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上热搜的“101岁流浪爷爷”事件反转:越是狼狈的人生,越高级

 谢耳朵馆长 2022-09-19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22年9月,一博主在网上上传了一名流浪汉老爷爷的照片,这位老爷爷非常爱笑,总是笑容满面,憨态可掬,让网友忍不住赞叹:这笑容可能是天上哪个神仙下来?
据了解,博主看见老爷爷孤单一人在街头,对着大街发呆,热情地给他送了把伞,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博主通过和老爷爷聊天得知,爷爷是河南人,今年已经101岁了,他看起来身体健康。
不过,老爷爷的流浪生活也让网友很担心,他只靠一把伞一张席子就露宿街头,以地为床,以天为被,下雨天也在潮湿的雨水中睡觉。
不少人好心人通过网上自发给老爷爷捐赠资金和物资,博主也给老爷爷配送了一个帐篷,同时联系社区介入救助。
后面当博主再次探望老爷爷时,却发现他消失了。原来是老爷爷的女儿接他回家了,这才让网友悬着的心放下来。
但搞笑的是,一个月后,又有网友发现老爷爷笑嘻嘻地躺在街头上,依旧在流浪,这让网友们忍不住纳闷,是不是老人被弃养?家里人对他不好,才让他被迫流浪。冲上热搜的“101岁流浪爷爷”事件反转,让我明白越是狼狈的人生,越高级。
不过,最后故事迎来反转,老爷爷只有87岁,并没有101岁,之所以想留宿街头,编造年龄,是因为他觉得很酷,他不像其他老人一样,喜欢吃好的住好的,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回归原始状态,子女们因为担心才把他接回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老爷爷第一次跑出来了,有人从2010年的视频中发现了他,当时爷爷穿着奇装异服,网友问及时,他却说喜欢这样的自己,不在意路人的眼光。被“抓”回去后,又是闹绝食,又是不开心,最后他又偷偷跑了出来。
老爷爷有如此超脱的思想,和他年轻时的经历有关,他曾是个高材生,会识字会坐各种交通。
有人感叹,老人追求的精神世界和我们截然不同,平凡人追求的是物质和纵欲,老人却喜欢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和洒脱。

国情导致“金钱至上”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被国人视为真理的名言,让不少人的心灵逐渐被财物金钱异化。
可以这样说,中国虽然不是最“物质”的国家,但金钱已经成为国人价值观、信仰、理想、道德、亲情等一切人生内容的核心载体,之前有一个数据统计,70%中国人的主要目标是希望更有钱 ,这种单一化的物质追求 ,逐渐掏空了国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灵魂。
相比于欧美人更开放的精神观,日本人淡薄的金钱观,国人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确实显得庸俗无比。
这和我国的国情有莫大关联,中国是一个穷怕了的国家,就算是现在,我们的金钱能力平均算到每个人头上,也比不上日本人,比不上富得流油的阿拉伯人,更比不上欧美人,就整体来说,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还是特别穷的。
国人过于重视物质,自然就忽视了精神上的需求,在国外,可以看到大街上各种奇装异服的人,他们不过于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保持着开放而独立的态度,相信国人是难以理解这种审美的。
正如大家难以理解老爷爷的“自由生活”一样,我们认为的可庇护的住所,不愁的吃穿,在老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他要的是那种自由自在,洒脱的生活,他想要看尽世间确幸,也想要看透世态炎凉。
老爷爷的案例只是一个典型,因为他是老人,所以能得到我们的尊重。
但现实生活中,国内这种特立独行的人,往往得不到人们的尊重,甚至要遭到大家的嘲笑、讥讽和辱骂,前段时间,上海特立独行的小公主,北京大学不修边幅的“韦神”,人们只看到小公主高龄和肥胖的外表,嘲笑她又胖又丑,只看到韦神破烂的雨伞和手里的馒头,讥讽他穷买不起房,娶不到媳妇,却看不到他们内在充盈的世界。
小公主活出了自我,她是自由快乐的,韦神年入几百万,却低调地月消费300,因为数学世界才是他全情投入的热爱,物质根本不值一提。
人们只习惯于用自己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猜测他人的思想并作出评价,实在庸俗无比,让那些专注于学术,专注于自我成就的人无言以对。

功利教育观激发“阶层焦虑”

国人拼命工作学习,只为金钱,这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有莫大关联。
我国人均还是一个特别穷的国家,按照二八定律以及国内工资发放阶段的统计,国内87%的人依旧属于工薪阶层,农村贫困人口更是比比皆是。
许多工薪阶层为了摆脱底层命运,把教育视作了唯一出路,包括很多新中产阶级都在和普通工薪阶层抢教育资源,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顺利沿袭社会地位和财富。
几乎所有人,不再把教育观视作自我成长的条件,而是把它当成了跨越阶层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学生漠视终身成长的重要性,视金钱为一切

成功学背后“假自体”

在这样的教育观下,父母的殷切期望成为孩子努力学习的唯一动力,孩子们习惯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自己身为人的价值也是有条件的。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他们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什么,自己就努力学什么,跟随大流,做到乖孩子的一切条件,就能得到外界和父母的认可,“假自体”伴随了孩子整个成长过程。
乃至于他们出身社会,形成这样的三观:金钱才是一切的基础,我只有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才能有美好的婚姻。
一旦停下来,“真自体”(真实的自我)暴露,外界的掌声和光环随之消失,也就加固了我们“假自体”的形成
金钱至上的荣辱观强化了人们假自体,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像老爷爷那样的人,或许是年过半百,回首感慨遗憾时,也或许我们一生都“悟”不明白。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