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过年这点事儿(10)

 逸闲堂 2022-09-22 发布于北京

聊聊过年这点事儿(10)

      今儿是大年初二,农历一月二日,这一天有不少的习俗和禁忌,您听我聊聊这里的事儿。

       回娘家,这是咱们国家很多地区都有的习俗。传说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娘家,回去会把娘家吃穷,想回只能在大年初二后才行。所以大年初二这天,女儿回娘家拜年。

      这回娘家可有讲究啦。一清早,小两口得先把孩子拾掇利落,穿戴整齐,边整理,这媳妇还且得嘱咐丈夫和孩子呢,在说话、做事等方面该注意什么等。也得表示啊,包一个红包袱,里面要是放上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但这包袱媳妇是不能打开看的,得交给娘家妈。

您瞧,这监察汇报制度够多神秘,跟接头的是的!

         一切完毕,这才带着礼物直奔娘家,这礼物也有叫法儿,叫“带手”或“伴手”。礼物中一般少不了糖果和面条,糖果是祝愿生活甜甜蜜蜜,面条则表示健康长寿。当然还得有红包了,这是分给娘家小孩的。

         娘家人对闺女和姑爷回家也特重视,往往会早早地站在门口,迎接闺女一家人,所以这一天也俗称“迎婿日”。

        到了娘家,姑爷得先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磕头拜年,虽然这时候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然后,姑爷由岳父或舅哥领着,到附近的本家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同好久未见的姊妹们叙旧话家常,或到平常关系不错的街坊邻居家拜年。

        吃过午饭,一家人还要拍张全家福。不过晚饭前一定得赶回婆家。当然现在是一切都无所谓了,也少有规矩了。

        要是婚后才第一年的新人,那这第一个春节回娘家就更讲究了,程序也复杂的多。这新姑爷登门,不亚于新媳妇出嫁。

        按规矩,这次回娘家,女婿比闺女地位要高的多,他是娘家的主宾啊,娘家称其为“待女婿”或“待新亲”。新女婿到了家,要给岳父母磕头,也不白磕,岳父母给磕头钱。然后,新媳妇得陪着丈夫到所有本家长辈、亲戚那拜,俗称“磕头”,至于是否真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新女婿从到老丈人家的第一顿饭开始,这家族的亲戚会排着队请席、喝酒、还给压岁钱。拜一家、吃一次饭、送一次礼,也收一次压岁钱。不过都是长辈、亲戚给新郎一些小钱。如果回来拜新郎的本家也如是,不同的是收的小钱却是给新娘的。过个年,这小两口往往也是收入不少。

         吃酒席也很有讲究,新女婿坐上席,陪同必须是同辈或小辈,长辈一般不能在场。席间上菜有程序,先上点心、糖果之类的小吃,一般得八种,四干四鲜,一上菜就正式开席。每上一道菜,新女婿先吃第一口,他不动筷子,别人只能看着。

        别看够威风的,受罪在后面呢!

        这光吃菜可不行,喝酒自然少不了。为了不至于喝醉丢人现眼的,也允许女婿有代他喝酒的,但这人必须是能说会道的,酒量还得好,否则这新女婿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酒席进行过程中,只要鱼上了桌,就会有一个端着空盘子的人来到新姑爷面前,干嘛呀!为厨子要红包啊。送了红包就轮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辈的年轻人“献”酒了,只要是同妻子血缘关系近的人献酒,新姑爷必须得给红包。

         活动到这,还没完呢!菜上完了,还要上糕点。这些花样糕点都是陪客带来的,来多少陪客,糕点就要上多少道。每上一道,会有专人介绍这是哪家亲戚带来的,和女婿是什么关系。关键是每道糕点都是新女婿先吃,厚道的是只要新女婿吃不动了,用筷子夹起放在自己的盘子里,也就算尝过了,否则,非得给撑个半死不可。

        吃过饭,还要陪老人聊聊天,听听岳父母的教诲,并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辞回家。

       回家的路也挺难的。“是谁套住了新女婿的车子”,一声叫嚷,引得满院子人大笑,这时新女婿才回过神来,原来“耍女婿”开始了。新女婿不但得怏个大伙儿,还得要发糖、发烟,请求人们解套。客人、主人被逗得捧腹大笑,这新女婿不敢怒也不敢言,还得赔着笑脸呢。如若翻了,人们就说这新女婿娃“不吃耍”,也就是玩不起,让人瞧不起,以后就是来丈人家,村里人都懒得理。所以,新女婿无论如何也不能落下这名声。虽然现今“耍女婿”更多的是图热闹,但在农村,如果新女婿没人来耍,对主人家来说还没面子呢。耍的人越多,说明主人家为人不错,人缘好,主人家自然高兴了。

        其实老百姓图的啥呀!不玩不闹不热闹,就是一个高兴!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的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饺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初七人日吃寿面。

        大年初二一定是要吃面的。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这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得是过冷水面。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今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但老北京的一些大商号,祭品就大尺了,要用“五大供”,就是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每年初二,也是老北京敬财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赶到财神庙去烧“头炷香”。自古以来正月初二都有祭祖、上坟仪式,不论身份地位多高,这天都要进行祭祖活动。俗称给祖先拜年。表达了对祖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老北京有两处财神庙,一处在广安门外六里桥,叫“五显财神庙”,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开庙会,所以初二就成了祭财神的日子,但实际上,按传说财神的生日是初五。过去香客为了争“头炷香”,半夜就来庙外及广安门门洞等候。敬香结束后,还要从财神庙里请一些写着福、寿字样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金元宝等回家,这也就是把福请回家了。如果来年发财了,还要再去庙里还愿,把去年请回家的纸金元宝送回庙里,并加倍购买新的纸金元宝,这庙也因此而发财。

       “五显财神庙”庙会在上世纪50年代就停办了。1987年修立交桥时,将庙拆除,如今尚有两株古树为该庙仅存之遗物。

       北京另一财神庙为“黄瓦财神庙”,位于北锣鼓巷南口东侧。该庙始建于明朝末年。2005年,在鼓楼东大街在风貌保护中,拆除了财神庙周围的非文物建筑,算是亮出了大殿,也进行了修缮。

         所祭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长明灯。从年三十开始,一直到大年初二,连续三天家里得灯火通明,所有灯打开,寓意人丁兴旺。到了大年初三,除了正常照明的灯亮外,其余的灯就不用开通宿了。因为这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

          聊了初二的这么多习俗,其实也有些禁忌,还是得注意。

         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忌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还是跟人家要债,都要避讳,要不这人在一整年都会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祭财神忌语。旧时有登门售财神像者,您就是不想买,也只能说有了,忌讳说不要。

        这些个禁忌,就是一说,现在也没人这么讲究,不过都是传下来的习俗,还是好自为之。

        得嘞,咱初三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