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清朝的核心大臣?一步走错,最终身败名裂

 新用户50769871 2022-09-19 发布于浙江

都知道,袁世凯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骂他是无耻至极的窃国大盗,有人赞他是胆略过人的改革家。可不管是支持他的人还是反对他的人,都对他复辟帝制的行为大加批判。在民主自由深入人心之时,袁世凯竟然做出了倒行逆施之举,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文章图片1

咸丰九年(1859年),袁世凯出生了。作为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在年少时并不显眼。他虽然读了很多书,可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不过,科举带来的打击并未使他一蹶不振。在痛定思痛后,他在光绪八年(1882年)跟随吴长庆远赴朝鲜平叛。

袁世凯虽然是文人出身,但在战场上自有一股英雄气。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跑在前面不断放枪,直打得朝鲜叛军四处逃窜。于是,清廷看出袁世凯是一个将帅之才,便让他在朝鲜领军。袁世凯受到青睐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新军上。

在训练中,他治军严肃,一张一弛,深受将士的爱戴。在日常生活中,他和朝鲜的很多大臣关系很好,得到了朝鲜人士的一致称赞,称他为“袁司马”。当时,袁世凯只有二十三岁。并且,袁世凯在朝鲜发迹后,更是迅速的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

文章图片2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亲自推荐他为朝鲜商务委员,将朝鲜的通商大权全部交到了他的手中。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回国编撰《兵法》,并将著好的十二卷上呈给荣禄看,得到了荣禄的赏识。要知道,荣禄是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有了这层关系,袁世凯在国内可谓是顺风顺水。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廷不想坐等亡国,便想要改练新军。于是,荣禄趁此机会,将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的袁世凯引荐给了慈禧太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太后命袁世凯去天津小站接管定武军,想看看他的能耐。当时,袁世凯掌握兵权后丝毫不含糊,他马上招兵买马,很快便组建了七千多名新建陆军。

慈禧太后看到了成果之后十分高兴,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将袁世凯升为直隶按察使,给予了他更大的军权。自此,袁世凯成为了清王朝的核心大臣。

文章图片3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慈禧太后和荣禄为首的顽固派势力认为,维新变法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决定发动政变,对光绪帝实行逼宫。可是,光绪帝不想坐以待毙,便对手握军权的袁世凯极为拉拢。因为袁世凯的交往能力极强,不管是维新派还是顽固派他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然而,光绪帝久居深宫,虽然身为皇帝但心思还很幼稚。他见袁世凯对变法维新并不抗拒,便高兴地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将他看作了自己人。此外,觉察到慈禧太后的阴谋后,维新派更是视袁世凯为救命稻草,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当年九月十八日,维新派首领之一的谭嗣同深夜面见袁世凯,想要他率军囚禁慈禧太后,然后,斩杀荣禄。看着大义凛然的谭嗣同,袁世凯不禁直冒冷汗。在他看来,慈禧太后掌权多年,又久经宫廷政变,根本不是维新派这帮书生可以对付的。

当时,维新派视死如归,想要杀身成仁,可袁世凯却不想头脑一热白白牺牲。于是,他装作一副舍生取义的样子,对谭嗣同的计划满口答应。但是,谭嗣同刚一走,他就马上派人向荣禄告密,狠狠地阴了维新派一手。而且,为了置身事外,袁世凯在一天后便乘火车跑到了天津。

文章图片4

这样一来,无论是谁占了上风,他都可以长保富贵了。

然而,袁世凯在天津待了不到一天,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皇帝的消息便已传来。袁世凯料定维新派必已失败,于是,便以告密的功臣自居,从此,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到了第二年六月,慈禧太后将他升为工部右侍郎,并在十二月让他担任山东巡抚。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在国人的一片骂声中去世。虽然,失去了中堂的护佑,但袁世凯在清廷仍然屹立不倒。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建成北洋军,六镇总共六万多人。除了第一镇外,其余五镇首领都是他的心腹。

然而,在袁世凯为自己的实力感到欣喜的同时,清廷也开始对他防范起来。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清廷采用明升暗调的方法将他改任为军机大臣,一下子就取消了他对北洋军队的指挥权。次年,溥仪即位后,摄政王载沣又让他以回家养病为由,毫不客气地将他手中的权力全部剥夺了。

文章图片5

但是,仕途的起伏并未让袁世凯灰心丧气,他老老实实地交出了权力。然后,在家乡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整日里垂钓喝茶,对清廷的决定没有丝毫不满。

其实,不甘寂寞的袁世凯一直密切关注着政事。在他看来,载沣等人虽然占尽上风,但若真的出了事情,除自己外无人能够掌控北洋军。袁世凯所料不错,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令陆军大臣荫昌前去平叛,可荫昌书生出身,虽有一肚子理论,但毫无战场经验。

虽然,他有心苦撑危局,但北洋军一直唯袁世凯马首是瞻,跟荫昌根本不是一条心。所以,在革命军猛烈的炮火下,荫昌被打的节节败退。之后,清廷见局势不妙,只得请袁世凯出山。袁世凯意气风发地接过军权,很快便抵挡住了革命军的攻势。

宣统四年(1912年),袁世凯对革命党威胁加谈判,又在清廷面前不断恐吓,最终窃取了大总统的位置。自此,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

文章图片6

虽然,革命党在法律方面对他加以限制,但是,奸诈的袁世凯竟不惜动用地痞流氓的力量来骚扰议员,硬生生地坐稳了大总统的宝座,视议会为无物。

1914年,袁世凯直接将国会解散,再也不受任何限制。看到革命党人和清廷都无法再对自己发号施令,袁世凯不禁飘飘然起来。虽然,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大半辈子都在俯首称臣的他,心中一直有着登基称帝的野心。

于是,为了获取日本方面的支持,袁世凯在1915年将日本的《二十一条》全盘接受。到了1915年八月,他请美国人和日本人出面发表文章,鼓吹帝制的好处,为自己的登基大造舆论。看到反对自己的人不多,袁世凯在欣喜之下,马不停蹄地组建“筹安会”,大张旗鼓地为自己的称帝做宣传。

但可笑的是,为了粉饰自己的行为,袁世凯竟装模作样地组建了一个“全国请愿联合会”,并让近两千多名国民代表进行投票。在部下的暗箱操作下,投票结果自然是袁世凯希望看到的。

文章图片7

当年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凯假惺惺地宣布自己“从民所欲”,正式接受帝位,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就这样,袁世凯自己制作了一顶皇冠,然后,派人戴在了自己头上。如此自导自演之下,民国的招牌已被他拆的所剩无几。虽然,袁世凯的部下对他唯唯诺诺,但民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首先站出来反对袁世凯,声称不再接受他的领导。

接着,贵州广西等地迅速响应,并组成了“护国军”声讨袁世凯。袁世凯觉得情形不妙,只好在1916年二月二十五日下令缓办帝制,想观望观望再说。但是,情况的恶化程度远超他的预料。护国军越打越多的同时,北洋军也出现了内讧。

与此同时,反对帝制的冯国璋和段祺瑞开始和护国军暗中联系,对袁世凯若即若离起来。对此,恐慌不已的袁世凯在三月二十二日下令取消帝制,废掉洪宪的年号,以此来向护国军服软。

文章图片8

然而,皇冠已戴,纵使再摘下,民众也不会善罢甘休。

护国军愈战愈勇,怎会因为袁世凯的示弱就罢兵呢?

护国军方面软硬不吃,坚决要求袁世凯下台。此外,孙中山也趁机发动反袁斗争,继续推进民主自由。

因为,袁世凯一直对心腹冯国璋甚为倚重,所以,此时想让冯国璋出面收拾残局。但是,老谋深算的冯国璋见民怨沸腾,迅速与袁世凯划清了界限。

甚至,为了自证清白,冯国璋连续向袁世凯发电报,催促他赶快退位。冯国璋一带头,袁世凯在南方的喽啰们也接连宣布独立。众叛亲离之下,袁世凯再无办法。他又惊又气,很快便病倒了。

1916年六月六日,在全国民众的唾骂声中袁世凯离开了人世。

而此时,据他称帝不过半年之久。

文章图片9

辛亥革命之后,共和已经是大势所趋,任何想要反对的人只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而袁世凯作为统治阶级的核心人物,正应该领导全国人民顺应时代潮流,大踏步地走向富强。倘若,他能如此行事的话,定能流芳百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可惜的是,他被皇冠的光芒迷惑,开启了历史的倒车,最终,落得个可悲的结局。因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任何倒行逆施者必将自食其果,倒在时代的浪潮中不留一丝回声。

参考资料:

【《窃国大盗袁世凯》、《清史稿·本纪二十三·德宗本纪一》、《清史稿·后妃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