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偷看了40个娃的每日打卡,我发现了这几条秘密

 帝都果妈不焦虑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果果已经升入二年级了。这学期,语文老师又呼吁每天阅读打卡,“坚持21天,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打卡,我们家长能看到班里其他小朋友的读书情况。这个小秘密,还是娃无意中发现的。

于是,他读得更起劲了。读完之后,他便着急忙去观摩其他小朋友。光凭书名,就看上了其他同学正在读的一套《怪杰佐罗力》,并且已经钦定其为下一套打卡书籍。


老母亲在历史、科普路上使劲熏陶,小直男一不小心就回到了原点。奥特曼、屎尿屁、调皮捣蛋,才是他永远的最爱。

不过,陪着娃偷看大家的打卡情况,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特来给大家提个醒。

1
阅读能力差异较大
从小到大,亲子阅读数量不同,导致小豆包们阅读能力差距也比较大。

有的孩子已经可以读全文字(不带拼音)的书本,有的还在读一两句话的绘本。不过大部分孩子,还是在读桥梁书、拼音书、童话书的阶段。

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这很正常。此时,更需要我们给孩子们选择内容合适、有营养的读物。《佐罗力》这种书,没啥不能看的,但如果持续看同样类型的书籍,才是个问题。

一年级的小豆包懵懵懂懂,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多精力都放在适应小学生活上。二三年级反而更关键,正是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流畅度的关键时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大纲》中,要求小学生:

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7~9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

这其实就是及格标准罢了。如果想让孩子知识面更丰富、语文成绩更好,恐怕在阅读量上,还得翻个N倍。

算一算就知道了,两年5万,听起来很多,但平均到每一天,才68个字而已……这和不读书有啥区别?

2
阅读技巧有待提升
朗读流利的孩子,都是我家娃常常挂在嘴边“学习好”的孩子。别以为小孩子傻,其实他们什么都懂。
男娃的爸妈尤其得上心了,小男孩语言发育较慢,并不是传说。42个学生中,5~6个女生读很不错,只有1~2个男生读较好。

有的孩子朗读流畅度欠缺,仍要指读,速度很慢,而且错字、漏字很多;
有的孩子还不能实现直呼音节,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得“h-u-an"拼一遍,大大影响了读书速度;
有的孩子却已经能做到流利、有感情朗读,听起来就是播音员的范儿。

果果看书不算少,起码超过了义务教育大纲的低要求(ps,每天68个字),但朗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朗读速度较快,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错字、错行、胡乱断句(比如,慈——禧太后)的情况; 

朗读过程中,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融入感情;仿佛小和尚念经,纯粹完成任务罢了;

缺少了一些讨论和思考的过程,读过一遍,不知道他能理解多少,吸收多少。

这些都是后续要改进的问题。

《大纲》对阅读/朗读也有所要求的:



低年级(1~2年级)

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


中年级(3~4年级)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


高年级(5~6年级)

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别的不说,反复出现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值得我们注意。

3
“正确,流利,有感情”?
我们连发个微信,简单几句话,不加上表情符号的话,都难以传达出我们的真正意思和态度。朗读不带感情,那和念经也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词之间,既紧密相连,又层层递进。我们在家里带孩子朗读,能做到这三点,就能帮他们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了。

1 正确

正确辨认文字、符号,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

这要求孩子们有一定识字量,或者熟练借助拼音主动识字,扫除生字障碍,读书时还要专心致志、不开小差,才能正确朗读。

当然,一开始要读慢一点,读对读准,养成习惯。

多少孩子做阅读题,做数学题总是看错题目,看不清题目要求,估计平时朗读时,也有一样的坏毛病。

2 流利

语速适中,发音准确,正确断句,掌握轻重音、换气、停顿等技巧。
“流利”的前提是,孩子要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字词句含义。小朋友有时候读很流利,但却不一定真正理解了文章内容,还需要加上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经常练一练,孩子就能练就通读上下文,了解字义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放在诗词上,有了“流利”,才有“熟读”,最后便自然“成诵”。积累诗词小古文,便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3 有感情

一边读,一边品味,通过文字,理解文字作者,与他们隔空交流,进行心灵沟通。

想要做到有感情朗读,需要先理解文章的基调,再通过语调语气、适当停顿甚至肢体动作,来赋予合适的感情。壮烈的,悲愤的,感动的……

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们对文章的感受、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可以说,“正确、流利”是基础,“有感情”则带了一定创造性。

还记得去年,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场让人激动万分的演讲吗?

4位优秀的领诵员,就是靠着发自内心的充沛感情,以及适当的技巧而出圈。


想听音频的戳这里
其中,有两位领诵员,都才上小学六年级,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力,羡慕他们的机遇。

当然,更多的孩子,根本轮不到这样的展现机会。但是,阅读能力较强,朗读能力突出,在班级里、学校里,总有表现的机会。

果果班上一年级时,就有入选校广播员的俩女娃……从小有机会建立这样的自信,也相当不错了。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感知语言,引导孩子们体味文字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便是朗读。

大家要不要考虑,明天也带着孩子读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