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翼远:《道德经》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股与道十三篇 2022-09-21 发布于上海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老子的世界观,即事物的存在是对立统一的,这就是矛盾,体现了矛盾的哲学思想。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人类的一切文明,最终都会归结价值观。老子的价值观与众人相反。"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在外在的物质方面,众人的选择是熙熙攘攘追求名利,追求物质的享乐。老子对物质利益及其享乐抱以淡泊的态度,如婴儿一样,在内心里不曾丝毫地萌发。在内在的精神方面,老子像愚人一样保持纯朴的心性,对世上的事宁愿昏昏然不知,众人则要以精明之心对待世上的各种事情,对任何事情都要洞察洞悉,生怕因为不能察知而损失了自己的利益,而老子则对这些事情明而不争。他只追求道(母),从道(母)中吸取营养(食),依道而行。

    老子所以选择与众人相反的价值观,是因为他知道人只有通过求道得道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升华,才是获得真正幸福快乐的源泉。至于世俗的物质利益,老子也并非完全不要,只是不刻意追求,而将全部生命投入到对道的追求与探索上。人活在世上,不是动物,只知物质的利益与享乐,而有更高精神的追求。其实老子是为圣人立言,老子的价值观,应该就是圣人的价值观。

     老子的人生观"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得道人没有自己的私心和自我主观成见,不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从自我意志出发去决定好恶、判断是非。有道的人,收敛自我的成见与意欲,不以主观厘定是非好恶的标准,破除以自我为中心去体察天下人心,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让天下人的心灵都变得混沌、纯朴,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这就叫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这样,我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才能打破、距离才能消除,从而达到人我合一、天我合一。这样就不会有矛盾,又何来郁闷、痛苦?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困惑、痛苦、往往都是“有心”和“我执”造成的。往往是执著于一个观念和意志,当这个观念和意志与他人不相同时,就觉得别人错了,自己是对的,可是他人并不因为你认为是错的而改变他的观念意志,于是就产生矛盾,不可解脱,这样就产生了困惑、不开心、郁闷、痛苦。其实也许只要我们自己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意志,就会豁然开朗,原来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也是对的,自己是错的,这样就不会有矛盾,又何来郁闷、痛苦?

    对待“善者”和“不善者”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善对善,以不善对不善,这是有差别的态度。另一种是无论是善还是不善,都以善对待他,这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是慈悲、慈爱的表现,也是老子采用的态度。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对前者往往会带来反抗、不满、报复,所以在“德”上往往难以提升。后者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人,从而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尤其是启发不善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不善。这样一来,天下人的品德都向善了。

      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观”之中,世界观是解决对宇宙发展变化的认识;人生观是讲人为什么活着(包含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等),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怎么实现这个目的,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解决之后,人的心术才能正。人生观取决于世界观,体现着人生态度,反映着人的是非观念。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