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康路上的遗言

 书柜茶室 2022-09-20 发布于上海

武康路393号甲,黄兴故居,初建于1912年。

黄兴1914年—1916年寓居此地,期间孙中山曾两次来黄兴寓所。1916年10月31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此,年仅42岁。

393号时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的“驻沪交涉使司”衙署。

黄兴在最后的日子里,与孙中山时相过从,他们意识到,“前此的分歧,多起因于气质性格和处事方法的不同,大目标则是一致的”。自知时日无多后,黄兴对孙中山留下遗言:“吾死后国家苟日臻富强,则吾虽死犹生也。”

黄兴在武康路上的遗言,要求革命党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不惜牺牲。

黄兴逝世后国内的革命党人,纷纷到黄兴寓所灵堂吊唁,孙中山、蔡元培等料理着黄的后事。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黄兴病故后,南楼沉寂数年后迎来了另一批中国近代世上的重要人物李石曾。他和张静江、吴稚晖于1906年创办于法国巴黎创造的“世界社”,在上海设立分社。该社与世界各国合作办理中国学子赴西方国家“勤工俭学”事宜。不少人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约1929年前后,世界社上海分社迁址到法租界福开森路(武康路)393号。

因工作需要,将隔壁的395号一起设立了“世界社”。

现在393号一部分现在为民居,另一部分(393号甲)作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及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里面展示着徐汇区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种风格建筑模型。还不定期举办文化展览。

整幢建筑以花岗岩为墙角基础,底层筑有大理石露天台阶,立面以水泥仿石砌块衬托浅色横直线条,附以浮雕和装饰线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