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恩师一片情

 日月存心 2022-09-20 发布于山东

观兖州 知天下



难忘恩师一片情

岳鸿升 刘梅英

德艺双馨的刘天野老师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滋阳中学每次演节目都少不了我这个小观众,我怎么知道中学什么时候演节目呢?因为那时的中学生好多在学校附近代火,我的家就住在学校附近,街口上正好有一个茶馆,我就好奇地到茶馆打听代火的学生什么时候演节目,在这期间,又知道了辅导文艺节目的是一位叫刘天野的老师。心想排得节目这么棒,辅导老师一定是一位文艺能力很强的艺术老师。所以每到演节目的那天,我就老早吃完下午饭,和街上小朋友到中学看节目,有时我们走到舞台前,人家还没布置,连幕布还没挂呢!我们就急切地盼望着,还期待着是否能看到辅导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就现在的话说,那时我就是刘老师忠实的“粉丝”啦!
我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滋阳中学,刘老师正好是我的音乐美术老师,我真是太高兴、太幸运了。第一堂是美术课,老师的言谈举止,文雅又艺术的姿态,就把我吸引住了。老师提笔那熟练而又轻快地在黑板上写字绘画。艺术字写得又规范又美观,普通话讲得标准又好听,表情自然又和蔼,我真是惊喜又赞叹。心想,有这么好的老师教课,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因此,课上老师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地听。由于我老老实实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所以我的美术作业不止一次地得到老师的夸奖。
刘老师的音乐课就更加生动活泼啦,开始上课有音乐欣赏,老师指导我们要带着情感聆听歌曲的旋律,细心琢磨歌曲意境,全身心地投入去欣赏,才能感知音乐的魅力。课中有乐理知识的讲解,旋律中每一小节、每一拍、每个音高,讲得都非常仔细,新歌的教学有教唱听唱,这是我在小学从没有学过的东西,同学们都说上刘老师的音乐课,像是吃了一顿美餐,特别兴奋。老师通过音乐,教给学生什么是人间真善美,如何用真善美来提升精神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所以,只要老师教过的歌,在课下休息时我就一遍一遍的练唱,同时也欣赏着旋律的美妙和歌词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使自己的练唱尽量贴近歌曲的主题。因此,每次课堂提问时,我唱的都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就更加敬佩老师的教学风采。
刘老师对人也很真诚的关心。求到他的事情,没有不行的,他尽量帮你解决。刘老师确实是一位我特别崇拜、尊敬、赞扬的恩师。我的老师刘天野先生是位才华出众的人士。
远在一九五六年,高中语文课改成《文学》和《汉语》两本教科书。老师任高中《汉语》教师,每到他上汉语课时,我们都聆听先生讲课的言语谈吐,既规范,又清新,分析句子的结构,不时的穿插一些修辞学方面的知识,实在是引人入胜。
我记得,当老师分析到唐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时,一面讲课,一面顺手在黑板上勾画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粉笔画,形成声形合一、相互启发的效果。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的资深艺术功底。
我的老师同时是一位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士。一九五八年,兖州县首次办农业展览馆。由县农业水利局牵头,筹办地址在兖州县政府院内。当时县里抽调一中刘天野老师负责宣传板面的设计、绘制工作。老师设计出板面的大小和内容,亲自动手带领他的一班人,绘画一丝不苟,精心制作,受到县领导的好评。
当一幅幅板面完成后,他就在展览馆(翰林院旧址)着手布置。同时老师还参与农业展品实物的布置和装饰。实物、板面和馆门口的那一对用麦穗做兽毛的狮子交相辉映,真是当时的一项杰作。单位和个人络绎不绝争相参观,参观者一面观看,一面称赞,都连声叫好。
展览馆展示出兖州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硕的成果,这与办馆人是分不开的。
跟着先生学习的人,不少也都成为社会的艺术骨干。
另外,先生还是一位大合唱导演。滋阳中学在五十年代曾多次组织大合唱演出,阵容强大,那时先生就是该团的导演。
合唱演出的代表歌曲是《英雄战胜了大渡河》,此歌出于邓小平同志领导的解放大西南的部队中文艺工作者所创作。
歌声一响起,就把观众带入到强渡大渡河的场景之中,大渡河的水流湍急、气势磅礴的天险场面。从歌里知道人民解放军以非凡的气概战胜了大渡河的惊涛骇浪。
此歌的主题,就是本歌的题目。要表现出主题,合唱队员们就要用情感演唱,心理反应要根据歌词的意境而发生变化,这就要看导演的真功夫。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生的卓越才能。
老师不仅课堂教学体现出功底深厚,而且指导文艺节目更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他从动作指导、演员化妆、道具的设计与制作更是全才,因此各班的文艺节目都希望和要求得到老师的指导过目。
再如辅导荷花舞、海军舞、傣族舞等舞蹈,老师不仅在动作上给与指导,而且亲自设计道具,荷花的设计与亲手制作,用竹条扎制而成,非常逼真。荷花舞演出时,真像一群小姑娘在荷花上翩翩起舞。傣族姑娘的头饰、海军舞中的海魂帽、海魂服都是老师亲自制作的。所有这一切的舞蹈道具都是老师在课外休息时间制作的。
尽管老师在教学工作以外的时间不知花费了多少,但老师毫无怨言,他一心扑到事业上,可以看出老师的心胸多么宽广,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人,在他的身上闪烁着艺术人生的光芒。
德高望重、业务精湛的李进贺老师
李老师是我中学时的几何老师。他为人正直,生活朴素,是一位所有他教过学生公认的品质高尚、教学熟练水平高的好老师。
由于他长期专注教学工作,辛苦劳累,身体不好,但他从没因为身体不好而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对教材精益求精、超级熟练,上课一个圆规、一个三角板,就把每节教材讲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课堂容量大。别的老师一节课讲一个例题,练两、三道题,李老师讲过例题后,还能再练十几道题,这十几道题几何图形在黑板上画得又快、又规范、又美观。对证明题、作图题、轨迹题、计算题都讲得很清楚,学生听起来看着图形都非常明白,感觉上他的课过瘾,觉得比听其他老师的课学的知识多。
由于他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多,累得有时就到室外咳嗽两声,再回到教室继续讲,学生们看到他难受都很心疼,就劝他课上少讲点,让学生多做点,你好轻松一点,他却一笑置之。课下学生向他请教问题,他再忙再累也不嫌烦,一一给与解答。
他生活艰苦,衣服穿得很旧,甚至有的都破了,也不顾及。我记得高一就有几个同学对钱给他买了一身衣服,他推辞不收,在同学们再三请求下,才勉强收下。
李老师是外地人,多年在兖州教书,一心为了兖州的教育事业、兖州的学生,就没时间没有心顾及自己家中的孩子,直到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才把一个孩子接到兖州,在实小初中班学习。李老师曾对我说过,孩子在家没人过问他学习,基础差,很难提高。那时我正担任实小初中数学课,李老师的孩子正好安排到我班,开始转来时确实基础差点,但这孩子素质好,和老师一样,老实勤奋,经过一段时间成绩就有一定的提高。
恢复高考制度,很多学生不管是应届生、往届生都想继续升学,都要求听李老师的辅导课,教室根本装不下那么多要求听李老师课的学生,学校就在操场晚上开设大课堂,李老师在操场上讲课。我记得没法再真实再清楚,有一天我也去听课,一看操场上那场面人山人海,有坐着的,有很多是站着的,人尽管这么多,操场上却很安静,学生们都静静地听,认真地记,这样的场景,说明李老师的课讲得太精彩、太吸引人啦!
因为我是李老师教过的学生,因此我的几何就学得比较好,后来也当上了小学数学教师,文革期间还教过初中数学,我想,这和老师高超熟练的教学业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佩服李进贺老师,更感谢、尊敬德高望重的恩师。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