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玻尔兹曼大脑:宇宙中或至少漂浮着7万5千亿...亿个意识体

 科学知更鸟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一杯热水为什么会慢慢变凉?因为热水表面的水分子运动非常剧烈,当它们与温度较低的空气分子遭遇时,就会将一部分热量传递给空气分子,从而使自己的温度降低。同样地,当空气分子的温度上升之后,它们的运动也会变得剧烈。

这种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的现象,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理”。

熵在希腊语源中意为“内在”,它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总稳定度(即“熵”)不会减小。

在经典力学中,熵增定律可以看作是高动能分子向低动能分子的能量传递。按理说,当这种传递达到平衡之后,熵值就保持恒定不变了。然而,分子运动是一刻也不会停止的,分子之间的碰撞也在随机进行着。

从数学的角度来推论,某种事物如果是随机的,即便发生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那么它仍旧一定会发生。比如,我们都知道空气分子运动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那么有没有可能一个屋子里的空气分子全部聚集到某个角落里呢?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但数学是一门较真的学科,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只要时间尺度足够长,那么这件事情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就一定会发生。

我们不妨再脑洞大开一些,如果给恐龙足够多的时间,那么它们一定会发展出恐龙文明;如果给一条小狗足够多的时间,让它在电脑键盘上随机乱敲,那么它总有一天会敲出《莎士比亚全集》。

让空气分子聚集到某个角落、让恐龙发展出文明、让小狗敲出《莎士比亚全集》,这都是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也就是熵减的过程。常识告诉我们,让物质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才能实现。

然而,常识有时候是不足为信的。微观状态下的粒子运动是随机的,它从无序走向有序实际上也是一种随机事件,因此是可能发生的。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场奇点大爆炸。奇点是一个极端有序的状态,它爆炸以后宇宙诞生,宇宙中的分子不断向外扩散,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按照熵增定律,经过了138亿年的漫长时间,宇宙中的分子早就应该变得无限混乱,在空间中处于均匀分布的状态。

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的宇宙物质分布并不均匀。在目前的宇宙当中,存在着众多密集分布的星系,存在着规律运动的太阳系,存在着持续向前发展的人类文明。这一切都是不符合预期的。

科学家甚至认为,宇宙的现状正处于一个低熵状态。因为只有在熵减的过程当中,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包括众多的天体形成、星系的形成以及生命和大脑的形成,所有这些都是低熵的产物。

那么,目前宇宙的低熵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之前提到过,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是随机的,只要时间足够,这些微观粒子的碰撞总会形成低熵的有序状态。因此,一种比较合理的猜测是,我们的宇宙已经过了高熵状态,并处于热力学平衡,在此之后高熵状态的宇宙开始大规模熵的涨落。

假如无数个涨落形成无数个低熵状态,然后再以更低的熵形成时间连续体,那么我们在某一区域看到的物质就会越来越有序,主要表现为物质相互靠近,也就是我们眼中的万有引力。

人类的大脑是高度有序的低熵状态下的产物。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曾提出一个观点:如果已知的低熵态宇宙是来源于熵的涨落,那么涨落中也应该会出现许多低熵的自我意识,比如一个个孤单的大脑。这种孤单的大脑就被命名为玻尔兹曼大脑。

在这些大脑中,有的大脑只存在了一瞬间就涨落不见了,而有的大脑却在连续涨落中一直保持着低熵状态。这些能够一直保持低熵涨落状态的大脑就包括我们人类的大脑。

人类的大脑之所以能够连续思考,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随机且连续的熵的涨落。

科学家计算出宇宙涨落出我们世界的概率是e-10^100,而涨落出玻尔兹曼大脑的概率则是e-10^28。我们当前所处的宇宙被涨落出的概率,低了涨落出玻尔兹曼大脑概率的72个数量级。现实情况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宇宙已经被涨落出,如此低概率的事件都发生了,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宇宙中存在着概率更高的,类似于人类大脑的事件没有被涨落出。

既然宇宙中至少存在着75亿个连续的玻尔兹曼大脑,那么涨落中的玻尔兹曼大脑至少存在75亿×10^72个,也就是七万五千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个。值得注意的是,这还只是连续的玻尔兹曼大脑,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瞬间的玻尔兹曼大脑没有被统计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