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继英敬绘弥勒佛 以忍辱为修行功课与契入点,自然会修成正果

 傅继英艺术馆 2022-09-19 发布于湖南

傅继英敬绘

布袋和尚有一首禅诗,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很多人学佛人因此诗而有所悟入,希望你读过之后,也能所有收获。

布袋和尚,名契此,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因常背负一只布袋,被称布袋和尚。据传他圆寂前留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布袋和尚即为弥勒菩萨化身的说法便广为流传。我们去寺庙时,会看到一个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这个弥勒佛的形象原型,就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为慈悲福分的象征,在汉传佛教中很受尊崇。其形象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光头大腹,跣足屈膝;游戏而坐、神态悠闲;一手拿念珠、一手按布袋,这是依照五代时期僧人契此的形象塑造的,这种形象自宋代以后广为流传。

傅继英敬绘弥勒佛装裱效果图

在佛经中,弥勒佛的形象并不是我们所看的那样,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也因此被称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民间把他刻画为光首、笑口、肥头硕耳、大腹便便,代表着欢喜、长寿、福气、丰满、健康等意,是华人喜闻乐见的弥勒佛形象。

去过寺庙的朋友都知道,一进山门就有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容满面的菩萨,我们叫他弥勒佛,旁边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傅继英敬绘弥勒佛财经效果图

布袋和尚的《忍辱偈》,表达了劝人忍耐的哲理思想。偈云: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声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能使此心无挂碍,自然征得六波罗(六波罗是六种修持方式)。”

这首偈语通俗易懂,中心思想是宽容忍辱。它所包含的哲理是:生活中若能不计个人恩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最终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如果是佛教徒,以忍辱为修行功课与契入点,自然会修成正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