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逸闲堂 2022-09-22 发布于北京

立春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您瞧,这日子过的,还没怎么着呢,明儿又是立春了,新的一年可就算是开始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大体时间一般都是在公历的2月4或5日之间,这个时候太阳到达了黄经315°。自秦代以来,咱们国家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一直到了立夏,这段时间我们就叫做春天。

       自古以来,这立春可就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因为咱们本就是农业国,春种秋收,这是真理,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啊!早前儿立春还叫“立春节”呢,说这话儿,那可是有历史了。

        立春作为节令,春秋时就有,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就有了24个节气的记载了。那时把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就是春天从此开始,这延续了两千多年呢,一直到了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规定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这立春的日子,也只当作24节气之一存在了。

       宋代高承编撰了一部专记事物原始之属的书,叫《事物记原》,书中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在这一天,朝廷得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后世历代无论是统治者还是黎民百姓,那对立春之日都是特别重视。立春当日,天子得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到了民间,黎民百姓也是举办各类的迎春活动,在人们心中,这立春就意味着大自然将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就意味着人们劳作的开始,农家播种,万物生长,迎接秋后的丰收。

       从史书记载到今儿,这可就是三千多年了,您说这立春节气的历史是不是够久远的。

       传统把立春的这十五天也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到二侯,这蛰居的虫类慢慢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这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化的碎冰片,就好像是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现代诗人左河水作《立春》,把立春这事儿,描绘得挺清楚!诗是这么说的:“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诗人就是不凡,您说是不是挺好!

        有了立春的由来,接茬咱就得说说这习俗了。

        糊春牛。立春前人们请纸扎能手,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春牛糊好了,还得举行点睛仪式,设香案、顶礼朝拜,预祝“五谷丰收”。

        打春牛,这也挺有意思。用桑木为骨架做成春牛,这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这可有讲究。一般都是在冬至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好和360天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天,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然后由县太爷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句芒神,这活动的历史也久了,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这神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自周代就有此活动可是由来已久。立春前一天,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因为太岁是值岁之神,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有记载,这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清代,社会瞩目、全民参与。

        迎春,这也是群众活动。选一片风水好地儿,搭起“春棚”,这春棚一般都搭在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人们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迎春队伍浩浩荡荡。队伍中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衙报喜迎春。

       县太爷到了,游春开始。各村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游遍周围村庄和大街小巷后,进入迎春场绕场一周。此时,恭请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站在报春台,手拿红黄各色彩旗,头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每报一次,周边的群众都是同声呼应,报者当然还能得到县太爷的打赏。

       春社,这是古时立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

       贴宜春字画,这习俗现在还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有些地区还有些地方的民俗,比如陕西铜川兴“戴春鸡”、关中一带“佩燕子”、陕西澄城一带“吊春穗”等等,其实无外乎就是人们祈求幸福吉利、大地繁衍万物,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而已。 

       说了这么多活动,吃这事咱可不能落喽!

        先说吃萝卜。

         许多地方,把立春叫做“咬春”。北方立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明人刘若愚《明宫史》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燕京岁时记》载: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却春困也。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吃春卷,这熟悉!

      春卷又名春饼、薄饼,立春吃春卷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有喜迎春季、期盼丰收之意。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吃春饼了。

        炒和菜,吃春饼那必须得说炒合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要是拌的话,就把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丝煮好,用淀粉、醋、酱油勾成汁,一拌齐活。您要炒着吃,就把肉丝、蛋皮丝、绿豆芽、豆腐干丝、粉丝、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锅中炒熟。讲究的可加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这样就更好吃,也更营养。

       五辛盘,这听着新鲜吧,其实您也熟悉。

       这五辛指的就是五种荤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就会发五脏之气。唐初,饼与生菜用盘装,称春盘,因与五辛有关系,也叫辛盘。宋时改叫春饼,现也叫薄饼、荷叶饼、片儿饽饽等。

       吃了春饼,还有春盘面。

         元《饮膳正要》记载“春盘面”,由面条、羊肉、羊肚肺、鸡蛋煎饼、生姜、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种原料构成。   

  这立春时节,除了吃点、喝点、玩点,咱还得注意节气养生这事儿,人得是健康第一呀!

        立春,这节气主要是要护肝。在作息上,要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精神上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在饮食上要清淡,您别过度吃辛辣的食物。不过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食物,可以适当吃点,它可以疏风散寒,还能杀菌防病。同时可以多吃些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起到养阴去燥作用。平时再喝点花儿茶,也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

       吃上您注意了,这穿上也别大意。虽说立春了,但冷暖还不规律,得当心“倒春寒”,特别对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那是常有的事情,最近这流感不是还挺厉害嘛!

       嘞,谁让这立春是头一个节气呢,说的多了点,您对付着瞧吧,好歹总算是咱的一片心意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