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西安,最好做个闲人,不要说自己有文化

 新用户10656616 2022-09-22 发布于新疆
(看这篇文章前,最好自动翻译成陕西话。)
就在前几天,西安的同学微信里发给我两个字,说你也算是半个西安人,又是个文化人,给认认。这可是西安有可能恢复的古字,要流行了,你不知道可就没文化了。
盩厔。

就这两个字,查了好一阵字典和资料,才知道这是西安下属周至县的古名。据说周至县正在进行撤县成西安一个区的工作,有考量恢复盩厔这个古称谓。
骂娘到不至于,但是很无语,也很无力。对于像我这样所谓的文化人来说,西安整个就是一考验文化水平的坑。在西安,我从没想当个文化人。
上大学在西安读的中文系,如今女儿毕业也工作在西安,心里不自觉的就有了和西安的缘分和认同。
但对西安的发怵和不满,延续至今。
最早的尴尬来自“咥”这个字,其实就是吃的意思,但它古老的只在西安用。你咥了吗?咥了咥了。听的人一头雾水,写出来照样一头雾水。
然后就是个biangbiang面,不知不觉就成了考验外地人对西安认知的第一关。说白了就是一个皮带扯面,但面的名称用任何输入法都无力打出来,有卖它的店面都把这个字大大的贴在门上墙上,反正我每次进出,都会心里默念,好吧好吧,我没文化。
饸饹面还好吧,不过第一次照样念错。普及一下,是“hele”面,而不是“heluo”面。
还有甑糕,照样错。那是“zeng”糕,不是“zhen”糕。
当然还会错下去,比如蓼花糖,那个蓼是第三声啊,不是我念的第一声。
没完。还有饣它汤,不是三个字,叫“sha”汤,第三声,早餐的一种。也是任何输入法都打不出来的,让人心塞。
至于碗砣,嘹咋咧什么的,别想着细细辨认了,听着听着就明白了。
最近的一次,是西安的滴滴司机给了我安慰。户县并入西安,改原名成了鄠邑区。坐车时说起这事,司机说,yue邑区?不就是户县吗?
对啊对啊,连本地司机都会念错,我一个外地人小心翼翼也实属正常。

看多了,就觉得所谓有文化在西安就是渣。以上的,如果或许特殊,那么以“沣”、“镐”等文字命名的道路,文化人看了,怎么都得琢磨一下,不是吗?
文字折磨也就罢了,西安人说话中的那些偏字古字,把本地人外地人分的楚河汉界一样分明。
你能欻(chua)得很啊!什么意思?骂你呢,啥事不能干,窝囊废一个。能懂吗?
我可是圪蹴(gejiu)了半天。什么意思?我都蹲了半天,等你半天了。你才来?
不谝(pian)了,明天再接着谝吧。啊?啊什么,不说了,明天再说,明白?
嘹咋咧,听得频率太高,没事,说的再大声,也是好话,很美,很好,好极了的意思。
你咋苶(nie)了?也没事,这是关心你,问你怎么萎靡不振了。
敹(liao)几针。㧟(kuai)得好累。薅(hao)头发干啥。
太多。听得累,写的更累。
说多了,其实也明白,让我们费半天脑筋,让西安人骄傲自豪的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东西,但偏偏,这些东西经历了一两千年,在西安传承了下来,而在国内太多地方,这样的传承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个地名,一个称谓,一碗面食,一声招呼,一份小吃,能这样留存下来,必有它的道理,也必有它旺盛的生命力。不懂,就总会让人琢磨,琢磨了,就会看到一点历史的影子。
别人服不服和我没关系,反正我服。就像盩厔的称呼,再不满意,也有两千年历史,你有文化又怎么样?
去西安,最好做个闲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