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遗事69:初生牛犊不怕虎,皇太子首战常州破吴越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李景即位后,南唐民间流传着一则神秘谶语:“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
从字面意思看是说,南唐会出现一位真人,来自冀州,至于这个开口张弓向左边,就有点费解了。李景想到老爹的“东海鲤鱼”典故,就对这个冀州真人充满了遐想,为了应验这个谶语,他特意为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弘冀。
冀对应冀州,弘对应后半句,弓字在左边,故名弘冀。

可以看出李景对这个儿子寄托了多么大的期望,李弘冀出生后不久,李景便迫不及待封他为东平公,后来又派往南昌镇守。李景即位后,一度有兄终弟及,传位弟弟李景遂的想法,还在李昪灵柩前立下了誓言。李弘冀这个时候是非常尴尬的,作为嫡长子,皇位本应该是他的,但老爹坚持兄终弟及,对弟弟李景遂非常器重,李弘冀多少有些怨恨。

李景应该也察觉到了李弘冀的怨恨,便将他派往扬州做东都留守,不久又调往润州驻防,封燕王。

李景是历史上有名的文艺皇帝,温文尔雅,多才多艺,是当时南唐文坛的领军人物。而他的长子李弘冀却一点都不像他,为人沉默寡言,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父子俩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矛盾非常尖锐。



如今李景封李弘冀燕王,却封弟弟李景遂为皇太弟,本就矛盾重重的父子之间更加剑拔弩张,李弘冀除了怨恨老爹外,也对叔叔景遂恨之入骨。心想要不是你,这皇太子非我莫属,都是你坏了我的好事。

李景遂在皇太弟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十三年,期间多次请求归藩,李景都不准。
一直到交泰元年(958年),柴荣发动南征,兵锋直指扬州,李景才批准李景遂归藩,任命他为兵马元帅,领兵奔赴江北前线救援寿州。与此同时,南边的邻居吴越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在后周攻陷扬州时,也出兵攻打南唐的常州。

当时李弘冀驻守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润州离常州咫尺之遥,能够感受到大战来临的肃杀之气。李景考虑到李弘冀年轻没有经验,害怕他吃亏,万一吴越人偷袭润州,我儿被俘了就亏大发了。于是李景派人前去润州召李弘冀回京,让他回去避避风头。

这时,部将赵铎对李弘冀说:“陛下虽然召殿下回京,可殿下毕竟担负元帅重任,为三军之主,一旦殿下弃三军而走,众军必然大乱,万一让吴越人趁机攻下润州,这可如何是好。”
李弘冀认为赵铎说得很有道理,便上奏李景,表示自己不愿意回京,要留在润州整军备战,和吴越人一决雌雄。

李景一看李弘冀挺硬气,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正好李景也想看看他是不是打仗那块料,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为了保险起见,李景又派龙武都虞侯柴克宏、右卫将军陆孟俊出兵协助李弘冀抵御吴越人,救援常州。
大军到达润州后,枢密副使李征古建议以神卫统军朱匡业代替柴克宏,这个建议遭到李弘冀的反对。
李弘冀认为柴克宏有大将之才,反对临阵换将,亲自为柴克宏作担保。李弘冀对柴克宏说:“你放心出征吧,润州有我坚守,万无一失,常州被敌人围困,危在旦夕,破贼就靠你了。”

看到李弘冀为自己担保,柴克宏感激涕零,领兵连夜赶往常州,大破吴越军,解了常州之围,斩首万余级,俘虏了数十名吴越军将领。常州一战令吴越人为之丧胆,再也不敢侵扰南唐边界。



这场胜仗虽然不是李弘冀直接指挥的,但由于他慧眼识人,坚持为柴克宏担保,相信他一定能旗开得胜,也确实为最后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大军凯旋回到润州后,柴克宏向李弘冀献俘,这些俘虏如何处置?
过去的做法都是先拘留,过一阵子再释放回去,以往也经常有双方交换战俘的事儿。可阴狠毒辣的李弘冀不这么想,他认为留着这些俘虏终究是隐患,如果把他们放回去,他们迟早还会成为南唐的敌人,卷土重来再咬一口。

因此李弘冀在没有向李璟请示的情况下,擅自做主先斩后奏,将数十名俘虏押出城门外处斩。消息传开后,南唐百姓都为李弘冀的雷霆手段拍手叫好,毕竟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嘛。
可李景却不高兴了,这位宅心仁厚的儒雅文艺皇帝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如此残忍冷酷,更对李弘冀擅自杀俘的行为深恶痛绝。从古到今,杀俘都是一件非常恶劣的事情,一来坏了规矩;二来也会让敌国的百姓铁了心和自己对抗到底,总之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情,李璟对李弘冀的不满又加深了几分,憋在心里耿耿于怀好长时间。但毕竟李弘冀谋划了常州大捷,打出了南唐的国威军威,而同时期李景遂、李景达兄弟却在江北连吃败仗,兵败如山倒,周军横扫江北,打到长江边,两相对比高下立分,百姓有目共睹。李景也不好过分苛责李弘冀,加上李景遂已经归藩,这东宫虚位以待,皇太子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景不得不再次考虑册立太子之事,听到消息后,李弘冀顿时来了精神,摩拳擦掌势在必得,那么这一次李弘冀到底有没有戏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