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企业都在强调这件事,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源源不断 2022-09-20 发布于宁夏

韧,就是百折不挠。一个理想的韧性社会,有能力防御灾害和各种突发变化,哪怕受点皮外伤,也能确保不伤筋动骨,并且快速恢复。


特约撰稿丨艾川

小时候爱看蜘蛛网,特别有意思,它能根据受力的大小,随机应变调整自身性能。

受力小的时候,就显出弹性,延展蜘蛛丝,吸收冲击力,做到丝毫无损。受力大的时候,就展示脆性,受力区域断开破洞,但能保全整体不被毁坏。

蜘蛛网的超强韧性和它的特殊材质有关,也取决于独特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上的连接点彼此支撑、彼此分解,形成韧性的合力。可以认为:连接造就韧性。

01

关注时政、经济的人可能都留意到了,这两年“韧性”这个词不断升温,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9月19日~20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杭州召开(图/网络)

9月19日~20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规格很高,主办单位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民政府。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可能的中断风险时,围绕这个会议,有一句表述非常值得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分工的结果,是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印象中,这是国内官方第一次将产业链供应链定义为“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供应链不只是一个纸面上的名词,而是由实实在在的企业连接在一起的。仔细看一下这次开幕式的发言企业就不难发现,几家企业都有连通全球的背景:施耐德电气、高通、波音、霍尼韦尔、SAP,以及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开幕式上发言(图/网络)

它们都是全球化领军企业,做软件、做芯片、做核心零部件、造飞机。阿里巴巴是唯一的中国企业,它是连通世界的平台公司。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开幕式上作了发言。

02

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为什么中国在这个时候办这个论坛?二,为什么是阿里巴巴代表中国企业发言?

第一个问题。首先,论坛本身也是一种风向和信号:今天中国讲产业链自主可控,并不是要与世界脱钩,而是要更有技巧地与世界挂钩。

商务部昨天公布了一个数据,1至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看起来,我国吸收外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因为今天世界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

过去三年,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不断,疫情说来就来,战争说打就打,国与国之间说翻脸就翻脸,芯片、能源、资源的供应时不时出幺蛾子,粮食跨国交易受到高度关注,这个世界不再有“局外人”,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企业、个人,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尽可能地获得确定性?如何具备足够强的“韧性”?

韧,就是百折不挠。一个理想的韧性社会,有能力防御灾害和各种突发变化,哪怕受点皮外伤,也能确保不伤筋动骨,并且快速恢复。在一次次应变中,还能逐步提升能力,形成韧性不断强化的正循环。

内外双循环、科技自立自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国家特别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做了全面、长远的顶层规划和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国家必须调动发挥企业的力量,才能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和卡点。

堵点和卡点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卡脖子”,以及搞不进来、留不下来、走不出去。

要想不被卡脖子,就得在核心科技、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自立自强。

要想搞得进来,就得赢得国际产业界的信任和支持,比如在论坛上发言的那些重要外企,它们得愿意和中国合作、来中国发展,而且处得如鱼得水,愿意在这里长期扎根。

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合作与支持是双向的,在那些“人无我有”的领域,我们也该大大方方地走出去、送出去。



03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阿里巴巴代表中国企业发言?

很多人觉得阿里是一个消费平台,但换个角度看,阿里巴巴本质上是围绕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平台节点,它已经逐渐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迈进。

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去年阿里在研发上投入了1200亿,自研芯片持续取得突破,工信部认定的46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65%使用阿里云的服务。

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在论坛开幕式上所说:“阿里巴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菜鸟国际、国际站是新型流通平台,阿里云则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数字化基座”。

这大概就是由阿里巴巴代表中国企业在开幕式上发言的原因。

两年前全球疫情刚开始时,菜鸟干了一件轰动性的事: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输了超过2.6亿件医疗物资,其中包括对运输条件要求很高的疫苗。就算是萨尔瓦多这样的中美洲国家,19个小时就送到了。

早年很多人认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就是建个网站,然后坐享其成。这几年看清楚本质的人越来越多。平台经济是一个网状经济,它的价值在于连接,如果说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重要的公共产品,那么节点平台也是重要的公共产品。

所谓公共产品,就意味着要有巨大的基础性投入,没有海量研发投入的支撑,芯片、操作系统、AI这些关键技术不会自己长出来。平台经济还涉及云计算、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要从0到10建起来,工程量之大远超常人想象。

谈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阿里巴巴张勇说了两点意思,一是将在核心科技上持续投入,指向以自立自强促韧性;二是与各方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平台企业与生态伙伴开放协作的优势,指向以全球化促韧性。

这两点意思其实并不矛盾。在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要充分理解自立自强与开放融通的统一性并不容易,因为情绪会压倒理性,竞争可能吓退常识。

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我们绝不是在封闭中变强的,而是在开放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04

越是对外开放,越能兼收并蓄,自主研发的突破就越大、成果就越多。这就像一个生态系统,草木越葱茏,大树才能长得更高。

今天,对外开放不仅是商品和市场的开放,也是人和信息的开放,只有高端人才和前沿信息能顺畅地流起来、用起来,核心科技才能取得突破。

要做开放有韧性的蛛网,不当封闭松脆的蛋壳。当政府和企业都在讲韧性,许多新变化会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