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敢说不,建立自己的边界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9-22 发布于山东
导读:
1、没有边界的痛苦
2、边界的分类
3、勇敢说不,建立自己边界
4、案例分析
 
01
没有边界的痛苦
大部分都有被借钱的经历,自己不想借,但是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不借。明明自己有计划出游,却被公司安排假期加班,因不敢拒绝而加班。同事多次让你代买午饭,却忘记给钱,你不好意思要,自己出钱又出力,感到委屈。自己在大城市买房,把父母接过来,结果父母干涉儿女教育,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因为没有边界感,导致自己痛苦的例子太多了。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深受封建大家庭的影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缺乏边界感的教育。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从小时候吃饭穿衣、到上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报志愿、毕业找工作、找对象都是父母说了算,这样导致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形成依赖思维,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独立个体,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融入社会能力差,结婚后,婚后生活质量不高,肯定面临另一半与自身家庭的矛盾,自己又调和不了,肯定很痛苦。
在这一点上,西方教育与东方差异较大,自从孩子出生,就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尊重个体的选择,当然也需要个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西方社会,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父母养育孩子是义务,没有决定孩子人生的权力。
其实世界上就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其他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别人的事,我们尊重和接受,其他的事,我们顺势而为。缺乏边界的人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进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进入他人的界限。这样就形成双方的痛苦,像父母强行干涉孩子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就会产生很多矛盾。父母感觉自己是在帮孩子处理问题,但是孩子却感受到了侵犯自己的边界。
心理学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作家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人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善良不是被欺负的理由,更不是被利用的对象。善良的人要为自己设立底线,设立边界,哪些忙我们可以帮,哪些忙,我们帮不了。并且明确告诉对方自己的边界,捍卫自己的边界,才能避免没有边界的痛苦。
02
边界的分类
在《界限: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中,作者把界限分为物理界限、性界限、认知界限、情感界限、物质界限和时间界限六类。也有空间边界、隐私界限、时间边界、权益边界的分法。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空间边界、时间边界、情感边界、权益边界。先说一下空间的边界,也就是物理边界。人际交往是有距离的,没有距离,就失去的分寸,就没有了交往的环境条件。按关系关进,距离大小心理学家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类:
  1. 1.   亲密距离。这个距离适合亲近的人如情侣,闺蜜,死党,父子母子等交往,一般可以在45cm以内。
  2. 2.   私人距离。一般的朋友交往常用到这个距离,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伸手可以握到对方手但不容易接触到身体,适合讨论个人问题。
  3. 3.   社交距离。社交距离一般为正式交往,如工作场合的交往交谈,属于礼节上的,120~360厘米之间距离。
  4. 4.   公共距离。公共距离多于360厘米的距离,多为不相认识,用于演讲者和听众关系上的距离。
时间边界涉及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允许别人占用自己多少时间,如何处理别人的帮忙请求。如果没有时间边界感,我们就会变成为别人工作的机器,永远成为不了我们想成为的人。有些单位老好人,同事有什么事都找他,但是他自己的工作被耽误了,业绩考核不好,最终自己难受。
情感边界。我们都有和别人分享自己感受的需求,希望获得对方的支持和认可。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过度分享,比如我们常说的妈妈的唠叨就属于过度分享,还有些朋友也喜欢过度向闺蜜和朋友吐槽,突破情感边界。而有些合理的情感被忽视和忽略,这也是情感边界处理不当的情况,比如孩子说作业繁重,希望家长减少报课外班,如果被忽略不管,孩子就会感受到情感受伤。
比如不该自己知道的事,让你知道了,引起了你的反感,比如大家考试后对答案,有些人不想知道答案,影响自己后面考试的情绪。
权益边界。这一点在家庭关系表现比较明显,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权益边界认识往往比较模糊,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干涉孩子的生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所有东西应该也是自己的。孩子结婚后,为了帮着孩子照顾下一代,和孩子住在一起。很容易突破权益边界,把孩子的家当成自己的家,想邀请朋友来做客,自己做主邀请,结果影响孩子休息和正常生活。同事关系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拿自己不当外人,拿起同事的杯子就喝水,用同事的纸巾就和自己的一样随意拿多少,这些都是对权益边界的侵犯。
 
03
勇敢说不,建立自己边界
为了避免这些自己受伤,就要建立自己的边界,对不合理的要求和需求,勇敢说不。如果我们不明确自己的边界,就会有人来践踏我们的边界,侵犯我们的边界,除了明确自己的边界,还要有勇气去承担因为边界问题导致的关系破裂,否则很多人会一直无视你的边界,试探你的底线。
要建立自己的边界,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明确告知对方,说清楚自己的边界范围。在告知对方时,要简单明了,不要多说,这样方便对方记住我们的边界。
我们要直接说出自己的边界,不要暗示。人们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能依据你的暗示,准确判断你的边界。
说自己边界的时候,不要有负罪感。这是正常的表达,为后续良好关系打下基础。比如你对喝酒过敏,这是你体质的原因,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样别人就不会找你拼酒了。
关于告知对方边界的时机问题,如果是已经相处一段时间的关系,就在对方再次触碰你的界限的实惠,再认真表达一次。面对新的关系,比如新进一家单位,当第一次有人触碰你的界限时就要说清楚。
第二步,明确边界后,我们还要有行动。仅仅口头明确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动来证实你传达的信息。我们明确告知对方自己的边界后,有人会不爽:凭什么这样?为什么?他们可能会试探我们的底线,再次触碰你的边界,比如前面提到的父母随意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如果父母拿你的告知不当回事,就会再度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那这时,我们就要告知父母及他的朋友,我们现在有事,不方便接待客人,让他们离开。有的父母通过这次就会记住边界,有的还会和孩子斗气一阵,但是一定要记住,只有坚持,那些不尊重你边界的人才会接受。
最后,要发出最后通牒。就是告知对方如果再次侵犯自己的边界,你就要采取的行动。记住这种行到要比上面提到的行动要严重,而且是可执行的。还是以父母邀请朋友为例,如果你把父母朋友赶走后,父母并不死心,可能还会带朋友来家里,那么我们给父母的最后通牒,如果再次发生类似行为,要不父母搬走,要不自己搬走。
人与人之间,有边界感才会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有边界感才会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舒心,越过越快乐。拥有一个健康的边界,远比拥有一段糟糕的关系重要得多。
04
案例分析
案例1:刺猬效应。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其实人际交往也是类似,不能太近,要给对方留有空间,这样大家相处才融洽。
案例2:小张为了上班方便买了个小车代步。刚开去上班第一天,被公司同事看到,立刻热热闹闹要求蹭车:“咱们住挺近,你就捎我一段,再说你自己开车也无聊,我发善心跟你做个伴!”
看似是个小事,但是小张却很烦恼,因为每天为了接同事,需要路过一个小学,挤满接送孩子的家长,是特别拥堵的路段。耽误自己不少时间,自己还得早起。不出事故还好,出了事故,自己还得担责。
可是拒绝这样“合理”的一个请求,好像又有点不好意思,小张只好每天早起晚归半小时。如此辛苦不说,却没有换来同事的感激,在某一天听到同事对别人说:“我做小张的车,帮小张排除一路的寂寞,其实挺辛苦的,以前在公交车上,我只需要眯眼打盹就好了!”
小张终于明白:善良不是退让,更不是软弱。人应当有自己的边界,善良最好还带点锋芒。于是他第二天就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同事的搭车。
案例3:一个女孩家里条件非常好,父母对她管教很严,从小就为她制定了“合适”的交友范围。等她再大一点,父母开始审查她的手机,排查她的通讯录以及短信,偷偷删掉他们认为不合适的短信。
每次外出的时候,父母肯定会连环发问:“和谁出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女孩好不容易熬到了分配工作,毫不犹豫地选择去了一个很偏远的山区,以这样的方式,逃离了家庭,逃离了父母。
父母以爱为名的控制,看似保护,实则给孩子打造了一座樊笼,让他们产生窒息感,让孩子产生逃离的想法,最终酿成人生的苦酒。
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伤孩子最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