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联,是楹联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的诞生、传播、鼎盛及复兴是值得我们进行梳理、探究和研讨的,本文将就此作一初步的论述,就教于方家。 灯联的诞生 宋末元初刘壎所撰《隐居通议》里有一则《扬州上元灯诗》,原文如下: 贾似道镇维扬日,上元张灯,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诗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余尝以为,此必药洲廖莹中手笔。唐人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又唐人登第词曰:“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皆本郡事也。 联话鼻祖梁章钜在《楹联三话·卷上》首篇全文引用了这一则,不过他改了一字,将原句“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诗者”,改作“客有摘古句作灯门联者”。将“诗”改作“联”,颇有道理。因为这两句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副集句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上联出自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一作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后两句家喻户晓,“二分明月”已经成为扬州的代名词、专用品。 下联未见于“唐人登第词”中,而宋·汪存《步蟾宫》词里有之:“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浆、浪平烟暖。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 这一副集句灯联将“诗庄词媚”融于一体,现身于烟花灿然的扬州城,真是切时切事又合地。恰逢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在拥有“月亮城”美誉的扬州。月是扬州明,楼于广陵红,堪称量身定制的灯节妙联。 《隐居通议》的作者刘壎(1240-1319),字起潜,号水云村,学者称水村先生。江西南丰人,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贾似道去世时,刘壎已经35足岁,他们可称作同时代人,因而《隐居通议》所载可信度颇高。 《扬州上元灯诗》里言“贾似道镇维扬日”,这是有史可据的。淳祐十年(1250年),贾似道以端明殿学士镇守两淮。(《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十年,以端明殿学士移镇两淮,年始三十余。)贾似道的身边不乏一些文人、谋士,其最忠心者当属廖莹中。 廖莹中就是被刘壎判断为灯联创作者之人:“此必药洲廖莹中手笔。” 廖莹中,号药洲,邵武(今属福建)人。是南宋著名的刻书家、藏书家。《持静斋书目》载:“《韩昌黎集》,宋廖莹中纪綵堂精刊本。相传刊书时用墨皆杂泥金香麝为之。此本为当时初印,纸宝墨光,醉心悦目。”建“世彩堂”专以刻书。每开刻之前,要用数种版本相比较、核对,足见其藏书之丰。廖莹中是贾似道颇为信任之人,甚至将大小朝政之事交至与他,这两人的最后一次相见有些凄惨。 德祐元年(1275年),贾似道出师应战元军,大败后,乘单舟逃奔扬州。而廖莹中此时也在扬州,两人相对,“悲歌雨泣”,廖莹中回家之后服冰脑而亡。 作者虽已登仙,其联依然流芳。在当今可查找的相关典籍中,楹联界的研究者还没有看到比这更早的灯联。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扬州,就是灯联的诞生之地。 灯联的传播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这一副集句灯联诞生之后,撰写、张贴或悬挂灯联渐渐形成风俗,其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久,令人欣悦。 明蒋一葵所撰《尧山堂外纪》卷八十三国朝载: 尹昌,古水人,行人司正。 正统己巳之变,尹昌扈驾北征,预知势不可为,赋诗十一首,有曰:“故人欲效新亭泣,羁客犹怀礼国忧。”又曰:“授命临危非爱死,全躯避难是偷生。”寻自刎而死。英庙在虏廷时,闽省城元夕灯最盛,鳌山社庙皆有灯句。三司亦游玩焉。有隐者题句云:“鳌山北耸今宵盛,龙驾公巡几日还?”诸藩臬见之,皆掩泣而归,不复出游。 尹昌(?-1449),明吉安府吉水(今属江西)人,字辑祯。宣德八年进士。历行人司正,从英宗北征,死于土木堡之役。 《尧山堂外纪》是类似于史记的纪传体通史,起上古黄、虞、三代至明初,附录秦汉至宋元的历史评价,史料价值极高。郑振铎先生言此书“有丰富的史料,对研究文学史的人特别有用”。谢国桢先生亦称此书“最可以推荐”。 明代瞿佑所撰的《归田诗话》有载: 洪武间,杭州元夕张灯颇盛。予因游观,有句云:“三市华灯依旧好,一天明月为谁圆?”惟郁鲁珍和云:“春灯闲论谁家好,夜月初看此度圆。”句意甚新,为众推许。鲁珍後为官陕西,被罪,退居独山村中,不复入城。寄诗云:“我已栽成三径菊,君今著就几编书?”然竟以《题松石轩诗卷》被累,死狱中。其被逮也,见予诵许仲晦诗“村迳绕山松叶滑,柴门临水稻花香”,“牛羊晚食铺平地,鹳鹤晴飞磨远天”,“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等句,谓写村居之景,曲尽其妙,今不复见矣。予因其言,念郢州诗之妙,而亦哀鲁珍之不幸也。 距扬州千里之遥的甘肃有舟曲县,其地广为流传一则灯联故事: 明西固(舟曲旧称)千户(长)王忠实(扬州籍),持孝道,接父母于西固。时逢元宵,二老不悦,思故乡灯节。千户(长)愧,遂仿扬州灯节,自出银钱,派官兵百姓采松枝,于街巷搭木橼棚架。别出心裁挂出三面成对的灯对联,悬挂各式传统彩灯,亲自书写横额灯披“不二扬州”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的楹联。(《舟曲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年,第176页。转引自王家安、李白成《舟曲楹联文化纪事》) 这位扬州人将家乡的“灯节”文化传统移植至“陇上桃花源”,并亲自书写联额,难能可贵。也许是后人记录有误,这下联中“重”“盏”与上联内两个“间”不协调,整体平仄亦欠和谐。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灯联早已走出扬州,走到千里之外。 传为明代小说家袁于令创作的长篇小说《隋史遗文》共十二卷六十回,有崇祯年间名山聚藏板本,其中就出现了灯联。 《隋史遗文》第二十一回“齐国远漫兴立球场,柴郡马挟伴游灯市”之中出现过灯联。 下楼出店来时,只见街坊上灯烛辉煌,也不像人间了。 …… 不移时,已到越公门首。那灯楼与兵部衙门的如样,却是那扎彩匠不敢僭越,不敢异同,故此扎来是一样的灯楼。楼便一样,灯却不是一样的。杨越公灯楼下,挂的是一碗凤凰灯,上面牌匾四个金字:“天朝仪凤”牌楼上一对金字对联: 凤翅展丹山,天下咸欣兆瑞; 龙髭扬北海,人间尽得沾恩。 …… 这座灯楼,却不是纸绢颜料扎缚的,都是海外异香宫中宝玩砌就。这一座灯楼,却又叫做御灯楼,上面悬一面牌扁,径寸宝珠穿就四字,道:“光昭天下。”玉嵌金镶的,一对联句,单道他为天子人家的富贵: 三千世界笙歌里; 十二都城锦绣中。 《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关于《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雪草堂刊本。书中也出现过灯联。 《隋唐演义》第十七回“齐国远漫兴立球场、柴郡马挟伴游灯市”。 叔宝吩咐找熟路看灯,就到司马门前来,看灯棚多齐备了。那个灯楼不过一时光景,也只是芦棚席殿搭在霄汉之间,下边却有彩缎装成那些富贵,居中挂这一盏麒麟灯。麒麟灯上,挂着四个金字扁,写着:“万兽齐朝。”牌楼上一对灯联,左首一句: 周作呈祥,贤圣降凡邦有道。 右首一句: 隋朝献瑞,仁君治世寿无疆。 这些小说家之言,虽不能说明隋唐时期有灯联,但至少证明在作者生活的时代,灯联并非罕见。 灯联的鼎盛 灯联,自从南宋在扬州诞生以来,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灯联运用范围逐步扩展,大江南北皆有所见,在清朝可以称之为鼎盛时期,尤其在京城,甚至出现了“灯联相公”。 彭文勤公(彭元瑞)撰拟宁寿宫灯联,一口气撰写了16副,灯联左右各八,每副灯联上下首字都嵌入“方向字”,分别是“南前、北后、东左、西右、东南、西南……”请看前两副,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南前云: 南斗焕珠弧,六旬御宇,万祀颐和,尧封祝曰圣人寿; 前星临黼扆,九陛崇基,三元肇祚,周雅歌之君子宁。 北后云: 北极拱皆朝,子帝有帝,曾孙有孙,五福堂前欢舞彩; 后天锡难老,长春如春,元夜不夜,九华灯下寿称觥。 皇上看后大加称赞,作诗曰: 东西次第南而北, 左右分明后与前。 神以通灵气以运, 六为之俪四为骈。 《十朝诗乘·卷十一》详细记载了一段关于灯联的故事。 故事,乾清宫于腊月廿四日始树灯柱,每夕缀灯联,至岁除日,换灯收联,相沿久矣。其灯联为明代翰林所撰,星桥火树,点缀浮藻而已。乾隆丙午,彭文勤奉特撰,胪述御极以来大政,武功如平定西域、金川,文治如编辑《四库》,定礼乐,开恩榜,与夫恩礼儒臣,绥徕藩服,除漕蠲租,省方施惠诸盛举。上意嘉悦,特赐御用红绒结顶冠、黑狐端罩、如意金瓶,并赐题词有云:“双撑宝柱辉皇极,虔祝天恩待八年。”是年,上春秋七十有七,预计八十五龄归政,尚有八年也。治归政,续题律句有云:“诘武敷文勤实政,抚遐惠近戒虚名。恐难符愿竟如愿,颂以为规烛照明。”御制注以“吴慈符愿,弥怀兢惕”。谓每阅灯联,如诵箴规也。文勤《纪恩》诗云:“勒石铭功记昨颁,万回洛诵退朝闲。几康敢效皋赓舜,苦卓仍希孔铸颜。五集联珠都入啡,十全泽宝得中环。敬摅后语慙骈俪,貂续方知措语艰。”才拜荷囊自履端,理貂重赐侍臣冠。华颠弥感恩光被,绮发初开淑景攒。八谷左厢期雀舌,小除东壁宴鸡寒。春风及物都揄格,膜戴难酬静自看。“八谷”二语,谓初正八日与茶宴,上年小除与甯寿宫赐宴也。皇极殿、甯寿宫皆设置灯联之所。 随着灯联文化的发展,题材越来越宽泛,时间上也不局限于在元宵节了。 灯联可以直接写元宵节的热闹: 六街星火,万叠晴澜,行看水族三千,楼台影里翻银浪; 五色云烟,一轮皓月,伫见金龙十二,爆竹声中抢宝珠。 可以表达美好的祝愿。慈利知县柳万泰有元宵灯联云: 愿富岁斗米十钱,官吏乐民民乐业; 对良宵千金一刻,灯光随月月随人。 这位地方官具有爱民之心,愿与民同乐。 灯联也可以热情地贺婚。钱塘丁修甫先生之次子友仁娶盛凤翔女士,吉期值元宵节,王同伯贺联云: 熊罴吉兆添丁喜; 钟鼓元宵极盛时。 灯联当然也可以用来祝寿。乾隆五十五年,正逢八十大寿。京城中有一经坛灯联雅俗共赏,令人赞不绝口。句云: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相传这副灯联为纪晓岚所撰,人称非其大手笔难以成联。从联语看出,乾隆的生日是在农历八月,而不是正月灯节之时,因对联悬挂灯上,故亦称灯联。 清初广东某县县令叶初春很贪婪,元宵节时有人写联题灯棚之上,对他加以讽刺: 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 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 此联将叶初春名姓嵌于上下联末,巧妙自然,讽刺力强,颇有味道。 据《郎潜纪闻二笔·卷一》记载,徐文穆有题戏台灯联,其寓意深刻: 徐文穆相国本,予告归杭州,适里中社事正盛,昼夜相竞,立戏场数处,各以台上灯联求书。却之不可,乃大书曰:“防贼防奸防火烛,费钱费力费工夫。”复书一匾曰:“戏无益。”众喻其意,遂止。是真士大夫居乡之轨范也。 在灯联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将灯联和灯谜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灯谜联,请看下面这副: 明月半依云脚下; 残花双落马蹄前。(猜一字) 上联“明月”扣一个“月”字,“云脚”则扣一个“厶”字,“云”的下半部,好似云的脚,“半依……下”是说“月”在“厶”之下;下联“残花”扣“匕”,只是“花”的右下部分,故云“残”“马蹄”是形象说法,即“灬”,以“蹄”对“脚”,甚是工整,“双落……前”是指两个“匕”上下重叠,在“灬”前面,至此始成“熊”字。联语对仗好,谜语构思妙。 另有一副灯谜联,也非常新颖,虽然只有8字,但并不易猜。联曰: 鹂停翠柳; 鹭上青天。(猜两个列国人名) 这副灯谜联是从杜甫的诗句化用而来,上联原为“两个黄鹂鸣翠柳”,省去表示数量颜色的词语,将原来的“鸣”改为“停”,停者,歇也,紧扣“黄歇”大名;下联原诗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也省去了数量和颜色词语。“上”指飞上,那不是白鹭飞起来吗,暗扣“白起”,也是列国人名。这副灯谜联真是信手拈来,妙不可言。 灯联的复兴 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欢迎,灯联也迎来了复兴。如今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地方的灯联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甘肃的舟曲,这是一个有着灯联创作传统的地方。 清代舟曲联家张尚仁有一副灯联颇有名: 头顶灯,手提灯,灯连万户成灯市; 你望月,我看月,月照千家是月宫。 据舟曲的联友赵菊慧老师介绍,如今舟曲的楹联松棚灯会规模依然盛大,往往过了正月初七,就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二,灯棚就得搭好,楹联灯柱必须亮灯。今年,舟曲人冰鼎先生为舟曲壬寅元宵楹联灯会题写了数副灯联,其中一副曰: 灯火不殊,四百年前一阆苑; 元宵独美,三千里外二扬州。 近年来,各地元宵节征联活动越来越多,灯联水平不断提高。请看去年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元宵节征联选粹: 徐学利 (一) 走马灯谜,解释十方天意好; 惜春月色,明昭三五上元佳。 (二) 灯火千家,汤圆一碗离肠暖; 月明万里,老酒三杯元夜佳。 杨衍忠 (一) 柳眼看春,雨浸新枝终有序; 汤圆就酒,心藏满月不须灯。 (二) 高挑灯谜,句中寓隐须何解; 深潜月影,壶里乾坤任我猜。 汪培勇 (一) 明月和来千户乐; 红灯猜出四时丰。 (二) 月老心明红线系; 花灯人醉悦情开。 吴爱芹 笙歌如故,灯月依然,黄昏谁约今宵夜; 一夕风情,千般滋味,客地梦回昨日乡。 牟英姿 浅醉良宵,民安国泰家家乐; 长吟满月,笙管灯衢处处欢。 倪红 (一) 皓月银光千户雪; 华灯紫气万家春。 (二) 把酒吟诗猜妙句; 观灯望月赏新联。 (三) 迷语千条添雅趣; 汤圆一碗念亲情。 李永华 (一) 结彩悬灯迎喜气; 敲锣打鼓庆元宵。 (二) 歌盛世,红旗映日随风舞; 度良辰,皓月当空入院来。 王靖云 信念如初,边疆正守平安月; 花灯若昼,海内今成烂漫春。 今年天津举办的“万和堂杯”元宵节征联,面向全国,征集到了一些富有新意的灯联,其获等级奖灯联有: 一等奖1名 喜度元宵,欢声飞达太空站; 直观冬奥,圣火映红中国天。 渠敬臣 北京 二等奖3名 明月初圆,欣斟福酒三千盏; 新程再启,静待春雷二十声。 曹文献 河南 雪魄冰魂,天阙一轮怜月满; 银花火树,津门万户闹春和。 曾小云 江西 春信连连,廿大会前扬虎势; 彩灯串串,三津线上闹元宵。 蔺洪柏 天津 三等奖6名 举高冬奥一团火; 点亮上元万盏灯。 赵久生 北京 春意盎然,挂轮明月邀君赏; 虎娃可爱,抱个灯谜让我猜! 张杰华 河北 九域赏灯,灯映屏前冬奥会; 三英伴月,月辉梦里祖国春。 熊春生 浙江 河海同辉,万家灯彩映明月; 人民多福,一碗汤圆融暖春。 刘葆华 山东 百姓吉祥,怀赤胆同除疬疫; 三津安好,过新年共闹元宵。 穆洪信 天津 明月照津沽,志在青云圆吉梦, 上元隆赤县,城腾紫气漫祥光。 刘洪奇 天津 在本世纪,有关灯联的拍卖活动亦是非常引人注目,天津国拍于2005年6月16日拍卖过两副皇极殿万寿灯联,以合人民币374万元成交。 2019年由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故宫天灯、万寿灯复原品公益拍卖在乾清宫前举行,万寿灯复原品以460万元起拍,经过多位藏家的激烈竞拍,故宫万寿灯复原品以800万元成交。这与灯联也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制作复原品,在多位故宫专家的努力搜寻和查阅之下,发现2005年天津曾拍卖过一对万寿灯联,2018年北京地区也曾拍卖过两副灯联。根据这些发现并结合相关著录,故宫专家进一步找到了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有的两副灯联,芝加哥美术馆藏有的四副灯联以及纽瓦克博物馆藏有的两副灯联,这些发现也为万寿灯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研究,万寿灯因主要承担装饰功能,其造型和装饰十分精美繁复。其中灯楼下部设有云托,上有八叉蹲龙,龙口内有环,可挑起灯联。为了稳固八叉蹲龙,其下还有弧形的支撑杆,形同戗木,因上面有云纹而称之为云戗。灯联正反两面均有文字,共十六副。为防止灯联随风飘动,万寿灯还设有坠风甜瓜式铜鼓,每联一鼓;为稳固整个灯杆,还设有四根戗木、四个古铜铜坠。 这些不仅仅是关于灯联的创作,还涉及到了灯联的制作与宣传,从中可见灯联在神州大地已经复兴,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 参考书目: ①《隐居通议》 ②《楹联丛话》 ③《尧山堂外纪》 ④《归田诗话》 ⑤《舟曲楹联文化纪事》 ⑥《隋史遗文》 ⑦《隋唐演义》 ⑧《十朝诗乘》 ⑨《郎潜纪闻二笔》 作者简介: 高扬,男,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江苏楹联》副主编,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仪征市楹联学会会长。诗词联文多次获省市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央视春联征集六度八联登榜,两次进入十佳,逾百万字文学作品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及电台。 |
|
来自: 昵称2960465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