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人的江山情怀和诗词

 zzm1008图书馆 2022-09-21 发布于上海

庐山行(4

(修改版)

伟人的江山情怀与诗词

        毛海生

图片

6月下旬结束了庐山行,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但庐山行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座举世闻名的匡庐,一直让我久久难忘,深深忆起。

在六月分的庐山行过程中,我总会在当天写一写参观的感想、体会等,作为《庐山行》系列,却也不过只写了短短的三篇。在此后的713日,我在闷热的小书房里重新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只写下了《庐山行(4)——庐山恋》这样一个题目。才写没几个字,因故只好搁下笔,这一搁就是近两个月的时间。

庐山有现在这样名气,“先天足”是一个方面,但它和毛主席的三上庐山及在庐山上留下的诗篇却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毛主席在九江停留,在长江上航行规划祖国未来的建设蓝图,这一切都像长江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涌现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当我再次拿起笨拙的笔,想来完成《庐山行(4)》时,脑海里已逐渐形成了伟大领袖的江山情怀与诗词。于是,这篇《庐山行(4)》有了今天这样一个标题。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的南部。

庐山,她东揽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动脉,北枕滔滔万里长江。

图片

庐山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达官草根,来此吟千古绝唱。

当我踏上庐山,当我站在含鄱口、龙首崖、纵览云飞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说庐山以雄、奇、险、秀著称一点不为过。

当我站在庐山之颠,看雾断青峰,不知云外几重天时,真的无法形容这样的情景。

庐山,可谓星光璀璨。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近3600名历史文化名人相继登临庐山生活、游览,留下了近2万首诗词歌赋。

你看:

东晋陶渊明在九江彭泽当县令时,上了庐山,留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湖不归”诗句后归隐庐山。

你看,“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唐朝大诗人李白来此观瀑布,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美句。

图片

你再看,宋代大诗人苏轼当年游玩到这300多平方公里的名山,这位诗人被这又风又雨又云又雾的奇景所迷惑,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苏轼的这首诗,后来引申为我们凡事都要辩证的、完整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看待;不能唯心的、片面的、狭隘的、割断的、停止的看待一切事物和人。

图片

庐山,不仅是大地雄浑与秀丽的象征,还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我在庐山的几天中,切身体会就是,让庐山引以为傲的,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所书写的新的文化和创造的新的历史。与国内其他名山相比,庐山更具有丰富的唯一性、稀缺性、独特性、罕见性特色优势。

要说庐山能有如今的名气,那绝对离不开上世纪毛主席三上庐山,而毛主席三上庐山书写下的历史,使这座名山更加富有特殊地位。可以说毛主席是使庐山扬名天下的最佳的“广告商”和“推手”。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已公开发表的毛主席157首诗词中,写庐山的诗有两首,就是19597月作的《七律.登庐山》和19619月作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两首诗。

而喜欢毛主席诗词的人都会发现,以填词擅长的毛主席,在1955年至196212月的七年时间里,共创作诗词23首,词只有三首,而律诗却达二十首之多。这不能不说是毛主席诗词创作中的特殊阶段及特殊创作篇章。

作为毛主席诗词的爱好者,我在学习中看到,毛主席一生在江西创作的诗词,包括战争时期到和平时期一共写了十三首;如果我们再加上毛主席在北京写下的有关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七律二首.送瘟神》,那么,毛主席写江西的诗词就达到十五首,由此可见毛主席对江西这片红土地的深厚感情。纵览毛主席的全部诗词再也找不出第二位的了。

1959630日下午,毛主席经长沙来到汉口,在汉口乘坐“江峡”号游轮顺流而下前往九江、庐山。

图片

汉口至九江长江水路约270公里,对这段水路,毛主席在六年前的19532月,乘坐海军“长江舰”视察人民海军时走过,在三十年前也走过(19234月)。在19532月的那次航行中,毛主席在“长江舰”满怀对祖国的大爱,对人民的大爱,为祖国的建设精心描绘着宏伟蓝图。在这次航行中,毛主席还为人民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人民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峡轮”载着领袖顺江而下,毛主席手扶护栏,望着江汉关钟楼,望着龟蛇二山,望着横卧长江上的“铁虹”及在“铁虹”上飞驰而过的列车。

图片

1959629日傍晚,毛主席乘坐的“江峡”轮靠上了九江码头,雄伟、壮丽的庐山已远远的可以眺望。而此时的毛主席并没有急着下船,而是踱步到船首向着前方不远处的石钟山和湖口瞭望。毛主席是一位熟读古书的人,他对宋人苏轼所写的《石钟山记》熟记于心当他看见石钟山时,不禁吟出:“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他像对同事更像对自己问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与石钟山一水相连的湖口则是19494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1000余里战线西线起点,422日毛主席亲笔为新华社写了新闻通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主席举着望远镜深情地望着这片江面。

19597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这天,毛主席离开“江峡轮”,从九江乘车,开始他的第一次登庐山。

毛主席的车子沿着庐山北山公路缓缓地开动着,经过一弯又一弯,毛主席不时地询问着有关问题和摇下车窗观赏着车窗外的风景。当年上山的公路只有北山这一条,从山底到到牯岭约有400个弯道。

我此次来庐山,从南门上山,再由东门下山,因为北门公路正在改建。我问了在庐山景区开了十多年景交车的司机,北山公路真有400道弯吗?他回答我,北山公路经过几次扩建,现在只有390多道弯了。

图片

上山过程中,毛主席的车子在上山途中停下来,他站在庐山上向着长江望去,向着浔阳城望去,向着鄱阳湖望去。

浔阳城,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但在过去,这座江州的浔阳城可是一座名城。在这座浔阳城里,唐朝诗人白居易写了《琵琶行》,诗里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沿用至今。

浔阳城,也是小说《水浒传》里宋江题写“反诗”的地方。在浔阳城的浔阳楼上,醉酒后的宋江感慨自己不如意的人生和仕途,在这座小楼的墙壁上涂下了“反诗”二首,其一为《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公明的第二首“反诗”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在浔阳楼涂了一墙的“反诗”后,遭到官府的围捕追究,被判了死刑,最后被逼迫走上梁山,造反了。

毛主席在庐山上望着浔阳城,他也许想到历史上的许多名人草客的故事,但也许在毛主席的眼里,宋公明在浔阳楼题写的“反诗”倒让他有些感触。

就在离浔阳城西南方向不远的湘赣边界有一座小城叫修水,这一带也曾叫过“匡庐”。192799日,毛泽东从建党六年没有自己的军队,无数共产党人被镇压、被屠杀血的教训中深刻领悟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要想获得成功不致夭折,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拿起枪杆子“造反”,只有用革命的武装才能战胜反革命的武装,工农割据才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同志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拉起一支工农武装的队伍,打响了反抗“政府”的第一枪。毛泽东在领导了这次“造反”后,同样的也写了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图片

毛主席的这首《西江月》表露出他的一腔反抗斗争精神。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最大的志愿却是想当一名教师,其次是记者。是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彻底警醒了中国共产党人,也警醒了毛泽东,毛主席这双握惯了笔杆子的手,拿起了枪杆子,他把这个革命理论归纳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主席领导的这支“造反”队伍遭到疯狂的镇压和围剿,起义失败了,怎么办?去哪里?上山!当山大王去!到远离城市中心的大山里探索开创新的革命道路。

就这样,毛主席带领着被反动政府“逼得”无路可走的队伍,走进了大山——井冈山。在井冈山,毛主席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真正开始了“造反”——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19288月毛主席领导的红军在井冈山取得了反击“官府”围剿的重大胜利。9月毛主席闻此大捷,又一次写了一首词牌为《西江月》的词《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毛泽东的“造反”,既有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义愤,官逼压迫剥削等原因,如陈胜揭竿、刘邦斩蛇、朱元璋起事、洪秀全金田举兵等,但毛主席的所领导的“造反”又与他们的造反起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毛主席的造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崇高的革命宗旨和奋斗目标,他是要通过造反推翻旧的不合理的的社会制度,建立一支崭新的为人民打天下,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建立一个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国家。

后来,毛主席多次谈到被逼造反和逼上梁山:

“我没有准备打仗,是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了,我们也很蠢,没想到枪杆子,没想到蒋介石这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让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

在延安抗大演讲时,毛主席说:

“《水浒传》里讲的梁山好汉,都是逼上梁山的。我们现在也是逼的上山打游击。”

在重庆谈判时,毛主席有力的回击陈立夫:

“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为此,毛主席由衷激赏:“梁山好汉都是些不甘受压榨,敢于反抗的英雄。”

毛主席的目光从浔阳城收了回来,继续登山。

毛主席兴致勃勃的登上了庐山。

这是他第一次登庐山。登上庐山后,毛主席下榻于180号别墅(美庐)。在这座别墅里,毛主席写下了两首庐山诗的第一首:《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图片

图片

2022621日,我一早就来到了牯岭,站在这里,虽然有着一阵一阵的浓雾,但我的兴致依然很高。

我拨开如纱的晨雾,进入花径,穿过如琴海,越过飞来石,跳上好运石,沿着山崖栈道,来到了仙人洞。

仙人洞,因为毛主席的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而扬名海内外。来庐山的旅游者,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凡到了仙人洞,都会吟出毛主席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在庐山,毛主席的这两句诗远远大于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影响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仙人洞,是庐山最为著名的景点。

仙人洞,系悬崖绝壁上的天然石洞,洞深约十米,可以容纳上百人,相传为吕洞宾求仙学道之处。

仙人洞也是我这次庐山行深度游重中之重的景点。

这里有伟大领袖留下的足迹,留下的历史典故,留下了依据这里的风光而写就的伟大诗篇。

195975日,毛主席兴致极高地来到仙人洞,他驻足仔细察看摩崖石刻,不时地向有关人员询问仙人洞的情况。

毛主席对李白的《庐山谣》诗就十分欣赏,不止一次抄写:“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他还将亲笔抄录的李白《庐山谣》送给亲属。

然而,毛主席毕竟不是一位普通的诗人,他的诗词不但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完美作品,他更多的会从国家的主权安全及民族的根本利益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毛主席游仙人洞,他的江山情怀、他的雄韬伟略、他的伟大战略眼光在两年后的196199日第二次登庐山时,用了《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这样一首二十八个字的诗完整的展现出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图片

这就是领袖的胸怀和眼界。

这就是伟人的江山情怀。

我们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这首七绝,再和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我个人认为,他们虽然都是写庐山的,但无论是气魄,还是胸怀,毛主席的这首七绝远远高于李白的《庐山谣》。他们虽然都是写庐山茫茫的气势,李白写的是乱云,而毛主席赞誉的却是乱云飞渡中的险峰。这也是伟大领袖所赞誉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智慧。毛主席通过这首七绝,结合时代背景,把政治寓意与诗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想通过诗笔,直抒胸臆,坚定全党全军全民攻坚克难的信心,表达出一种高尚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

仙人洞位于庐山锦绣谷附近,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更凸显它的险峻。毛主席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描写的就是锦绣谷的景色。

为了身临其境感受毛主席这首诗作的环境,我来到了锦绣谷。

在仙人洞左侧,有一座直径2米多的圆型月亮门,门楣上镌刻着“仙人洞”三个大字。在月亮门内有一块突兀的巨石,形如蟾蜍,也被称之为“蟾蜍石”。有一棵高大的劲松插石挺立,这棵松被尊称为“石松”。而在这块蟾蜍石上赫然刻着“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当我站立在“纵览云飞”巨石的黄色安全方框内,我的恐高症还是令我双腿发抖,胆战心惊。可当我鼓足勇气探头朝远处一望,石下乱云飞渡,劲松挺拔,雄鹰在山和云层间展翅翱翔,如入仙境。

195975日,毛主席来到这块蟾蜍石旁,他望着这块巨石上插石挺立的劲松,望着山间翻卷的乱云,也许他的心中已酝酿着那首伟大的诗篇。

图片

图片

2022621日,我来到了仙人洞,来到了蟾蜍石,来到了纵览云飞,来到了高大的劲松旁。我仔细的观看每一个景点,我在心中将这些景点与毛主席那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所描写的一一比对镶嵌,竟是那么的吻合:当我站立在劲松下,向远处望去,我才领略到什么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图片

图片

走进庐山,融入到庐山,深刻了解庐山的人文历史,尤其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及他们的领袖的江山情怀,我们才能看懂庐山的真面目。

当我来到含鄱口,想起了了清代诗人曹龙树《含鄱口》:

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

拟似巨鲸张海口,西江不吸吸鄱湖。

当我来到含鄱口,来到含鄱口的牌楼下,来到含鄱口毛主席休息坐过的石凳,来到毛主席在含鄱口站立纵览天下风云的地方,我实在感到震撼。毛主席从1959年以来游览仙人洞、含鄱口的感悟,经历国内外风雨的催发,至1961年初秋一泻而出,给我们留下了在庐山写成壮美诗篇。

图片

图片

这就是伟人的江山情结与诗词。

庐山行的第四篇游记感想就以这样一种形式,凌乱、文不对题的写完成了。

最后,我就以两篇习作结尾吧。

七律 登庐山

跃上匡庐云雨巅,

江河鄱湖入眼帘。

冷笑西风铜墙软,

热血东方铁壁坚。

百年夙愿是初心,

三上牯岭写新篇。

豁然贯通破迷雾,

行稳致远更无前。

七绝 仙人洞

纵览云飞石劲松,

雪压枝头仍从容。

悬崖峭壁一仙洞,

天地刷新看险峰。

              2022921日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