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ABC理论:把挫折当存折,用积极心态改变人生!

 陈蕙茗研习社 2022-09-21 发布于广东

在美国有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孪生兄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是一个赌徒,而且脾气非常暴躁,母亲喝点酒以后往往也是情绪控制不好。

这对孪生兄弟出生于相同的家庭,日后两人却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弟弟无恶不作,锒铛入狱,而哥哥发奋图强,已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还竞选上了议员。

人们都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一名好事的记者去监狱采访弟弟,“你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弟弟说:“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 

而同样的问题,记者问了哥哥。哥哥的答案:“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

只是,哥哥在这样的家庭中,找到了发愤图强的勇气和动力,而弟弟却自暴自弃,沦为囚徒。

人们不解,为什么同样的外在环境,却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

这个看似很难解释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的理论可以解释,那就是情绪ABC理论。


概念:情绪ABC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A是指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即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指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就如上面孪生兄弟的案例,可谓是“一念之差,两种人生”写照。

根据埃利斯的观点,弟弟出现负面情绪的信念是有三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这类人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例如,我必须做得好并赢得别人的认可。

这样的后果就是,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这类人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用埃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且更可怕的是,指向他人时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3、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也很容易让人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可见,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内在的信念、心态!

那要如何转换心态呢,把挫折当存折,把压力当动力,把障碍当最爱呢?我们来看看一些转变方法。

场景一:积极的心理暗示

20年前,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天才试验,他们在学校10000名学生里面随机抽取出20名,然后召集所有的人集中在操场上。

校长宣布这是我们国家顶尖的专门研究天才的科学家给的名单,经过长期的测试和研究后发现在我们学校有20位天才。

人群中站出来的20位学生当然很激动,很兴奋,“哇,我们是天才呀,是被测试出来的呀。”

20年后,这20个人不负重望,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成绩。

而真相是:他们并没有真的经过专业测试,而他们能成功的原因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我们是天才,所以我能克服不能克服的困难。

场景二:永远想你自己得到的,不要想你失去的

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似乎生来就和好运无缘。

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供他读书,所以他很早就辍了学。12岁就去工地上打工,16岁那年他因误触高压电,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23岁,一场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一只眼睛。

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因此沉沦,心理想着只要还有一支腿还有嘴,就还能学点什么。

他开始学习画画,因为没有手,就用嘴作画。

先用牙齿咬住画笔,再用舌头搅动,嘴角时常渗出鲜血。

少条腿,他就“金鸡独立”作画,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我们不去想我们没有什么,而是去想我们还有什么,还能创造什么。

场景三: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

有一次,他的助理将一份写好的计划书交给他,并询问他的意见。他面带微笑地问道:“这是你能做的最好计划吗?”

助理犹豫了一下,回答说还可以再改一下。

两周后,助理又再次递上修改后的计划书。基辛格还是面带微地问道:“这是你能做的最好计划吗?”

助理后退了一步,低声说:“也许还有一两个细节我可以再改进。”

每个人的拥有的时间是平等的,认真过好当下,才能保证做事的品质,才能不辜负青春年华。

小结:

1、情绪ABC理论:A(事件)+B( 信念)=C 结果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挫折、压力、障碍时,要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永远想自己得到的以及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3、如果说成功=心态*能力,能力不会是零分,但消极的心态为零时,就会导致消极的结果。成败不是能力决定,而心态决定。

要将挫折当存折,压力当动力,把障碍当最爱,用积极心态改变人生,创造美好的明天。

疫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关于自律、工作意义、价值认识和应变能力的考试。

我们只有用努力、积极的方式,才不会被淘汰,并且争做自己的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