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是什么拉开了人和人的差距?

 新用户12603780 2022-09-22 发布于广西

前情提要:

本系列为连载,所介绍的是一位二本毕业,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目前年入数百万的财务前辈的亲身工作经历,相信他的经历和感悟一定会给迷茫中的各位以启发。

更多前情了解可以戳文章:怎样做才能改变命运?

今天连载的是前辈的第三份工作经历。

我最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拉开了人和人的差距:

是学历吗?

那如何解释很多名校毕业的人混得一塌糊涂,而出身二本的前辈却可以在不到40岁的年纪成为服务N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是智商吗?

绝大部分人努力的程度还轮不到要拼天赋。

我想应该是勇气,是自驱力,是一点点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决心和毅力。

很多人,总是机械地生活、机械地工作,无意识地进行各种低水平的重复,很少有人会思考,我该如何改进工作,该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交给TA一个任务,TA按部就班地12345,如果可以,TA能这样做一辈子。

TA不会去改进,不会去优化,不会去思考投入产出比,不会去追求效率。

TA就像个木偶一样,像一个SOP机器人一样,你交代什么,TA就做什么,毫无主观能动性。

而前辈,永远是在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遇到挑战的第一反应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对,不断模仿,不断摸索,不断纠错,不断升级。

一两年,可能感受不到差距,但五年,十年,十五年后,两个人的差距就会犹如天堑。

任何一个行业,上帝都是从最聪明、最有能力、坚持时间最长、付出最多的人里选几个人成功。

不要给上帝拒绝你的借口。

在上帝面前,你没有议价权。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到极致。哪怕你运气差到最差,差到比所有人都差,但是你比所有人付出的都多,坚持的时间都长,做的选择都要多,那上帝没有借口拒绝你。

以下为正文(均为前辈亲笔所写,我未改动一个字):

第3份工作:新创办的财务咨询公司

时间:2010年-2019年

工作内容:财务咨询

2010年7月我加入了曾经在我第1份工作中共事的合伙人创办的财务咨询公司,说是财务咨询公司,其实团队就2个人,我的合伙人和她在四大的一个朋友,而且那个朋友半年后就离开了,也就是说公司里可以干活的实际上只有我1个人。现在回头想想那次的选择,我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就加入了一个从零开头的公司,那个时候公司刚刚找了一个25平米的办公室,我基本上包揽了所有的公司筹备工作:从办公室装修、网络和电话安装、挑选办公家具,到招聘和面试新员工、公司注册和证照办理等等。等到公司开始接业务,除了财务咨询本身的工作,我还要负责办公室行政、人事、财务等事务,概括的说就是不仅要做对外的客户服务,还要兼任对内的大总管。

从2010年7月到2019年1月我离开,这份工作我做了近9年的时间,我们提供财务咨询的主要客户和服务类型大体如下:

(1)海外客户在中国开展业务时财务相关的一站式服务;

(2)财务尽职调查,主要面向VC;

(3)并购咨询;

(4)各种财务相关的咨询服务,主要面向海外客户;

这9年算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自己也从懵懂青年变成了中年大叔,这些年我服务了一些头部的美元VC,见证了美元VC对中国的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投资,同时我也有幸见识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接触到了互联网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案例,让我对商业模式和财务管理应该怎么结合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这9年中,我服务了超过100个投资案例,全程参与了这些项目的财务尽职调查工作,也参与了其中部分项目的投后财务咨询服务。当然除了这些财务尽职调查工作外,我们还参与过很多的并购项目,比如2012-2015年广告行业蓬勃发展时,我们参与过很多4A公司对本土广告公司的并购案例。此外,我们还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很多国外客户提供财务相关的一站式服务,这类客户由于不太熟悉中国的营商环境和法规政策,提出的很多需求或问题都看似奇怪,但确实也是客户需要我们的帮助来更好的理解和处理相关事务,我们就每天好像打怪一样不断面对挑战、不断纠错、不断升级,我们团队曾经最多担任超过25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每天操不完的心,所以我对这种高速成长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的能力要求有切身的理解。

列举几个大家可能听过的代表性公司案例:

  • 2010年7月对唯品会的财务尽职调查以及之后持续6个月的财务咨询服务;

  • 2011年施耐德对雷士照明的投资尽职调查(代表卖方)以及之后相关并购案例的财务咨询服务;

  • 2013年12月对易到用车的财务尽职调查以及2015年-2016年持续近2年的财务咨询服务,以及乐视后来对易到用车的并购;

  • 2014年-2016年对delivery hero外卖超人(欧洲最大的外卖平台)在中国子公司持续2年多的财务咨询服务;

  • 2014年-2015年世界最大的数控机床厂德国通快对扬州某机床厂的并购案例(代表卖方);

通过回顾这段工作经历,我在想除了案例的积累以外,这个过程中我有没有什么职业规划,或者什么计划?其实同样是没有规划,更多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让领导满意,让客户满意。可能你们会问,要做好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一些工作方法论(以后我会单独写文章来分享)是不是得有人不停的教你,有意识的培养你?这的确是个好问题,可能是我的合伙人在有意识的培养我,因为她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独立去面对事情。这里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算是积累能力或者培养正确意识的案例:

(1)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项目安排,比如是否要出差、什么时候出差、出差几天,我都会习惯性的去问合伙人,合伙人会说你问问客户嘛,我问完客户告诉合伙人,合伙人就和我说那你什么时候去好了;然后我又问团队成员我要带谁去呢,她回答我说随便啦,你问问看大家手上的工作,谁有空你带谁去。这样反复几个项目以后,我就开始问我自己,我干嘛要问她呢,问完最后还是自己和客户商量决定,那就不要问合伙人了,自己先安排好,再告诉合伙人就好了。

现在看来,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就应该有这种意识,要主动去协调客户和团队成员的时间安排,自己主动做决定,不要事事都不想管,因为到最后还是得你来管。

(2)还有一些项目我就是等着合伙人安排我,他不安排我,我就当不知道,结果时间安排不当导致miss了deadline,最后被合伙人骂的时候,我反驳“你没有安排我”,但是她会说“我没有安排你的话,你不知道提醒我么?”,于是我发现事情是躲不过去的,横竖被骂的都是我。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原来做事情需要有主动意识,要勇于承担一些责任。

(3)上面说到过我们公司为客户提供财务一站式的服务,最多的时候我同时担任25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当然这个过程中一定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次我的团队忘了在约定时间向公司总部申请款项,要发工资时才发现账户钱不够,还好这个公司不大,一个月工资20多万,我就先拿自己的钱顶上了,反正只要出现了问题最后去道歉的都是我,而且的确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时候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才是明智的选择;还有一次我的同事在春节前两天让投资人去打款时写错了汇款银行账号,如果不在1天内搞定,现有的投资协议可能因为过了汇款期要重新做董事会决议才能打款,当时因为临近春节我正在休假,听到这个消息,我差点没昏过去,好在运气不错,投资人还没有休假,保管投资人公章的人也还在上海,于是当天下午我就安排同事带着更新的文件飞到成都,把打款资料亲自送到银行,最终投资款汇款工作有惊无险的完成了。

发生这些问题当然是管理的失职,作为所有项目的总负责人,最终承担责任的就是我,所以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不要去纠结或者推卸责任。无论是自掏腰包垫付工资,还是打飞的送资料,好在两个问题最后都及时解决了,没有给客户造成损失。这两个问题带给我的思考是要如何安排项目执行:每个案例都必须要有SOP,所有出去的东西都必须执行复核,所有流程要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体会了要如何向下管理专业服务工作的交付,以及如何在工作过程中不停的进行完善。

(4)在项目出差时,我一直会选择坐早上8点前的航班离开上海,选择8点前的飞机主要是因为6点半以后上海的高架就会堵车,那么我坐9点的飞机其实和坐8点的飞机的出门时间是差不多的;从外地回上海时,我通常都会选择晚上8点以后的飞机,因为可以更少的占用白天的工作时间,恰好这个点的飞机也相对便宜,无形中我帮公司省了钱。有人会说,一定是合伙人要求的吧,坦白说没有,我的合伙人在这点上还是非常大方的,她从来没有看过我的报销单。我们公司在北京有个办公室,通常出差我都是一大早从上海飞北京,9点45分就到了望京办公室,比一些北京同事还早到,所以他们上班看到我时都很不好意思。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也要这么做,我只是觉得在你自己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充分的利用时间,顺便省下一些不需要花的钱。

在担任企业财务负责人的项目中,有一次我在审核一个客户的员工报销时发现后附的出差火车票是周三中午12点的高铁从上海出发,周五中午12点的高铁从北京返程,也就是说出差3天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1天,另外2天基本上都在路上了。这个客户是一家中小型创业公司,如果中小型创业公司的时间管理氛围是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是CEO的失职,是这个部门负责人的失职。

(5)2016年之前所有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都是我的合伙人在写,之后差不多都是我在写了,刚开始我经常是3个小时才憋出来一段话,所以我非常清楚写这些东西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种写报告的能力合伙人是没有办法教的,就是把合伙人过去写的报告都拿出来,自己认真读,每段话都去想为什么这段话需要这样描述、需要这种写法,然后憋了几天,慢慢写出了第一份报告,就这样磨练自己不断地写,1年后,所有的报告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了。有些东西是别人帮不了你的,只能是自己慢慢的揣摩,不断的总结。

(6)2016年我开始独立负责很多客户BD的工作,这是个更大的挑战。刚开始时每次我都怕的要死,不知道和客户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当然在此之前,我的合伙人就经常带我一起见客户,我听他们聊天,讨论工作,甚至吃饭时吹牛,我也会想到底他们在聊什么?以后自己要怎么聊?但这些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自己意会了,所以要珍惜领导带你出去的机会,这些都是实战的场景,听听别人是怎么谈话的,听听别人是怎么在谈话过程中close deal,或者把项目问题解决的,这些能力也需要自己去领悟。

(7)过去每次财务尽职调查项目结束后,我们都需要向投资人进行汇报,汇报时我有很多机会可以聆听顶级投资人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我强烈感受到的是,越是顶级的投资人越会尊重专业的意见,越会关注底层逻辑的问题,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你需要结合项目中发现的实际情况,给出自己的专业判断,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对于有必要强调的可能存在风险的业务问题,你可以明确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多次这样的汇报,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每个项目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更专业?这就需要自己结合案例进行深刻的领悟和体会。

举了这么多小的例子,我想说的是,那些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所谓soft skill其实都不是教出来的,你的领导能做的最多就是提醒你一下,或者帮你总结一下,能做到这些的领导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就是给予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你独立发挥,或者做事情的时候多带着你在旁边看,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人,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也有人把这些“机会”当成了一种“累赘”,反而会选择逃避。

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通过一些培训来帮助员工成长,但我想说培训展示的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内容和道理,并不是你自己的,即使你当时感觉都能听懂,但是听完后未必能转化为自己的方法论,过段时间基本上也就忘得差不多了,等到你真的需要运用这些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搞不定,这就说明你并没有深刻理解到那些培训的内容和道理的真谛,也就无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所以我经常和团队在说,我能帮到你们的就是尽量提醒你们,尽量带你们去参加各种会议,然后我空闲的时候帮你们做一些案例总结,但是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未来你们能变成什么样,和我没有关系,都是你们自己的造化,这个和修佛是一个道理。最近几个月我们团队做了很多案例和方法论的总结,通过这些我更多的是想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希望能够总结出相对体系化的内容,让大家通过一些问题场景更容易吸收和理解我所传达的知识,也给大家一些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最终能掌握多少还是要靠大家自己。

总结下,这9年的工作过程中其实我没有什么特别详细的规划,没有说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通过上面的举例我是想说有些东西就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作为一个普通人,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个项目,少抱怨,多干活,眼里有活,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多懂点东西不是坏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努力抓住机会,充分的积累就是你能够抓住机会,能够承接机会的最有利的后盾。我和一位朋友深入聊过这段经历,因为她对我的工作还算是比较了解,她对我说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原因让我走到今天的位置,那就是我是一个比较善于观察、反思和总结的人,或许是吧,其实我也不知道。

当然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合伙人,给了我很多独立面对的机会,这些机会或许是有意的,或许是无意的,也可能是她越来越不想自己做太多的实际工作,反正我可以干,就都让我来,无论什么原因,还是要特别感谢那些年给我那么多犯错的机会并给予包容,让我能够很快的成长,我的确是受益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