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斩杀匈奴单于第一人,留下一句名言流传至今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长安司马门。

一骑快马飞奔入城,马背上的鸿翎急使高举露布,一路高喊:捷报!捷报——

绝尘而去。

这位鸿翎急使来自遥远的西域边关,他带回了一个朝廷等待已久的消息。

   很快,一个特大喜讯便迅速在长安城传开了,汉军在西域康居国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但歼灭了匈奴主力,还斩杀了匈奴郅支单于,首级连同捷报一起送到了长安。

   这场胜仗也意味着汉朝和匈奴的百年战争至此以汉朝的最后胜利而宣告彻底结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打下这场胜仗的汉军将领名叫陈汤,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陈汤,西汉后期将领。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

陈汤少年时喜欢读书,作文思路开阔,但因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所以陈汤不为乡里看重。后来他流浪到长安,认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慧眼识才觉得他很有才能,将来必成大器。

   很快,一个机会便从天而降。

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按规矩要回家奔丧并守孝三年,但陈汤并没有奔丧回家。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非常重视。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推荐他的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

不久后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此时的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汉朝的西域地区大致为今天的新疆、甘肃一带,自从汉武帝时张骞西行凿空西域后,这片广袤的土地便收归朝廷管辖,朝廷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进行管理,到了陈汤的时代,西域已经在朝廷治下二十多年了。

陈汤出使前当时西域的情况非常复杂。宣帝时期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囚禁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得罪了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

康居王非常尊敬郅支,还将女儿许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深入到赤谷城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只能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逐渐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后来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支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

汉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还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

    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

    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三校走南道,过葱岭(今喀喇昆仑山脉西部)经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过乌孙与康居境,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人还向汉军挥手挑衅。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对射。郅支单于得到汉军进攻的消息时,先打算逃跑,因为他怀疑康居人对他怀恨在心,可能有人会做汉军内应。随后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郅支单于惊慌失措,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他带了一些人登上城楼发现汉军将城池包围的水泄不通,不得不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当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同登上城楼,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流矢射死他几个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恼羞成怒,下楼骑马逃回了他的宫室。

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围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冒着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奋勇击杀,将郅支刺死。军候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从宫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带的文书信件。入城将士搜捕敌军,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1518人,生擒官吏145人。另外俘虏敌兵1000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

    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后给汉元帝上了一道著名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最后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振聋发聩,威震敌胆,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不知怎么就成了一些皇汉分子的口头禅。

    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为遇难受辱的汉使报仇雪恨,大大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国的威信和地位。战后,甘延寿与陈汤立即派人将郅支首级送回长安。

    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受到乌孙兵马的围攻,段会宗派人请求朝廷尽快发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讨论数日仍无结果。王凤向汉成帝建议,请陈汤来帮助策划。汉成帝立即召见陈汤。

陈汤早在围歼郅支时落下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见皇帝时,皇帝先下诏不用行跪拜之礼,让他先看段会宗写回来的紧急求救奏书。陈汤推辞说:“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汉成帝听出他话中有怨气,便说:“国家现在有急事,卿就不要推辞了。”陈汤说:“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汉成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说:“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他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锋利。如今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兵马不足以战胜会宗,因此陛下尽管放心。即使发兵去救,轻骑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骑平均才三十里,根本不是救急之兵。”陈汤知道乌孙之军皆乌合之众,不能持久进攻,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后说:“现在那里的包围已经解除。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的。”过了四天果然军书报回,说乌孙兵已解围而去。

大将军王凤通过这件事深感陈汤经验丰富,大有用处,于是奏请皇帝启用陈汤,任他为从事中郎,军事上的大事都请他做出决断。陈汤严明法令,采纳众人的意见办事,颇有将帅风范。但他又经常接受人贿赂的金钱,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

陈汤后被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住了几年后,敦煌太守上书朝廷说:“陈汤曾经诛杀郅支单于,威风远及外国,现在降为庶人,不宜住在边塞地方。”于是又把他迁到安定(今甘肃固原县)。议郎耿育看到陈汤处境可怜,便又上书于皇帝,再次论述了他的功绩,说明当今国家“枭俊擒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他之所以被冷落遭不幸,是由于嫉妒之臣的排挤、打击所致,恳请皇帝予以关怀、照顾。皇帝下诏让陈汤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

    几年后,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百多年,汉军虽然屡次重创匈奴主力,但从未能斩杀匈奴单于,直到陈汤出兵西域一战而斩杀郅支单于,威震西域,匈奴丧胆,陈汤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斩杀匈奴单于的汉朝名将,一战而终结汉匈百年征战,其威名必将永载史册,青史留名。

    西楼微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汤驭百蛮之君,总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蹈康居,屠三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扬汉威万里之外,威震大漠之西,扫累代之耻,立不世之功,万夷归附,莫不震恐。虏酋闻郅支诛死,喜忧参半,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勋,汉元以来,征伐边塞之帅,未尝有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