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札记|苏辙警世名句(五)

 无知一熊 2022-09-21 发布于广东

21)廉而不刿,柔而不屈

出自苏辙《祭文与可学士文》,有棱边而不至于伤人伤物,柔韧有余而坚强不屈。

《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范蠡《范蠡进谏勾践持盈定倾节事》:“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柔而不屈,强而不刚,德虐之行,因以为常。”翻译过来为,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决断大事,顺应阴阳的变化和天地的常规,做到柔顺而不屈服,坚强而不僵硬,赏和罚的施行以天地为常法,生和杀的掌握以天地为准则。

22)持盈守成,艰于创业

出自苏辙《元祐会计录叙》,处于富贵繁荣之时守住既有成就,比创业还艰难。

盈之必溢,成之必毁,物理之至,不可逃矣。盈成之间,唯有以德化民,以法服人,德法相济,才能安定、长久。没有德不能安定,没有法不能长久。《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hé)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凡事勿过度。

《宋史·苏易简传》:“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

2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出自苏辙《古今家诫叙》,爱护晚辈、孝敬长辈,这种爱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慈指对晚辈的爱;孝指对长辈的敬。

孟子认为人有一种内生的、自觉的“良能”“良知”。《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良知良能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端”。这“四端”是仁、义、礼、智道德理性的萌芽,孟子相信:“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的善端,因而主人本善。人只要反求诸己,率性尽心,率性而为,便可为天地万物立心,皆可为尧舜。

24)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

出自苏辙《祖逖([tì])》,用恩义、诚信对待人,不用欺诈手段。恩信:恩义、诚信;接:对待。此言意在强调待人接物应以诚信为原则,反对搞欺诈的小动作。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与祖逖轶事相关的典故有“闻鸡起舞”“南塘一出”“中流击楫”“先吾着鞭”“威压王敦”“智退桃豹”“置酒作歌”“上应星象”。

【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同被而眠。一次,祖逖闻到半夜鸡叫,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便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中流击楫】祖逖率部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眼见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而自己身处困境和壮志难酬,热血涌动,便敲着船楫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发誓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便如这江水有去不回!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先吾着鞭】祖逖与刘琨共以收复中原为志。祖逖获得朝廷任用后,刘琨对人道:“我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担心祖逖先吾着鞭。”后人在诗文中常引用“先鞭”、“祖鞭”,以此形容奋勉争先。

25)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

出自苏辙《栾城集·陆贽》,警惕戒备之心很容易忘却, 骄傲自满却很容易产生。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警戒之心易于松懈,而骄傲之心则易于滋生。这也是人之本性,因此在为人处世时就要注意,时刻提醒自己莫放松警戒之心,莫滋生骄傲之情

自古“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肆傲者纳侮,讳过者长恶”。苏辙在《栾城集·汉光武上》言:“多才而自用,虽有贤者无所复施。”有才干却自以为是,即使手下有贤明能干的人也无法实行他的措施。苏轼在《上两制书》言:“自许太高,而措意太广。太高则无用,太广则无功。”自吹自擂和好大喜功都终将无功而返。

26)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

出自苏辙《上皇帝书》,主持全局谋划大计方略的人,必须掌握住简明的总纲,去驾驭纷繁的事务

面对繁复局面,要摸清理顺事物的方方面面,化繁为简。一要理出纲目,古人讲,纲举目张,举一纲而万目张;二要抓住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一般、重点与重中之重的关系,抓好那些制约、影响、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一卷而众篇明;三要善于“弹钢琴”、注重“两手抓”。

苏辙曰:“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以简自处,而以繁寄人。以简自处,则心不可乱;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以繁寄人,则事有所分;事有所分,则毫末不遗,而情伪必见。”

27)用人惟其才,故政无不修;考绩必以岁月,故官不失绪

语出苏辙《王存磨勘改朝散郎》,使用人要根据他的才能, 所以政事没有得不到治理的; 考核业绩一定要按时进行, 所以官场的次序等级才不会发生混乱。修:治理;考绩:考核业绩;岁月:指规定的时间;绪:次序, 等级。

要想行政有效率,就要任用有才能的人为官;要使晋升官员有依据,做到公平合理,就要按时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评。

苏轼《论时政状》:“正则用之,邪则去之,是则行之,非则改之。”正直的人就用他, 不正直的人就遗弃他, 对的就去做, 错的就改正。

28)多而至于失其处者,非多罪也。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语出宋·苏辙《类篇》。面对诸多事物而失章法者,并非是多的缘故。没有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 即便事情很少和问题很简单,也会变得很混乱难理。如果有处理事情正确的方法,即便事情再多再难,也能做到有条不紊。待:对待、处理事情的方法;若一:如同只有一件事。

面对纷繁事物,先要梳理头绪,抓住焦点、难点、热点,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要照对处理方法和诀窍,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各个击破。至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先放放。

29)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

出自苏辙《晋武帝》,可以停止而不停止,不可以停止却停止,这二者都是混乱(的根源)。已,停止。

为什么会当行不行、当止不止?一时是非不分,二是不能见机行事。为人处世要掌握发展规律,审时度势,措施得当,宽严相济。

30)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久,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出自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能有推行极诚的心,再加以恒久不息的坚持与毅力,则天地都可感动,金石这类坚硬的东西都可打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永久的真诚将会无坚不摧。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加,金石为亏。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