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老 服老 和养老

 夕阳书屋936 2022-09-22 发布于山东
       人到老年,谁不期盼有一个健康安适的晚年。有人说这是一个养老焦虑的时代,细思确也一语中的,切中了特别是老年群体普遍最挂心的话题。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在传统的养儿防老 模式逐渐崩解  ,新的养老模式尚在探索、尝试、构建中,到底如何安度这段夕阳时光?让亿万老年人忧心忡忡,甚至彻夜难眠。
      关于养老问题,方方面面都已说的够多的了,虽然各有各的见识、尝试和体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这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本体协力而为。是的,各方给力确实很重要,而本体的能动作用更不可小视。毕竟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决定的因素。有句时兴的话说,养老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说说容易,但真正要践行起来却不轻松。众人众面,各自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所处大小环境千差万别,真是问题套着问题,不可能以一个方子都解决。但不管情况如何,也不能躺在老字上,以老卖老,甚至坐等嗟来之食。人到老年,要想拥有尊严的生活和比较舒心愉悦的晚景,窃以为也要有不失自强和自立的意念和决心,努力去适应和营造自己的老年生活。而首要的又是,要拥有一个识老和服老的意识和心态。
      识老是服老的前提和基础。人都是要老、会老的,即使今日的三岁孩童,过了6、70年后再看他,也一定是老态渐现。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非人意可逆转。从童幼到青壮、到中成年、再到老年,这是一个从成长到鼎盛再到衰败的渐变过程,最后终点都一样,就是死亡。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虽然百岁人人期待,但能企及者自古甚少。因此要确立正确的老年观、生死观,调整好心态,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切不可盲目悲观,低估了自己的体能和思维能力,以至生出无谓地自艾自怨,颓废不振,甚至自暴自弃;也不可盲目乐观,轻信那些虚假或善意的恭维,说你几十年没变;说你一点儿也不显老;说你压根儿也不像个老年人等等,以至让你误以为自己仍和壮年时—样,去逞强好胜,为那些体力心力所不及的事,勉为其难,甚至掉以轻心,疏忽大意,酿成悲剧。识老服老,就是要尊重现实,尊重规律。老就是老了,老有什么不好?老了虽不骄人,却也不丢人,更不可怕,只要修得一颗风轻云淡恬静安详的心,知足、知止、知趣,淡然从容处之,用心用意用情活好每一天,老年也会拥得清风明月,不至落入窘迫和凄苦的老境。
      养老是服老的接力。养老,着意在一个“养”字,不是“拼”老,也不是“耗”老,意在以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养生。通过调适和保健,宜静则静,宜动则动,饮食有节,作息规律,心胸豁达,放下一切执念,以达到健康身心、长寿,从而珍惜余生,好好活在当下,安全快乐度晚年。有人说人老腿先老,人老心先老,或人老脑先老……其实,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项器官和机体经过几十年地工作和运行,都处在一个衰退和老化趋势,这是必然。只是由于个体间的体质差异和心态不同,衰老现象的表现有所不同罢了。衰老是不可逆的,有些老年性疾病,也是正常,所以人到老年既要识老,服老,更要重视养生,千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更不可悲观厌倦,或漫不经心。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特别是在一些日常细琐的事务上,诸如吃饭、爬梯上高取物丶登板凳搞卫生丶跟风快步走之类小事,也要慢、缓、停下来。不急不躁,不争高低对错,不逞强显能,沉稳厚重,防噎、防跌、防意外;病以预防为主,注重平时科学养生保健,生病就及时上医院,以免小病拖成大病,以确保安全健康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收获生命最后的圆满。
     如果说识老,服老,是人生晚年的明智之举,那么养老,就更需要老年的成熟和智慧!

                                                                                                                                                                                                                                                  202,9.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