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

 渐渐见见 2022-09-21 发布于四川

前言

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事业单位发展建设而言尤为关键,为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更新财务管理思维,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财产管控,树立财务服务意识,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并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优化,从不同方面革新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目标。

(一)创新财务管理思维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不断加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这就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前时代形势下,科学化、精细化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未来重要发展趋势,可通过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促进事业单位创新变革,而在此期间,应将新政府会计制度及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上升至事业单位战略层面,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以科学化、精细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系统化整理财务职能,要求财务工作形成合力,依托于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内部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以数据为支持良好落实财务工作。其次,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内部搭建激励约束机制,根据财务岗位职责制定考核目标,对财务人员日常工作提供指引,以财务人员工作完成度为依据给予奖励与惩罚,以此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最后,从财务信息化建设、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等方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定期组织座谈会、培训活动等,将新颖先进的财务管理思维传授给财务人员,引导财务人员更新自身工作思路,并主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此逐渐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应以内部控制体系为保障,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内部财务管理措施可良好落实。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依托于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可将科学化、精细化理念融入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部门岗位职能进行科学划分,精细化确定财务工程内容,以此确保财务工作可切实助力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例如:严格审核事业单位项目活动资金,要求资金申领必须按照特定流程执行,且需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资金申领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可得到科学配置,避免出现资金低效、无效利用情况。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期间,可邀请领域专家或兄弟单位管理人员给予一定指导,结合前沿理念及建设经验,对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找出现存问题,与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财务人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集思广益,尽可能提升财务内部控制质量,弥补现有漏洞,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树立财务服务意识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持续落实促进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精细化、科学化要求,且进一步强调了财务管理的服务性,即财务工作需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使事业单位能够以财务数据为支撑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服务性已成为财务工作属性之一,为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目标,应树立财务服务意识,使财务人员能够意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属性,引导财务人员对自身职能重新定位,树立服务意识,以前瞻性眼光看待事业单位的发展,以此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程服务效果。为进一步突显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特征,促进财务工作精细化发展,应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强化财务管理效能,并推进业财融合,使财务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职能部门,切实发挥出财务工作的真实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制定财务人员轮岗制度,选取潜力财务人员到职能部门中轮岗体验,了解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运作规律及财务收支特征,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职能部门的熟悉程度,以此深化业财融合,使财务工作逐渐渗透到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继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效果,并促进财务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发展。

(四)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事业单位需积极引进现代化财务信息系统,搭建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内容合理调节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板块,使信息平台更加贴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并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下,对财务数据进行精准核算统计,并将财务数据分类存储,在信息技术应用下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先进技术日渐完善,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均可被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统筹财务数据,搭建事业单位财务数据库,使财务数据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为财务数据分析工作奠定基础;借助云计算技术可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化解析,使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停留在财务会计层次,逐渐转化为管理会计,以此提高财务工作实际效果;借助区块链技术可极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避免财务数据丢失泄露或篡改。为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效果,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还需注意培养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其可正确操作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将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或软件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同时做好财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通过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五)优化财务预算管理

第一,事前科学规划。在编制财务预算方案之前,需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战略目标、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广泛采集数据信息,整理以往预算方案,以此依据编制预算方案。若涉及重大财务项目,需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对类似项目案例展开分析,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内外部经济状况,以此确保资金合理利用。在预算编制期间,财务部门需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协作,强化业财交流,针对资金配置与预算规划内容进行商讨,使财务部门能够真正明确职能部门的资金资产需求,并使职能部门可了解事业单位整体资金资产情况,便于相互理解,提升预算编制方案有效性,并拉近财务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关系,促进业财融合。

第二,事中监管控制。新政府会计制度指出,财务预算管理不仅重视编制工作,还需确保预算方案能够被良好执行,为提高预算方案执行率,避免预算超支问题,应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严格控制财务收支,若于预算执行期间出现突发情况需变更预算,需及时分析预算变更的必要性,总结归纳预算变更原因,同时由相关部门填写预算变更申请表,变更申请被通过后,财务人员方可发放相应资金。

第三,事后评估总结。完成预算工作后,由财务人员核算数据,评估预算方案执行情况,并计算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率。分析实际预算与设计预算之间的差异,并总结出现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后续预算编制工作中主要规避,为下阶段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目标,可将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联动,以此有效控制事业单位成本支出,并整合财务数据,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使事业单位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结语

在科学化、精细化目标指引下,需细致处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注意把控细节,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资产条件及外部经济趋势,结合事业单位近阶段战略发展目标,对财务工作进行分解,并通过预算工作对事业单位资金、资产进行科学配置。预算作为财务管理工作重要部分而备受关注,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指导下,要求事业单位应遵循全过程预算管理办法,从预算编制、执行、评估三个方面展开强有力的管控,以此避免财务预算方案流于形式而执行不当。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预算编制为开展财务活动的首要环节,预算方案编制质量可直接决定后续财务活动,因此,为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目标,需针对预算编制、执行、评估三个阶段进行科学管控,实现事前科学规划、事中监管控制、事后评估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