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的问题背后,是不同的心智模式

 超强个体读书会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挑战、挫折时,大脑中会产生一些念头和问号。最典型的是两种。

第一种:“Ta怎能这样?”
第二种:“我能做什么?”

一、焦点、视角、责任

“Ta怎能这样?”,聚焦在对方身上,视角面向过去,试图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方,试图证明责任不在我这边,在对方那边。

“我能做什么?”,聚焦在事情本身,视角面向未来,试图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勇敢地担当,发挥我的价值。

二、接纳、情绪

“Ta怎能这样?”,这样想的时候,内心充满愤怒、不解、敌意,对事情的现状无法接纳,对对方其人也无法接纳。会以我的做事标准、价值标准来评判对方,陷入“非我族类,其人必坏”的武断与盲目中,而不自知。

“我能做什么?”,这样想的时候,内心平静、甚至有些兴奋。平静源自接纳,我不把这种状况看作对我的伤害,而是认识到世界本身是多元的、事件的发展是多因素的、非线性的。在我之外的事情,是不由我决定的,更没必要为此苦恼。兴奋在于,把这当成磨练自己的机会。

人生就是不断优化自己的过程,带着练习的心态,我们能坦然面对挫折,能珍惜挫折带来的成长。

三、对方的感受、结果

“Ta怎能这样?”,当我们发出这样的质疑时,即使不说出来,对方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对抗。因此对方会启动自我保护的程序,也来对抗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对方不加分辨地认为完全是他的错,这种情况通常是我们的孩子。这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和力量。这两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关系走向分裂,而不是合作。事情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会走向纠缠不清的漩涡。

“我能做什么?”,当我们传递这样的信号时,对方能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和积极能量,因不用担心被惩罚而放松下来,进而积极地进行合作。事情的发展,会摆脱泥潭,走向良性轨道。

综上,改变大脑潜在的提问方式,以更积极、更有力量的方式,向自己提问,能激发自己的能量、潜力、热情,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合作,能收获事情的圆满结局。

----------------------------分割线-------------------------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微习惯,管理体能精力、情绪精力、思维精力、精神精力四个方面,以全面系统地升级自己的人生。

今天我的精进如下:

一、体能精力
习惯1、正念饮食:安心于“一口正念”,不给自己施压。
习惯2、少食多餐:加小食2次,苹果胡萝卜香蕉
习惯3、小口慢喝水:喝水约2.2L。
习惯4、有意识地深呼吸:保持腹式呼吸
习惯5、不熬夜/早起:昨晚10点睡觉,今天5点20起床。
习惯6、每天运动:俯卧撑拇指相接70个。爬楼三次,1-7楼,第一次47秒,第二次第三次都是51秒。下班跑步到地铁1.2km。
习惯7、挺直脊柱的姿态:保持挺直。又把站桩中的虚灵顶劲的技巧运用进来。
习惯8、Break2-3次/天:ok

二、情绪精力
习惯9、感恩/觉察日记:

习惯10、每天1个拥抱:拥抱家人

三、思维精力
习惯11、每日清单:更新清单
习惯12、时间记录:A类工作1h44min,B类工作4h14,C类活动2h26。很多人好奇,我是怎么记录时间的。上图展示一下哈,技巧是每件工作结束后,用微信给自己发一条记录,下班时统计一下。


习惯13、手机隔离:ok

四、精神精力
习惯14、正念10min,准备加入打卡训练团体,加强练习。
习惯15、日行一善:捐步数,公益捐款。



         ”精力管理,系统升级自己的人生”
      
          阅读是鼓励,谢谢你点击“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