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遗事51:中原无主南唐有意,李璟和耶律德光的初次过招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这石重贵年轻气盛,一上台就改变了石敬瑭留下的国策,派使臣前往契丹下通知。

往后我大晋和契丹是平等的国与国关系,但看在先皇的面子上,我还尊你为爷爷,不尊就是不孝,这个没办法。

这就是所谓的“称孙不称臣”,从私人关系我们是祖孙,但国家之间以后就是平等的了。

看到石重贵这篇充满傲慢口吻的国书,耶律德光脸都气绿了,一怒之下决定发兵教训一下这个傲慢的孙子。凶悍无敌的契丹骑兵如狂风一般呼啸而过,直扑黄河南岸的开封,沿途的后晋军纷纷溃散不战而降,最终开封陷落,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耶律德光大摇大摆进入开封城,东京汴梁的富庶繁华令他眼花缭乱,羡慕嫉妒恨。加上这一时期他和太后的关系剑拔弩张,心里突然产生了迁都开封,当中原皇帝的念头。

说干就干,耶律德光不久就在开封举行了即位大典,改国号为辽,正式做起了中原人的皇帝。



为了通知各地的藩镇诸侯,告诉他们大辽已经试营业,耶律德光派出多路使臣前往各国递交国书,其中前往南唐的使臣也很快就抵达了后晋和南唐的边境,在淮河边等待南唐方面放行。

李璟已经听说了后晋被灭,契丹人遣使进贡,他也想听听契丹人说什么,便通知送契丹使臣进京。契丹使臣在各地驻军的护送下到达金陵,递上了国书。

耶律德光在国书里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大辽已经灭了后晋,特来向南唐报喜,以后咱俩就是邻居了,多多关照哦;另一个就是既然是邻居了,咱好歹见个面喝杯小酒加深一下感情嘛。

耶律德光提出两国皇帝到淮河边境上开个座谈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简单说就是结盟,约为兄弟之国,你看如何?

李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堂堂大唐皇帝岂能屈尊到淮河边去见你这个蛮夷酋长,几个菜呀,喝成这样?

问题是人家既然遣使来了,总要给个回复嘛,石沉大海不吭不哈不是天朝做法呀。

最后经过商议,李璟派工部郎中张易作为使节,前往契丹递交国书回复。李璟在国书里提出希望派人到长安去修缮唐朝诸帝的皇陵,从金陵去长安就是今天从南京去西安的路线,契丹控制的中原是必经之路。

李璟突然提这个要求,有点试探耶律德光的意思,耶律德光因为李璟拒绝淮河会盟,正生闷气呢,一看李璟提出的借路要求,也大笔一挥,不行!




得,双方都把话说到这份上,沟通的渠道也就堵死了,那就没什么好谈了。这次试探后,耶律德光和李璟都明白对方不是省油的灯,谁也不会服谁。

耶律德光并没有在开封待多久,他是正月进入开封的,随着春暖花开,气温升高,契丹军逐渐受不了中原的高温,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加上各地军民奋起反抗契丹人的残暴统治,南下中原的契丹军仿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耶律德光苦不堪言,也没心情当中原皇帝了。

进入夏天后,中原的酷暑高温终于令契丹军心态崩溃了,强烈要求回草原去。耶律德光束手无策,心有不甘地下令撤军,放弃开封渡河北去。
这也是五代时期罕见的中原无主的情况,没有皇帝,没有朝廷,啥都没有。

金陵的李璟很快就接到了前线的密报,这真是天赐良机啊,李璟有点激动,中原无主,只要派一支军队北上接管,中原唾手可得矣。

李璟想到这里兴奋地睡不着觉,摩拳擦掌准备出兵,可到了这关键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麻烦事。

那就是南唐的精锐部队都被拖在福建的拉锯战泥潭里,此时是保大五年(947年),直到三年后的保大八年(950年)福州军还大败查文徽,打了大胜仗,可见福建这坑水有多深。


可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李璟又不舍得放弃,只得拼凑了一支军队,命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出兵夺取中原。为此他还特意下诏声明,中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大唐的神圣领土,此番出兵北伐势必收复故土,兵临长安拜祭列祖列宗。

可惜,李璟的手速太慢了,这种好事拼的就是手速,手慢无嘛,有人直接把他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