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mzluochr 2022-09-19 发布于广东

​在茶园站的国道以东,好多年前修建的四栋大楼 门庭冷落,怕有近二十层的高楼,在苍烟落照中留下些许岁月斑驳。大楼后面,配套修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泥大道,那巍峨的四栋大楼,毫不吝惜地为水泥大道提供荫凉。这条大道从松坪村开始向北延伸,眼看就要连结上土坑村了,就差最后的几十米。这里与“土松茶”三个村子都离得很近,只要天气好,每到傍晚时分,便陆续有附近的村民来这里漫步 蹭荫凉了。

这里也是我们三人行途经的路线之一。路途中一次次的相逢,无论是生人还是熟客都是缘分,都会唠上几句,感觉都那么的美好。每当故地重游时都让人想念。尤其是一些身体状况不甚好的老年人,即便走路的样子很吃力,却依然坚持不懈;更有妻子挽着丈夫、相互搀扶的感人镜头,他们是夕阳下一组组凄美景色。

间断了个把月没散步了,日前我们又路过这里,一连两次都没见到畅xian大哥那熟悉的身影,第三次路过时总算出现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归了位。最多七十挂零的畅xian大哥是位“糖友”,他的血糖居高不下,视力和听力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离他不足2米的距离,他说看不清我们的面相,我们要费很大的劲才能与他交流,他的耳朵也快成为摆设了。

畅大哥的家在原土坑小学旁边,这条水泥大道就修筑在原学校的前面。换言之,畅大哥的家离这条有荫凉的大道近在咫尺。这里既宽敞又荫凉,是他要用毅力通过双脚反复去征服的一段路程。走走停停,累了 绿化带的花池砖砌 随时恭迎上座。

那天,我们远远地看见他坐在花池砖砌上,立马打消了我对身体欠安的他 多余的疑虑。他身旁还坐着一位貌似男士的,只见那男士随即起身往畅大哥家的方向走了。我们离畅大哥越来越近,并下意识地靠近他,费了好大的劲与他搭讪。他说最近他的血糖几乎都在十几点,属于高位运行。他轻描淡写,但脸上多少能捕捉到无奈的表情。问他其伟老师的近况如何?他居然不知道邻村的其伟老师其人,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心态。他被视力和听力问题 屏蔽了周围的一切。从他口中得知,那位刚离场的是他老婆。丈夫就在家门口活动 依旧离不开妻子的牵挂。

在这一带有很多不是景点、却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宅,比如说三益学校原址(土坑小学前身),校舍早已被“客赢矿泉水厂”的建筑取代了,但每经过这里时,总有朗朗书声萦绕耳畔似的;崇庆楼和奕庐,在六十年代的建场初期 为接侨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宅院;徐福祥烈士的老屋布满了岁月沧桑,斑驳的土坯墙透露出不屈风雨的气质;五十年代末设在土坑村的梅县农业中学旧址……这些虽不是景点,却留下许多让人景仰的故事。

崇庆楼已破败不堪了,感人的故事散乐在墙角瓦砾中,她对农场的贡献依旧让人肃然起敬;颇具规模的奕庐仍维护得很好,“奕谋暹埠,庐建土坑”的大门对联,彰显了在暹罗打拼事业的华侨的家国情怀,三栋“合面杠”形式的建筑,默默地向人门诉说着当年的荣耀。这些老宅院可以说是华五队、北坑队、红十队的前身,在华五、北坑、红十这些接侨房未建成以前,归难侨家眷先行安置在土坑村的“楼、庐、屋”中。奕庐的屋主阿廖姐,是归侨回忆过往时经常谈及的人物之一,阿廖姐成了奕庐的代名词。在老归侨中,不乏有土坑情结、奕庐情结的大叔大妈,他们离得越远越是牵挂,他们中有来自广州深圳的,更有来自香港及至异邦的,路远迢迢专程前来,到这些“楼、庐、屋”门前寻觅逝去的时光。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夕阳下土坑村的景色更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