红红火火的一大片,非常漂亮,非常壮观,心里突然有一种冲动,当场就画了幅写生,回来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也是越来越喜欢画它,因为它符合我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对美的认识。跟着方楚雄老师出去就画花鸟,跟林风俗老师出去就画山水,感觉非常好,有这种机会去尝试其他素材和形式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这两年也经常参加山水、花鸟画的一些活动,对我来讲,山水、花鸟、人物三者之间,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只要发自内心,只要有感觉,喜欢画什么,画就好了。艺术的天际本来就是没有边的。

文章图片13

吉日花红 138.5X69.9cm 2012年

文章图片14

孙戈艺术简历:

孙戈,一九五三年生于哈尔滨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南方分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艺术顾问;曾任广州书画研究院书记、副院长;广州画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有国画《新兵》获全军优秀作品奖;国画《疾风》、《熏风》、《好日子》、《风雨木棉红》获广东省美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国画《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大爱》入选“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小哥俩》入选由国际奥委会主办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任仲夷》获“南粤清风”广东省书画展金奖;《来到中国》获广东省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美展铜奖及广州市美展金奖、入选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国画《洗刷刷》、《小伙伴》参加《民生.生民-中国现代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国画《硝烟初散》(三稿)获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全军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等;2007年6月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了《回家-孙戈美术作品汇报展》。2010年被评为最具学术价值和升值潜力的30位(人物)画家。2013年1月和2013年7月分别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地北天南-孙戈美术作品展》。

出版有作品集《岁月无声》 ;画册《孙戈作品》 、《孙戈人物画作品集》 、《孙戈中国画人物画作品选》 、《孙戈作品集》 ;人物画长卷《街头巷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