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haior 2022-09-20 发布于重庆

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

而在汉中屯兵半年多后,丞相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蜀军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丞相自己率大军攻祁山。

再回顾一下汉中入关中的这几条路吧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蜀道难走,众人公认。

有人会说,不是有西汉水嘛?可以借助水道运输粮草

这话放几百年前一点没错,韩信出汉中,就是通过水路,然后走陈仓道进入关中。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因为汉初时西汉水和汉水是联通的,同时因为有大水库的存在,水流平缓,可以走大船。所以祁山道和陈仓道是可以依托西汉水运输粮草,减轻大量的后勤压力。

但是二十年后,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武都大地震,当地的地形有了两个巨大的改变:

1、汉水被截断了,西汉水最终和嘉陵江源头汇入了今天的嘉陵江,这意味走陈仓道的话,借不上汉水的优势了。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2、大水库震没了,导致西汉水的上游水位降低,大船难以朔江而上,同时水流的流速变湍急,小船几乎无法航行。

丞相为啥后来发明了木牛流马,就是为了解决水流湍急下粮食的运输问题(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还是想感叹下,丞相是真牛,经济、内政、外交、战争、发明啥都能做到当世一流!

但木牛流马还是比不上大船的运输效率,所以粮草问题成为了拖累丞相北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次退兵都是因为粮草耗尽。

丞相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开始了悲壮的北伐。

在北伐之前,大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之谋”。

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子午谷之谋的核心就是一个人:长安的夏侯懋。

曹魏的西线战场不是一向由曹真负责嘛?怎么又变成夏侯懋了。

自汉中之战后,雍凉已经多年没有战事,曹真被任命为大将军,留在洛阳协助魏明帝总览军务。

西线就交由安西将夏侯楙全权处理。

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清河公主,从小跟曹丕一起长大,二人关系很好,曹丕继位时就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夏侯楙在关中任职时,没体现出什么军事才干,多养伎妾,夏侯楙的妻子清河公主曹氏因此与他不和(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但是魏明帝一直没有变动夏侯楙的职务(军权必须掌握在曹家人手里这是曹魏的铁律,后来随着曹家军事人才的断档,这条铁律就慢慢废除了)

魏延的这个提案,成为了千百年来众多军事爱好者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丞相后来的几次北伐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很多人就猜想,如果采用魏延的谋略,有没有机会呢?为什么丞相当初不赌一把呢?

咱们用决策树一步步来分析

1、能否顺利通过子午谷

先举两个失败的例子

曹真曾数路大举伐蜀,他本人走的就是子午道,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最后受诏撤退。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东晋桓温命司马勋进攻关中,司马勋同样选择走子午道出其不意进攻长安。结果由于天公不作美,晋军在山道中耽搁许久,被前秦侦察部队发现。前秦丞相苻雄率七千骑兵在谷口伏击晋军,将司马勋部两万人一窝端,桓温雄心勃勃的北伐因此无功而返。

当然你也不能说魏延走的时候就会下大雨,他一出子午谷就会遇到魏军的伏击,暂且定为对半。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2、夏侯懋逃跑的概率

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计划的核心是赌夏侯懋一看到蜀军就弃城而逃。

万一夏侯懋不跑呢?

此外雍州刺史郭淮的治所也在长安,所统率的州兵也在三辅驻扎,即使夏侯懋逃跑了,郭淮会不会接管长安防务呢?(郭淮之后给丞相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魏延兵力只有五千,且都是轻装而进,不可能携带攻城器械,拿下长安这样的重镇谈何容易!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举两个攻城的例子。

丞相二次北伐,出陈仓道,攻打陈仓。当时郝昭仅有兵千余,丞相先后用上了云梯冲车、百尺井阑(类似于脚手架)、土丸填堑(运土填护城河)、地突(挖地道)等方法攻城,无奈全部被郝昭破掉。

拥众数万的蜀军硬攻20多天也无法拿下陈仓这个小城,闻听张郃的救兵将至,遂退。

孟达在上庸经营多年,整个城池也被他打造的固若金汤。

司马懿猛攻了半个月,仍未攻破上庸城。

孟达最终是被亲戚和手下背叛当投名状了(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

三国最顶级的两大统帅都无法在短期内攻克一座坚城!

进攻坚城,历来不是上策。

则全城却敌者,其才非优于攻者也,客主之势异耳。故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

如果一时拿不下长安,魏延很快就要面对缺粮(魏延的计划是率五千战兵,五千后勤兵随军携粮)

古代后勤: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也就是说蜀军的粮草极限是18天,一旦无法拿下长安,魏延就要考虑迅速退兵,否则蜀军就要全部饿死在关中。

3、魏延能否在丞相赶来增援前守住长安

假设一切如魏延所料,蜀军顺利出了子午谷,夏侯懋也吓得主动放弃长安。

那么算上后勤兵,拢共这一万人能守住嘛?

长安离洛阳并不算远,曹魏运兵十分方便。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曹睿甚至可以兵发两路,让曹真和司马懿合击魏延。

有人肯定会说,前面不是提到过:攻城最下。

凭什么魏延就不能坚守呢?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前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在自己的主场作战,魏延拿下的是敌国的重镇,里面有多少异己分子?有多少魏军潜伏的奸细?城内的百姓对蜀汉的态度如何?

这一切魏延真的有把握嘛?

况且,丞相在增援长安前总得拿下整个陇西吧。

曹魏在陇西还有一块要地和一员名将。

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祁山很难打,丞相之后北上一路势如破竹,直到到了祁山,丞相遇到了硬骨头)

更难对付的是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

时间一耽误,魏延就彻底成孤军了。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所以综合分析,魏延的策略不否认其可执行性,只是成功的可能性太低(图中的系数已经是偏向于魏延,大家也可以自己设定系数,然后计算概率),而一但出现计划外的情况,那这支精兵就要全军覆没。

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人也在说,丞相这辈子太谨慎,赌一把呗,万一成功了呢?就算失败,不就那五千精兵嘛!

丞相只能一声叹息;

家底实在太薄,襄樊战役、夷陵一战,已经将蜀汉的大部分精锐打光了,魏延的汉中军团和丞相在南中征调的无当飞军是仅存的精锐。

看看后面马谡阻击街亭,蜀军几乎被张郃一击即溃就能看出蜀汉其它部队的成色。

抛开五千精锐不说,蜀汉此时还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名将?

否则怎么会有这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蜀中将才凋零,像魏延这样的名将不太好找啊!

所以,国与国之间,讲到底胜负的关键还是各自的国力。丞相用兵谨慎,实在是因为蜀汉再也承担不起一场大败了!

那丞相真正的计划是什么呢?

整个北伐的核心,就是先拿下陇右,然后依据地势和魏军对峙。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这样双方的国力差距就可以快速拉近

1、蜀汉可以减少从汉中调粮的数量,更多依靠南安天水两郡的屯田,而魏军要收复陇西,就要自关中去爬陇山,难度系数大幅度提高,之后要担心后勤的就是曹魏了。

2、凉州地区马匹资源丰厚,蜀汉骑兵短缺,所以你看丞相后面打不出什么奇袭战,没有骑兵还玩啥呢?有了凉州大马,丞相还可以发动当地蕃部充实汉军力量,以丞相的能力,可以打出眼花缭乱的组合攻击。

子午谷之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丞相北伐的核心目标是哪里)

陇西南下、褒斜道或陈仓道北上、甚至魏延的子午谷计划这时候就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

再加上孙权在南线的配合,曹魏你说该怎么防?

用数年时间缓缓图之,慢慢吞并关中,最后集全力攻打长安,一旦拿下长安,可以说“兴复汉室”已经实现。

假以时日,直捣黄龙,攘除奸凶,覆灭曹魏,还于旧都洛阳,也不是不可能。

丞相的北伐最初的进展也是极其顺利,只是算错了一个人,用错了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