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论》精解第二十章

 庭前春雪 2022-09-19 发布于山东

(原文摘要)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亭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文章图片1

如上所述,可以知道,认识过程的第一步,属于感觉的阶段。我们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即是说,在生产与阶级斗争中,外界事情引起我们的感觉,因而发生知觉,构成印象。这感觉、知觉、印象等,都是感觉的材料,是思维的源泉。

于是认识就进到第二步,即进到论理的阶段。我们就感觉的材料,实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就造出反映外界事情的普遍性的概念。概念是思维形式,有了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思维,就概念进行判断,表现外界事情的性质,于是就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作成论理的结论。

所以感觉的材料,必须是完全可靠的东西,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论理的结论。因为论理的东西,完全是从感觉的东西抽象出来的,决不能在感觉的东西以外,任意添加什么东西进去(如果这样做,便是唯心论者)

文章图片2

感觉的东西如果是不完全的,或者是不正确的,是错觉的,不合于实际的,那就不能从这样的感觉材料抽象出科学的结论。

我们考察任何一个问题,必须尽量搜集对于这一问题的材料,并且还辨别其中某些不正确的材料,把它剔除出去,然后才能从这些完全而正确的材料,运用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

(原文摘要)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文章图片3

思想落后于实际,固然要陷入右倾机会主义,但思想若远远超过于实际,超过于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就会陷入于“左”翼空谈主义。“左”翼空谈主义者,不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和革命的实际出发,而从主观的愿望或抽象的原则出发。

有的人把幻想看作真理,例如,虽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及其以后种种事变的教训,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大会以后,党的领导机关仍然设在反革命中心的上海,党的领导仍然没有以红军战争为中心,仍然没有以伟人为中心。

抱着小资产阶级急躁情绪,不了解红军战争的意义和规律,幻想着在反革命白色恐怖下举行城市起义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继续占据着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一九三零年六月至九月间,党中央以李立三为首,曾经要求组织全国中心城市的总起义和全国红军向中心城市的总进攻。这种从幻想出发的错误计划,在实行时就成为冒险主义,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文章图片4

(但在红军中,因伟人坚持正确的方针而未发生大的影响。)教条主义者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的。例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纠正了李立三的错误后,出现了以王明、博古为首的、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一个新的“左”倾派别,他们“完全否认由日本侵略所引起的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化,而认为国民党各派和各中间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要求党向他们一律进行'决死斗争’。这个'左’倾派别在红军战争的问题上反对伟人关于游击战运动战的思想,继续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

这一新的“左”倾派别的错误,一直继续到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时,才在伟人领导下得到了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