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秦淮名姬,风骨嶒峻柳如是 文/朱乐尧

 山东精短文学 2022-09-22 发布于山东

秦淮名姬,风骨嶒峻柳如是
 作者:朱乐尧


一年前,大学同学刘握忠对笔者说:“老朱,建议你通过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推介给广大读者,以推动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读懂这位'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的奇女子和其颇富文采的诗词。”
同学的建议,笔者不敢怠慢。于是,便开始做这方面的功课。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文字。
柳如是(公元1618—1664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吴江人,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本姓杨,名爱,字影怜。幼聪慧好学,因家贫,年少时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姓柳,名隐。
后读宋代辛弃疾《贺新郎·仿陶渊明<停云>诗》,因词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于是再易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美人”、“我闻居士”。
柳如是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一生经历曲折,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充满传奇色彩。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与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马湘兰、汴玉京、顾眉生、寇白门成为“秦淮八艳”。
又因为其人格刚正,诗词、文画雄健有力,故也被世人称为有“风骨嶒峻柳如是”。


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的一代奇女子——柳如是(网络图片)
柳如是诗词的最大魅力和夺目亮点,在于它所彰现出的不同于以往女性作品的思想境界,处处闪现出其女性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有着极强烈的反传统意识。如爱情诗缠绵悱恻却又不失旷达超脱,充分体现她独立的人格;咏物诗借物喻己,寄情深挚,寄寓她孤傲高洁、命奇却能自强的坚强个性;时事诗慷慨深沉,多有远见卓识,表现出她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与其国情怀,等等。
就作品的分期风格看,柳如是的早期诗词创作,以婉约柔美之风居多,内容多是表达闺阁中妙龄女子缠绵悱恻的情思与朦胧多变的哀怨,多写儿女情长及细腻敏感的生活感受;中后期诗词创作则多以豪放悲壮见长,且融以婉约朦胧之美,婉约与豪放并举,抒发感时伤世、即兴咏物的题材居多,也涉及感慨自身命运或表现深沉的爱情情怀的题材。
柳如是最著称、有名,且学问博洽之词,是其长调代表作《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十五岁坠入风尘,成为歌妓。早年曾和名士陈子龙相恋并同居,但陈子龙祖母和嫡妻高氏均不相容,被迫离异。此词即为词人被逼离开其心爱的恋人陈子龙后所作。词中错综用典,以柳自喻,将柳与己叠合,读来真切感人,凄楚动人。

寒柳孤影溪河旁,憔悴总相关。西风多少恨,飞絮任飘荡
词的上半阕明写柳而实际上是暗写自己孤独、无奈的人生遭际,借柳自嘲,感慨流年,哀叹自己犹如“柳絮”无根无蒂任风吹落,随意飘荡的凄凉身世。
下半阕则通过想过去,痛惜今日,极写怀念恋人的相思之苦,用以表现词人虽然身处烟花之地,却志向高洁,不愿折腰的心气,并幻想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与昔日情人团圆,“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此词以“咏物”形式,用象征手法,托喻取譬,借“寒柳”为“物”为“类”,抒发衷情(孙康宜《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
在这里,词人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的感触极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表达对离人的思念和无法与爱人厮守的怅惘,让人洞察其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在困境中她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和对命运的不屈从,透出其自尊、独立、平等的人格要求,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故,陈寅恪就认为,《金明池·咏寒柳》一词和诗人的另一诗作《次韵奉答·谁家乐府唱无愁》,乃明末之最佳诗词也。
爱情题材是文学的宠儿。自古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即多如牛毛,并成为历代闺阁诗词作品的主要内容。
历代闺阁诗人,对于爱情的抒写都以其情感的真挚执着而著称。她们或立不渝之誓,如汉乐府《上邪》,或诉弃妇之悲,如班婕妤的《怨歌行》,或抒离别之恨,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等,尽管诗中的感情各不相同,或痴或怨,或忧或恨,但她们对爱情的观感都相当一致,那就是被动地等待男性恋人的赐予。
柳如是则不然。她爱情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往往是以平等独立的姿态出现的,充分体现其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和对于爱情的独立自由追求。其代表作如《寒食雨夜十绝句·其十》:
“合欢叶落正伤时,不夜思君君亦知。从此无心别思忆,碧间红处最相思。”
在柳如是那里,爱恋总是双方的,是两厢情愿,灵犀相通,因此,在自己思念爱人的同时远方的爱人对自己也同样怀有深情。这种把女性恋人置于同男性恋人对等地位的爱情观,较之以往其他女诗人自比团扇、蒲苇无疑是一大超越。
柳如是一生情路艰辛,在感情上屡屡受挫。但在她的爱情诗中,尽管也不乏忧伤悲切哀婉的诗句,却始终没有流露出伤心以至绝望的情绪。相反地,在伤心之余,往往又能超然自拔,从感情的泥潭中走出来,表露出一种对感情拿得起、放得下的达观坚强的胸怀。这是其爱情诗中最可贵也是最动人之处,如词人酬和才子陈子龙的《南乡子·落花》一词: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词的上半阙展示出一幅悲怆的景象,“伤心荡尽春风语”,诉说无比惆怅的心情和难以割舍的深切眷恋,让人不忍睹读。
下半阙则从沉重的幽怨哀伤中跳脱,“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以超然的摈绝儿女翳婉的寻常情态,潇洒地从情感的误区中走出来。
全词缠绵委婉,曲折有致,借杨柳落花抒写身世际遇,既有写离愁别恨诗词的共同特点,又带着柳如是自强不息,独立自主人格的鲜明个性,堪称佳作。

伤心荡尽春风语,点点香魂清梦里。花蕾问大地,希望在那里?
大地回答说,你就是希望!
柳如是并不是只赋伤春悲秋之词,只话个人遭际之沧桑的女子,而是有着挺然的傲世风骨,深挚的家国情怀和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广阔胸襟。
她有着如同李清照一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的气节,也有不输于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家国情怀。
近人徐天啸对柳如是的评价是:“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柳如是作为歌妓,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极广泛的社会联系和非常开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且较少受到封建礼教闺范的束缚,可广交社会名流。由于其社会接触面广,能耳闻目睹时局民生,因而具有比较敏锐的政治触觉。
所以,柳如是诗词常常能够逾越个人狭小的生活圈子,反映出广阔的社会内容。如她的《月夜登湖心亭》:
“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和烟和月,苍茫无边的夜幕下,水上亭阁一片臆胧;湖水泠泠,杨柳迷离。在如此自有诗情画意的夜景中,涌上诗人心头的,并不是吟咏雅兴,不是悠悠情怀,而是处处烽烟的国家时局。
当时明朝廷战乱纷起,前途未卜,内纷外患交并,百姓生灵涂炭,诗人踯躅月下,眼见物象衰飒,联想到国势堪忧,不禁百感交集发出长啸之叹,流露出深深的殷忧之情。诗中出现在春深时分的落木,正是衰败国家的象征物。
此类感时伤世、心忧社稷的诗作在柳如是诗词中为数颇多,如其《初夏感怀四首》,从景物感发历史风云的变幻,寄寓诗人不凡的人格理想和高华的思想境界。
组诗其一写道:
海桐花发最高枝,碧宇霏微芳树迟。汾水止应多寂莫,蓝田却记最葳蕤。城荒弧角晴无事,天外搀枪落亦知。总有家园归未得,嵩阳剑器莫平夷。
其二:
凄亭云幄对江湖,城上青髦隐大乌。婉娈鱼龙问才艳,深凉烽火字珊瑚。谁人明月吹芦管,无数清笳起鹧鸪。愧读神经并异注,愁来不觉有悲歌。
其三:
扶风歌起向人寒,四月洪涛触望看。夏服左弯从白马,铙歌清彻比乌弹。千金元节藏何易,一纸参军答亦难。我欲荣阳探龙蛰,心雄翻是有阑珊。
其四:
荒荒慷慨自知名,百尺楼头倚暮筝。勾注谈兵谁最险,崤函说剑几时平。长空鹤羽风烟直,碧水鲸文澹冶晴。只有大星高夜半,畴人傲我此时情。
当时的国家正处于“风起云扬”的动荡时期,诗人从仙鹤远飞,烽烟直升,鲸鲨游来,波涛荡起这样一些征兆中也仿佛见到了战争的来临,诗人为之心寒,诗中所言的“四月洪涛”,也正是她难以平静的心涛。
诗人想象驰骋沙场的战士身着战袍,肩挎弓箭,骑着白马在战场上奔驰往返,高声吟唱的铙歌响彻天宇,那是何等的英武。全诗呈现出一种不可掩抑的豪迈慷慨,但诗人要投笔从戎却几无可能,而是只能“愧读神经并异注,愁来不觉有悲歌”,在一片苍劲悲凉的低吟浅唱声中忧时伤世,忧国忧民。

昨夜秋风入西关,朔云边月满山峦。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西北是长安
柳如是作为一名身份低贱的女子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家国情怀与忧国忧民拯济苍生的报国丹诚,绝非是对男性的一般模仿,而是其强烈的社会意识所使然,是诗人之社会意识初步觉醒的表现,其所蕴涵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风貌,可视为清代女性新意识自醒之先声,中国女性文学堂庑渐开之新曙曦。
在明末清初动乱的年代,女性的特殊敏感使得她的社会责任感、危机感益加沉重。在诗作中,她以慷慨激昂的笔触书写她内心沉重的忧患意识。其诗词中“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社会意识和爱国情怀,非以往任何女子所能比拟。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时年29的柳如是与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结缡。婚后,两人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一时传为佳话。
明亡,柳劝钱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身殉未遂。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抑郁而亡。
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乘机聚众逼索柳如是,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保护钱家财产,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投缳自尽,情形极为悲惨。一代风流奇女就这样香消玉殒,余恨不禁地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仅46岁。
柳如是一生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富文采的著述尤其是其诗词。现存得见的有《戊寅草》收诗106首,词31首,赋3篇;《湖上草》收诗35首;与钱谦益等人的唱和之作《东山酬和集》、《初学集》和《有学集》收录她婚后与他人的唱和之作20余首,还有散见于其他文集的10余首以及《尺牍》共31通。
在文学和艺术才华方面,柳如是可谓是 “秦淮八艳”之首。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牍小引》中赞誉说:“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
很多才子名士读柳如是诗文后都赞叹不已,甚至将她誉为女中状元,“谪来天上好居楼,词翰堪当女状头。三十一篇新尺牍,篇篇蕴藉更风流”,闪烁出耀眼夺目的光华。
著名学者陈寅恪在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遂著《柳如是别传》一书。它拨开厚厚的历史尘埃,以一个奇女子的视角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变革,生命的激荡,人性的选择,让奇女子柳如是穿越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时空,向我们款款走来……
柳如是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才女闺嫒跻跻跪跄之佼佼者。与闺阁诗人相比,其独特的身份使她的诗词在体现女子的情感方面自有其独特的风貌和艺术价值;与乐妓诗人相比,她不仅有相同的抒写人世沧桑的哀婉,而且能超然于身世之悲显示出旷达乐观坚强不屈的个性情怀。
“高情不与众芳同,一片爱心在诗心。”柳如是著述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独特的个人身世,流诸笔端,形于文字,向人们展示她最精彩的一面。
我读品调高华、骨气不凡的柳如是诗词,不只是让我对她感到由衷的钦佩,也从中汲取人生品格的力量

作者简介


朱乐尧,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国经济与农业及农村问题的研究与教学。自1982年起,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3种(部)。近年转入文化休闲类读物写作,已先后在中诗网、枸杞文学发表随笔、散文等作品30多篇。纪实文学《故乡记忆——发生在赣西南一个小山村里的故事》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目前正致力写作《饮马长城——我的导六师》一书。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总编
张巧梅

执行主编
 李洪菊 潘杰
 卢健生 周克

总审: 王焕东

副主编:尹延哲    陈雅萍 

本平台签约作家名单

宋欣  杨瑞雪  朱绪厚  程阳辉

侯秀莲 赣一鸥  李雅芳 张光辉

李性亮

更多签约作家陆续添加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