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把烟火气还给城市?

 兹兹z 2022-09-19 发布于天津
牧青旅论

 市井是城镇活着的生命体,城镇的布局是肌理,建筑风貌是形象,业态是流动的血脉,生产和购物是骨骼支撑,生活和娱乐是呼吸,文化是灵魂,而其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市井文化,烟火气恰是市井文化的具体体现。

旅游是异地、异质化生活体验,说到底就是在观光之余,体验一个地方的市井烟火和乡土风情。一个城镇基础消费者是当地人的生活和休闲,有了在地特色和人间烟火,起码赚个人气,外地旅游者自然也就来了。

很难想象一个连本地人都不来的死寂城镇会有外地的旅游者,所以一个专门为外地人规划设计的城镇是不可能成为旅游地的,空想代表不了现实。

刚看到一个消息,上海提出“既是客源地,也是旅游目的地”。谁说现代化城市不是旅游旅游目的地?上个世纪的香港、深圳不都是吗?关键看有没有地域城市特征和生活特色,这就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马牧青)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來自網絡」

首圖 |「贰时贰拾」

或许,是因为天冷了,便利店买的三明治和面包,握在手里只觉冰凉,才忽然想起,很久没有坐在摊位上吃过热气腾腾的早餐了。或是因为夜太晚了,回家路上冷冷清清,找不到一家小店可以坐坐,才想起很久没有和三五朋友一起在大排档上谈天说地了。
匆匆忙忙之中,偶然停下脚步,环顾所处的城市,满眼喧嚣和嘈杂,却仍然觉得这座城市空空的,仿佛缺了点什么。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人生一串》中的这句旁白,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开关”,触发了人们内心对烟火气的共鸣,只好用大拇指不断地向上滑动屏幕,在短视频、文章标题、旅游攻略里,寻找一些人间烟火的“镜像”,聊以慰藉。
人们在网络上所表现出的对“烟火气”的热衷,也许,恰巧印证了现实中烟火气的贫乏。
图片
在互联网上,“烟火气”成为了流量密码;在现实中,又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各大城市“吸粉”的绝招。
你去看近些年大热的一个个网红城市: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无不是靠着“烟火气”这一招牌出圈。网上的旅游攻略,也专门为“寻找烟火气”开出了一条路线。
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见识见识巴适成都:摆龙门阵、喝盖碗茶、搓麻将、采耳,好不安逸……
爬过一个又一个坡坡坎坎,去拜会江湖重庆:排队吃一次火锅,吹着江风看洪崖洞的灯光亮起……

图片

图 | 八妹儿-Arise

去武汉过早,端起一碗热干面边走边吃,循着香味找到老街菜市场,像本地人一样坐在路边,喝一碗老吊子煨的藕汤……
去长沙嗦一碗辣椒炒肉粉,在老街小巷偶遇臭豆腐、糖油粑粑,走累了,晚上去洗脚城来一次长沙式SPA……

图片

图 | Kiroko

“别处的烟火,”总是有着非常的吸引力。我们在短暂的沉浸中,同时享受着新奇又熟悉的体验。新鲜的,是不同城市的市井文化,熟悉的,是那种共同的烟火气。
阳光沉静的老街、有着岁月痕迹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小店,热气腾腾的街边小吃、在路边说着方言寒暄的当地人,甚至人家摆在家门口的椅子,都有莫名的吸引力。这城市生活的种种日常、街道上的细节,都有一种真实可触的动人魅力。
一座城市的真性情,就在这些充满日常烟火的日常中,流溢出来。

图片

图 | 贰时贰拾

但是,这些外地游客眼中的风景,又何尝不是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稀缺却又必要的东西?从老城区、老社区往外走,走到大马路上,大片区域还是一致的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精致装修的商场,千篇一律得让人不知置身何处。
当城市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当高楼大厦已然取代了以前的老街,我们又能去哪里找回心中的烟火气?
你去看,网上有不少留言:把老街还给我!把菜市场还给我!把最爱的那家小店还给我!把夜市还给我……
图片
当城市中“脏乱差”的老街、小店逐渐消失,当斑驳发黑的墙壁被一一刷白,当五颜六色的招牌被统一规划时,有人却干了一件“背道而驰”的事。把在老街搬迁过程中留下的旧物、招牌、甚至建筑构件收集起来,重新组装进了一个7层楼的“玻璃盒子”里。

图片

图 | 超级文和友

超级文和友的存在,在高楼林立的长沙市中心、在时尚品牌云集的商场大厦里,仿佛是一个来自上世纪的梦境。
粗糙水泥路面、水泥花窗、斑驳的墙壁、昏黄的路灯和悬挂在头顶的电线,无不在暗示你正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街道上。毛姨鸡爪、冬瓜山肉肠、乔波凉面等,原本散落在长沙深巷里的小吃店,被集合到了这里。
图片
文和友也被很多人称为一个 “餐饮界的迪士尼”。迪士尼想要“保护神奇”,文和友则致力“保护人间烟火”。
无数人为了这“满满的烟火气”而来,每到五一、国庆等假期,每日排号能达到上万位。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童年的回忆,有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市井文化”,也有人收获了一组精修的照片……
玻璃幕墙里,人们穿梭在“人间烟火”里打卡拍照,偶然瞥见玻璃幕墙外的车水马龙,强烈的对比之下,难免心生疑惑:这座城市真实的样子是什么?
长沙本地人会告诉你:若是要探索这座城市原生的市井烟火,还是得花些功夫,去后街小巷逛一逛。
图片
从文和友出来,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长郡中学,校门口边上的小巷子,聚集了许多长沙地道的小吃:姐妹炸炸炸、猪油拌粉、金记糖油佗佗、毛坨子凉菜……巷子不长,热闹得很,来来往往,有穿着校服的学生、慕名而来的吃货,四处洋溢着烟火的气息。
沿着巷子往里面走,慢慢变得安静,就进入了西文庙坪社区,在老街巷里逛一逛,随处可见,人家门口的月季开得娇艳欲滴、窗台上挂着的腊肉泛着红亮的油光,总有一群人围坐在文庙坪牌坊下喝茶,偶然飘来阵阵酒糟香,循着香味找过去,便是长沙最好吃的杨嗲甜酒。

图片

图片
图 | Lilian
或许,真正的烟火气,是一种在混杂的日常中,生长出来的生活秩序,不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建筑元素所能完全概括的。所以,不论是旅行还是日常在城市中探索,我们总喜欢往老城走,往小巷子里走,去发现生活的日常。
图片
离开了老城区,烟火气可以在现代城市空间里生长起来吗?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场所来,烟火气会以何种方式存在?
成都西村大院,或许可以提供另一种解答。
如其名,西村大院是一个建在城市繁荣地带的大院子。一反城市综合体的常见模式,建筑师刘家琨采用外环内空的布局,环绕街区沿边修建,围合出一个公园般的超大院落,容纳着丰富商业生态和市井生活。

图片

图 | 家琨建筑事务所

三面楼房呈现'C’字型环绕,容纳着住宅、餐饮、画室、工作室、健身房等空间。另一侧是Z字型的塑胶跑道,与楼顶1.6公里的环形空中跑道串联。大院中心,则是一个有着天井、水渠的竹林,人们竹林里漫步、喝茶、吃火锅、看露天电影,享受着成都悠闲的市井生活。
住宅、办公、休闲、运动、市井生活等丰富的内容,全都被容纳在这个大院子里,就像一个自然生长出来的成都老社区。
图片

图片

 图 | 家琨建筑事务所

建筑师刘家琨也曾说,他在成都玉林社区生活的经验给了他启发:“玉林的丰富生态是自然生长而成的,关键是街道的尺度成为它们的土壤。”而他设计西村大院,就是在构建一个层次丰富而开放的空间,让各种生态在其中生长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烟火气的“市井立面”。

可见,烟火气的载体可以是很多种,并不只是一些怀旧的符号,也并不一定要去老社区里找。只要城市中还留有一些开放而包容的空间,生活就会热烈地开展起来,烟火气自然就升腾起来了。
图片
或许,在看似冷清的办公楼下,在装修精致的商场里,也可以见缝插针地播下一些烟火气的种子。
“你所理解的烟火气是什么?”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位朋友时,得到的回答是:人和人之间交流互动中的人情味。
他最近每个周末,都在商场里的市集上摆摊“卖魔术”,不仅享受着表演魔术时观众惊喜的赞叹,也享受着和不同的人交流的快乐。他说,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人人都“避免情绪”的写字楼里,在“银货两讫”的商场里,还保留着“一点人情”,是很难得的。

图片

图 | 曾Yuze

2020年5月份,在风靡全国的摆摊潮中,城市又燃起了熊熊的烟火气,成为了冲破疫情阴霾的一道阳光。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小区门口、地铁站出口、街角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摊位,连下班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轻松起来,期待着去小摊上发现点什么。
堕堕的深夜流动酒摊,就是在这个时候开起来的。每周五晚八点半后,她都会开着自己的车,到达望京SOHO楼下,打开后备箱,搬出小马扎,一个简易酒吧就开始营业了。在望京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卸下了白天的社交面具,坐在小马扎上喝着酒,听着陌生人的笑话和故事。
在他们身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写字楼里的灯光到收摊也不会完全熄灭。大家一起蹲坐在这里,自觉地不聊工作、不聊买房、不聊物质和压力,天然围合出一个弥漫着轻快氛围的小角落,抵御着城市的喧嚣和嘈杂。

图片

图 | CC

这样一点难得的烟火气,就像在城市的墙角和水泥路边,长出来的小花小草,让人眼前一亮,为之驻足。即使是在钢筋混凝土之上,只要有一点点缝隙、一点点尘土和阳光,烟火气依旧能够野蛮生长。
或许,我们热爱生活的那颗心,就是滋养它长大的那点阳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